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通用15篇)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通用15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短小精悍,表現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問題。想要學習寫散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林清玄散文》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通用15篇)

放暑假了,我和媽媽頂着火辣辣的太陽,去博庫書城買書。我在書店裏精挑細選,買回來了一大堆我喜歡的書,這本《林清玄散文》就是我愛看的書。

當我接過這本黃色封面的,不起眼的書時,覺得應該不怎麼好看,隨便翻幾篇就可以了,但是當我翻到第一頁時,就被裏面的故事所牢牢吸引住了。

第一頁自序《還好,掉下來的不是西瓜》中的小朋友,既可愛又很有想象力,還悟出了大道理:萬事萬物各有其道,有它的優點和奧義,這個世界纔會如此多嬌而美好,人生也是這樣,從不同處去觀看智慧,才能認識更多元的價值;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獨立的個體,應該得到最合適他的教育,培植和尊重。

第一章是《從巴西來的烏龜》告訴我們,所有的事物沒了生命,那還有什麼價值。《枯萎的桃花心木》要我們知道,做事情不愛依賴別人,不然就辦不成大事。《軟枝楊桃》說;看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內心。《快樂的思想》講的是每個人都用快樂的眼光看世界。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在被造謠時,我不着急,因爲我有自知之明。在被誤解時,我不着急,因爲我有自覺之道。在被毀謗時,我不着急,因爲我有自愛之方。在被打擊時,我不着急,因爲我有自愈之法。那是因爲我深深地相信:生命的一切成長,都需要時間。

林清玄伯伯寫的作品,有好笑的,生動的,感人的,每一個故事,都包含了一個大道理。《林清玄散文》使我百看不厭,我要多次去品味它,當然,我希望你們也喜歡上這本《林清玄散文》。

一本好書,閱讀上百遍,每一次讀的感受都不一樣,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每一本書中,也有許多精彩的文章,給我們帶來巨大的人生啓發,讓我們知道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什麼是真,什麼是假。近日,我讀了《林清玄散文自選集》,它好像是無聲的“老師”告訴了我們面對挫折時該如何,面對無策時該如何……就是這一件件事情,不管是小事還是大事,都在觸碰着我們心靈深處。

人人都有最喜歡的文章,我也不例外。這篇文章不僅讓我很喜愛,還給我留下了很大的啓發。是哪篇文章呢?就是《活珍珠》。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夏威夷的小販在賣珍珠,誰也無法辨別珍珠的好與壞。有的人拿到的珍珠又圓又亮,有的人拿到的珍珠又小又扁。作者看到珍珠貝里的砂石會長出不同的珍珠。想到了人生:總有些人可以長出最大最美的珍珠。

作者簡潔的語言中藏着深刻的道理,不禁想到了自己所在的班級。在同一個教室裏有不一樣的學生。有的學生光彩熠熠,是又大又圓的珍珠;有的學生黯淡無光,是又小又扁的珍珠。爲什麼有些同學可以變成美麗的珍珠呢?那是他們面對坎坷、困難時,能勇往直前,持之以恆,把“攔路虎”都一一解決了,一一包容了,成爲了完好、圓潤的珍珠。正像作者所說:人生的傷痛就是活着的珍珠,能包容,就能煥發出晶瑩的光彩;不能轉移,就加速了死亡的腳步。

遇到一些事情,要學會去包容、克服,即使不是最美麗的,也能散發出屬於你自己的光彩。如果你不去包容、克服,反而讓你那顆珍珠沒有光彩,變得越來越黯淡無光。

我們把人生比作一幅畫,那幅畫不是完美的,但你只要克服、包容、填補那個缺陷,就會讓這幅畫變得完美……

讀書讓生命充滿活力!

每個作家有每個作家的寫作風格,每個作家的寫作風格都不一樣。在老師的帶領下,我看過了很多的散文集了。林清玄用他的筆寫下了許多好文章。

我買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我讀了幾篇文章,感覺寫得都十分好其中一篇:《快樂的思想》足以讓我反覆回味

這篇文章,先開頭是講了個故事,我們快樂的思想是決定我們一生的最重要的關鍵。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快樂的思想乃是建立幸福人生的第一步,一個人沒有快樂的思想,那麼儘管用盡一切努力,可能還是會落空。一旦快樂的思想被建立起來,即使生活悠閒單純,幸福乃至人間的美善都會自然的來到。我有時也擁有快樂的思想,的確很好。一生想要快樂,就要先有快樂的思想。就像文中的故事一樣。同樣是在砌磚,有了快樂的思想會比別人多一份喜悅。

