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彷徨讀後感1000字大學

彷徨讀後感1000字大學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彷徨讀後感1000字大學,紙質書更能保護我們的眼睛,閱讀能給人帶來的是一次心靈上的對話,世界紛紛擾擾,文字是古老的符號,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彷徨讀後感1000字大學閱讀。

彷徨讀後感1000字大學1

關於魯迅先生,我瞭解得並不深入。認識他的途徑自然是教科書,那時的我對這位被視爲神明的作家抱着或多或少的不耐,把他視爲惹人盲從的教條式人物。這自然不是唯一個人的看法,魯迅自己也提出過“罵殺”和“捧殺”之說,既有人捧他,自然也有人罵他,但這兩種做法實際上都不大高明。如果我們拋掉他身上色彩濃重的許多“家”的稱號,或許能更清楚認真地讀他。這當然也不是我一個人的看法,但隨着當初那份稚氣退去,對當時的自己莫名的牴觸心理付之一笑後,我確實才真正發現魯迅的魅力。

我讀《彷徨》,最直接的感觸是來自魯迅的語言。我想,每讀一本名家的書,多免不了要爲他們的語言折服。這來自於他們駕馭文字的能力,敘述中總無贅言,一字一句簡繁恰到好處。魯迅的文字絕不華麗,卻是像版畫、浮雕,有立體感,能突出他想表現的情景和思緒。他用字很妙,如《祝福》裏,“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爲”或“還要陪出許多眼淚來”,再如《幸福的家庭》裏描寫作家的動作的一段,“跳下牀來”“抽出一張綠格紙”,還有《孤獨者》裏,說S城的人對發表沒有顧忌的言論的人,“一定要暗暗地來叮他”,“叮”把那人的尖刻惡毒、暗中傷人之態寫得盡致。再來,同樣給我留下印象的,是魯迅善於利用細節刻畫人物,並不着痕跡地突出細節。魯迅的故事裏少有令人緊張的大場面,卻讓讀者很投入,感到人物血肉很鮮活,這便是細節描寫的奇功。《示衆》裏描寫小學生看熱鬧的急迫,“飛奔上來,一手按住了自己頭上的雪白的小布帽,向人羣中直鑽進去”,按帽子這個細節,把人叢的擁擠,小學生的急不可耐完全表現了出來。再如《弟兄》裏關於看診的兩段描寫,中醫白問山是“診過脈,在臉上端詳一回,又翻開衣服看了胸部”,而有名的西醫普悌思是“兩手插在褲側的袋子裏”又“略略按一按脈,又叫沛君擎高了洋燈,照着他在病人的臉上端詳一回,又叫揭去被臥,解開衣服來給他看”,這兩段細節描寫相互對比,展現了西醫的高高在上的神氣,也揭示了當時人們對外來事物的不瞭解和盲目接受的矛盾。

彷徨讀後感1000字大學

當然,魯迅刻畫人物的方法遠不止這些,我只是寫了些集淺顯的。魯迅對人物的把握,的確就像一位醫生對人體構造的瞭解一樣準確,說他使用顯微鏡和解剖刀在對付這些人物也不爲過,因爲他把人物的心理活動,包括那些人物本身都未察覺的意識,通過他們的語言和行爲呈現了出來,同時帶着一種置身事外的諷刺。在他的這種剖析與呈現中,《彷徨》中的人物便從紙頁中走了出來,帶來了那個時代和社會的面貌。

