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

《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

來源:時尚冬    閱讀: 3.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

林清玄說:“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時,整個人被天風海雨似的音樂震攝了,竹林像一片樂海,波濤洶涌,聲威遠大,那不是人間的音樂,竹林中也沒有人家。竹子的本身就是樂器,風是指揮家,竹子和竹葉便是演奏者。”

讀了林清玄的隨風吹笛,彷彿也身臨其境,看到了滿眼翠綠的狂風不止的竹林波濤,陰雲密佈的風雨交加,再加上竹子生機勃勃的摩擦生籟,這一切,真是竹林大自然的宏大交響樂。風雨中的笛聲遙遠、高揚、廣闊、悠長。

真正聆聽了一堂林清玄老師上的音樂大課。

自己不懂音樂,更不會任何一種樂曲,十足的音樂門外漢。正因爲這樣的無知才無畏,不自量力的一直想選擇一種樂器來學習。想學會了一種樂器,就可以寄託心靈的希望。

因爲竹笛攜帶的便宜。無論是在高高的山崗上,無論是隨風盪漾的湖泊上,竹笛都可以迎風而立,盡興優雅的演奏。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爲竹子的品格,而毫不猶疑的選擇了竹笛的學習。

竹子是高潔、剛直、謙遜,不亢不卑,瀟灑處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徵。竹子清幽,默默無聞,不畏困難,不懼壓力的強大生命力,更是我的喜愛。

雖然一直立志學習吹竹笛,但由於太忙,也由於不善安排日常計劃,吹笛學習計劃,多少年來一直被耽擱着。遺憾中的遺憾。人生不如意事常有七八九,逃避現實時就這樣安慰着自己。有時,真是痛恨自己的妥協主義。

還是說點陽光的話題吧。

大自然是美麗的,大自然是時刻變化的,大自然中的竹林宏大交響樂,更是震撼人心的。通過讀隨風竹笛,更要拋棄上面阿Q想法。用積極的人生態度好好去感悟自然,融入自然,過好生活的每一天,這樣我們的人生纔會具有竹子高潔、剛直、謙遜,不亢不卑,瀟灑處世的高雅品格。

擁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莊嚴的心,能在這混沌的世界,保持清明;能在這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題記

初讀《林清玄散文集》,我感受到林清玄清澈靈動的話語,猶如一道清泉,在這浮華人世裏滌盪心靈,開啓心智。應對世事紛亂,人心迷惘,林清玄以自身體驗和思考,將佛理修化作完美的情緒,在無言中冥合真諦。

翻開書頁,閱讀着細膩的文字,包含着作者純善的心,用寥寥幾筆勾勒出人們內心的柔軟。每篇文章不長,但其中蘊含着深刻的道理滋潤着我乾涸的心田,那幾行文字令我平和安寧,心如止水。

在這一行行質樸的文字裏,我悟出了豐富的人生哲理:讀了《飛蛾與蝙蝠》,我感到我們有時有撞樹的盲點與撲火的執着,總是要經過很多次的碰撞與燃燒,才能睜開眼睛,小心謹慎,但也不應嘲笑它的舉動,不輕視它嚮往光明的精神;讀了《活珍珠》,我感到人要像珍珠一樣養成重塑傷口的本領,轉化生命的創傷,使自己變成美麗的珍珠,包容人生的傷痛,煥發生命的光彩;讀了《不南飛的大雁》,我感到在成長的道路上應當撒些荊棘,不要把一切優越條件都給我們,這樣才能敢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成爲生活的強者;讀了《吉祥鳥》,我感到這個世界上事物的價值是因人而異的,如果改變了我們的偏見,事物的價值就改變了,那象徵凶事的,不吉祥的不是烏鴉,而是我們的心。

讀完林清玄的散文,豁然開朗,生命的價值別有洞天。純善的心,描繪的不是普通的清澈的心,而是在塵世紮根,出淤泥而不染的心。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我滿是匪夷所思。

