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職場 > 記者這個職業好嗎

記者這個職業好嗎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記者這個職業好嗎,記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代替廣大的民衆前往事情發生的現場,或是接觸新聞事件的當事人,並將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義,透過報導呈現於大衆媒體之上,下面來看看記者這個職業好嗎。

記者這個職業好嗎1

記者當然是一份好的職業。尤其適合年輕人。

現在一種人云亦云的說法是記者收入低,管控嚴,發展空間小,沒前途。這樣說的人基本都是做記者做得不夠好的人。因爲自己做的不夠好,因而沒有真正意識、體會到記者這份職業對一個人成長髮展的益處,於是反過來抱怨這個職業不好,沒前途。個人認爲不是一種很可取的心態。不但不可取,還會誤導別人。真正優秀的記者,我沒看到有幾個成天抱怨這個職業沒前途的。

爲什麼說對於年輕人來說,記者當然是一份好的職業?原因很多。挑其中重點的來講。

做記者可以全方位訓練提升你的各項核心技能。相對於其他一些需要團隊協作複雜分工的工種,記者是一個單打獨鬥的職業。所有的問題自己解決。這會倒逼你提升自己。

記者這個職業好嗎
  

比方說,讓你採訪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可能只給三天時間做準備,這會高質量高強度地訓練你的快速學習能力。比方說,讓你採訪一個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的人,怎麼樣讓他打開心扉跟你聊?這會非常有效地鍛鍊你的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比方說,採訪了十個人,記了二十萬字錄音,怎麼樣理出頭緒濃縮提煉成一篇五千字的文章?這非常考驗你的邏輯梳理能力。

類似的例子還很多,不一一列舉。總而言之,做記者,你得有能力一個人單槍匹馬搞定所有事,什麼能力你都得有一點。而這些能力,都是一個人在現代社會生存發展所需要的核心基礎技能,一旦掌握,終身受益。做記者可以全方位地訓練提升這些能力。也許有一天不做記者了,這些能力仍然會持續發揮效能。這種全面訓練提升個人能力的機會,並不是任何一個行業都可以提供的。

再比如說,做記者可以讓你結識很多做其他行業根本無法結識到的人。

無論是與人交際的.廣度還是深度,都遠超其他大部分行業。有些人可能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十幾年,都沒有機會和老闆面對面交談一次,你做一名記者,可能畢業三個月就可以和他平起平坐談笑風生。

記者這個職業好嗎 第2張
  

從功利現實的角度來講,做記者可以讓一個人積累豐富廣泛深入的人脈,一旦這些人脈積攢到一定程度,相互間的疊加聯動將有可能爆發出巨大的價值。從更高的維度來講,和不同行業不同出身的人廣泛交流,將讓一個人視野開闊,思維豐富,對這個世界有更多元立體的認知。這種收穫是多少錢都無法換來的。

我記得我剛入行的時候,一位前輩曾經說過一句話,我一直到現在還記得。前輩的名字我已經忘記了,但這句話我記得很清楚,足以見得這句話留給我印象有多深刻。那句話很樸實:如果說大多數人是活一輩子,那記者至少是活兩輩子,優秀的記者可能是活四輩子,五輩子。

因爲你見識過的事,結交過的人,遠比大部分行業更多元更豐富。

僅此一點而言,記者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職業。

至於有人所說的記者收入低,發展空間有限的問題,我承認,這個行業收入不算高。但我覺得剛畢業兩三年的年輕人,如果爲此感到糾結苦惱,甚至因此離開這個行業,那我覺得實在是有些短視了。因爲剛畢業的收入基數較低,即使翻一番,又能多掙多少錢呢?而上面列舉的這些無法直接換算成金錢的隱形收益,又豈是一年多掙幾萬十幾萬足以覆蓋的呢?如果因爲這個原因放棄這個行業,那我覺得實在是因小失大。

我比較相信一個非常簡單樸素的道理,如果真正能夠踏踏實實把該做的事情做好,把自己的功夫練硬,不需要絞盡腦汁賺錢,錢會自己追着你來。我周圍一些非常優秀的媒體人,離開這個行業之後,收入都成倍甚至成幾倍增長,實現財務自由的也不乏其人。因爲他們練就了一身真本事,這種優秀的人才,市面上並不多,誰都搶着要。

