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

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後天的啓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智力,家長應當與孩子統一戰線攻克難關,寶寶生下來就像一張白紙,共同努力讓孩子的發展更上一層樓吧。以下是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方法。

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

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1

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完善審美心理結構

完善審美心理結構,也就是指審美素養的全面提高,表現爲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全面增強這兩方面。

審美感受能力包括審美的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多種心理因素。其中,審美鑑賞能力形成的前提,則是樹立高尚的審美理想,把握正確的審美標準,具有高度的審美修養。

創造美的能力是指”按照美的規律“創造美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能力。

帶孩子去大自然中感受美

自然界中,美是客觀存在的,但並不是人人都能感受和理解美。有的人置身於美麗情境中卻無動於衷,根本就感覺不到一點點美。所以,人們對自然美的欣賞是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的。

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爲“美盲”,那麼怎樣培養他的審美能力,讓他更好地鑑賞美呢?這就要求家長多帶他們到自然環境中去,接觸美的景和物,同時,更要引導、培養他們熱愛自然之美,感受自然之美,評價自然之美。

幼兒思維的主要特徵是通過具體形象來認識事物進行聯想的。培養孩子認識自然美的能力,要從他們思維的特點出發,從一花一木,一山一水入手,採取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方法引導。

要使兒童真正學會欣賞自然、提高審美能力,在身臨其境獲得豐富感性認識的同時,還要給予必要的知識傳授,使他們逐步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多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我們到大自然當中去咯!那裏有很多美麗的景色,我們可以好好欣賞一番了!”媽媽顯然也是掩飾不住出行的激動。

“媽媽,我還去小河邊,去看小魚游來游去,我要去捉蝴蝶做出漂亮的標本。”朵朵說着自己的計劃。

“不止是這些,我們這次出去收穫一定會更多,你的眼睛裏會裝很多美麗的景色的。”爸爸的期望值更高。

  收拾停當,一家三口出發了,走向了大自然。

法國雕塑家羅丹有這樣一句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也就是說,只要會發現,會欣賞,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小孩子的心靈是美好而不染纖塵的,只要我們善於引導,哪怕一片樹葉,一朵小花,你都能和孩子一起發現它們獨特而與衆不同的美。

  不斷歷練提升審美能力

家長要運用知識,從不同方面入手不斷提高孩子審美能力。比如建築美的欣賞。建築藝術歷來被稱爲“凝固的音樂”。平時,家長有機會就可進行審美教育,觀賞時先讓孩子看到建築物的全貌,講解建築物的佈局、功能、結構、色彩、造型上的特點,使孩子真正感受到建築宏偉的美。

有的古代建築和風景勝地還有動人的神話傳說,給孩子講述這些故事和傳說,既可增長孩子的知識,又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使孩子的審美更有廣度和深度。

希望家長們積極創造條件,用知識啓迪孩子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全面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

愛心提示

*只要用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和喜悅便會不請自來,再平凡的生活也將變得豐富而多彩!

*練就一種高尚的品性和修養,去適時捕捉和欣賞生活中的美,爲心靈開一扇窗,智慧之光就會呈現在眼前。

養成好習慣有訣竅

每到週末或假期,只要有機會就帶孩子走出擁擠喧囂的都市,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孩子徜徉在山野之間,呼吸着大自然恩賜的清新的空氣,用一種欣賞美的眼光去欣賞陽光和雨露、花草樹木、天地大海等景物,心中就會自然升騰起愉悅的感受,這種感受慢慢又會影響到孩子的審美。

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2

1、捕捉提升審美力的教機

感受力對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因爲無論我們獲得了什麼樣的生存條件都需要我們有良好的感受力去感受。良好的感受力使得人意識到自己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工作機器或學習機器。但是有了感受力,就得關注這個感受力的品位是高還是低。這關係到一個人一輩子追求什麼樣的生活做什麼樣的人,將他的家佈置成什麼樣,是將美好帶給這個世界還是將醜陋帶給這個世界。如果一個孩子有良好的審美,他就會按照良好的審美觀去建構自己和發展自己,他會發現生活中那些不美的因素,去改變它或者避開它;如果他的生活不符合他的審美,他就會按照自己的審美去創造理想的生活。在與孩子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只要我們稍加註意就會發現有很多可以幫助孩子提升審美能力的機會。下面我們展示一節有關審美的課程。

與大師約會去

審美要從欣賞開始。對於小孩子,欣賞能力的培養最好的辦法是從故事進入,因爲孩子最愛聽故事了,你要多講大師的故事。大師一般都有非常有意思的經歷和人格的魅力,很能感染人、打動人。孩子一旦被感染、被打動,就會對這位大師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想與他親近,說起他就像說起自己的朋友一樣。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一旦崇敬某個大師,就會處處留心他的蹤跡,就會產生強烈的與大師“約會”的願望。

於是,我們就給孩子展示這位畫家的畫。他們高興得不得了。他們從聽有趣的故事開始,再進入畫,進入欣賞。儘管他們還不知道有“欣賞”這個詞,但他們確實已經在欣賞了。

比如凡高,這個人最有意思,他的故事也最感人。我給孩子講,凡高這個人,以前不是畫畫的,是當牧師的。他覺得應該救窮人,就忍飢挨餓,到許許多多窮人家裏去佈道。這樣過了好長時間,他發現,用這樣的方式根本不能將那些人從苦難當中解救出來。他想:與其說這樣的廢話,還不如把自己的食物呀衣服呀送給他們,他就真的把這些東西送給人家了。

沒有了食物和衣服,他又餓又冷,凍得裹了塊牀單,睡在一個草堆上面。再後來,他覺得光送東西還不行,要拿出行動,去幫窮人幹活。於是有一天,他披着那條破牀單,哆哆嗦嗦地敲開了一個老太太家的門。站在門口說:我……幫……你……洗……衣……服……吧……老太太以爲他有神經病,瞪了他一眼,突然一聲大吼:滾出去!