覺得它枯燥無味,渾然不知它在講什麼。於是,丟在一邊,令它置於塵埃之中。

閒暇之餘,隨手一翻,竟打破了我對這本書的定義——我竟徑直看了兩三個小時。

林清玄先生在借世間萬物述禪之道,佛之念。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他的字在紙面上開出了人生的花。他常出門去散步,去感受自然,他,是自然的歌頌者。

他,告訴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禪道。“對壓傷了的蘆葦,不要折斷;對點殘了的蠟燭,不要吹滅。”“要爲重活的高興;不要爲死去的悲傷。”

生活,亦是禪道。與我產生共鳴的,是一篇名爲《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文章。

文章很短,只有一面。這篇文章借童年生活的趣事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婉惜與對童年的懷念。可是,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如:“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般。古人,今人都在感嘆時間之迅速。我又何嘗不是呢?時間,在吃飯時,從嘴中溜走了,時間,在寫作業時,從筆尖溜走了,當我們睜開眼與太陽再見時,時間又從遮挽的手腕邊溜走了。日日夜夜,亦復如是。

時間,亦是如此無情。

我下定決心,要與時間賽跑。

是的,正如林清玄先生所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是的,光陰仍是似箭,箭箭穿心。”

“是的,日月依然如梭,梭梭滴血。”

我躺在時間的流裏,這般念着。

一分鐘很短,但是,一分鐘比五十九秒還長,比一秒鐘更長得多,所以要珍惜每一分鐘。

有的人一分鐘當千百世用,有的人一分鐘當一陣灰塵,一吹即逝。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寸時光,就是一寸命光。每一眨眼,生命也就轉瞬即逝了。因此,讓我們注意當下,珍惜短暫的生命吧!

《林清玄散文集》蘊含哲理,令我回味無窮。他的題目新穎而充滿懸念,總有一股神力,將我拉進一個神奇而美麗的世界。

記得王維曾有一首《文杏館》,令我深受觸動:

文杏裁爲樑,香茅結爲宇。

不知棟裏雲,去做人間雨。

隱居之高士,迷醉山水之間,杏樹成房,香草爲屋,本應縱情隨心,卻要去問世,訪那滾滾紅塵,終究是於心不忍啊!古人皈依佛門,或閉關求道,爲的都是那瞬間的開悟,仿若昇仙,飄然化爲那浮於長空中皎然的白雲,自由無往,無心出岫,長空無礙,俯視人間的現實。可若人人如此,那麼人成爲了一種無情傲漠的生物。瀟灑何用?超脫何用?傲然立於長空薄雲之上,卻連最珍貴的情感也拋卻了。“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我向來不喜這句詩。或許它意境高遠,或許它已然超越了世間凡俗,卻總帶給我冰冷無常之感。人若是沒有情感,即使是那已“看破紅塵”之人,好像已成爲了高高在上的雲,卻早已茫然地飄向不可知的遠方。

反觀這“去做人間雨”一詩,我忽然便明白了其中含義。邁向詩心與道情的人,是以高潔的文杏做成樑柱,以芳香的茅草蓋成屋宇,雖居於自然與美之中,卻有問世的意念。因而內心真正開明的聖人,從不因紅塵而漠視人間。他們自持內心的明淨,毅然決然奔於塵世之中,正如“去做人間雨”中的那棟樑間的白雲,心中純淨清明而又大慈大悲,願化作滋潤與清涼的雨,造福那燥熱的人間。智者,只是清明;覺者,只是超越;而大悲者,不僅超然物外,更高的心境也使他不能坐視悲苦的人間,不離於有情,從而做人的圓滿、作心的清明、作環境裏的燈火。

我,比起做那超脫孤傲的雲,更願做那造福萬物的雨,從而使人間多一份滋潤、多一份甘甜。

瞭解林清玄,是從他的《林清玄散文集》開始的。第一眼,封面上的蓮映入我的眼簾,一朵開得爛漫,一朵含苞待放。周圍是碧綠的蓮葉,那葉間細膩的紋路,躍然紙上。那一片片渲染的綠,質樸,深沉。

