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談談對審計工作的理解

談談對審計工作的理解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談談對審計工作的理解,審計就是一個數字覈對與勾稽的過程,以及通過看數字發現問題的過程,還有風險導向理念中全面瞭解企業的過程等。下面是談談對審計工作的理解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談談對審計工作的理解1

我是在20xx年的年初入審計這一行的。之前,一直在一個企業的三產上做出納,沒有做過審計,也基本上沒有被審計過。對審計的最初概念,僅侷限於註冊會計師考試的審計教材。考試,是完全靠讀書和做題通過的,對於審計的實務,在入行前無任何概念。

入行十二年,對於審計,我逐漸有了自己的理解與把握。我對審計的認知,可以歸結爲三個階段:

1、審計就是一個數字覈對與勾稽的過程

我審計的第一個科目是固定資產。

第一天審計時,不會填底稿,不知道審計的目的是什麼。我甚至不知道審計的第一步應該做什麼。對照被審計單位上年的底稿,對審計慢慢纔有了一點概念。固定資產科目的審計,首先要保證報表的未審原值和累計折舊和賬面數字相符,將未審數填列到審定表中的未審數一欄中。接下來要對計提的累計折舊進行測試,與未審數進行覈對,確認折舊是否多提或少提,差異是否需要作審計調整。我們需要對固定資產的本期增加額進行憑證檢查,確認固定資產的入賬金額是否正確。我們還需要對固定資產進行實地盤點,對房屋車輛等資產檢查原始權證等等,目的是爲了確認固定資產實際存在。另外還有一個程序,就是要將計提折舊的金額與費用類科目進行勾稽覈對一致。

審計不就是一個核對數字的過程麼。初入審計這一行,我對審計就是這樣的理解與認知。不僅是固定資產,其他科目也都是如此。應付職工薪酬科目的計提數應與成本費用類科目勾稽,存貨類科目的餘額及變動額應與主營業務成本倒軋表的相關數字勾稽,無形資產的攤銷數應與費用類科目勾稽,等等。那時候,最希望每個科目都是勾稽的,因爲數字不勾稽要查找半天。

談談對審計工作的理解

2、審計是通過看數字發現問題的過程

20xx年,入行一年的我成了項目經理,帶隊出去審計。從最初的懵懂中走出,我逐漸懂得,審計是一個核對數字的過程,更是一個從數字中發現問題的過程。

在每個科目的審定表最下面,都要有審計結論這一欄。在這一欄裏,我們可以寫“經審計,餘額可以認定”、或者“經審計,發生額可以認定”。也可以寫:“經審計調整後餘額可以認定”、或者“經審計調整後發生額可以認定”。甚至,也可以說,經審計後不能確認本科目的餘額或者發生額。

不是所有的程序,得出的結論一定就是本科目未見異常。就拿勾稽來說,在數字勾稽出現差異時,需要分析出現差異的原因,並判斷是否存在問題。審計的過程,是對賬面的數字進行審計,也是需要運用運算、分析、推導的能力,確認數字是否正確公允。

我們的會計覈算是採用複式記賬法,每一個科目都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這是我們可以對科目進行勾稽的一個重要的'依據。對每一個科目審計,也都可以通過另一個科目進行驗證。如存貨的採購測試,可以通過應付賬款的函證來確認。對借款利息的測試,可以間接驗證利息本金入賬是否完整。存貨的發生額是否正確,可以通過主營業務成本倒軋表來驗證等等。

審計的過程,就是一個通過覈對數字並發現問題的過程。覈對過程中出現了不準確也不要緊,未必這個科目就一定有問題,我們需要通過賬務的檢查去發現是否一定存在需要做出審計調整的事項。如,原材料的發出額,與生產成本的直接材料的發生額不勾稽,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有原材料直接出售,或者被研發上領用等事項。審計就是用排除的辦法,排除不正常的因素,最終得出審計結論的一個過程。

