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職場 > 0~4歲寶寶需要學習的規則

0~4歲寶寶需要學習的規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許多父母認爲“寶寶還小,制定規則爲時過早”或“等寶寶長大,懂事就好了”。但是有些問題並不是時間能教給寶寶的。規則不是限制,而是對寶寶最大限度自由的保護。父母需要承擔起責任,在不同的階段給寶寶制定不同的規則。

0~4歲寶寶需要學習的規則

0~6個月:安全感﹥規則

寶寶出生後,首先發展的就是與父母或其他照料者產生的感情聯繫,父母需要給他提供一個持續的、充滿愛心情感環境,讓他擁有安全感、歸屬感。

安全感爲寶寶日後的獨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在寶寶出生的最初幾個月,給予寶寶安全感和穩定感比建立規則更重要。

給父母的建議

尊重生物節律

生物節律帶來最初的規則意識。人體內有一個生物鐘,它告訴寶寶什麼時候該吃飯了,什麼時候該睡覺了,什麼時候該尿尿了。寶寶按照生物鐘的指示生活,因此,照料者應該遵從寶寶的需要。

滿足寶寶需求

有的書上說,嬰兒必須接受訓練,認爲抱、喂嬰兒奶、尿尿都要有特定的時間,嬰兒哭時不能隨便抱或安撫,認爲那是寶寶要控制父母。但實際上,如果哭泣長期得不到迴應,寶寶就會感到沮喪,不僅可能導致身體上的不適,還會形成焦躁的性格。

6~12個月:規則=保護

寶寶開始理解媽媽和自己並不是一個人,雖然有很強的依賴感,但是慢慢從與媽媽的合爲一體中分離出來。寶寶開始坐起來,慢慢會爬,會被其他人或事物吸引。親子互動是這一階段的寶寶感受規則的重要方式。

父母是寶寶的保護人,寶寶依戀並信任父母。寶寶活動的時候常常會觀察父母的反應,就好像在問:“安全嗎?我這樣做可以嗎?”父母一個驚恐或者生氣的表情,會讓他們撤退或者猶豫不決;而父母的阻止則會讓他們知道什麼是不能做的。

給父母的建議

大膽探索

父母需要消除家裏的安全隱患,讓家成爲寶寶第一個可以放心大膽探索的地方。比如電插頭,尖銳的桌角等,都要有充分的安全措施。危險物品和貴重物品,不要放在寶寶可以接觸到的地方。

“抱”離危險

這個階段的寶寶對“不”還沒有能力瞭解或適當的反應,爲了避免寶寶陷入危險之中,把他們抱起來並帶他們離開危險的地方是最適當的做法。

1~2歲:秩序≈規則

秩序感

秩序感是規則意識的初步形態。秩序感日後會逐步上升爲對規則的要求:無論在什麼地方,我遵守規則,你也必須遵守規則。

寶寶在這一階段逐步表現出對秩序的敏感。如進門時拖鞋必須放在某個位置,吃飯時全家人必須坐在固定的位置,一旦出現變動就會特別敏感,甚至出現激烈反應。

懂得“不”

寶寶開口講話,並開始學習走路。寶寶探索的範圍進一步擴大,而對寶寶來說,這個世界是未知的,他分不清哪些有危險,哪些是安全的。

不過,由於情感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寶寶可以理解並回應“不”這個字了。所以這個階段,建立規則,對寶寶說“不”也變得重要。

給父母的建議

安全規則

這個階段,設定的規則主要是安全規範,比如吃東西以前必須洗手,玩鞦韆時必須用雙手抓緊繩子等。

滿足“秩序”

寶寶因爲秩序錯亂而大發脾氣:

如果寶寶產生的是合理的或非原則性的需求,不妨接納寶寶的情緒並儘量滿足他們的“有序願望”,順應其秩序感發展的需要;

對於原則性的需求,如果不能夠滿足寶寶,就需要靈活變通,通過擁抱、講道理、轉移注意力等方式來平息寶寶的情緒。

利用“秩序”