文中的許多道理,林清玄都運用了佛教的見解,那濃厚的禪意,給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更深的境界。

其中,讓我感悟較深的是《星落尼羅河》與《放生的麻雀》。

《星落尼羅河》講述的是作者在尼羅河旅遊,七個不同的地點,七個不同的感受。尼羅河中部的傍晚,靜寂又涌動着生機;開羅的市郊,尼羅河髒黑、狹小;基沙的尼羅河,岸邊的農作物茂盛生長;帝王谷依尼羅河而建,卻貧苦不堪,沙漠一片荒蕪……

那是尼羅河,埃及人無比敬重的母親河,它多變,美麗而殘酷。它正經歷着許多身不由己的事情,在開羅,它骯髒,逼狹,爲什麼?因爲開羅是一座城,而城市,是任何大自然的敵人。在城市,許多人的慾望是無法度量的,爲了利益,他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動搖了,繼而甚至消失殆盡。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的母親河——長江、黃河,它們滋養了我們,現在卻受盡了被利益薰心的人的痛苦折磨。現在的人啊,又何時能回到最初那對大自然的敬畏與熱愛呢?讀了這篇文章,或許會有更多關於人與自然的思考。

尼羅河上的星星起起落落,身影映刻在尼羅河水中,見證了一切。

《放生的麻雀》講述的是作者與朋友在林間散步,發現了許多被放生的麻雀的屍體,它們大多是被凍死的,或者已經失去了飛翔的能力。

我們或許安於現狀,在低谷的塵網中生活,但我們應該永遠不要忘記、失去那顆想飛的心,衝破黑暗的執念,時刻爲即將到來的光明準備着,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書頁翻盡,茶已見底,感謝林清玄,他或許讓我明白了更多……

讀到林清玄先生寫的散文集中的一篇文章《清歡》,甚是有感: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首詞是蘇軾與朋友去郊外遊玩,喝着雪沫乳花的小酒,吃着竹筍、蓼菜、茼蒿等等,然後讚歎着:“人間有味是清歡。”

有人讀詩詞不解其意:“這有何好?無非是吃吃野菜、喝喝酒嘛。”說此話之人,必定是沒有體會過“清歡”之人。

清歡,到底是何物呢?!解釋起來很難,清歡可以簡單的理解爲:清淡的歡愉,但體會起來,確實很難呢!

活在當下,體會清歡難,尋清歡則更難。

當你從一把茼蒿、一盤新筍中品出勝過山珍海味的滋味來;當你從路邊一塊石頭中看出比鑽石更珍貴的品質來;當你在林中漫步感到了聆聽鳥鳴比提着鳥籠向人展示更令人愉悅來;當你從一壺烏龍茶中體會到比喧鬧的晚宴更清淨的感覺來……這些都是清歡。

可惜,這樣的時候實在是少極了,更多的是人世間的混沌、雜亂。

在一天的勞動後,我們想安靜的散個步,可路邊的煙塵滾滾,到處是“嘀嘀”的喇叭聲,閃光燈刺到你睜不開眼,哎,只能回家。

那就去山上,去海邊吧!那裏遠離城市。

爸爸年輕時去過嶗山,爬到山頂,四處無人,如此近之望雲,到了雲霧繚繞的仙人修煉之地,自然是興奮不已。下邊是海,海邊是白色的,遠些爲清,再遠些是幽深的紫,最後是蔚藍,一海四色,默默驚豔。

現在去了,只有傷心,身邊圍滿推銷的人。“照相、照相,15元5張,現拍現取!”一排排小販,向你出售手鍊、玩具……哎,只好走開 。

人間時事無常,能在世間找到清歡,能品出“人間有味”的人物,必是第一流人物!

