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父母不要隨便嚇唬孩子

父母不要隨便嚇唬孩子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不要隨便嚇唬孩子,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培養寶寶的這種意識是要從小抓起的,父母對於孩子不必急於求成,一起努力讓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性吧。下面跟大家分享父母不要隨便嚇唬孩子。

父母不要隨便嚇唬孩子1

很多孩子出去玩時,會遇到這種情況。有時候孩子無理取鬧,怎麼哄、怎麼跟他講道理都不管用,這時媽媽就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這下,孩子就乖乖地就範了。其實,哪個父母會忍心不要自己的子女,這不過是嚇唬孩子罷了。

有些父母看到這招管用後就經常使用。但是專家提醒,在適當時候說反話,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影響孩子正常的是非觀念,因此建議家長和孩子交流時,最好是正面引導、直面交流和坦誠相待。

1、家長說反話孩子很聽話

歡歡今年5歲,她性格開朗,天性好強,在同伴中,總是扮演着“大姐大”的角色。“歡歡很聽話,也很懂事,有一次,歡歡小夥伴的玩具壞了,她主動把自己的玩具給小夥伴玩。”歡歡媽說,可是最近她發現歡歡變得很調皮、貪玩,叫她去寫作業,她卻拖拖拉拉不肯去,手髒了讓她去洗也不去洗,真拿她沒辦法。

有一次,歡歡又不願意寫作業,可把歡歡媽惹急了,歡歡媽瞎嚇唬說:“你再不去寫作業,晚上就不讓你上牀睡覺”。沒想到歡歡乖乖地寫作業去了。看發脾氣這招挺管用的,歡歡媽也越用越多,歡歡不吃飯時,她說,“歡歡不用吃飯了哦,這樣媽媽就省糧食了”,歡歡貪玩不去學習時,她說,“歡歡下次語文考試肯定只拿50分,絕對不會上60分”。歡歡媽發現,每次這樣刺激歡歡時,她總會乖乖地去吃飯或寫作業。

2、正話反說可成教育“偏方”

4~7歲的孩子已經進入了“競爭期”,此時,孩子在心理上表現爲好勝、好強,同時還特別叛逆。這時,和孩子交流,如果正話反說,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如孩子寫作業慢時,家長可說,“我看你是你班上寫作業最慢的吧,明天交作業肯定比某某還要晚”,在“競爭期”的孩子肯定會說,“我纔不是呢,我肯定比他快”,於是就加快速度寫作業了。而當孩子不願意去上學時,家長說,“不去就不去吧,媽媽還省了一筆學費呢”,此時孩子會說,“我就要去上學,我纔不讓你省學費呢”。

正話反說,主要是給孩子營造一個競爭的氛圍,故意挑起孩子的好勝心,正話反說也屬於一種溝通的技巧、教育的方法。

3、說反話要注意年齡、性格

但是這種教育方法是偏方,並不適合每個孩子,也不能隨時使用,要根據孩子所處的年齡段和孩子的性格來決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的次數。由於5歲的歡歡正處於4~7歲這個“競爭期”,她常表現出較強的叛逆性,事事都喜歡和家長對着幹,此時正話反說可能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另外,還有些孩子天性好強,這時家長如果還是發揮一貫的嘮叨本色,跟孩子擺事實、講道理的話,是根本行不通的。請將不如激將,如果家長適時改變方法,正話反說,孩子反而會“順着”家長的意思。

4、常說“反話”容易影響是非觀念

歡歡媽抓住歡歡的年齡和性格特點,有根據地進行教育,發揮了正話反說較好的教育效果,就像每天都吃米飯,偶爾給他吃點酸辣粉一樣,孩子可能更愛吃。不過如果經常給他吃酸辣粉,那也不行。反話說多了,會影響孩子是非觀念規範的形成。

3~5歲是孩子發展自我意識和語言能力的關鍵時期,他們希望證明自己的能力,表現出自己的與衆不同,所以這個時期,孩子本身就喜歡惡作劇,唱反調。如果再從成人身上接觸到特殊的語言形式,比如歡歡媽就習慣性地正話反說,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跟着學,到處用,並從中感到很大的快樂。

有的家長喜歡逗孩子,比如說“你吃飯吃的好快啊,一碗飯1個小時就吃完了”“我不喜歡你,不要你了”等。這樣長期下去,會導致孩子形成錯誤的行爲規範,也不利於孩子形成正常的是與非、正和反的概念。孩子會認爲話就得反着說。

建議:從孩子行爲規範的'建立,是非觀念的形成或是個性的培養上考慮,家長都要儘量正常話正常說,多與孩子進行正向引導、直面交流做到坦誠相待。

5、“反話”說不好,孩子可能不信任父母

家長適當正話反說,是用心思考教育方式的表現,但要把握好尺度。正話反說是一種壓力,但是這種壓力不應該把孩子壓垮,應該把這種壓力變成學習前進的動力。

另外,家長經常正話反說,可能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印象:父母經常欺騙自己,從而影響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影響孩子的自信心的樹立和其正常的社交。

