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傳統美德故事(15篇)

傳統美德故事(15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傳統美德故事1

今天,我讀完了《中華美德》這本書,其中《孔子好學不倦》的故事,對我啓發和教育特別深。

傳統美德故事(15篇)

這個故事介紹了孔子的好學精神。孔子60歲了,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的方式跟別從不同,別人總是迫不及待地要求學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學兩三天,而孔子不同,他對同一首曲子至少要理頭練上十天,他明明已經彈熟了,還是不肯換新曲子。這又是爲什麼呢?原來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練熟,而且還要通過曲子的旋律來揣摩出曲子的精髓。

想想自己,感到非常慚愧。有一次,我碰上了一道難題,想了好長時間也沒想起來,我忽然想到有參考答案,就直接把答案抄下來,並交給了老師,因爲全班只有我一個人答對,所以還受到老師的表揚呢!雖然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我一直沒忘記。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誠實,不能不懂裝懂。

傳統美德故事2

傳統美德小故事:吉翂拒舉

【吉翂拒舉】

樑有吉翂。孝行純篤。因父求名。引爲恥辱。

【原文】

樑吉翂、字彥霄。馮翊人。天監初。父爲奸吏所誣。罪當死。翂年十五。撾登聞鼓乞代。武帝釋之。丹陽令王志欲舉翂純孝。翂曰。是何量翂之薄也。父辱子死。道固當然。若翂當此舉。是因父求名。何辱如之。固拒而止。

李文耕謂痛父之冤。而撾鼓求代。則得代固甘之。即不得代而與俱死。亦甘之。其心固不知天地間有生死禍福矣。況名譽乎。讀翂父辱子死之言。乃真見仁人孝子之心。光明磊落。不雜一毫私意。

【白話解釋】

南北朝時候。樑朝有個吉翂。表字叫做彥霄。是馮翊地方的人。在天監初年間的時候。他的父親被奸臣誣陷了。罪名應當論死。這時候、吉翂的年紀才十五歲。他就去敲着朝堂上伸冤的鼓。要求代替他父親的死罪。武帝就把他的父親釋放了。丹陽地方的縣官。姓王名志的。要把吉翂當作純孝的人。薦舉到朝廷裏去。吉翂說道。你爲什麼這樣的小看我呢。父親有了恥辱。做兒子的代替去死。這是在道理上應該當的。倘若翂應了這個選舉。那就是因了父親去求名譽。天底下是沒有像這樣重大的恥辱了。吉翂固意的拒絕。王志才把薦舉的事停止了。

傳統美德故事3

朱熹間居

詩曰:晦翁莊重,敬慎威儀,自少至老,須臾②未離。

南宋時,有個的大學者朱熹,字仲晦,別號晦翁。他的爲人,很端莊穩重,在朝廷裏講話很正直,有一次,在巡視中看見許多饑民外逃,經調查是州官盤剝百姓太厲害了。他六次寫奏章向皇帝報告。可是,前幾次奏章都被小人給扣下了。皇帝看後,便免去了州官的職務,叫朱熹去代替州官。朱熹上奏說:“這個人不光上面有人,下面的人更多,只好辭職回鄉。”

他在平日家居的時候,每天天色還沒有亮,就起來了,穿好衣裳相連的制服,戴了襆頭,着了方頭鞋子,到家廟裏和先聖神位前去跪拜,行了禮以後,退回到書房裏,几案必定擺得很正,一切書籍器用,必定很整整齊齊的,有時候疲倦了休息,就閉着眼睛端端正正地坐着,休息完了起來,就整齊了腳步慢慢地走,他的威儀和容貌舉止的法則,從少年時一直到老始終沒有放棄。

【註釋】①朱熹(xī):朱夫子。②臾:yú,須臾,一會兒。

傳統美德故事4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爲孝順。戰亂中,江革揹着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

明帝時被推舉爲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爲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負母逃危難,窮途賊犯頻。哀求俱得免,傭力以供親。