在《林清玄的散文集》中我把頭腦放進了智慧之水裏,體會過黃玫瑰的心、野狗的心、探尋“膚”的感受、白蓮花的渾然天成,還有幸福的滋味……

煌煌104千言,閱歷、智慧、勇氣……

林清玄是中國一代文學大師,他爲後人留下了無數文學著作。書中飽含着書墨的韻味,從生活、見聞、佛教等方面爲我們展示了世界上的點點滴滴。

光是人每天都能見到的東西,陽光、燈光、目光、霞光、月光。這些光也折射出了世間種種的現象。有多少人因爲光彩而失去了本性,在陽光下展示出一副虛假的外殼;從古至今,所有的詩卻從未有過寫過正陽的,也許是因爲人在正陽下會感到害怕吧。現在的人對別人充滿了懷疑,把真實埋藏在了內心的最深處。

現在,人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差,一塊塊珍貴的土地被人們變成了賺錢的工具——蓋樓房、蓋商鋪、做景點,失去了土地原來的價值——生長植物。城市裏再也難覓土地的蹤影,纔會引發林清玄如此的感想。

人總喜歡用金錢來衡量一個事物的價值,殊不知有些東西是不能用金錢買到的,例如你不能買一點感恩,只能買一些禮物作爲感恩。俗話說的“有錢能使鬼推磨”,林清玄認爲是不對的,我也這麼認爲。金錢不是萬能的,也不是什麼都能買、能送的。但是,如果一個人能真情流露,懷着真心去送祝福,那不用說感恩,明月都可以送,對方也一定收得到。

人喜歡喝茶,也喜歡品茶,但沒有人去嘗試新的品種,滿足於現狀,林清玄的朋友就是一位敢於創新的人。他曾在房子裏實驗把烏龍和鐵觀音合成一味,想做出“烏鐵茶”;在寒冷的早晨採集含着露水的茶芽,想做出“雀舌鷹爪茶”;在深更半夜提着探照燈採茶,想做出“月光茶”……正是由於他的創新,才能做出這麼多新品種——我們不也要有這種精神嗎?

也許我們還可以從書中領悟到其他的道理,這也許就需要我們去慢慢品味了。

讀了《林清玄散文自選集》讓我明白了,人生的挫折和感受的離散乃是人生的必然,這本書讓我再挫折中學習智慧;在離散中學習成長。在書中,還有很多的事情和道理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裏,印在我的腦海之中。

其中在卷一:天真的心這裏面的“挑水肥的人”,讓我記憶最深。這是說他們鄉間有一種專門挑水肥的人,每隔一個星期就會來一次。小孩子貪甜惡鹹,喜香怨臭,所以每個人一見到挑水肥的人就捏着鼻子往反方向跑,有一次他和爸爸同行,見到了挑水肥的人,又不能跑,所以把鼻子捏住,過去之後,他爸爸說了他,他以後,見到挑水肥的人就深呼吸,在憋住氣。

從這個故事中,讓我體會了,那個挑水肥的人是多麼偉大呀!他爲了“我們”,忍耐着臭氣,再幫我們用這些水肥給農作物灑上。而我們還見到就跑了,那是多麼的打擊別人的自尊心呀!再加上他們也是人呀,“我們”應該對這世間的每一個人,都要好,他在家中是人的兒子,也是他兒子的爸爸,我們大家應該尊重人、疼惜人。這樣可以讓別人心裏舒服,也讓我們有一種莊嚴之感。

有一次,我們大家一起吃飯桌邊,圍滿了,見到旁邊奶奶沒有上桌吃飯,我就在想:我是一個小孩,可以到邊上吃。於是我就說:“奶奶你還沒吃飯呀,上桌去吃吧!”奶奶就說我是個好孩子,就坐上去了。我下來後果真有一種莊嚴之感。感覺很自豪似得。還有一個故事也讓我深有體會——吹冷氣的狗。

