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000字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000字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000字,人和書之間的緣分是很淺的,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維定式,讀後感總括了一個人讀書後的看法和感想,讀後感是一種能夠盡情抒發感想的文體,下面小編就帶你來了解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000字。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000字1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白話正說明朝的史書,它與史書不同的是它的語言生動幽默,而與演義不同的是它講述的全是真實精彩的歷史,這成了我喜歡這部書的原因。

歷史,每次讀來總是心潮跌宕起伏,那些事兒又都是大事,平凡如蟻的事,正史不關心,野史也不疼愛,既然是大事,就總會引來很多的假設,總會假如這個不這樣,那咱們國家早就怎麼樣啦,如果那個不那樣,咱們早怎麼樣啦。無論大事還是小事,只要是個事兒,就沒有如果的,哪怕你是王侯將相。但這也就構成了後人在閱讀歷史時的一個微妙的心理,這種奇妙的品味過程,相信每個讀歷史的看官都深有體會的。

本書從明太祖朱元璋的一份檔案開始,細數朱元璋的小名——朱重八,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等,一切事情都從1328年的那個夜晚開始,朱元璋因爲家庭出身三代貧農,所以爲了吃飯,他爲隔壁地主放了16年的牛。自古雄才多磨難,他17歲時的一場饑荒讓身旁的親人一一死去,帶着復仇的火焰和有飯吃的追求,朱元璋來到寺廟,做了8年的和尚,但身旁的數十起暴動讓他揭竿而起,經過長達16年的艱苦努力,他打敗了元朝,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王朝——明。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000字

朱元璋在元朝末期出生在一個農民世家,缺乏食物,於是他就去討飯吃,做和尚,但到後來,元朝把朱元璋列爲造反成員,以此爲藉口來殺朱元璋的一家。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朱元璋就是在這樣的險惡環境下成爲一代偉人的。他不得不戰鬥,而在戰鬥中,他學會了冷靜、堅持與果斷。冷靜讓他能夠準確判斷局勢,甚至在失敗後能夠正確總結經驗;而堅持,能讓他在僵持時打破僵局;果斷,讓他能夠從現在的局勢中正確而快速地判斷。這三件“寶物”結合起來就是一道打不破的心理防線,而朱元璋利用這道防線取得了成功。做一件事,必須要學會冷靜、堅持與果斷。它們讓你準確地判斷局勢;讓你在失敗後能重新勇敢地站起來,而不至於崩潰;讓你從困境中發現機會。只要做每一件事都能非常冷靜、堅持與果斷,那麼所有的困難都能迎刃而解,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在16年的造反經歷中,我看到了朱元璋無比的軍事天賦。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與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中,他利用徐達的多點圍攻的衝鋒旗開得勝,而後常遇春的單騎救主,再是猛男丁普郎的衝鋒,最後致命一擊——火攻。這幾板斧掄得陳友諒一敗塗地,而後用安撫俘虜的命令獲得民心,並一舉消滅了他當皇帝路上最大的敵人。這幾招看出了朱元璋對海戰的精通——兵貴神速,旗開得勝;他的眼光之準——關鍵時刻常遇春一箭射中孤軍深入、勇不可擋的張定邊;不斷敗退中,丁普郎無畏的衝鋒……當這些名將都被朱元璋納入麾下時,勝利還難嗎?其實,他最狠得是最後一招,利用不殺降的政策廣博民心,將陳友諒的軍隊弄得支離破碎,再無還手之力。不得不承認,朱元璋是個軍事天才,小時候放牛、討飯的'情況下能有如此出神入化的軍事才略,實在難能可貴!

明代,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最明顯的體現。在政治制度上,朱元璋基本照搬元朝,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這麼做其實是通過分權來抓權,他將軍政大權全都集中到他手裏。但這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對於精力旺盛,每天加班加點批奏章的朱元璋也是累得夠嗆,於是他另設內閣,參與決策,減輕負擔;而後內閣首輔權傾天下,連皇帝的聖旨都可以不批,想整誰整誰,這和明太祖的內閣制度是有直接關係的。

“時勢造英雄”是真理!朱元璋雖有過人之處,但總體上不算是“奇人”,和歷史上許多君主相比,他並不出衆。與其說他有王氣,倒不如說他很有運氣,先是出生在了一個漢人必反的動盪年代,又巧遇了衆多良相俊將,就連細節因素(鄱陽湖的東風)也那麼庇佑他……想不稱王也難。他的過人之處不多,但有一點對他的對手來講是“致命”的,那麼就是“緩稱王”政策,這能讓他在高舉“自然法正義”旗幟的基礎上巧妙地周旋在蒙元和陳、張之間,先是“幫助”蒙元“剿滅”陳、張二人,然後再對蒙元“反戈一擊”。考察歷史,我們發現國民 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和改革開放初期的“韜光養晦”理念都有“緩稱王”的影子。