傳統美德故事5

李林卻枋

詩曰:李妻林氏,夫婦節廉,卻枋再四,守命清嚴。

明朝時,有個宰相李廷機告老還鄉,臨終的時候,家裏只有四十四兩銀子。李廷機沒有去世的時候,對他的妻子林氏說:“我遺下的銀子,二十兩去買口棺材;二十兩做喪事的費用。”這時候他有個姓蔡的門生,正做泉州太守,就送了兩副棺木來,一副上等的,一副次等的,預備叫林氏去選用。林氏說:“採辦棺木,辦理喪事,太師都有遺命的,你難道還不瞭解太師生平做人的清廉嗎?”送了來,還了去,這樣的有好幾次,終於不肯收受。蔡知州就說:“從前孔子的門人厚葬了顏淵,孔子也不能禁止他們,難道我在這裏做了地方官,哪裏敢去薄葬我的先生呢?”林氏推辭不掉了,不得已就用了一副次等的棺木來葬。

傳統美德故事6

兒童傳統美德故事:鄭濂碎梨

明朝時候。鄭濂的家裏是七代同住的。他家裏的大門上。旌表着天下第一家五個字。太祖皇帝召了鄭濂來問着他道。你家裏究竟有多少人口呢。鄭濂回對道。大約有一千多人口。太祖皇帝就問鄭濂用怎麼樣治家的法則。鄭濂回對說。只有不聽婦人家的言語罷了。太祖皇帝聽了很歡喜。就送他兩個梨子。鄭濂拜謝着。受了梨子回到家裏去的時候。太祖皇帝叫校尉暗地裏跟了他去。看他有什麼舉動。那裏曉得鄭濂一到了家裏。就召集了閤家的一千多人。一齊出來謝恩以後。便放下了兩大缸的清水。把兩個梨子弄碎了放在水裏。大家分着喝了。太祖皇帝曉得了這一回事。非常的喜歡。

兒童傳統美德故事:廷機教弟

明朝的李廷機。做了大學士的官。他的弟弟。是一個白衣人。打從家裏到了京城裏來問候他的哥哥。就戴了新鮮的方巾。穿了新鮮的衣服。進去拜見。李廷機問了他家裏的事情。和寒暄慰勞的言語。講完了以後。見了他弟弟的方巾衣服。很爲奇怪。就問他弟弟道。你是不是已經進了學、中了秀才嗎。他的弟弟回答道。不是的。李廷機又說。你是不是納了粟、捐了官職嗎。他的弟弟又回答道。不是的。李廷機問他弟弟原來的帽子。到那裏去了。他的弟弟說。放在袖子裏。李廷機說。你仍舊戴這個好了。不要跟着世俗去做。他的弟弟奉了命。就立刻把帽子換下了。絲毫沒有爲難的神氣。

兒童傳統美德故事:董永賣身

漢朝時候,有個姓董,名叫永的,天性非常孝順。家裏很窮苦,他的父親死了,沒有錢籌辦喪葬,董永就出賣自己的身子,把賣得的錢葬他父親。

等到葬了父親以後,便去償還賣身錢的工價。走到路上,忽然逢着了一個女子,她說自己情願和董永結爲夫妻,便一同到了債主家裏去做工。債主吩咐他織本色的重絹,滿了三百疋,抵過了賣身的錢,方纔準他回家。哪裏曉得董永得了女子的幫助,不消一個月工夫,就統統織成功了。債主非常奇怪,就準董永回去。

到了那槐樹下,就是從前和女子相會的地方,那個女子就辭別了董永說道,我就是天上的織女,天帝爲了你的孝順感動了他,所以叫我來幫助你的。說完話,就騰上天空去了。

兒童傳統美德故事:丁蘭刻木

漢朝時候,有個姓丁的人,單名叫做蘭,是河內地方的人。他的父親母親早已亡過了,丁蘭就把一塊木頭,雕刻着他父親母親的形像,供在堂上,早晚敬奉他,和生前一樣。

有一天,鄴的地方,有個叫張叔的,來向丁家裏借東西。這時候,卻巧丁蘭不在家裏。丁蘭的妻子,就向着木像面前問筶,木像不肯允許。張叔剛剛是吃酒醉了,就生了氣,罵着木像,並且又打了木像好幾下。

等到丁蘭回到家裏,看見了木像的臉色,似乎很不高興的樣子。問他妻子,才曉得這個緣故,丁蘭就用力去打張叔。衙門裏的差人來捉丁蘭了,木像的眼睛裏,竟水汪汪的流下眼淚來。地方官很佩服他的孝感神明,就奏明皇上,皇上下詔,叫把丁蘭的形像畫上去。