這是講在夏天,銀行門前蹲着五隻狗。我立刻感到迷惑。每隻狗臉上都入出了幸福的表情,原來是因爲銀行門很大,進出人很多,只要有人,門就會開,裏面冷氣出來了,吹在野狗身上。

野狗的內心裏,,也有着對幸福的嚮往。+這些狗雖然知道追求幸福,但是它沒辦法在自己家裏裝空調。而我們可以在家裏裝空調,所以我們真幸運呀!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生活。

這本書真是對我大有啓發。

喜歡讀林清玄的散文,喜歡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如一縷蓮花般的'馨香。每每走進他的文字,心也會跟着起起落落,然後慢慢靜下。暖暖的回味時,內心總會充滿寧靜與關愛。翻開書的目錄,那些題目就會吸引你:“暖暖的歌”、“生平一瓣香”、“溫一壺月光下酒”、“發芽的情緒”、“味之素”、“清歡”、“三生石上舊精魂”、“黃昏菩提”、“飛入芒花”、“清靜之蓮”、“吾心似秋月”。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持續着溫煦,在流動中體現着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將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爲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在一篇名爲《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寫道:“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我曾被這行文字很久感動。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於是,我們只能努力想象“高處不勝寒”的孤冷,卻對半山腰的迷人景緻視而不見,殊不知,沒有了自由的情緒與平靜的心態,再宏偉的目標終究是空想罷了。

林清玄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於污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裏,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爲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淨。

依靠的心往往使我們經不起生活的磨練,但如果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就會從中顯示出優雅自在和勃勃生機。

寒假裏,難得清閒陪女兒一起閱讀《林清玄散文集》,翻開一本書,和着淡淡墨香,如品茗般幽雅清韻。

沒有多餘的文字,一切彷彿是那麼自然,卻又充滿了奇妙的聯想,空靈流動。轉換了時空,彷彿置身於那書中的情景,心靈卻澄澈洞明。

林清玄在博大精深、煙波浩渺的佛教藝術和佛教哲學的海洋裏潛游泅渡,將之化爲氣息,化爲血脈。

我讚賞作者的那分善感,那雙將生活察覺得如此細微透徹的慧眼!常言道:“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正如《風鈴》中,他抓住了“風鈴”與風應和這一常見的,卻被世人所忽略了的生活現象,在他眼中,風鈴是活的,且是一個敏感而極富靈性的生命使者。它是風的音樂演奏者,有了它,人們就會在炎炎夏日聽出大自然的清涼,在凌寒冬日感受到大自然的溫暖。“風鈴”之所以如此神奇是因爲它有心,在它的用心感知下風纔有了光彩和生氣。推此及人,人只有有了一顆善感的心,有了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才能不斷“來覺知生命的流動、觀察生活的內容、感動於生命與生命的偶然相會”。

作者將風鈴寫的精緻而有靈氣,實際是在寫人的心靈。他希望能通過心與心的相映,來營造一個美好動人的世界。

再如《桃花心木》的啓示,依賴父母和老師,並不是人的本性,但是要在父母的懷抱中度過,在一種不確定的生活中生存,我們則永遠會有一顆依賴的心。要想獲得自理能力,必須經過生活的考驗,擁有不確定的生活。從中深化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對道理的理解。對於簡單的物質,更會有深刻理解。依賴的心往往使我們經不起生活的磨練,但如果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就會從中顯示出優雅自在和勃勃生機......

讀畢林清玄的散文,豁然開朗,生命的價值別有洞天。

每個作家有每個作家的寫作風格,每個作家的寫作風格都不同。在老師的帶領下,我看過了很多的散文集了。林清玄用他的筆寫下了許多好文章。

我買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我讀了幾篇文章,感覺寫得都非常好其中一篇:《快樂的思想》足以讓我反覆回味。

這篇文章,先開頭是講了個故事,我們快樂的思想是決定我們一生的最重要的關鍵。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快樂的思想乃是建立幸福人生的第一步,一個人沒有快樂的思想,那麼儘管用盡一切努力,可能還是會落空。

