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吳道子的介紹

吳道子的介紹

來源:時尚冬    閱讀: 3.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道子是唐代的知名畫家,畫史尊稱吳生,被奉爲“畫聖”和民間畫工的“祖師”。在宗教信仰方面,吳道子信奉道教。在擅長創作的一些與宗教有關的壁畫中,其主題大多也都與佛教有關,下面具體看看吳道子的介紹。

吳道子的介紹1

唐代畫聖——吳道子

根據畫史記載,活動於唐代中期的佛道、鬼神畫家,人數衆多,絕大部分集中於玄宗一朝;而且其中不少技藝高超表現傑出者,一二人表現便足以涵蓋整個時代成就,如吳道子便是。

吳道子爲唐代也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人物,值得加以特別介紹。

吳道子,事略見於《歷代名畫記》《唐朝名畫錄》《京洛寺塔記》《兩京耆舊傳》《杜工部集》《宣和畫譜》《雍錄》《海嶽畫史》《廣川畫跋》《蘇東坡集》《黃山谷集》等書。

他初名道子,後來玄宗爲他更名道玄,河南陽翟人,約生於永隆元(公元680)年,肅宗乾元元(公元758)年尚在世,卒年不詳。他少年孤貧,早歲曾從張旭、賀知章學書法,不成功而改學繪畫,這或許與他後來作畫強調用筆與善於用筆,有着密切的關係。

他年未弱冠,便已窮丹青之妙。青年時,曾在中宗冊封逍遙公的韋嗣立幕下任職小吏,也當過兗州瑕丘縣尉,後來離職前往洛陽發展,專心從事寺觀壁畫製作。

由是聲名鵲起,不久傳到玄宗耳中,召入內廷供奉,授以內教博士職位,並薦爲寧王友。從此技藝日進而聲譽日隆,甚至皇帝下令“非有詔不得畫”,享有畫壇至高無上的地位。

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介紹他,引述張懷瓘說法:“吳生之畫,下筆有神,是張僧繇後身也”;又在《論顧、陸、張、吳用筆》中評述,說是:

國朝吳道子,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後無來者,授筆法於張旭。張既號書顛,吳宜爲畫聖,神假天造,英靈不窮。

北宋蘇軾對他尤其推崇備至,曾題其畫說:

道子,畫聖也,出新意於法度之內,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蓋所謂遊刃餘地,運斤成風者。

吳道子的介紹

又說:

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因此世人遂以“畫聖”尊稱。同時,後人也將他與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合稱,推譽爲中國歷史上“四大佛畫家”。以上凡是,足以說明他在中國繪畫史上地位的崇高。

吳道子的繪畫藝術。他生就天才,因爲從事佛、道宗教繪畫,造就了他博藝多能,於畫無所不擅。唐代朱景玄就推重他,“凡畫人物、佛道像、鬼神、禽獸、山水、臺殿、草木,皆冠絕於世,國朝第一”。

然而享譽最高的,是佛道、鬼神、人物和山水,其中尤以佛道、鬼神和人物畫,獲得成就之高與貢獻之大,受到後世藝評家一致的推崇和肯定,堪稱歷史上無人能與比擬。

他一生從事創作,絕大多數表現在當時盛行的寺觀畫壁上。傳說他在世畫過的寺觀牆壁超過三百間,有的由他獨力完成,有的則由他上稿定形後,再經弟子布色完成;繪畫作品無數,所作“變相人物,奇蹤異狀,無有同者”,都妙絕一時。

根據《歷代名畫記》中記載,武宗滅法後,殘存寺觀中所見他的壁畫,題材內容包括就有神鬼、維摩詰本行變、行僧、菩薩、明真經變、金剛變、帝釋、西方變、寫真圖像、釋天、地獄變、病龍、日藏月藏經變、業報差別變等,顯示作品的繁複多樣。

吳道子的繪畫風格。他在繪畫創作方面,一生中可以劃分爲前後兩時期,而以開元十年(公元722)到達長安時間爲分界。在此之前,仍然受到傳統畫風的束縛,畫着當時流行的樣式,作品用筆差細,敷設色彩,爲後人所謂的“密體”風格。

在此之後,累積從事寺觀壁畫製作的經驗,作品開始創造自我風貌和格局,趨於一種筆墨簡重的“疏體”畫法,於是開啓了吳道子的`繪畫時代。

他繪畫作品具有的特色,一般評論都以他自創風格的後期爲代表,推許其作品具有迥異於人的特質:他作畫運筆快速,所謂“施筆絕蹤,磊落逸勢,立筆橫掃,勢若旋風”,即使繪畫佛像背後的圓光,也不用尺度規畫,一揮而成,有如神助,這是他的作品廣受時人和後世讚賞的地方。

另一項特色,是作品呈現的強烈實質感,宋董逌《廣川畫跋》中有段評論他繪畫的文字,強調其特色說是:

吳生之畫如塑然,隆頰豐鼻,跌目陷臉,非謂引墨濃厚,面目自具,其勢有不得不然者”;“吳生畫人物如塑,旁見周視,蓋四面可意會,其筆圓細如銅絲縈盤,朱粉厚薄,皆見骨高下而肉起陷處。