兒童傳統美德故事:孟宗哭竹

三國時候,吳國裏有個孝子,他姓孟,單名是一個宗字,表字就叫做恭武,是江夏地方的人。

他年紀小的時候,就沒有了父親,單單剩着一個母親,年紀已經是很老了。並且生的病症,又是非常厲害,卻常想要鮮筍煮羹吃。這時候冬至節將要到了,筍還沒有生出來,孟宗沒有辦法可以得到這個鮮筍。他就跑到竹林中,雙手抱着毛竹,不覺兩行眼淚簌簌的落下來,竟大大的哭起來了。

哪裏曉得他有了這樣的孝心,竟能夠感動了天地,一忽兒地下就裂開了,尖尖的露出幾枝筍出來。孟宗就拿回家裏來,做了筍羹,給母親去吃。等到吃完,他母親的病症,就居然完全好了,人家都說這是孟宗至孝的感動。

傳統美德故事7

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中的《曾子殺豬》一文,文章介紹了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場去賣布,爲了使兒子不惹麻煩,所以她對兒子說:“兒子,你不跟我賣布,我回來後讓你吃豬肉。”兒子一聽有肉吃,就不鬧着去了。妻子回來後,發現曾子正要殺豬,妻子很捨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殺豬。

而曾子卻堅定地說:“做人不可以言而無信,既然答應兒子要殺豬吃肉,就不應該後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後言而無信,所以我今天要爲兒子做個榜樣。”於是曾子把豬殺了。他的兒子長大後也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體會。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出去玩,我答應了回來後要寫一篇日記的,可是我卻沒有寫,一拖再拖,企圖矇混過關。現在想想多不應該呀,孔子曾經說過:“言必信,行必果。”一個人只有說到做到,纔會贏得別人的信任,我決心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中華美德》這本書是我喜歡的書之一。因爲書裏告訴了我們很多美德,而這些我都沒有。所以,我從裏面學到了很多,比如節約、尊老愛幼等等。但讓我深受感動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人,家裏很窮。除了妻子兒女需要照顧,還有一位老母親。但是,他卻把老母親伺候得非常好,什麼好東西都留給母親,同時還教育孩子們事事都不能讓奶奶生氣。所以,奶奶身體非常健康,和他們生活了許多年,而他們的家庭也非常幸福,讓鄰居們非常羨慕。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感到非常慚愧。因爲有一次,媽媽買了一雙新鞋,我見自己沒有,便不高興。可沒想到,媽媽的鞋子早已壞了,而自己還

好幾雙好鞋呢!當我知道真相後,心裏非常後悔,想到媽媽起早貪黑,而自己卻一點都不爲她着想,更不要說孝順了,與書裏的那個人相比,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啊!

從那以後,我就開始懂得尊敬老人,孝順父母了。弟弟在我的帶領下,也越來越懂事了。

當我看見窮孩子被人欺負,有一個青年挺身而出保護窮孩子,自己卻被打得遍體鱗傷時,我是多麼崇敬那位青年人呀,我想對他說:“謝謝你,你是一位偉大的人!”

當我看見有人對待花草非常認真,把它們照顧得像自己的親人,真誠的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時,我多麼像對他說:“謝謝你,因你的真情付出,花草會開得更加燦爛。你是大自然的使者。”

當……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只是我沒一一介紹。其實我們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德,也不缺少具有美德的人,只是我們缺少的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顆信任別人的心靈。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有許多許多,現在就要靠我們來發揚光大。

同學們,行動起來吧,用我們的行動來踐行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吧。

傳統美德故事8

班昭女誡

詩曰:漢室班昭,常懼黜辱,賜①號大家,宮中教督。

東漢有個才女,姓班名昭,是曹世叔的夫人,她是著名學者班彪的女兒,早年守寡,很有節操品行和法度。她的大哥班固作《漢書》,還沒有完成就亡故了。漢和帝就下詔書叫班昭繼續做完。後來又屢次召她到皇宮裏去,那時候鄧皇后和宮裏的許多貴人們都用事奉先生的`禮節對待她,稱她一個美號叫“曹大家②”。她曾經說:“我嫁到曹家四十幾年,時刻小心恐懼戒謹,常常恐怕有過失,受黜辱,以致丟了爹孃的醜,增加里外的連累。又恐怕幾個女兒嫁到人家裏去失禮,以致羞辱班家的宗族,於是做女誡七篇。”