一旦快樂的思想被建立起來,即使生活悠閒單純,幸福乃至人間的美善都會自然的來到。我有時也擁有快樂的思想,的確很好。一生想要快樂,就要先有快樂的思想。就像文中的故事一樣。同樣是在砌磚,有了快樂的思想會比別人多一份喜悅。

一本散文書一直放在我的書桌上,每當我寫完作業都會把這本愛不釋手的書讀一讀。以前買第一本散文集時,我都不是很喜歡讀,可現在我已經真的喜歡讀散文了。林清玄的散文不像其他的散文,道理都含在文章裏,讓人很容易看懂很清麗悠遠,我喜歡這種風格。

讀林清玄的散文集,我感覺到他善於捕捉生活中的小細節《軟枝楊桃》。

林清玄他的文字如水樣輕柔,語言親切,大多數寫得都是散文。他的散文很有哲理,當將它們運用在生活中時,更易懂。

書的封面上寫了:期許少年們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莊嚴的心期許他們能在這混濁的世界,保持清明,能在這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的確,我挺喜歡這句話。

每年的散文介紹沒有輪到我,很遺憾,不過下次是席慕容的散文集,我也會認真讀的。我愛散文,我會一直繼續看下去的。

望着書架上那花花綠綠的封面,我開始猶豫了。”選哪本好呢?“忽地,我眼前一亮:大片大片的荷葉,碧綠碧綠的,再配上兩朵含苞欲放的荷花,顯得清新淡雅。”荷花?我喜歡!就這本了!“

《林清玄散文集》。”林清玄?好名字!想必文章也不錯吧!“《心田上的百合花》”夷?真奇怪百合花怎麼不是長在土裏的,而是長在心田上的?這怎麼種得了花呢?“我小聲的嘀咕着,於是帶着好奇心,開始了閱讀之旅。

”不管別人怎麼欣賞,滿山的百合都謹記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導:‘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當我讀完了文章的最後一句話,輕輕地合上了書。文章說的是一株百合花和一片的野草在一起生長,飽受野草和蜂蝶的鄙夷,而百合卻說:”我要開花,是因爲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爲了完成作爲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於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最終百合花綻開了美麗的的花朵,並把種子撒向大地,多年後漫山遍野都是野百合,引來了人們的觀賞。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又令人感動故事。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具體的記敘、細膩的描寫,層層襯托,塑造了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作者認爲人的富有即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的展現。

在林清玄看來,人生的美分爲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慾望,物質帶來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文化、藝術、文明帶來的美的滿足。第三個層次是靈性、精神的美,這是最高境界的美。林清玄相信”盡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這樣一個因”盡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的體現了靈性、精神的美。

讀着林清玄優美的語句,和他一起追求做人最高境界: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障礙。

剛買到這本散文集,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他的散文很美很美,但重要的是其中蘊含的哲理纔是他文章的亮點,特別是《生命的化妝》這篇散文, 化妝的最高境界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就是“自然”,說得多好啊!

在書中,書中一位化妝師說:“化妝只是最末的一個枝節,它能改變的事實很少。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體質,讓一個人改變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運動與營養,這樣她的皮膚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妝有效得多。再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氣質,多讀書上、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這樣的人就是不化妝也醜不到哪裏去,臉上的化妝只是化妝最後的一件小事。我記住了三句話,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我也很欣賞”精神的化妝與生命的化妝“!容顏易失,再昂貴的化妝品也留不住青春,而人的內在氣質卻與表相無關。也說得很好,談得很有條理,說得讓人只有點頭的份。

林先生的文章從自己的認識談起,經過自己的詢問,化妝師巧妙作答,讓全文主題一步一步凸現,讓讀者清楚的明白了化妝的內涵。全文很好的運用了類比的寫法,讓我們更好的接受了作者的看法,全文雖沒有華麗的詞藻,讀來卻給人一種流水樣清涼的感受,讓我們的心靈爲之震撼,並真切想讓我們的生命也變得像化妝手下的人一樣靚麗起來!