談到《彷徨》中的人物,其實相互間是有着聯繫的,即使是不同故事裏的人物,也可以放到一起來看。

學程、吹燈人、呂緯甫和魏連殳。這四人相對其周圍的環境都算是較“新”的,然而又有本質的區別。學程進了西學堂,學了新知識,卻並沒有真正接受新思想,在家中還是受到古板父親的支使,沒有任何的覺醒與反抗。他的“新”是浮於表面的,是家庭炫耀的資本罷了。吹燈人身上有着抗爭意識,雖然他失敗了,但從沒放棄,可惜,他對於自己在爲何抗爭一直沒有明確的認識,這是他的抗爭減色不少。呂緯甫和魏連殳在早起都有着一定得覺悟和抗爭精神,然而他們的結局都不容樂觀,一個在生活的重壓和對理想的失望中迎合了舊思想,即使他心中有悲哀也有懷戀,但已沒有了充實抱負的心,另一個在悲哀和自鄙裏走向了發達之路,他用投入他所憎恨的一切去表現他對生活的失望,他在無情地嘲諷這世界和他自己,這樣的人身上別具色彩更濃重。“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而爭了的人,不是不得其法,就是動搖或毀滅,最後“兩間餘一卒”,如同散落的軍隊的遊勇,在茫然的叢林裏不知如何進軍,難怪要“彷徨”。

子君和《幸福的家庭》中的主婦。她們都是曾經美好的女子,在年輕時醉人的愛情中綻放過極美的笑容,然而這笑容終是在日復一日的劈柴、白菜以及炊煙裏模糊,更在生活的艱難中被遺忘。她們不同的是,一個被生活同化,並得以持續這生活;一個在社會對其愛情的不寬容中,連艱難的生活也不得保存。可憐的是她在最後都還對這份虛妄的愛抱有希望,連自己用於排遣寂寞的動物的保留不了,這無疑是對其命運的悲嘆。有人說,魯迅先生爲探求女性的出路而寫了《傷逝》,那他最終應是絕望了,但我認爲,這些女子的悲劇中,她們的丈夫也有責任。

說到她們的丈夫,《幸福的家庭》中的作家,一面在心裏崇尚着真正的創作,一面爲賺錢而寫作,而且,從他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對於當時人的價值觀有潛意識的接受;而涓生,他有過新思想,卻並不是真的獻身革命的戰士,也不是學問精到的學者,但他一直有一種高尚感,在他心裏,子君是低於他的,他一直在評判子君,而不是體貼子君。其實子君的許多想法,放現在也是人之常情,她的悲劇不能只歸結在舊社會女子的落後性上,那時時代和個人際遇相互影響的產物。

高老夫子、萬瑤圃、四銘和老媽子。這幾個人都是教育者,然而,他們中,要麼沒有真才實學,坐井觀天,要麼自以爲是興辦女學的新思想者,本質上卻虛僞守舊,再有就是外表光鮮,內心粗鄙,蠻不講理且固步自封,更有甚者,爲了自己做看客的需要,調教小孩去做看客。這一個個教育者的形象呼之欲出的同時,也不得不讓人爲受教育者憂慮,只怕他們也成爲這些教育者的翻版。

魯迅創造這麼多人物,又通過人物的故事揭示他眼中中國人的根性,而他的作品最爲人注意也最令人膽寒之處便是在於他所揭示的人的根性,在現在社會依然存在。我們既不可否認這一點,又無法相信自己所處的社會就如魯迅筆下的一樣黑暗,更不敢相信,自己與那些麻木的人物是相同的。如果人的根性未變,而社會確實在進步,那這兩個時代的不同在哪?是因爲教育、生活的水平不同嗎?使我們即使幼稚不完美的本性,也在教育和自我提高中得到警醒。那麼,因爲社會總有不完美,人的根性也總會有暴露的時候,也會有人一如魯迅筆下的人一般麻木,但還是有許多人,可以約束自己,就像魯迅的時代,也不只有愚弱的國民。這種人的增多,就是社會變好的希望。

所以,我們爲了民族的發展,也該以提高自身修養開始,在羽翼豐滿時,進而影響社會。人性的弱點不可避免,但我們是可以用補其不足的。

彷徨讀後感1000字大學2

《彷徨》是我國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的'作品。魯迅爺爺寫小說多用辛辣筆調諷刺當時的反動派。這部小說集有十個小故事,每個故事都蘊含深刻的意義,都讓我歎爲觀止。因爲本人水平有限,不宜篇篇俱到,所以挑選自己印象最爲深刻的一個故事來談點自己的感受。

故事名叫《祝福》,主人公爲四十多歲的女長工祥林嫂。故事起初階段,祥林嫂在魯鎮還是一個十分受歡迎的人,後遭不幸——丈夫得瘟疫死了,兒子也被狼叼走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毀了。於是她被魯鎮的人視爲喪門神,沒有人願意接近她,更沒有人同情她。她無依無靠,對人世間沒有了半點念想,最後自殺了。

爲什麼祥林嫂在遭遇不幸後不僅得不到應有的同情反而會不受歡迎呢?爲什麼祥林嫂要自殺呢?這便是我要探究的問題了。

祥林嫂是不幸的,因爲她是在沒有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就被剝奪了勞動的權利。況且她是個品行端正的人。她本可以得到人們的同情,再找個夫家繼續她做長工的工作活下去的。況且它是弱勢羣體的一員,不應該受到關懷嗎?

