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中西方教育理念

中西方教育理念

來源:時尚冬    閱讀: 6.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西方教育理念,中國和西方的教育明顯是有着很大的區別,中國人民歷來重視小孩子的教育。而大多人都認爲只有學習成績優異,孩子就是佼佼者。下面看看中西方教育理念。

中西方教育理念1

一、東西方人對大學的認知差異

亞洲人認爲,大學幾乎是一個必選項,一定要上,只有上大學,以後纔能有體面的生活;而西方人認爲,大學只是衆多選項裏的一個,只有想從事某些特定的職業,才需要上大學。爲什麼會存在這麼大的差異呢?這是因爲東西方大學的歷史傳統有本質的區別。

中國高等教育的雛形,可以追溯到孔子時代。孔子時代的教育,主要學的不是具體的謀生手段,而是社會精英應該有的智慧和見識。到了隋代,有了科舉制度,科舉成爲了國家選拔人才的主要手段,也是普通人進入上層社會的唯一通道,從這時開始,

中國的教育和考試開始緊密結合,自然而然地和社會地位、做官就聯繫在一起了。這種觀念對國人影響深遠,直到今天,很多中國人還是把考試、升學和獲得社會地位聯繫起來。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人千方百計地要讀大學、接受高等教育,也就不難理解了。

西方高等教育的萌芽,和中國很相似,也是一位智者帶着一幫學生,這個人就是畢達哥拉斯,古希臘的數學家、哲學家。現代大學是在中世紀誕生的,“大學”是指一種包括老師和學生在內的團體,這種團體直接受到領主保護,擁有學術特權。

和中國的大學不一樣,接受學術特權的西方大學,教授的內容大多數都是神學知識、拉丁文寫作技巧和自然科學的知識,來這裏上大學的學生,一開始想的就不是升官發財。這個傳統一直延續至今,也是西方人並不是全民都想上大學的思想根源。

雖然東西方高等教育在歷史上的差異很大,但就現在來說,中國人讀大學也並不都是抱着功利的目的,很多人都是因爲對知識純粹的渴望去讀大學的。不過,在吳軍看來,不管有沒有上大學、抱着什麼目的去上大學,這都不重要,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拿到一所名牌大學的畢業證,不過是在馬拉松賽跑裏取得了一個還不錯的站位而已。

看過馬拉松的人都知道,在起跑的一瞬間道路非常擁擠,但等比賽過了四分之一,選手和選手之間的距離已經拉開很遠了,起跑時佔的那一點點便宜早就沒什麼意義了。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事實上,成功的道路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擁擠,在人生的馬拉松上,絕大多數人跑不到一半就棄權了,到後來剩下的少數人,不是嫌競爭對手太多,而是要發愁怎麼才能找到一個同伴,陪自己一起跑下去。笑到最後的,一定是終身學習者。

二、兩種教育理念

1. 紐曼式的通才教育

紐曼認爲,學生們除了學習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彼此成爲朋友。他還認爲,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培養有能力服務於社會的人,而不是教授一些具體的雕蟲小技。紐曼反對一上來就給學生教授某個專業的具體技能,認爲大學生的知識面一定要廣,不能過早地侷限在某個具體的專業裏。

當然,想要實現通才式的教育,光有理念上的認同是不夠的,還必須同時具備兩個要素:第一,是給學生選課和換專業的自由,第二,是學校要有實力開出足夠多、足夠廣泛的課程。

【案例】

哈佛大學,首先在選課上給予了學生絕對的自由,大一新生不分專業,學生們可以隨便選課,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地瞭解自己的真實興趣;其次,哈佛開出了足夠多的課程,哈佛大約有6000名本科生,他們居然開出了6000門課,而且還可以去隔壁的麻省理工學院選課。

中西方教育理念

2. 洪堡式的專才教育

洪堡建立的高等教育體系,非常重視職業教育和技能教育,強調大學生在學校要學習馬上就能用的知識,一走出校園就能爲社會提供服務、創造價值。爲了能讓學生做到這一點,實行洪堡制大學的很多專業都需要五年才能畢業,最後兩年學習的是非常精深的專業知識。而且,採取洪堡制的大學都會花大價錢建立研究生院,這也是實現專才教育的物質基礎。