那怎麼纔是對生命的化妝呢?學習!終身學習可以使你成爲一流的人,終身學習就是生命的化妝。

人間有味是清歡

“清歡”?凊歡是什麼?腦子裏快速搜尋可憐的記憶。在文中,我找到了答案。噢,原來清歡指的是“清淡的歡愉”。它來源於蘇軾被貶黃州所作的一首詞: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早上,細雨斜風,乍暖還寒,山中淡煙疏柳霧朦朧,河邊突然陽光明媚、豁然開朗;從洛澗流出的清淺河水,進入淮河後逐漸變得混黃迷漫迤儷向前。一幅美好畫卷呈現眼前,被貶謫的蘇軾心情竟還能愉悅。中午時分,在山莊農家,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嚐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心情多舒坦,人間最有味的是這清淡的歡愉啊!

作者在書中這樣提及:可現在,想在世間找到“清歡”,可就萬分難了一一散個步,汽車聲不斷呼吼而過;吃個清淡的小菜,杳不可得,油、鹽、醬、味精已成爲菜的特色;喝一杯茶,但那些地方總是嘈雜無比;去賞賞湖,正漂浮的遊樂船已成爲所有人看的“展覽物”……是呀,國慶黃金週放個假跟在父母的身後看海、看山、看水、最後還不是堵在路上看車、看人、看中國之“堵”……這個年代的“凊歡”太難尋了!眼要清歡,找不到青山綠水;耳要清歡,找不到和諧寧靜;鼻要清歡,找不到乾淨空氣;舌要清歡,找不到蓼茸蒿筍;身要清歡,找不到清涼淨土;意要清歡,找不到智慧明心……你要享受清歡,唯一的方法是守在自己小小的天地例,因爲在我們擁有越多的物質世界,我們的清淡的歡愉就越日漸失去了。這樣讀來,蘇軾還是幸運的!

眶縮的眉頭慢慢舒展,我微微點頭。

在這個豐富多彩的寒假裏,我看了許多書,每一本都很不錯,每一本都值得我去細細地品味,而我最喜歡的,就是這本“林清玄散文集”了。

我媽媽不小心給我買了兩本不同的散文集。這兩本書雖然是同一個人寫的,但有許多不同的故事。在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應該就是“一千支銀針”了。 在這篇文章裏講了一個童話,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從前有一位國王,他有七個女兒,七位公主各有一千支用來整理頭髮的扣針。一天,大公主發現她的針只有九百九十九支了,所以,她自私的打開了二公主的針盒,悄悄地偷走一支針。二公主也因爲少了一支針而從三公主那裏偷了一支,三公主偷了四公主的,以此類推。最後被連累的,是七公主。正好國王有貴客,七公主整天都在焦急地跟着侍女找銀針,可都找不到。公主甚至想用樹枝、冰、銀線代替,可是都不行。七公主只好躲在房間裏。那貴客竟是一位王子,王子的手裏有一支銀針,他說:“淘氣的小鳥在我的帽子裏築了巢,我發現裏面有一支雕有貴城花紋的髮針,是不是其中一位公主的?”六位公主都知道,那是自己掉的針,可她們的頭髮都好好的梳在腦後。七公主聽到後,連忙跑出來,王子和公主一見鍾情,最後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這個故事雖然簡單,但蘊含着許多的道理。林清玄在結尾的一段話我非常喜歡。他說:“這樣想時,對生命的事,對情愛的觀點,也就能雲淡風輕處之泰然。每個人設若有一千支銀針,不巧失落了一支,不必傷悲,因爲我們還有九百九十九支銀針,它們仍然能散放光芒,正如天上繁星萬盞,有時雨天少了一顆,其他的還是爲我們放光。” 他說得這種樂觀的心態,是我們人人都應該擁有的。

這一本書裏的每一個故事,背後總有它的韻味,要我們去好好的品讀。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