吳道子的介紹2

蘇軾題跋他的作品,說到他對於人物畫的比例掌握十分準確,有“如以燈取影,逆來順往,傍見側出,橫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數,不差毫末”。至於其他推崇的文字尚有許多,此處不一一贅舉。

綜合所有說法,讚美頌揚說辭不一,無非都在說明他的作品,能夠以平面繪畫表現立體雕塑的趣致;能夠精準掌握對象的細微特徵;能夠透過體貌形態表露內心情感思緒,最後達到刻畫人物產生真切感人的效果。若將所有前人品評他繪畫藝術特色的文字,加以綜合歸納,可得下面幾點:

一、作畫行筆磊落。

創用一種狀似水草葉的'線條,即後人所謂的“蓴菜描”,運筆快速沉着,具有粗細、肥瘦、輕重、徐疾的變化,能夠產生八面生意、飄舉拂動的立體感,因有“吳帶當風”之喻。

二、簡化筆線。

就是精簡界定形象的線條,又能達到形簡神全的效果;也即是他自謂的“衆皆密於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衆皆謹於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因此“筆才一二,象已應焉”,正是所謂“筆不周而意周”。

吳道子的介紹 第2張

三、統攝元神。

就是在於掌握繪畫對象的精神;也即是他自謂的“守其神,專其一”,所以能夠神情活現。

四、強調氣勢。

就是經由筆的運動產生觀者情感上的牽動。張彥遠稱他作畫“彎弧挺刃,植柱構樑,不假界筆直尺,而一筆而就”,所以“虯鬚雲鬢,數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餘”;蘇軾也說他作畫“立筆橫掃,勢若風旋”,都是形容他的作品產生動人心魄的無形力量。

五、簡淡設色。

就是所謂“ 賦彩拂淡”,“賦彩於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世謂之吳妝”的着色法,使得作品更具風致神采。

六、自創佛、道象樣式。

改造過去佛像的造型,完全創造道像造型,即世人所稱的“吳家樣”。

七、人物造型迴歸本土化。

揚棄佛畫帶來的異國容貌,塑造本土市井小民形象,作品更具親和力與感染性。

以上凡是,造成他的佛、道人物畫具有一種迥異前人的特殊體貌——用筆簡練,線條粗重流暢且帶肥瘦變化,敷色輕淡,極具動感氣勢。

他的這項開創性的繪畫成就,不僅在世時所畫那些變相人物,奇蹤異狀,無有雷同的宗教作品,產生過震撼人心的無比力量,受到世人的肯定。傳說他曾在長安景雲寺繪畫《地獄變相》,京都的屠沽漁罟之輩,乍見那令人腋汗毛聳的陰森悲慘景象,不寒而慄,懼罪而紛紛改業,足見感人之深。

而且他那高妙入化的技藝,也一直受到後世藝評家的讚美頌揚。他那超世脫俗且富創造性的理念,出奇創新的繪畫形式,也成爲後世畫家追擬效法的典型。因此使得他成爲中國畫史上影響人物畫發展最重要的一人。

吳道子的介紹3

吳道子(約公元680年~公元759年),唐朝著名畫家,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畫史尊稱吳生,因其深信黃老道學,後改名爲“道玄”。被後世尊稱爲“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爲祖師。

早年孤貧喜歡作畫,未及弱冠便能“窮丹青之妙”。他是中國山水畫的祖師,被後人尊稱爲“畫聖”,素有“吳帶當風”的美譽,他的人物繪畫更是“冠絕於世”。擅畫佛道人物,遠師南朝梁張僧繇,近學張孝師,筆跡磊落,勢狀雄峻,生動而有立體感。

曾在長安、洛陽等地寺觀作佛道宗教壁畫三百餘間,情狀各不相同。落筆或自臂起,或從足先,均能不失尺度;寫佛像圓光、屋宇柱樑,或彎弓挺刃,不用圓規矩尺,一筆揮就。所繪人物,善用狀如蘭葉或蓴菜條之線條表現衣褶,使有飄舉之勢,人稱“吳帶當風,”又喜以焦墨勾線,略加淡彩設色,又稱“吳裝。”

吳道子的介紹 第3張

主要作品

天王送子圖

吳道子的一生,主要是從事宗教壁畫的創作,題材很豐富,有宣傳教義的,有《梁武帝》、《郗後》等人物。他的畫作有《明皇受篆圖》、《十指鍾馗圖》,入《歷代名畫記》;《孔雀明王像》、《托塔天王圖》、《大護法神像》等九十三件,入《宣和畫譜》。

《天王送子圖》是吳道子的傳世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遺存的是宋人李公麟的臨摹本。

孔子行教像

現存於山東曲阜孔廟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一般認爲原作爲吳道子所繪,但原作早已遺失。孔廟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堪稱孔廟的鎮廟之寶,由複製的石刻本拓印的《孔子行教像》拓本也成爲山東省拓印最多的古蹟拓本。

在唐代,吳道子獨創的宗教圖像樣式,稱爲“吳家樣”,是張僧繇“張家樣”以後的一種新的更成熟的中國佛教美術的樣式。“吳家樣”與“曹家樣”的顯著區別,被宋代評論家用“吳帶當風,曹衣出水”加以概括。

吳道子注重線條的運用,他的線條一向富有運動感和強烈的節奏感,注意整個畫面氣氛的統一與具有運動感的表現。有着“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效果。這正是所謂“吳帶當風”。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