【案例】

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就是實施洪堡式專才教育的典範,它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讓大一新生就有機會參與真正的科研。一般大學裏讓本科生參與的科研,其實就是教授讓學生們練練手,隨便做點事情,

因爲很多教授認爲,自己的科研項目本科生做不了,他也沒時間手把手地輔導學生,但 MIT 不一樣,MIT 的教授會讓本科生參與自己拿了經費的科研項目,並且讓他們承擔這個項目裏的一個工作,這就需要教授花時間來指導學生,還要承擔相應的風險。

三、美國私立大學的管理

1. 終身教職

有的教授公開發表一些反教會的觀點,或者是公開地批評某一個資本家,學校就會遭到宗教勢力和資本家的施壓,被逼迫着解僱那些他們不喜歡的教授,這種現象會干擾到教授們的學術研究,

爲了讓教授們自由發聲,美國的幾所大學和美國教授協會開始號召實行不能隨意解僱教授的制度,也就是現在的終身教職制度。終身教職強調的不是鐵飯碗,而是學術自由。

2. 教授治校

教授們的管理範圍只到系這一級,主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制度和執行制度。在美國大部分的學校裏,每次系裏面制定或者修改制度,一般都需要系裏面全體教授的通過。在制度的執行過程裏,

除了在教授晉升上,資深教授更有發言權之外,其他事情的發言權一律平等,不分新老,不看資歷,非常民主。教授治校,行政成本低,學校管理公正透明,還維護了教授們的尊嚴和權威,保證了學術自由,是很好的管理制度。

3. 校董會

總的來說,對內,校董負責籌集資金、拍板大事、規劃未來;對外,校董們就是學校的形象大使,到處給人佈道,用他們自己的影響力,在世界各地幫學校做宣傳,幫助大學和各種機構建立合作。大學校董並不是一個用錢買來的虛職,真正的校董,會爲大學的發展盡心盡力,提供最多的幫助。

中西方教育理念2

1. 平等觀念

這一點在我們東方文明裏很難得到體現,五千年文明積澱,儒家思想的深入,讓我們更注重“尊師重道、長幼有序”的道德理念。進而,在教育不斷髮展的過程中,我們與孩子之間無法達到一個有效的平衡,甚至在我們眼裏,孩子就是要被管制、管理的。

不得不說,在這種不平等的關係中,我們很難真正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進而也就很難真正的理解孩子。

在我們的教育中,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個法官,對孩子的行爲、思想進行審判,並以此區分孩子的優劣。

很顯然,失去平等的關係,我們無法真正的瞭解孩子,進而也就無法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當然了,這種關係上的不平等,也容易使孩子在情感發展、人格養成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這種表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比如孩子犯了錯要接受批評、懲罰,大人犯錯了哈哈一笑就過去了。面對這種不平等,孩子自然感到委屈甚至憤怒。在這種負面情緒下,孩子對血脈親情的理解必然會產生也一定的偏差。

當然了,要想做到絕對的平等是很困難的。但並非無計可施:

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就是一種平等觀念的表現。

中西方教育理念 第2張

2. 自立能力

舉個很平常的例子,在西方環境中,孩子在一歲之後就要學習自己吃飯。當然了,現場可能比較混亂,因爲孩子不會使用工具只能用手抓,會弄得一團糟。

在西方觀念裏,他們認爲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很重要。而在我們東方文明中,讓一個一歲大的孩子自己吃飯,顯得有些殘忍,當然了,我們也不太願意接受孩子自己吃飯的混亂局面。

我們都知道自立能力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但對於孩子應該什麼時候開始鍛鍊自立能力,東西方教育還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比如斷奶、比如吃飯、比如分房睡覺。在西方教育裏,孩子的這些習慣往往要早於東方人。

其實很容易理解,我們的孩子之所以自立的晚,其實大部分原因來自於父母的“愛”。我們對情感的理解,讓我們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幫助,而非讓孩子自己解決。這其實也是一種教育理念上的不平等,因爲我們通常不相信孩子能處理好所面臨的問題。

3. 過程的重要性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孩子幫爸媽買醬油,卻買成了醋,面對這樣的事情,東西方父母的反應有很大差距。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沒有記住家長交代的任務,是不細心的表現。另外,沒有買到真正需要的醬油,意味着效率低下,通常會感到不滿。