記者當然是一份好職業。前提是,你要尊重敬畏這個行業的基本規律,持續訓練積累,總有一天會發現自己之前的一切付出總有得以兌現的時候。而不是遇到一點挫折苦惱就唉聲嘆氣,抱怨這不是一個好的職業,不值得爲之奮鬥。

記者這個職業好嗎2

待遇。

我們從最俗的談起——雖然,這不是最重要的。媒體行業的收入不菲。2000年前後,一個普通記者的月收入,已經過萬。當時,北京的房價不到四千,而廣州的房價,纔不到兩千。

老媒體人回憶起那段時間,發工資都是現金,十塊的面額,一發就是一捆。也用不完,帶回家,全都碼在牆角。有時候拿起來用的時候,都長了黴。

某中央級媒體的編輯跟我說,其報社駐地方站的記者,在地方上的生活,全都是副省級幹部一手包辦。包括住房,醫療,小孩上學。

地位。

中國記者的官方屬性,讓記者“遇官高三級”。

就算是2010年,這種餘暉依然存在。當時,作爲一名大二學生,在某報社時政部實習。去地方採訪時,縣級官員對着我點頭哈腰的情景,尚且歷歷在目。

那時的記者,廣受尊重。公衆的印象裏,記者都是大知識分子。底層民衆的印象裏,記者是青天大老爺。那會兒,清北等985高校畢業的學生,對媒體趨之若鶩。媒體行業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也造就了媒體的極度繁榮。那時的精英,不是在咖啡館談創業,而是在創刊。

價值。

所謂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作爲記者,你的一篇報道,一篇內參,就能改變成千上萬人的命運。一杆筆,就可以有直達天聽。這讓媒體具有了實際參政議政的能力。記者關注的一個議題,一經報道,很快就會提上當地政府的議程,能夠迅速的調集大量的資源,來解決問題。而在那個年代,將自己的寫的字,變成鉛字印在紙上,是一種多麼至高無上的榮譽,不是這個年代人所能夠理解的。

記者這個職業好嗎 第3張
  

樂趣。

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都在前面等着你。相比於大多數枯燥、機械的工種,記者這個職業,實在是太有意思了。上至首富、書記,下至罪犯、冤民,你都能和他們握手,言談,傾聽他們的故事,瞭解各個角落的祕密。今天還在人民大會堂採訪某省委書記,談論大政方針。明天又蹲在某個礦難現場,一具具數着屍體。每個時代的大事件,記者都是親歷者,背後都有記者的身影。

而你手中,機械的循環往復的工作,是不是顯得非常的扼殺生命力?

自由。

記者可以花三個月時間,只爲完成一篇調查報道。不用坐班,不用匯報,時間自由掌控。也不必像某些行業,某些領導一樣,揹負太多的責任和風險。

總而言之,那時候的媒體從業者,真的是要時間有時間,要金錢有金錢,要地位有地位,要樂趣有樂趣,要成就有成就,要權力有權力,要自由有自由。裏子面子,全都佔了。還不用那麼累,那麼辛苦,擔負那麼大的責任和風險。簡直就是完美職業的典範。

可是爲什麼一個完美的職業,會淪爲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一,迴歸職業本質。

記者,不外乎是一種採集信息發佈信息的職業。但是,中國媒體的官辦屬性,賦予記者太多的附屬價值。互聯網時代之前,無論是電視廣播的頻率資源,還是紙媒的刊號資源,都是嚴格掌控在政府手中的。

也就是說,那個時代,信息渠道,是被壟斷了的。

中國是梁啓超開創的文人辦報傳統。媒介一隻都是掌握在精英手中。相比較之下,西方媒體,就是一個生意。一個賣“真實故事”的平臺。記者也不過是採集和生產故事的人。報刊最早期的形式,其實就一個商品廣告傳單。後來有人在廣告傳單上印上當地最近發生的大事,才慢慢有了報刊。

現在,記者的權威屬性、地位,都逐漸被剝離。(部分央媒除外)正在迴歸這個職業的本質屬性。

記者這個職業好嗎 第4張
  

二,互聯網的崛起。

互聯網帶來信息渠道的多樣化。這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壟斷優勢。媒體無論是在話語權市場,還是在廣告市場,都開始衰落。