3、審計是在風險導向理念中全面瞭解企業的過程

入行十幾年,我經歷了制度基礎審計向風險導向審計轉變的過程。

在制度基礎審計下,對於與“常規交易”相聯繫的會計事項的審計,先評價和測試其內部控制制度,根據擬對企業內控制度的依賴程序,確定下一步的實質性測試程序。對於“非常規交易”相聯繫的事項,由於企業不一定有很好的內部控制,因此採用實質性測試。

在風險導向審計中,我們需要從企業的整體層面和業務流程層面對企業的內控制度進行了解,並根據瞭解的情況執行進一步審計程序,即選擇重點領域的控制環節進行控制測試,對科目執行實質性程序等。在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中,要求企業的所有領域都應有自己的內部控制,我們在審計中首先要做的是瞭解評價及測試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瞭解評價的結果決定了我們制定進一步審計程序的對於企業出具的會計報表,我們所做的工作,不是先覈對數據對不對,而是要先測試企業出具報表的控制制度是否存在,是否有效運行。

“風險導向審計”,從概念中可以看出,我們的審計是以企業的風險爲導向,這種風險,主要是我們最關注的“重大錯報風險”。我想,推行“風險導向審計”的原因在於:

一、現代經濟社會中,企業的舞弊手段越來越高明,制度基礎審計已難以發現重大錯報。

二、隨着時代發展,業務量越來越大,並且,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一些如SAP的先進的管理軟件,傳統審計中的抽憑、複覈等程序已不足以實現發現重大錯報的目標。

風險導向審計剛剛推行時,不少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人員把風險導向當成一種形式,更當成是一種負擔。不少風險導向審計底稿都是爲了迎接檢查而後補的,起不到風險導向的作用。有些執業人員套用模板編制底稿,描述的情形並不能客觀反映被審計單位的真實情況。

實際上,就我自己的審計感受而言,風險導向審計,有其先進與合理的一面。一個企業是否存在重大經營風險,往往和傳達室值班人員的一個聊天,就可以讓執業人員初見端倪。我曾經見過這樣一個例子,某單位對外擔保出現重大的擔保損失,導致春節年終獎都沒有發放,單位裏全員皆知,執業的項目組偏偏不知道,也沒有關注到其他應收款中有一筆實際已發生損失的代償款。

風險導向審計,是一個全面瞭解企業的過程。對企業的情況,比制度基礎審計下了解更爲全面。通過了解,可以關注到企業的兩大風險:經營風險和重大錯報風險。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瞭解企業的風險點,如,通過對某行業的發展形勢,關注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是否存在風險,企業的會計估計和披露是否合理。

風險導向審計也對一個註冊會計師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爲一個註冊會計師,我們要做到的,就是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談談對審計工作的理解2

最近有人提出會計、審計師只是簡單信息處理工作,而且即將消失或貶值的言論。

我當然會表示反對,但如果加個前綴,“簡單信息處理工作”會計師和審計師將要消失或貶值!我還是贊成的,最少這麼說可以提醒審計從業人員注意!由於本人已經對會計行業的前景發表了很多言論,下面只對審計行業聊一點個人看法。

公司的經營情況誰最清楚?當然是老闆!公司的財務情況誰最清楚?當是財務!那是審計師在裏面的作用是什麼?通常他們負責要資料和出報告!一傢俬營公司什麼時候最需要審計人員?答案當然是需要出審計報告的時候。上面的言論代表了相當一部分管理人員。國際情況咱不瞭解,但國內企業對審計的最大需求真的是審計報告。客戶是上帝,所以審計工作,尤其是年報審計工作永遠是以審計報告爲核心的,做程序是爲了出報告,做分析也是爲了出報告,而且是無保留意見的報告,至於企業的管理問題、管理需求都不是審計重點,甚至不是審計範圍,出個管理建議書也是隔靴搔癢,講不到重點。這樣的審計工作也可以說是“簡單信息處理工作”。