一本散文書一向放在我的書桌上,每當我寫完作業都會把這本愛不釋手的書讀一讀。以前買第一本散文集時,我都不是很喜歡讀,可此刻我已經真的喜歡讀散文了。林清玄的散文不像其他的散文,道理都含在文章裏,讓人很容易看懂很清麗悠遠,我喜歡這種風格。

讀林清玄的散文集,我感覺到他善於捕捉生活中的小細節《軟枝楊桃》。

林清玄他的文字如水樣輕柔,語言親切,大多數寫得都是散文。他的散文很有哲理,當將它們運用在生活中時,更易懂。

書的封面上寫了:期許少年們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完美的心,莊嚴的心期許他們能在這混濁的世界,持續清明,能在這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的確,我挺喜歡這句話。

每年的散文介紹沒有輪到我,很遺憾,但是下次是席慕容的散文集,我也會認真讀的。我愛散文,我會一向繼續看下去的。

《林清玄散文集》講述了作者在世間的所見,所聞和所感。他期許着孩子們能夠擁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與莊嚴的心。

這本散文集是由一個個充滿教育性的故事串起來的。俗話說“做賊心虛”,這本書中的《烏黑與清白》不就體現出了這個道理?

這講述的是一個在宋朝的故事,爲了抓住小偷,找來了一個鐘,讓十個嫌疑人去摸,因爲說偷了東西的人摸一下就會響,所以真正做了壞事的人是絕對不敢摸的。鐘上面被塗滿了墨水,壞人因爲“心虛”,沒有摸鐘,所以兩手“清白”,而沒有做壞事的人,無愧於良心,當然敢摸鐘,所以手上沾上了墨水。

時代在變化,從前的小偷還知道羞愧,現如今的小偷偷了東西似乎都變得理直氣壯起來了。他們做了壞事爲了不被發現,甚至還會滅口,做一些泯滅人性的事情。他們被捕,竟然還會對着攝像機,面帶笑容,侃侃而談自己的卑鄙行徑。

讀完了這一篇文章,小偷真是令人憎恨,他們明明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換取美好的生活,可是他們卻選擇了偷盜。小偷就像《守株待兔》裏面的人,都只是一心想着坐享其成,都不會付諸自己的努力,只是小偷的行爲更加卑鄙和惡劣。

發自於內心的醜陋和虛僞萬萬不可,即使使自己兩手黑黑,也會比虛假的清白好的多。

摸摸自己的良心,寧願烏黑,也不要那虛僞的清白。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溫煦,在流動中體現着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爲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有一篇美作,名爲《心田上的百合花開》。這篇文章深深的感動了我。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一個小小的“心靈”,爲了心中那個美好的願望,竟是如此的執著和堅韌。它,的確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並沒有消磨它作爲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爲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着胸膛”——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說與生長環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爲實現美好心願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麼,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纔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爲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爲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爲人們的“聖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喜歡讀林清玄的散文,喜歡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如一縷蓮花般的馨香。每每走進他的文字,心也會跟着起起落落,然後慢慢靜下。暖暖的回味時,內心總會充滿寧靜與關愛。翻開書的目錄,那些題目就會吸引你:“暖暖的歌”、“生平一瓣香”、“溫一壺月光下酒”、“發芽的心情”、“味之素”、“清歡”、“三生石上舊精魂”、“黃昏菩提”、“飛入芒花”、“清靜之蓮”、“吾心似秋月”……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溫煦,在流動中體現着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將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爲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在一篇名爲《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寫道:“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我曾被這行文字很久感動。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於是,我們只能努力想象“高處不勝寒”的孤冷,卻對半山腰的迷人景緻視而不見,殊不知,沒有了自由的心情與平靜的心態,再宏偉的目標終究是空想罷了。

林清玄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於污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裏,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爲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淨。

依賴的心往往使我們經不起生活的磨練,但如果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就會從中顯示出優雅自在和勃勃生機……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沒錯,讀書給人帶來快樂,給人帶來啓發。總之,讀書有許許多多的好處。寒假中,我讀了許多書。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本書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集,幾乎每一篇散文都給人帶來深刻的啓發。讀了這本書,我有許多感想,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每篇散文因爲主題不一樣,所以,給我留下的啓發、感想也不一樣。《軟枝楊桃》這篇散文讓我明白當整個社會的人都只重視外表的好壞,不重視內在的美醜時,真正清淨的生活就不可能實現。《在繁花中長大的孩子》則讓我明白在美麗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因爲受到美的薰陶,所以心也是完美的。《水終有澄清的一天》又讓我明白,雖然一秒鐘的混亂,可能需要幾天才能清淨,但只要我們一向堅持邁向更高境界,水,終有澄清的一天。《留一隻眼睛看自我》讓我明白,只有留一隻眼睛看自我才能明白成功的真諦,倘若心執着停滯了,就只有死路一條。