【註釋】①賜:cì,給,指上級給下級或長輩給晚輩。②家:ɡū,同“姑”,“大家”是古代對女性長輩的尊稱。

傳統美德故事9

在《中華傳統美德》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句格言的意思是:誰說小草的心意,能報答得了春天的陽光呢?這一句話來自“遊子吟”這首詩裏。我們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撫養成人,父母的愛既溫暖,又偉大。父母往往是那麼令人敬佩。無論發生什麼事,父母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父母的愛是那春天的陽光,不讓我們受到刺骨的寒風給我們帶來的寒冷;父母的愛是一把傘,這把傘不讓傾盆大雨淋溼我們;爸爸是船,媽媽是帆,他們讓我們遊遍大江南北。我們在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逐漸生長。父愛是一棵大樹,讓我們在舒適的環境下長大,母愛是一滴清水,滋潤着我們的身心,讓我們不受一點污染。

長大後,我們應該好好地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是,有些人不懂得潔身自愛,經常因一點小事而想不開,想放棄自己的生命,想放棄自己的前途。就在這個時候,你又沒有想到你的父母。常言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果沒有父母,世界上就不會有這麼多個你、我、他。這使我想起了一首歌。“世上只有爸媽好,有爸媽的孩子像快寶,投進爸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是啊,有父母多好!只是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父母對孩子總是心軟的,對孩子的乞求總是有求必應的。即使一開始鐵定了心,但過不了多久,還是會答應孩子的。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是那樣的任性、放肆。但是,我們的父母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我們,而是加倍努力地教導我們。

但我們的父母生病時,還堅持去上班,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我們的父母並沒有想那麼多,只是想到:我要讓我的孩子幸福。爸爸媽媽,您們辛苦了,謝謝您們對我的養育之恩。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深沉的父愛與母愛。我們要以最好成績的成績,來報答父母。

願天下的父母倖幸福福,開開心心!

傳統美德故事10

彭陳辭姻

詩曰:陳氏有子,鉅商愛之,欲納爲婿,婉言以辭。

明朝時彭鶴禎的妻子陳氏,是廣東番禺①縣人,很早就守了寡,她撫養孩子守着貞節,並且教子有方,凡是志向所在總要處處符合義理,所以她的兒子受了母親的教化也很賢明、很能幹,並且講究德行。那時候,有個富商想用幾千兩銀子,叫她兒子去做上門女婿,被陳氏辭謝了。有人勸她說:“你把兒子給富商做女婿,那麼就可以長久享受富裕的生活,比現在常常處於貧窮的境地,不是好得多嗎?”陳氏說:“驟然得到了錢財,並不是吉祥的事,並且娶媳婦是應當講德行的,哪裏可以講錢財呢?”終於竭力拒絕了。

【註釋】①禺:yú。

傳統美德故事11

鐵杵磨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樣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最後成爲有名的大詩人。

傳統美德故事1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美德是人們充滿嚮往、無比渴望的。美德就在我們身邊,比如說:有的同學喜歡樂於助人、有的人很堅強、有的媽媽很勤勞……在我身邊也發生過一件無不足道德小事。

這天清晨天氣晴朗,我和奶奶、老太婆一起乘坐地鐵去南京玩。因爲是星期天所以地鐵上的人很多,上去時座位早已被坐得匯成商學院的。我們抓着扶手,站在三位年輕人身旁,一位男青年望着老太婆似乎在想:我身旁站着這麼年邁的老太太,如果我不讓座心裏一定會非常慚愧。就在這時這位男青年果真伸着手對頭髮蒼白的老太婆說:”老太太您老了不宜站着,您坐。“接着兩位女青年微笑地對我和奶奶說:”您帶着孩子,她又小,您年紀也大了你們坐。“我心想:這三位年輕人真有美德。

美德不僅是樂於助人還是誠信。一節品德課上老師爲我們講了一個既誠信又真實的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女士的工作很繁忙,又想天天都買彩票,就託人幫自己買。終於一次,被託買彩票的人重了一百多萬元的大獎。她完全可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再買一張彩票,把重獎的彩票給家人去對換。可她卻把一百多萬元寄給了那位女士。聽完了故事,我心想:真是人與人之間誠信比金錢更重要啊!

