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讓孩子玩自己喜歡的遊戲

讓孩子玩自己喜歡的遊戲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讓孩子玩自己喜歡的遊戲,如何培養好孩子是很多家長思考的問題,孩子在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很多孩子都是在小時候開始學會某項技能的,其實孩子惡作劇只是想要父母的陪伴而已,下面跟大家分享讓孩子玩自己喜歡的遊戲。

讓孩子玩自己喜歡的遊戲

讓孩子玩自己喜歡的遊戲1

心心是幼兒園大班的小女生,從小就喜歡玩扮家家,常常逼着爸爸媽媽和自己玩幼兒園的遊戲。她要當幼兒園老師,讓爸爸媽媽當小朋友,有時還會很嚴肅地批評“小朋友不乖”。前幾天,心心媽媽帶她去星期八小鎮玩角色體驗,“讓她一次玩個夠。”但最終,心心和媽媽回家時都很不高興。媽媽說:“心心只玩那些沒什麼意思的遊戲,空姐、消防隊員等都不去當,我在一旁乾着急。”心心也撅着嘴:“媽媽管頭管腳,玩得一點兒也不開心。”

這種情況現在很普遍,家長怕孩子吃虧,催着逼着孩子參與一些大人認爲很好的遊戲,但寶寶們卻有不同看法。一些早教專家建議父母:既然是遊戲,就要讓孩子玩自己喜歡的。適當地鼓勵是可以的,但千萬別硬逼着孩子玩。

從鼓勵發展成了強迫

在不少遊樂場,父母總喜歡指揮孩子玩這個玩那個。在翻鬥樂裏,5歲的星星就喜歡躺在海洋球裏“享受”。站在場外的媽媽卻催着她起來去玩別的項目。星星很不情願,應付性地滑了兩次就又躺進海洋球裏了。

萌萌近來特別喜歡玩沙子,附近有人家在蓋房子,門前堆了一堆黃沙,萌萌吃過飯就拿着勺子、鏟子溜到沙堆上去玩了。難得獨自活動,萌萌蹲在地上,鏟沙、揚沙、裝沙,忙得不得了。揚起來的沙子難免粘在衣服上,但萌萌媽媽認爲,能讓孩子做喜歡做的事,沒有什麼不好。

■專家點評

經常看到內向的孩子被父母逼着玩,在一些充氣遊樂墊上,膽小的孩子不敢爬最高的“小山”,爸爸媽媽就會板起面孔“鼓勵”他:快去,你不去,咱們就回家不玩了。多數孩子會哭喪着臉玩。

其實,孩子有自己的選擇與判斷。聰明的孩子會先站在一旁觀察,當確定自己有能力參與這個遊戲,能從遊戲中獲得樂趣,纔會積極參與。當他沒有把握時,父母不要鼓勵――失望――強迫孩子,否則遊戲就起不到讓孩子放鬆與愉快的作用了。

真正的教育不露痕跡

毛毛和許多6歲的孩子一樣,看到喜歡的東西就喊着要買。爸爸媽媽經常教育他,父母賺錢不容易,生活要節儉,可小傢伙壓根沒概念。媽媽帶他體驗了飛行員、警察、建築師和糕點師等職業。5份工作加起來才賺了25E幣,做個蛋糕要花18E幣,毛毛就知道心疼了,堅決不肯再花20E幣買袋爆米花,只說要把剩下的“錢”存起來――有利息。毛毛媽媽趁機教育他:曉得爸爸媽媽工作辛苦了吧,以後還要不要再亂買玩具呀?小傢伙想了想,很懂事地說知道了,讓爸爸媽媽聽了備感欣慰。

■專家點評

不少孩子很煩父母在耳邊嘮叨,家長也很爲難:不多說吧,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多說吧,自己也嫌自己囉嗦。所以,不妨讓孩子親身體驗一下,有了真實感受,比一百遍說教更管用。

不妨問問孩子的喜好

琳琳家的小區有個兒童遊樂場,奶奶經常帶她去玩。星期天人多的時候,奶奶會替她守着鞦韆架,一有空,她就大叫琳琳:快來,鞦韆架空了,你來蕩吧!可琳琳卻不領情:我不喜歡玩,你蕩吧!一句話說得奶奶哭笑不得。

丫丫媽媽帶她去科技館玩,總是希望丫丫能多體驗一些項目:咱們去“食物之旅”吧。丫丫卻有些怕黑的地方,不願意去,實在被逼無奈了,就閉着眼睛捂着耳朵進去,不看也不聽。

去星期八小鎮的心心也一樣,正在押運公司外面排隊,媽媽看到對面報社正空着,就建議她先去做小記者。心心不樂意了,磨了半天冷不丁說了一句:“媽媽,你就不能問問我喜歡做什麼嗎?”家長總覺得是爲孩子好,但小小年紀的孩子卻感到了鬱悶。