此外,互聯網的存在,讓資本、組織、行業,都能夠有效的組織起來,引導輿論。

同時互聯網分走了大部分的廣告蛋糕。媒體生存越發艱難。錢少了,就有部分媒體和記者,鋌而走險,出售手中的話語權,權力尋租,貪污腐化。

另外,我本科論文,就是研究新聞腐敗的。新聞腐敗,是一種中國特色的東西。因爲中國媒體行業的官方屬性,賦予媒體權威地位,和對權威話語權的絕對掌控。這讓我國的'媒體,有更多的權力,用以尋租。媒體貪腐受賄案件頻出,比如著名的礦難金條事件,對媒體行業的聲譽,造成了幾乎毀滅性的打擊。

三,人才的出走。

話語權和廣告被互聯網奪走,人才也不例外。一個衰落的行業,必然留不住精英人才。媒體屆的牛人,都還是轉戰互聯網媒體,以及公關行業,自媒體行業。

人才的出走,從業者隊伍整體素質嚴重滑坡,導致整個行業的業務水平開始下滑。不斷有失實報道出街,媒體整體形象開始受損。

四,媒體得罪的行業,在互聯網上開始反擊。

比如醫療行業,公務員行業(尤其是警察隊伍),這些媒體得罪較多的行業,還是在互聯網形成力量,發出自己的聲音。行業人維護本行業是正常行爲,加之媒體的把柄越來越多,這些行業開始形成合力。媒體整個行業開始“無良”。(早期,醫療行業,公務員行業,也都被媒體污名化過。因爲每個行業都有敗類。所以,這算是一報還一報?)

五,官方對話語權的回收。

尤其是針對不聽話的南方系。在北京和上海,重建話語權威和相應的媒體系統。

六,人們對媒體的認知錯誤。

媒體不是法院,不是公安。對一件事情的調查和報道,沒辦法做到和法院一樣準確。媒體有媒體的職業準則,不捏造事實,有信息來源,對信息進行求證,就ok了。採訪採訪,就是採集和訪問他人,然後把這些信息發佈出來。

比如,“某某某告訴記者:吧啦吧啦吧啦”,只要這個人真是存在,記者真的採訪過,而這個人也確實說了這些話,那麼媒體就不存在硬傷。如果採訪對象說的話,對另外一方有質疑,那麼,讓另外一方迴應,也是必要的。(我這裏說的很簡潔,具體要複雜的多,比如有些話,是需要被訪者提供證據的。具體就不表了)

可是公衆往往會要求媒體對一件事情的報道,準確無誤。這是非常苛刻的。按照這種要求,媒體是沒有辦法工作的。

一件新聞的發展,往往是動態的過程。真相不可能在一篇報道中就全部呈現。一個言論的自由市場——新聞和信息持續的挖掘和發酵,纔是保證真相的必要條件。

記者這個職業好嗎3

一篇《刺死辱母者》讓傳統媒體和記者羣體似乎又找回了昔日的榮光,也讓一些人重新燃起了對記者行業的興趣。時隔多年之後,我又一次的看到有人在提問:“ ”。

至少對行業而言,還能看到有這個問題出現,已經是謝天謝地了——如果不能理解的話,請自行把“記者”替換成“醫生”然後感受一下。

在我看來,一個能被公認爲“好”的職業,其實就意味着如果自己不熱愛這個職業,而是隨便混混,或者摸索着無感覺地進入行業,也大致能過得很好的意思。如果一個行業過多的需要通過愛,通過成就感,通過道德來約束,才能夠讓自己覺得值得的話,那麼它可能不是一個會被公認爲“好”的職業。

而判斷一份職業“好”與否,都是從它給的工資,成就感以及工作壓力之間的平衡,實際的能力提升和未來晉升空間這三個方面來考慮。

1、工資:

記者職業在 21 世紀初以及之前是非常吃香的工作。在不同地區的報社、電臺和電視臺,記者的收入都曾高於當地的工資平均水平。但這一高標準的待遇到現在並沒有隨着通貨膨脹而增長,反而有減少的傾向。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謂“車馬費”,這是記者參加活動時由廠商向其發放的補貼,視不同媒體標準不同,這一費用有時可以不用上交——但我必須指出,收“車馬費”是一種陋習。這個“車馬費”標準金額是 500 塊,已經連續十幾年沒漲價了。500 塊錢在 21 世紀初可以是一個大學生一個月的全部生活費,現在長則一週,短則一天之內就能花完。