寶寶的秩序敏感性常表現在對順序、生活習慣以及物品的要求上。因此家裏的日常用品最好不要隨意更改它們的位置。

同時可以引導寶寶自己收拾玩具,建立用完東西歸還原位的規則,讓寶寶養成整潔有序的習慣。

2~3歲:意願&規則

寶寶的意願成了規則養成的重要影響因素。

2歲左右是寶寶的第一個獨立期,他們會嘗試自己吃飯、自己選擇衣服,而不要父母幫忙。因此,一些限制他們獨立,要求他們聽從的規則,他們有可能會選擇打破。

此時,寶寶不再只是看着父母的眼神行事,而更多地要感受和表現自己的能力。他們會主動地做一些事情,即使做不好也不要你幫忙,因此,父母和寶寶在規則的執行中都有發言權。

給父母的建議

尊重寶寶說“不”

要對寶寶說“不”,首先要允許寶寶說“不”,尊重寶寶建立自己的界限,幫助寶寶和他們不喜歡的事物分開,給寶寶選擇的能力。

爸爸媽媽要讓寶寶有說“不”的安全感,當寶寶的界限得到尊重,他纔會尊重並能接受別人向他們說“不”。

直面規則

規則不是消極地責備、威脅和抱怨,而是科學的引導;規則一定要清楚、具體,讓寶寶容易理解,讓他知道可以做什麼,而不只是他不能做什麼。

舉個栗子“你生氣了,可以打毛絨玩具或枕頭,不可以摔媽媽的手機”,而不是“不要亂扔東西”。如,“爲什麼你總是在牀上吃東西?!”

“如果你再這樣我就……”“你不要總是……” (這是赤裸裸的恐嚇!)

承擔後果

當寶寶違反規則,讓他承擔一定的後果。下面觀看一場“寶寶打人”戲:

寶寶打人第一幕,和寶寶說“不”,並用其他方式滿足寶寶的需要,比如給他一個枕頭,幫他發泄多餘的能量。

寶寶打人第二幕,向寶寶再說一次“不”,並說明結果,如打媽媽,媽媽會很痛,晚上不能陪他講故事等。

寶寶打人第三幕,堅決地執行犯錯後的約定,跟他解釋爲什麼,並允許寶寶有情緒。你的態度需要溫柔而堅定。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擁抱寶寶,讓寶寶知道違反規則並不會失去媽媽的愛,媽媽只是不喜歡他的某些行爲。

3~4歲:堅守規則的邊界

寶寶在這一階段,總是做一些淘氣的事,其實他們可能只是想看看規則的邊界在哪裏,他們開始去理解爲什麼有這樣或那樣的規則,應該如何處理矛盾才能不被懲罰。

寶寶開始走出家庭,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規則,接觸到新的人或者環境的時候,他們會觀察人們的行爲,嘗試各種行爲,瞭解行爲的後果。

給父母的建議

規則制定:

粗野、粗俗的行爲不能有。

別人的東西不要拿,自己的東西由自己支配。

從哪裏拿的東西放回哪裏。

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後來者必須等待。

不可以打擾別人。

做錯事要道歉,並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

最大任務:

幫助寶寶建立最基本的社會化的秩序。

規則執行:

規則一旦制定,就要堅決、一貫地執行。

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和情境下,父母對寶寶的要求,以及對同一種行爲的反應應該是一致的,這樣才能強化適宜的行爲,抑制不適宜的行爲,寶寶才能逐漸將規則內化,形成自覺的、良好的社會性行爲。

如果寶寶知道你決不妥協,他們就不太可能去挑戰規則。

反面教材有些父母會根據自己承受壓力的大小(如疲勞、沮喪等)和心情的好壞,來決定是選擇維護既定的原則,還是實施更爲嚴格的限制;有些父母則是對自己和寶寶的違規的行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聽之任之。這樣,寶寶就會無所適從,搞不懂規則到底是什麼。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