■專家點評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許多家長開始總是抱着這樣的原則帶孩子玩。可一旦真的去玩了,卻總忍不住要指手畫腳,甚至事先忘了問問孩子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我們喜歡孩子有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卻又怕他因爲沒有經驗而吃虧,剝奪了孩子自由安排的權利。

希望家長能尊重孩子的感受,讓自己的寶寶在所謂的“吃虧”中積累經驗,快樂成長。當我們尊重了孩子,孩子也會樂於主動聽教。

讓孩子玩自己喜歡的遊戲2

似在遊戲實在學習

孩子天生內心就渴望學習,對整個世界充滿強烈的好奇心,想觸摸、探索整個世界,而對於孩子來說,遊戲也是最爲自然的學習方式。只是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的娛樂只是打發時間的事,很多孩子從一出生就背上了沉重的學習包袱。其實,最好的早期教育是讓孩子有剩餘的時間和精力,讓他們充分展示愛玩的天性。

遊戲是孩子學習的主要方式,他們應該通過遊戲來學習技能。0-6月,寶寶在人生的最初幾個月裏,通過看、聽、摸、聞探索一個充滿驚奇的物質和感官世界。這幾個月他們逐漸熟悉自己的身體,有了自我意識,並開始建立與父母之間永久的情感聯繫。6-12個月的寶寶飛速成長,他們很快就將邁出人生第一步,10-18個月的孩子已經學會了行走,這時的遊戲將使他們學會嘗試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14-28個月的孩子已經強壯起來,運用他們想象力玩各種假扮遊戲,可以使他們對個人和團體產生更大的興趣,併發揮出想象力和創造力。

實際上,遊戲也會爲孩子的情感、生理和智力的發展帶來諸多益處。大部分時間,孩子好像是在玩,但孩子們正是在遊戲中學習很多重要的技能。比如與人溝通、算數、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孩子的個性,同時遊戲還爲父母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提供了寶貴的機會。孩子是在0-3歲期間,更應該對孩子進行的是一種親人和家庭感覺的培養。遊戲還可以爲父母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提供寶貴的機會。父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老師,與孩子快樂的互動遊戲,能夠培養孩子的認知、社交能力、增強身體素質,爲將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許多實際案例表明,接受過健康快樂早教的孩子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也往往比其他的孩子表現更好。當然,父母首先要走出以下幾個誤區。

誤區一:遊戲需要花許多時間

首先是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父母往往由於工作比較繁忙,感覺自己騰不出很多時間來照顧孩子,與孩子游戲、互動。實際上,父母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與孩子的互動遊戲,爲父母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提供了寶貴的機會。每週除了可以定期在專業的.早教中心和孩子一起參加互動而娛樂互動不一定是要在專門的娛樂時間,在日常生活中,如每天給孩子着裝、餵食、洗澡等的過程中,做一些有趣的互動,同樣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而廚房中的一些鍋盆或者紙箱,這些也許比昂貴的玩具更有效,它們所發出的不同響聲會激發孩子們創作音樂的渴望。

誤區二:任何遊戲都是對兒童有利的

有家長認爲任何遊戲都是對兒童有用的,因此各種遊戲都會讓自己的孩子嘗試。其實早教專家指出並非所有的遊戲都是平等的,對孩子來說,適合的纔是最好的,而一些難度較大的遊戲,可能會讓孩子們覺得太多東西無法接受,從而失去對學習的渴望。

誤區三:母親角色更重要

在孩子的早教過程中,父親與母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到的作用也不同,但對於孩子來說是同等重要的,父親更注重與孩子之間進行一些有挑戰性的體能方面的遊戲,對孩子的獨立性的培養非常重要。而在這個過程中,母親所要做的事情是允許和鼓勵父親參與孩子進行的遊戲和互動。

誤區四:“功利性”的傳統教育理念

中國教育很注重知識的灌輸,家長對早教的看法比較“功利性”,專業的早教學家指出早教不應該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大強度的灌輸只會導致孩子最終放棄努力,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家長教育是早教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於中國家長工作繁忙的狀況,家長應當儘量抽出時間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正面的積極的關係,如果實在沒有太多時間和孩子進行親子接觸,也可以在替孩子穿衣洗澡、餵食餵奶的簡單過程中運用遊戲式的方式和孩子進行溝通,家長還要注重孩子的社交和製造他們與其他孩子接觸的機會,而對於沒有兄妹的獨生子女,高質量的早教中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