自從互聯網公司的崗位開始進入大家視野之後,跟其中策劃、運營、市場、公關類崗位要求類似的科技記者行業,就從來沒有出現過在工資上的比較優勢。一些離錢近的條線的記者,會轉去曾經的採訪對象公司,去做相關對接崗位的工作。

小地方則是另外一種情況。地方媒體現在或者早幾年前就多進入無法自負盈虧的境地,但是依靠政府的財政補貼,暫時還不需要擔心太多。不過這也僅限於一個城市一家的黨報,也就是《某某日報》。那些所謂市場化運作的都市報、晨報、晚報則還是隨時面臨關停並轉的風險。除黨報黨刊之外的小城市媒體並不是百分之百的鐵飯碗。

記者這個職業好嗎 第5張
  

2、成就感 vs 壓力:

記者行業的成就感,一般來源於當自己的稿件引起社會反響,被稱爲個人代表作的時候。如果一個記者在歷史上有一篇文章能夠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和討論,基本上他就能稱得上是成功的記者了。

但是要往這個方向去追求,在體制內外都很不容易。體制內需要與審查作鬥爭,還有資本等隱形的門檻,或者可能還會有辦公室政治(涉及到評職稱)。而在市場媒體和自媒體中,“10 萬+”又是一個不僅依靠個人才華,更要求資本和人脈的門檻。

你不需要是一個在編制內的記者,就可以自己開微信公衆號,體驗一下從零開始獲得 10 萬+的影響力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記者當中成名成家的還是少,大多數人與名記者相比,有同樣甚至更多的付出,遭遇了同樣甚至更大的壓力,卻依然無法取得同樣的成績。在這種情況下,他所獲得的成就感跟付出的壓力就是不成正比的。

3、能力提升和晉升空間:

所謂能力提升,一般指的是如果你不幹這一行了,那麼從這一行當中學過來的東西對你未來有什麼幫助。這一點,不同類型的`新聞從業者情況各不相同。

(1)先說人脈。記者在理論上來說都會被認爲是接觸人接觸事比較多的,如果是跑房產、汽車、時尚、醫療、科技、商業、娛樂、體育報道,或者時政消息,這種接觸的人脈可能是大公司老闆或者政府官員等。如果相安無事,可能對未來轉型其他崗位會有幫助。但如果你的志向在完成批評性和調查性報道的話,這種人脈的積累對你可能不僅不是幫助,反而會是負擔。

反過來,如果是跑生活、法制、教育、以及關注貧苦民生這種類型的記者,你能接觸到的大多是普通人和有困難或者是社會邊緣的羣體。這可以有助於你更好地去理解和認識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不過未必能夠幫助你在職業生涯中更上一層樓。

(2)再說技能。記者能集中培養的能力,主要是在短時間內切入和了解一個完全不熟悉的領域。但是問題在於這種能力將會在未來變成連小學生和初中生都必須掌握的東西。所謂“媒介素養”,指的就是自覺的對所接收到的消息保持警惕,判斷消息來源是否可信,並且判斷它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

記者這個職業好嗎 第6張
  

掌握這種技能當然可以讓你在現有的絕大多數看着朋友圈劣質雞湯就滿足的人當中脫穎而出,但是在未來這可能越來越不會成爲一個優勢。這就好像記者的工資從“跑贏大盤”到“泯然衆人”一個道理。

結論

做好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熱愛,但是記者行業尤其需要。如果自己不喜歡寫字或者表達能力不夠強,如果自己的目標不是對這個世界充滿更多的好奇心,不是去體驗常規人生之外的生活的話,堅持會遇到額外的困難和痛苦。

記者行業的社會影響力在不斷削弱,即使是在小地方。之前若有人從山溝裏到大城市去做記者,村裏人都會另眼相看,可能還帶着記者能夠直通青天大老爺的那種期望。但現在大家也慢慢都認清形勢,記者的聲譽從總體上是正在跌落凡塵了。

由此,優秀記者的消失,年長的,資格老的記者的退隱,這種人才的流失和斷層,早就不是值得擔心和憂慮的話題,而是正在進行的現實。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優質報道的數量和質量都比以前有下降,用不了多久,當讀者的興趣已經全都被粗製濫造的文章取代時,人們曾看到的那些打動人心,影響社會,塑造一代人的報道,也許就不存在了。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