朱元璋一生殺人如麻,他的統治時代像極了蘇聯的“大清洗”時期——政治上極端恐怖,經濟水平和軍事力量卻都有了長足進步。儘管如此,中國的朱元璋還是要比俄國的斯大林優秀:斯大林搞大清洗,主要目的在於剷除異己,只是徒有“肅反”之名罷了,他把殺人當作目的;朱元璋雖也濫殺了不少無辜,卻也幾乎沒有放縱一位奸臣,殺人在他眼裏只是手段。但總會有人會爲這種人才的大量流失埋單吧:蘇聯在二戰中付出了死亡2000萬的慘痛代價,而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則丟掉了江山。

朱皇上無疑是個成功者,但他卻不是個常勝將軍。在他的成功的路上經歷了那麼多的失敗。因此,要獲得最後的成功,不是經歷失敗,而是經歷失敗後,繼續奮鬥的勇氣。這是普通人和成功人士的本質區別。

作爲大明天下的締造者,朱元璋有過不朽的功勳,也有過嚴重的過失,但他有充足的理由爲大明帝國而驕傲和自豪。

朱元璋的失誤之處也許在於他太相信責罰、殺戮的功效,而忽略了制度的完善和教育、感化吧。不過,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他的是非功過早已載入史冊,人們心中自有分數,又豈是你我可以譭譽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歷史風雲即便,各個英雄人物流星般橫空出世。滄海桑田,世事變遷,當年的人、事早已灰飛煙滅;然而,大浪淘沙,他們這些豪傑在歷史的長河中更加灼灼生輝。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000字2

我是一名六年級的小學生,或許是緣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吧,我從小就喜歡歷史。父親收藏的《二十四史》經常被擺在案頭,可學術研究性的歷史總讓我在閱讀時感到有些枯燥乏味。一個偶然的機會,媽媽給我帶回一套書——《明朝那些事兒》,我拿起其中的第一部《洪武大帝》讀了起來。讀着讀着我就被這部書深深地吸引了,我彷彿遇到了久違的知音,一口氣讀完了七部長卷。了那段日子我真是如飢似渴,廢寢忘食,一遍讀完仍然感到意猶未盡,又再讀了一遍。

作者從元末明初的農民軍隊反抗蒙元統治者開始,一直寫到崇禎走向那棵歪脖樹。期間以史料爲基礎,以年代與具體人物爲寫作背景,有條不紊地記述了從公元1344年到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三百年風風雨雨與是非興衰。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000字 第2張

讀了《明朝那些事兒》後,我不僅瞭解了這段歷史,還從這部書幽默風趣背後也讀出了一個道理。在書中出現的,無不是當時風口浪尖上的人物,可他們當中,有死而後已的忠良,也有王振、魏忠賢之類的佞臣。魏忠賢在身後留下千古罵名,爲世人所不齒,可他當時卻是風光無限,權傾一時,羨慕、嫉妒者不計其數。然而,當年那位奮起反抗魏忠賢卻被害死的正直大臣楊繼盛,卻爲世人所讚歎、仰慕,流芳百世。在當時,楊繼盛不過是階下囚罷了,指不定還有人在嘲笑於他。由此可以看出好人不一定會和徐階、張居正一樣得志,壞人卻常與王振一般猖狂。不要羨慕別人,只要自己沒有錯,身正不怕影子斜,那些詆譭的話,大可不必計較,凡是歷史自有公斷。

通過讀《明朝那些事兒》,我發現作者的文筆也十分了得,文中記述的王侯將相,在他筆下似乎活了:歷盡磨難,矢志不移,終於一統天下的朱元璋;足智多謀的劉伯溫;才高八斗、謹慎低調的宋濂;勇猛善戰、忠肝義膽的徐達、常遇春;權傾一時、風光無限,死後卻遺臭萬年的魏忠賢;耿直忠貞,“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當年明月”將帝王將相的心術、韜略刻畫得惟妙惟肖。讀了這本書,我不僅學到了他們的智慧,還提高了自己的文學素養,一舉多得。

讀《明朝那事兒》令我如飲甘霖,回味無窮,那種感覺真好。

(家長感言)孩子從小喜歡讀歷史方面的書,一套《上下五千年》雖然圖文並茂,但僅是提綱式的簡介,缺乏情節,《二十四史》又顯得艱深乏味,這套《明朝那些事》共七本,碼起來足有十多釐米厚。本擔心孩子看不了這麼多,沒想到孩子產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幾乎是手不釋卷。和他爸交流起書中的故事情節那叫一個眉飛色舞,聲音也一下子高了八度。爲了不被男人們鄙視,我也認真地把這套書看了。

正所謂閱讀改變人生,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孩子變了,這套書在孩子心靈深處烙下了深深的痕跡。首先,孩子視野更開闊了,對是非、忠奸、善惡的認識和評判能力提高了,其次孩子的表達能力有明顯提高,從他的言談及老師的反饋中得到證實。更提高了他的閱讀水平,隨後也看了些“明月派”的模仿作,他的評價是良莠不齊。總之,開卷有益吧。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000字3