是啊,一本書給我帶來了這麼多啓發,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覺得太好看了,結果媽媽叫了好幾次都沒聽見。這本書用巧妙的方法引出了許多生活事物中的看法、理解。讓人情不自禁的想看第二遍,書中有很多令人深思的地方,十分耐人尋味。整本書寫的十分好,還讓我明白了許多新鮮事物。偶爾,我看到精彩、好笑之處,都會不由自主的笑一笑。每當我看見林清玄寫的書時,都會拿起來讀一讀。因爲,每當我拿起來閱讀時,都會讀出不一樣的味道。

林清玄是中國一代文學大師,他爲後人留下了無數文學著作。書中飽含着書墨的韻味,從生活、見聞、佛教等方面爲我們展示了世界上的點點滴滴。

光是人每天都能見到的東西,陽光、燈光、目光、霞光、月光。這些光也折射出了世間種種的現象。有多少人因爲光彩而失去了本性,在陽光下展示出一副虛假的外殼;從古至今,所有的詩卻從未有過寫過正陽的,也許是因爲人在正陽下會感到害怕吧。現在的人對別人充滿了懷疑,把真實埋藏在了內心的最深處。

現在,人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差,一塊塊珍貴的土地被人們變成了賺錢的工具——蓋樓房、蓋商鋪、做景點,失去了土地原來的價值——生長植物。城市裏再也難覓土地的蹤影,纔會引發林清玄如此的感想。

人總喜歡用金錢來衡量一個事物的價值,殊不知有些東西是不能用金錢買到的,例如你不能買一點感恩,只能買一些禮物作爲感恩。俗話說的“有錢能使鬼推磨”,林清玄認爲是不對的,我也這麼認爲。金錢不是萬能的,也不是什麼都能買、能送的。但是,如果一個人能真情流露,懷着真心去送祝福,那不用說感恩,明月都可以送,對方也一定收得到。

人喜歡喝茶,也喜歡品茶,但沒有人去嘗試新的品種,滿足於現狀,林清玄的朋友就是一位敢於創新的人。他曾在房子裏實驗把烏龍和鐵觀音合成一味,想做出“烏鐵茶”;在寒冷的早晨採集含着露水的茶芽,想做出“雀舌鷹爪茶”;在深更半夜提着探照燈採茶,想做出“月光茶”……正是由於他的創新,才能做出這麼多新品種——我們不也要有這種精神嗎?

也許我們還可以從書中領悟到其他的道理,這也許就需要我們去慢慢品味了。

很早讀過林清玄一篇寫三生石的散文,淡雅清新的語言,真摯娓娓的感動,留下抹不去的印象。《感性的蝴蝶》是林先生的一本散文選,分成三輯:河的感覺,發芽的心情,和溫一壺月光下酒。文如其名,清冽而帶着點佛家的玄味,但真實真切,連我這個最煩說佛的人,也甚是喜歡。宗教本沒有錯,信教作爲一種信仰也是值得尊重的,可現今的社會,假信仰的人太多,尤其在中國人裏,經過共產主義洗禮、經過破除迷信連着把宗教一鍋端的各種宣傳運動的新中國人,可能連什麼是信仰都不知道了,還談什麼信教呢。宗教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早已變成一種服務業,這條精闢的概括,讓人不得不佩服永少的尖銳和犀利。

林清玄的散文,有談佛學的,但更多的是抒寫一種心靈的感悟,尤其是在嘈雜紛忙的都市生活裏,人早已被各種壓力摧毀得麻木不覺,除了激烈的放縱發泄,早失去了心原有的安寧和平靜,有的只是鬨鬧無常的濁歡,妄論一千多年前東坡先生所抒的“人間有味是清歡”。以濁爲歡、以清爲苦,到了濁歡都盡的時候,也就只剩無味的人生了,這是現代人的悲哀。讀林清玄的文字,好比在混亂淤濁的人世間,喝到一杯清淡卻茶香四溢的龍井,也許只是暫時的醒神,總比一直混沌沌沉淪於身外之物的追逐中,要好些。

讀完了《林清玄散文》,我放下了書本,自己的心還沉浸在書當中,每次讀這本書,我總能感覺到一股暖意,我已經將這本書看了2遍,心裏暖暖的,原來林清玄經歷了這麼多我所見不到的事情。它們好像流水一般在我眼前閃過,很快又消失不見了。