建議:教育孩子就像騎單車一樣,要隨時查看路況。在用反話激勵、“嚇唬”孩子的同時,要隨時觀察孩子,同時,一個孩子通過正話反說達到了較好的教育目的時,並不意味着另一個孩子也適用這種方法。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在和孩子交流中說反時,如果孩子沒有反應或者反應過於激烈時,家長就應該停止。

父母不要隨便嚇唬孩子2

當很多家長看到這個話題的時候,肯定會很詫異“嚇孩子還能嚇出神經衰弱”?沒錯,曾有一項調查報告顯示,一般在每年開學後一個月,就會有很多學生過來就診,得的就是神經衰弱。

精神長期緊張?!

孩子的神經衰弱最主要的就是長期的精神緊張造成的。造成精神緊張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爸爸媽媽特看重孩子的成績,考不好回來就免不了一頓臭罵;父母之間緊張的夫妻關係;家庭關係不和諧等都會造成孩子的精神壓力。

在這裏面,最應該提到的就是媽媽的恐嚇。在生活中,很多媽媽會因爲孩子做錯一些小事兒而責備或者是用一種特別可怕的後果來嚇唬孩子。時間一長可能就導致了孩子的心理疾病。

實際上生活中很多例子,比如:你如果再這麼不聽話,我就把你送給收垃圾的或者是賣小孩的。雖然,你說出這樣的話孩子會變得很聽話。但是往往就是你不經意的一句話從而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恐懼,時間一長導致孩子的精神緊張,患上神經衰弱。

在很多人眼裏,覺得嚇孩子也是一種教育,其實並不然。孩子的成長過程,既懵懂無知也敏感柔弱,他們依賴父母,需要父母的引導和理解。畢竟孩子的天性的是好動的、馬虎、容易犯錯。更需要的是家長的耐心引導。

與精神易興奮相聯繫的精神易疲勞?

這句話讀着讓人很費解啊,怎麼又是疲勞又是興奮的,讓我來好好解釋下。當我們睡前喝了咖啡導致失眠的時候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輾轉反側睡不着,大腦像是上了發條,腦子裏會一遍一遍播放某件事或者某個記憶片段,揮之不去,煩不勝煩。精神易興奮就是這種體驗,只是對於神經衰弱的患者來說,這種時刻很常見,讀書看報,甚至上課工作時都會忍不住的聯想和回憶,也就是患者常說的“腦子亂”症狀。

我們正常人在累的時候通過換一種活動方式可以獲得輕鬆,而對於神經衰弱患者來說無論幹什麼都覺得累,都覺得沒勁,沒興趣,這就是所謂的精神易疲勞。記住,精神易疲勞不一定伴有體力疲勞,但是如果僅有體力疲勞而沒有精神疲勞那就不是神經衰弱。

也就是說當孩子乏力和容易疲勞,注意力難於集中,記憶不佳,常忘事,不論進行腦力或體力活動,一會兒就覺得疲乏無力。對刺激過度敏感,怕光、怕聲音。常常感到頭痛、頭暈或頭部發熱,食慾不振等等。當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治療。

父母不要隨便嚇唬孩子

如果孩子真的神經衰弱怎麼辦?

1、及早就醫

神經衰弱的症狀跟抑鬱症、焦慮症、軀體障礙、慢性疲勞綜合症都有相當一部分的重疊,許多曾經被診斷爲“神經衰弱”的病例,其實按照現在的標準可以被診斷爲抑鬱症、焦慮症或軀體障礙。因此到正規醫院求助專業的精神科或神經內科醫生獲得明確診斷最爲關鍵,也可避免貽誤治療時機。

2、去除病因

我們上面討論病因時就講到精神刺激可能是主要病因,所以心病還需心藥醫。曾經有一位患者因與同住室友長期關係不佳,性格又比較內斂很少與他人交流,把心事壓抑於心底導致出現類似神經衰弱症狀。在尋求心理幫助後,找到刺激源,搬出原有宿舍,患者症狀大大好轉。但是,很多時候,刺激源不是單一的,問題也不是總是那麼好解決的,所以,這個時候可以尋求心理治療。

3、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可以幫助改變不良的性格特點,並且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獲得很好的社會支持。

4、藥物治療

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抗抑鬱焦慮藥物可以幫助協調大腦神經元興奮和抑制之間的平衡,消除緊張、焦慮、疲勞、失眠及其他一些情緒和軀體症狀。

溫馨提示:

除了我們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以外,其實,最重要的就是降壓。媽媽多給孩子一些溫暖和鼓勵,多參加集體活動,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建立起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最最重要的還是“不要隨便嚇唬你的孩子”。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