而對於西方父母來說,則完全不一樣。他們更注重的是“孩子替父母買東西”的行爲,這是一種情感、行爲上的獨立,是值得肯定的。

也就是說,我們往往更關注結果,而忽視了過程的重要性。

要知道:過程是孩子能力成長的關鍵因素,犯錯也是孩子的一種成長方式。

總而言之:我們的教育並非完美無瑕,西方教育也並非都是糟粕。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取長補短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中西方教育理念3

第一、東西方文化不一樣

這個是根基,文化不一樣會導致教育目標不一樣。東方傳統文化主要強調以儒家思想爲根基,比較強調尊重傳統,儒教講倫常五常八德,就是我們的傳統思想,需要我們去遵守的。而西方的'文化源自古希臘的哲學和民主,後面在文藝復興之後,孕育出科學思維以及民主制度。科學思維強調思辯和質疑,而民主制度強調個人自由、自主以及平等。

舉個例子,可以感受到兩種文化制度的區別。在中國,我們家長很強調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一個網上看到的故事,有一個剛在國際學校上班的中方老師,實在受不了學生的天馬行空的提問,就把這個煩惱反饋到校長那邊。校長回覆說,我們的所有工作目標就是讓學生敢於質疑我們啊。

中西方教育理念 第3張

第二,教育的目標不一樣

文化和制度影響我們做事情的目標。教育也一樣。對中國教育來說,我們教育的目標是聽話,學習好。中國的大學也以高考成績擇優錄取學生。這些也成爲學校老師的KPI。而西方的教育目標同樣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需要學生有思辨思維,獨立自主能力。

中國的傳統教育,爲了讓學生聽話,我們從第一天上學開始,我們跟老師就是不平等的。不管是環境還是語言,都不斷,地提示學生,老師是高高在上的(下圖爲孔子的講學,很明顯,他是在中心,他跟學生是不平等的),你是來學習的。

在這個講臺上,老師會給我們傳授遵守中國的傳統重要性,學習着不知道咋回事的思想品德或者愛國主義。所以,在中國學校從一開始就沒有爲學生創造質疑的環境。我很怕我的老師,我兒子也是一樣的,他也很怕他的老師。老師從來沒有跟我們平等過。

對西方的教育,爲了給學生創造思辨和質疑的環境,就會在不同的細節之處讓學生感受到學生與老師是平等的。有一天,在我女兒學校的咖啡店旁邊,我和我老婆跟一個朋友在聊完天,出來之後,我們想順便去看看能不能學校圍欄外面看到我們的女兒。非常碰巧,他剛好那時候是中午休息時間,

她和她的一幫同學跟老師操場上在玩起來。可以看到學生和老師都玩的很投入。我們看的也很投入,女兒表現的很勇敢,不斷地找機會“攻擊”她的老師。而且,每次放學,我去接她的時候,都可以感受到她都是跟她的老師相處融洽,有說有笑,最後擊掌道別。

爲了讓學生學習成績好,中國的老師喜歡用灌輸式的教育方式。以寫作文舉例,中國的老師很喜歡強調學生去記錄好詞好句,然後在作文時,用上你的好詞好句。另外,在給學生灌輸各種寫好作文的技巧,

通過這些方式,很容易讓努力學習和聽話的學生,獲得作文的高分。而國外的教育理念強調質疑和思辨,所以它更多的強調學生的作文真實性,強調自我內心的感受和看法。毫無疑問,這種方式,學生的作文成績很難快速提升,但可以走得更運。

有一個關於童話大王鄭淵潔的真實故事。有一天,他的女兒正在爲他的作文愁眉苦惱,鄭淵潔乾脆幫她女兒寫的那篇作文,結果這篇作文被學校退回去,說要重寫。這時候,鄭淵潔非常疑惑不解。過了一段時間,鄭淵潔那他家裏的保姆給他的女兒寫一篇作文,結果這篇作文被學校當作範文展示出來。因爲這件事情,他直接讓她的女兒從學校退學了。

對於作業。我們爲了獲取考試的高分,更多的是封閉式作業,學校老師很強調作業的量和正確率。爲了讓學生獲得高分,在低年級的時候,我們家長有義務給小孩檢查作業的正確性。而西方的教育,更強調作業的思考過程。比如,數學作業很強調畫圖,很強調推理。同時,這種老師指定做的數量,國際學校要比公立學校少一些。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