這是一本散文集,我一篇一篇地看下去,看到了其中2篇我最喜歡的。第一篇是《溫一壺月光下酒》,講述了一些在月光下奏樂的百姓,充滿了悲傷和憂慮。有月光下的喇叭手,負琴盲翁。還講述了其他經典散文。讀完了這些,我認爲林清玄就想告訴我們,在每一個幽靜的夜晚,總會有一些人在月光下哭泣,世界上總會有悲劇,世界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的。它不能讓所有人幸福。最後,一定要靠自己不斷勤奮努力。這篇散文集中,我還懂得了生命是短暫的,但是我們只要心靜下來,就能瞭解更多,得到更多,寧靜致遠。在《以水爲師》中就講到了這一點。

第二篇是《白雪少年》,主要講了林清玄童年時期到少年時期發生的事情,有《紅心番薯》《過火》等散文,讓我很難忘。每位讀者都在見證林清玄的成長,包括我。他的生活十分艱苦,可還是有如此之多的事情,從他父母身上,林清玄學到了很多,讓我也懂得了每個人的生活是不一樣的,有好也有壞,有開心快樂,也有痛苦難過。但是壞不一定就代表不好,好也不代表一定幸福。努力去享受奮鬥的過程纔會有成就感。

讀了林清玄的散文,我收穫了這麼多,我鄭重向大家推薦這本書,真的不錯。我都開始準備看第三遍了。

林先生的散文,最適合在平靜的夜晚,衝上一杯淡淡的香茗,獨坐在發出溫和的光的檯燈下,靜靜地欣賞,享受散文帶給人的平和與智慧.曾經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煩亂的時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邊,安撫我的心靈,讓我一次次平靜下來.這些文章,猶如一道道山泉,帶着它的淙淙流水聲緩緩地走到我們心中,讓我們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總有一種哲學的意味和一點“禪”的味道.讀他的散文猶如一次心靈的洗禮,總能給人深深的啓迪.

林先生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於污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裏,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爲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淨.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來,慢慢地述說,絕少雕飾,猶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他寫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這些是文章,初讀自是清新異常,再品更是心開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讀後都會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寧靜與關愛.文如其人,沒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純淨的心,怎能寫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

有一次我去新華書店,看到了這本《林清玄散文》書,覺得很喜歡,把它買了,每一回家總是先看這本書。

這本書講述了少年時代林清玄所經歷過的事所思所想與所悟,有許多散文都值得我學習和借鑑如《清歡》、《從人生最底層出發》,不過最讓我百讀不厭的便是《黃玫瑰的心》,裏面講述了一朵黃玫瑰因水分不足,萎靡不振,後來整株花泡了20分鐘,變光彩耀人。這件事情讓林清玄知道了做事要有信心!

記得那一次,我數學考試,考完試,我心想:以前基本都是A,還很自信。第2天試卷一發下來我睜大眼睛,嘴巴都成O字形,因爲只考了85分在班裏只能排到中等水平。成績刷的一下掉了下來放了學,我悶悶不樂,到了家一句話也不說,我怒氣衝衝推開書房砰地一聲,把門就關上了,作業也不想做了,就拼命地打被子,摔東西一肚子惱火。這時,媽媽推門進來了說道:“金聖哲,發泄怒火是沒有用的,你需要靜下心來、查找錯因、仔細一點。一次失誤,並不代表什麼,成功與否決定與你的努力!

我就開始認真讀書,不在驕傲自滿,而是謙虛,仔細查找錯因,第二次考試考了97分。我應該朝着滿分去努力,真取下次考一個滿分!

從此我悟出一個道理:不要因爲自己的情緒左右了你的思想,糊里糊塗,要振作。

林清玄是著名的散文作家。我這只是看的其中一本。我對這類沒興趣,但我隨便翻了幾頁,我就打起精神來了。

他把這本書分成《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莊嚴的心》四大類,裏面的每個小故事都是他身邊發生的、小時候的、編寫的。故事裏面有着他的看法、想法、情感。每個故事都有各自的意義。