審計行業現在存在的問題肯定不少,做爲財務工作者,我主要發現以下幾個方面(肯定有疏漏或以偏蓋全的地方,歡迎指正)。

談談對審計工作的理解 第2張

1、審計工作流於表面,年報審計重程序,不重實質的現象非常普遍。

我知道一家公司,是經某國內大型所(排行前十幾名吧)審計的,年年無保留,公司業績也是年年增長。直到有一天,該公司財務主動承認存貨做假,金額有個兩千萬左右吧(承認的主要原因是現金流不夠了,實在做不下去了,業績可以做假,現金沒法做假呀!)後來細查,做假少說也有五六年了,公司實際虧損,但賬面年年都盈利,手法也是簡單粗暴,就是少轉成本,多轉利潤。可就是這麼簡單,多名註冊就是沒有發現。是水平不夠麼?做假做個一兩百萬,一時查不出來有可能,一兩千萬,又不是什麼大公司,賬也很簡單,長時間查不出來,幾任注師都查不出來,只能說是態度問題了。年報審計時間短,任務重,所以風險測評流於形式,實質性程序也是流於形式,審計程序成填空題,填完了事。

2、人員變動過於頻繁,審計人員過於年輕化,經驗不足。

以前大所審計總監級別總要40歲左右的,現在不到30的審計總監也有了,不是因爲人才難得,而是因爲實在找不到人了,在事務所,尤其是大所工作幾年就不想出差了,平時接觸的都是大公司,轉個行很容易,最後事務所人才兩極分化嚴重,資深的業務水平的確了得,但都是高層,主要工作是拉業務談判,與審計沾邊的也是輔導、指導上市之類的工作,查錯防弊高手們是不屑乾的。還有就是一大羣年輕人,學歷、資格肯定沒問題,但就是沒經驗,因爲有經驗的大部分都離職了。

3、管理經驗,尤其是企業管理經驗嚴重缺乏。

年輕人沒經驗可以慢慢積累,離職率高可以升職加薪提高福利把人留住,但光靠這些解決不了企業管理缺乏的問題。現在的審計人員有相當一部分工作經歷是這樣的:大學4年主要是學習考證,一出學校筆試、面試就進事務所了,經過簡單培訓(有的還沒有經過培訓,現在四大的入職培訓好像也大不如以前了)就開始參加工作,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走程序,收材料,出報告,一家做完換一家,走馬觀花。由於事務所的內部管理是扁平化的,真正的企業管理經驗很多人是不具備的。當然理論學習,企業觀察可以彌補一些,但有些管理經驗不經過實踐是積累不出來的。所以管理建議書流於形式也就不奇怪了。

問題肯定存在,但所長們也有苦衷。收費提不上去,工作壓力大,加班頻繁,留不住人也不奇怪。上市公司治理層與管理層脫節現象一直存在,說是爲股東負責,實際付審計費的還是管理層,拿人錢財,腰板硬不起來也可以理解。這些情況以前就有,但現在好像變嚴重了。

實際上大型集團的管理層還是很希望事務所多提管理意見的,年報審計也是公司治理的重要一環,調不調錶另說,領導們還是希望瞭解下屬公司的真實情況的,真出了事,誰都跑不掉!

本人曾經從事審計行業,對審計行業是有感情的,真心希望審計行業發展的越來越好。以前聽到審計大夥都感覺是查問題的,我們要解釋,我們工作是對審計報告負責,是對財務報告發表意見,這麼說主要是爲了保護自己,可以理解。可不能爲了保護而保護呀!小企業要發展,管理上怎麼加強?大企業要把控風險,內控的缺陷在那?這都是需求!不能一提到審計就想着出報告,一提到上市就想着包裝。長此以往,企業需求得不到滿足,審計人員得不到鍛鍊,行業怎麼發展?

好消息是20xx年開始上市公司的審計報告終於要擴容了,將會增加關鍵審計事項部分,描述審計項目的個性信息,提醒投資者關注更多的風險,爲投資者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

表面上看這是要求審計人員提高審計質量,給審計加壓。其實換個角度,提高審計質量,改變公衆對審計行業的負面看法,纔是審計行業長遠發展的立身之本!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