一提到歷史,似乎在人們的印象當中都是一個枯燥乏味的東西。要將原本一眼一板、循規蹈矩,而且語言深刻難以體會的歷史用生動有趣的白話文來體現,《明朝那些事兒》正是讓我們學習歷史的一條捷徑。

《明朝那些事兒》共着七本,雖然只拜讀了前兩本,卻已經讓我受益無窮、愛不釋手。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000字 第3張

第一部可分爲三部分:明朝的誕生,開國治國,叔侄反目。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第一部,那就是“奮鬥”。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朱棣,都是經過許多生生死死,在冒死的拼搏奮鬥下打下的江山,是用無數條生命鋪出走向皇位的路。那麼就先從朱元璋的一生說起吧。

朱元璋從苦難的童年——從一個放牛娃開始。長大後在饑荒之下家破人亡,之得入寺爲僧,維持生計,卻被人指謀反,無奈之下“逼上梁山”,加入了起義軍對抗元朝。朱元璋在起義軍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先後擊敗強大的對手——陳友諒、張士誠和元朝。在鄱陽湖與陳友諒的“無敵軍艦”殊死一搏,在易守難攻的“第一堅城”平江與張士誠鬥智鬥勇,最終將自己最大的敵人——元朝擊敗,北伐肅清北元獲得全盤勝利。

朱元璋用他的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將天下征服。他一直盡心盡力,想要管理好國家,打擊、杜絕玩弄權術,用殘酷的刑罰令人望而生畏,但在他死後明朝卻成爲歷史上貪污最嚴重的朝代之一。爲了保證天下永遠在他的手中,同時也爲自己的下一代鋪路,勞心勞力,將後代所有的事都先做好,以防不測——奪去兵權、斬殺許多開國功臣。但歷史這個不被人力左右的編導,卻讓朱元璋嘔心瀝血鋪好的路在百年內盡殆。終究,皇位還是被自己的兒子——朱棣從孫子朱允炆的手上奪走了。

如此,即使你機關算盡,但還是不能改變未來這個不可抗拒的結果,未來是不能被人所操控的,總會有一些讓你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卻無法避免,命運之神總是出人意料。接下來的這個人,他在父親朱元璋的基礎上,雖然謀權篡位奪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但還是將大明發揚光大,成爲萬國朝拜的“帝國”,對明朝的影響也是十分深遠,他就是雙面人——朱棣。

他有着兩副截然不同的面孔:仁慈和善——與老百姓在一起時,爲他們主持正義,愛民如子;殘暴嗜殺——殘忍荼毒一切不服從他的人。他野心勃勃,戰功顯赫,長期在名將常遇春、徐達、傅友德等名將中長大,對戰爭和死亡早就司空見慣,自然而然成爲了一個驍勇善戰的軍事家。因爲自己是並非是朱元璋的將來接班人的培養對象,對於朱元璋對太子朱標及其兒子朱允炆的偏愛而變得冷酷,對死後朱元璋傳位給侄子朱允炆卻沒有傳給他而心存憤恨,在明朝第一陰謀家——一個名叫道衍的和尚的引誘下,終於走上造反這條不歸路上。朱棣固然殘暴,但也是在他的統治之下,將明朝的發展推向了巔峯。鄭和七下西洋,用友好和強盛將大明帝國的名字傳遍世界。

朱棣後的兩任繼承人也選的不錯,可惜統治的時間都很短,朱高熾和其子朱瞻基一共只統治了十一載,雖然沒有朱棣和朱元璋的驚天動地,但在這十一載中,卻是明朝的黃金時期,兩人合稱“仁宣”。書中有令後人敬佩的、寧死不屈的錚錚傲骨,如鐵鉉、方孝孺,雖然都只是一介書生,一個文臣,但在朱棣的暴行之下,仍不屈服,心中懷中對正義的信念,無所畏懼。這不禁震撼了我:堅強的意志和勇敢的決心是無可戰勝的,執着的信念與不滅的正義纔是最強大的武器。

書中除了正經的歷史,但幽默是在每一行中都能體會到的。其中令我覺得最經典的黑色幽默:“……如果你有幸拿到兩張鐵劵,倒也不一定是好事。特別是第一版‘開國輔運’,因爲據有關部門統計,拿到這張鐵劵的人80%以上都會有朱元璋同志額外附送一張陰曹地府的觀光遊覽劵。此外特別說明:單程票,適用於全家老小,可反覆使用多次,不限人數。”除了幽默的調侃,還凸顯出朱元璋當時滅臣人數之多。這就是《明朝那些事兒》,能將歷史如此簡潔明瞭,幽默生動的娓娓道來,一篇偉大的著作。能將歷史寫成如此,已是一種創世之舉。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