凡高特別傷心,覺得特別不可思議。他想:我放棄了佈道,送他們東西,後來又幫他們幹活,但是幫助別人人家讓他滾出去,把衣服送給別人只能解救幾個人;當他對着剛從礦井裏爬出來的、滿臉黑灰、只有眼睛忽閃亂轉的煤礦工人佈道的時候,人家累得聽都不要聽。這些人依然還是那樣貧窮那樣苦難,我的作用在哪裏呢?

凡高痛苦萬分。本來,他是到這裏解救別人的,但是現在他自己的痛苦也沒有辦法解脫了。爲了減輕他心中的痛苦,他拿起筆和紙,開始畫那些累彎了腰的礦工。畫着畫着,他就對畫畫上癮了,見什麼畫什麼。

凡高的大皮鞋、房間和大樹

有一天,凡高發現在自己牀底下還有一雙又破又舊、變了形的大皮鞋,那是因爲太破沒有送出去的唯一的財產。這雙鞋子上面帶有明顯的凡高的氣息——受苦受難,不能解決問題。他像是從這雙皮鞋上面看見了自己,禁不住感慨萬千。他被這雙大皮鞋迷住了,使出全身的勁兒畫了起來,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存在,也忘記了自己的痛苦……

我拿出凡高的畫,說:同學們請看,這就是凡高的大皮鞋!

當我把畫展示給孩子們看的時候,他們激動得不得了:噢——,老師,這樣破的皮鞋他還穿不穿呀?我說他畫完之後可能還要穿的,因爲凡高太貧窮了。

後來,我又拿起一幅畫:你們看,這就是凡高住的房子!

他們說:噢——,老師,這房子也太破了,椅子都歪歪扭扭的。老師,凡高怎麼住的是我們幼兒園的小牀呀?

我說:你們不要只看他的房子有多麼破,你們要從他的畫裏面體會出另外一種東西。孩子問:什麼東西呀老師?我說你們不要說話,慢慢看,細細體會,這幅畫上面有沒有一種安靜美好的感覺呀?沉默了一會兒,孩子們說,他們已經從這幅畫上找到了那種感覺。

對於這種年齡的孩子,只能提升到這樣的層次,不能講得太多。而且,對於那些畫家的生平故事,老師在充分把握“有趣”、“大事不變”這兩個原則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孩子年齡的不同講述有所不同,可以做一些小小的改編。這樣,通過長久地、日積月累地薰染,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發現他們的欣賞能力有了本質的提高。

再後來,欣賞到凡高的樹、風景,還有他的向日葵。

我問孩子:大家天天都能看見樹,那些樹也在扭動,但是有沒有像凡高的樹扭動的這樣厲害?他們說沒有這樣厲害。我又問:爲什麼他畫的樹要這樣扭動呢?他們說不知道。我說:那是因爲凡高在看這些樹的時候,他的情感被激盪起來了。因爲被激盪起來了,他心裏也就有了彎彎扭扭的感覺。於是,他把樹也畫成了這個樣子,像火焰一樣。後來呀,另外一個大畫家去看凡高。他說:凡高,看了你的畫,我的腸子都要扭到一起了。孩子們聽了哈哈大笑。

我說:今天,我們就按照凡高畫的樣子,也來畫了一幅大樹扭動的風景怎麼樣?結果,孩子全都把樹畫得彎彎扭扭的,再也不是簡筆畫上的蘑菇了。

過了一個星期,孩子又來上課,紛紛向我報告:老師,我發現大樹真像凡高畫的那樣是扭動着的……

改造凡高

就這樣,孩子們從模仿凡高慢慢進入改造凡高。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的鑑賞能力一步步提高,而且,在這樣的過程中,學到的知識便被充分地肉體化了。可以說,凡高已經進入了他們的靈魂、他們的血液裏面去了。就這樣,我帶着孩子一個大師一個大師欣賞,那些大師也走進了他們心靈。

凡高有一幅畫,名叫“走進阿爾的村夫”,我們要求孩子將畫上的那個人替換掉,變成自己或者媽媽。在這樣的替換的過程中,他就會用心去感受走在鄉間小路上的悠閒自在的美好的感覺,同時也學到了技術。畫的遠處,有一座被畫得歪歪扭扭的教堂,給人的感覺非常奇特。在他把畫中人換成他自己或者他媽媽的時候,必須把這幅畫畫出來,在畫出來的過程中,他就會細心地感知,通過這樣的感知,就會認識到它的美。

如果不是畫,只用眼睛看,很難看出凡高畫中的美來。你費了好長的時間,孩子們還會停留在表象上面,無法用藝術的眼光審視那些畫。不管你怎樣使勁,他們仍然認爲安格爾的“貴夫人”就是比凡高的臉上疙疙瘩瘩的“少女像”畫得要好。

這樣,孩子就進入了。一旦進入了,就得利用比較的方式使他們認知畫家與畫家之間不同的風格,以及這種風格與他們心靈之間的關係。這樣,才能使他們的欣賞能力得到提升。比方從凡高進入,認識了凡高,通過比較,也就能認識其他的畫家。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