但是,故事中的魯四老爺可不這樣想——祥林嫂喪了家室是不吉祥的,有些事是不能讓她做的,祭祀是一項神聖的作業,再看祥林嫂笨手笨腳,萬一打破用具可不得了。既然這個祥林嫂礙手礙腳幹不了什麼事,還得白吃我的糧食,不如重新找個幹活的好手。

祥林嫂不明白自己怎麼就被魯四老爺這正人君子厭惡了。封建禮教使她相信自己是骯髒的。於是糊里糊塗去捐門檻,想要贖回一個清白的名份。孰不知被寺廟裏一羣貪財好利的小人,榨乾了所有的積蓄,名聲還是臭的。

當祥林嫂拖着疲憊的身子從寺廟走向她的“家”——魯四老爺的宅院時,這個家的大門已經被魯四老爺嚴嚴實實地關上了。

終究,祥林嫂被魯鎮上她以性命相托付的、唯一的“親人”——魯四老爺拋棄了!

彷徨讀後感1000字大學 第2張

自殺的念頭是在“渾渾噩噩”好幾年,實在是孤苦無依才冒出來的。臨死前,她極認真地,極莊重地問讀書人魯迅:“你說人死了之後到了陰曹地府,能與家人見面嗎?”魯迅驚愕了:好端端的人怎麼會問這樣的問題呢?是啊!好端端的人爲什麼會想死?

活人對這個問題實在很難理解,魯迅在祥林嫂強大的眼神力量逼視下,慌張地搪塞道:“應該可以吧。”就急匆匆地離開了。

對祥林嫂而言,活着已經沒有任何念想了,死就是一種解脫。死後是怎樣的生活無從考證。讀到此處時,我由衷祝福祥林嫂在九泉之下能與家人團聚。

祥林嫂的悲劇是整個封建社會的悲劇,祥林嫂是封建等級制度、封建禮教的犧牲品。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過去,好像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那樣。

讀了《祝福》這篇故事,我覺得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很幸運也很幸福。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的姿態,來珍惜當下這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幸福生活。

彷徨讀後感1000字大學3

我特別喜歡看書,不管是社科還是文學都是我特別喜歡的類型。魯迅先生就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人。於是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彷徨》。

首先解釋一下彷徨的大概一世就是猶豫不決。魯迅先生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彷徨》是魯迅先生目擊了“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們”的分化,一方面披露了妥協性,又一方面又正在“轉變”,社會的力量需要有人領導!

《彷徨》一共有是一篇文章,讀起來感覺都很相似。大多數只有事情了輪廓,大多數都是專注在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上的那份彷徨。

彷徨讀後感1000字大學 第3張

《祝福》中的祥林嫂好端端的人兒,被人嬉笑痛苦,她失去了丈夫和兒子,讓曾經有希望的人夢想幻滅。《長明燈》中的瘋子想把長明燈打滅,最後卻被他的.叔伯長輩鎖在廟裏的廂房中。《弟兄》中,對於弟弟的病,爲兄所受的煎熬不是爲弟弟的病而愁,而是怕弟弟傳染給自己而想把弟弟扔到街上去,哥哥的心裏其實也是非常矛盾的。

這本書的主題就是彷徨,在當時的中國,從上到下都選擇彷徨,沒有人願意真正面對。就連五四運動也有人在彷徨。《彷徨》貫穿着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中國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讀完彷徨我想到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有很多煩惱,這些事情也經常讓我們彷徨,以至於非常迷茫。我們現在生活的年代能夠自由追求幸福的生活,希望大家不要彷徨。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