傳統美德故事13

老萊子,(東周)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爲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爲雙親送水,假裝摔倒,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戲舞學嬌癡,春風動綵衣。雙親開口笑,喜色滿庭鬧。

傳統美德故事14

美德故事,在我們身旁常常發生,在我們不留意的時候,它們可能會偷偷溜走,消失在衆目睽睽之下。可留心的人會發現它們,在草叢中;在樹木下,找着它們存在的印記。

我是一個喜歡出遊的人,還喜歡尋找“美德”這個夢幻般的精靈。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苦苦追尋下,我找着了。

這天,天氣炎熱,我走在院子裏的一條平坦的小路上,四處綠樹成蔭,環境優美,使人豁然有一種好的心情。正在我欣賞這美景,呼吸這清新空氣時,一位老爺爺從後面閃現在我眼前,我開始被嚇了一跳,可後來就沒什麼了,只是心中充滿疑惑。我還沒走出這個老爺爺帶給我的驚嚇與恐懼,另一個人埋着頭,急匆匆徑直朝我衝來。不過,我命好,躲過這一劫,可前面的爺爺就倒黴了,那個人和爺爺正好撞在一起,撞得天昏地暗,頭昏眼花。兩個人都躺在地上,我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使勁揉自己眼睛,希望這一切都是假的,希望那個爺爺平安無事。正在我祈禱的時候,那個人晃晃悠悠地站起來了。這一細看,我纔看明白,那個人是位叔叔。他抖抖眼鏡,眯着眼,搖頭擺腦地說:“對不起,小弟弟,撞到你了。”我擺擺手說:“不是我,你看。”說着,指了指地上的爺爺,叔叔的牙都快碰着我的頭了,支支吾吾地說:“老爺子,你沒事吧?”半晌,爺爺才站起,抖出一句話,讓我倍受感動。他說:“沒事,你注意點,別再撞着其他人了。”原來,那位爺爺是“傳統美德”宣傳人。他向我們細細地講着,手還時不時的摸摸後腦勺。我知道,那是摔痛了,雖說不是我撞他,可心裏還是不是滋味,像打翻了醋瓶,心裏酸酸的。

這件事過後,我明白了美德是靠大家去維持的,只有這樣,美德才會更多。而我也發誓:一定要做一位“傳統美德”宣傳人!讓更多人來了解“傳統美德”,讓世界更美麗;讓生活更美好!

傳統美德故事15

傳統美德小故事:王濟不屈

【王濟不屈】

王濟不屈。知恥直陳。尺布斗粟。未使親親。

【原文】

晉王濟、尚常山公主。帝嘗謂和嶠曰。我欲罵濟而後官爵之。何如。嶠曰。濟恐不可屈。帝因召濟切讓之。既而曰。知愧否。答曰。尺布斗粟之謠。嘗爲陛下恥之。他人能令疏親。臣不能使親親。以此愧陛下矣。帝默然。

王武子風姿英爽。好弓馬。勇力絕人。善易及莊老。與娣夫和嶠裴楷齊名。以尺布斗粟之謠爲帝恥。以不能使帝親親爲己恥。可謂知恥者矣。古云、知恥近乎勇。信然。世之兄弟不睦者。聞濟言當愧矣。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個王濟。娶了常山公主做妻子的。有一次。皇帝對和嶠說。我要把王濟先罵了一番。然後再給他的官爵。你看怎麼樣。和嶠說。恐怕王濟是一個不可屈服的人呵。皇帝就把王濟召了來。切切實實的責備他。然後又說道。你曉得慚愧了嗎。王濟就對答道。從前漢朝淮南王的時候。有一種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的童謠。這個是做臣子的替陛下很羞恥的。別人家能夠使得皇上疏遠親族。可是做臣子的、不能夠使得皇上親睦親族。這個也是做臣子的、很慚愧對陛下的呵。皇帝聽了這一番話。一聲也不響了。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