《在流浪狗的眼睛裏》這個小故事,他是用了“換位思考”想到了流浪狗的感受,寫出了對流浪狗的情感。《抒情文社會》是從他去參加小朋友的演講比賽的感想,覺得這個社會已經變成“議論文社會”,不再是“抒情文社會”,是個已經僵化的教育,失去了情感表達的能力,所以希望我們能挽救這個社會。《吉祥鳥》是加拿大的烏鴉,我都很驚訝,烏鴉在我們這是不吉利的鳥,怎麼到加拿大就變成吉祥的了吶?看到這題目我還以爲說喜鵲呢!但林清玄卻說:“對呀!那象徵凶事的,不吉祥的是我們的心,與烏鴉有什麼相干呢?”是啊!是我們把它稱爲不吉利的鳥,烏鴉又沒做錯什麼!其中有兩個特別的,一個叫《季節十二帖》,寫一個叫《有情十二貼》。《季節十二帖》是每個月裏的節氣,每個節氣時的感受,發生的事情或意義。《有情十二帖》是寫的十二件事物,有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這本書對我有很多感觸。有的故事讓我們改進,從哪裏開始;有的要我們注意,注意什麼;有的要憐憫,有的讓我們開心??所以這本書是在開導我們。

寒假裏,難得清閒陪女兒一起閱讀《林清玄散文集》,翻開一本書,和着淡淡墨香,如品茗般幽雅清韻。

沒有多餘的文字,一切彷彿是那麼自然,卻又充滿了奇妙的聯想,空靈流動。轉換了時空,彷彿置身於那書中的情景,心靈卻澄澈洞明。

林清玄在博大精深、煙波浩渺的佛教藝術和佛教哲學的海洋裏潛游泅渡,將之化爲氣息,化爲血脈。

我讚賞作者的那分善感,那雙將生活察覺得如此細微透徹的慧眼!常言道:“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正如《風鈴》中,他抓住了“風鈴”與風應和這一常見的,卻被世人所忽略了的生活現象,在他眼中,風鈴是活的,且是一個敏感而極富靈性的生命使者。它是風的音樂演奏者,有了它,人們就會在炎炎夏日聽出大自然的清涼,在凌寒冬日感受到大自然的溫暖。“風鈴”之所以如此神奇是因爲它有心,在它的用心感知下風纔有了光彩和生氣。推此及人,人只有有了一顆善感的心,有了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才能不斷“來覺知生命的流動、觀察生活的內容、感動於生命與生命的偶然相會”。

作者將風鈴寫的精緻而有靈氣,實際是在寫人的心靈。他希望能通過心與心的相映,來營造一個美好動人的世界。

再如《桃花心木》的啓示,依賴父母和老師,並不是人的本性,但是要在父母的懷抱中度過,在一種不確定的生活中生存,我們則永遠會有一顆依賴的心。要想獲得自理能力,必須經過生活的考驗,擁有不確定的生活。從中深化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對道理的理解。對於簡單的物質,更會有深刻理解。依賴的心往往使我們經不起生活的磨練,但如果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就會從中顯示出優雅自在和勃勃生機......

讀畢林清玄的散文,豁然開朗,生命的價值別有洞天。

記得從初中開學到現在一共讀了三本散文集,它們分別是《張曉風散文》、《畢淑敏散文》和《林清玄散文》。這幾本書都非常好,各有各的韻味,但,使我感觸最深得還是《林清玄散文》了。作爲一名初一的學生,剛開始讀他的文章感覺會有很多地方難以理解,但是回過頭來細細咀嚼,你便會懂得許多人生中的道理。恬淡自然,字裏行間無時無刻不透露出淡淡禪意,小小的故事中往往蘊含着大大的哲理,這就是林清玄的文章。讀了他的作品,使我浮躁的心慢慢平靜了下來,是不可多得的養心妙藥。

散文的第一輯就取了一個富有禪意的名字——心的菩提。這一集收錄的文章大多以作者內心的感悟爲主。其中《佛鼓》這篇文章給我的印象尤爲深刻。自從讀了《佛鼓》之後,佛寺裏悠遠綿長的鐘聲似乎深深滲入了我的內心。隔絕了人世間的喧囂,人的心平靜如水。讀着這篇文章時,彷彿有輕微的佛鼓聲從遠方傳入我的耳畔。此時我的內心就像菩提樹一樣純淨、透明。

《走向生命的大美》一文中寫到:唯有清明的心,才能體驗到什麼是真實的美。唯有不斷的覺悟,才使體驗到的美更深刻、廣大、雄渾。也唯有無上正覺的人,才能邁向生命的大美、至美、完美。透過這些文字,讓我體會到生命的美麗要有清明的心與無上的覺悟,心的純美才使人洗滌心中的污垢,只有心的修煉,才能跨越生命的苦痛。

讀了這本書,就像看到了林清玄本人一樣,那充滿智慧與內涵的語言中表現出的是內心的恬靜與淡然。我其實從來都不是一個信佛的人,當然,是本書也不是用來宣傳佛學的,我想,作者只是想告訴世人們,心的覺悟真的非常重要。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