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諺語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諺語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諺語,民間一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不同的時節吃不同的食物是我們中國的傳統,而冬至吃餃子也是習俗之一,以下分享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諺語的相關文章。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諺語1

  1、冬至到,吃水餃。

解釋:到了冬至這一天,爲了紀念張仲景的“嬌耳”,吃水餃成爲一種習慣。

  2、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解釋:公曆十月一日是冬至節氣到了的時間,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會包餃子過來吃。

  3、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解釋:東漢的張仲景辭官回家後,發現白河兩岸的親民因寒冷壞了耳朵。他命徒弟取鍋熬至一些羊肉、辣椒和驅寒的藥材,然後將這些東西煮熟後撈出剁碎,用麪包成如同耳朵一樣的“嬌耳”,讓大家喝湯吃麪,這樣身上暖和,凍過的地方也漸漸痊癒。

人們感謝張仲景的善良,學着他的樣子做成了“嬌耳”來治病,慢慢的諧音成了“餃子”,然後就流傳出“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樣的諺語。

  4、冬至餃子夏至面。

解釋:在北方大部分地區冬至這天都會吃一頓餃子,喻義團團圓圓。而夏至的時候則要選擇吃一頓麪條,預示着風調雨順。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諺語

冬至其它諺語:

  1、晴冬至,年必雨。

解釋:這句諺語是說,冬至這天如果天氣晴朗,那麼新年的時候一定會下雨。這句諺語多流傳於南方地區。而北方估計就不會下雨而是下雪了。

  2、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解釋:冬至這天如果非常暖和,說明明年必是個冷春,如果冬至這天寒冷,明年一定是個暖春。

  3、陰過冬至晴過年。

解釋:冬至這天若是陰雲密佈,那麼春節一定晴空萬里。

  4、冬至強北風,注意防霜凍。

解釋:冬至這天如果刮北風,則預示着未來幾天一定奇冷無比,所以要防霜防凍,多添衣服防止受涼。

  5、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

解釋:冬至的時候如果降雪,那麼來年的夏天必定雨水充沛。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諺語 第2張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

民間流傳“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諺語,只是一種民俗說法。

餃子的發明者是東漢時期的名醫張仲景。張仲景是醫學大家,着有《傷寒雜病論》被歷代醫者奉爲經典。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東漢時期他曾擔任長沙太守,也診病施藥,四處行醫,後來辭官回鄉。辭官回鄉時,正好是寒冬時節,就發現家鄉的`人們因爲冬季寒冷,凍傷手腳和耳朵的現象非常嚴重。張仲景作爲醫生,就想了一個能對所有人普遍適用的辦法。

他先把羊肉、胡椒、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草放在鍋裏煮,煮的差不多了撈出來,用麪皮包好這些材料,捏成耳朵形狀,再放進鍋裏煮熟分發給鄉親們。這樣這種是食物,又是藥物的“嬌耳”在百姓身邊流行起來,而且效果顯着。大家吃了之後身體暖和,凍傷的情況減少,爛耳朵的症狀也緩和了。

張仲景派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嬌耳也成爲了過年的食物,後來嬌耳成了餃子,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食物。張仲景製作“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爲流傳,也有了“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諺語2

1、冬至吃餃子順口溜(一)

案板方方刀光寒,或菜或肉剁成餡。

麪糰圓圓杖下扁,筷子取餡面中填。

巧手捏出玲瓏褶,皮薄餡大鍋不沾。

山西陳醋山東蒜,餃子浮沉幾人饞?

2、冬至吃餃子順口溜(二)

動凍纖指玲瓏褶,或蒸或煮誘人涎;

溫暖鄉屋香飄遠,再蘸陳醋不一般。

3、冬至吃餃子順口溜(三)

北方冬至包餃忙,冬至南方熬高湯;

若要一年不生病,快找名醫下膏方。

冬令進補是時尚,別忘祖宗燒點香;

陰陽調和很重要,闔家幸福都無恙。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諺語 第3張

4、冬至吃餃子順口溜(四)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紀念醫聖張仲景,千年習俗又流傳。

5、冬至吃餃子順口溜(五)

冬至大雪紛紛下,燒鍋開水煮餃子。

不要人誇味道好,只要餃子吃的香!

爲什麼說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冬至吃餃子還有說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諺語 第4張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爲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爲良相,亦當爲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爲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河南人在冬至有吃餃子的風俗,稱爲吃“捏凍耳朵”。這也有傳說: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原爲醫官,告老還鄉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的鄉親受凍餓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於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裏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麪皮包捏成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裏煮熟,做成“驅寒矯耳湯”施捨給鄉親吃。鄉親們服食後,凍爛的耳朵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這種“捏凍耳朵”吃,說是冬至吃了餃子不凍人。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諺語3

冬至這一天北方人的節日食物是餃子,有“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的諺語,還有“吃了冬至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在以前,餃子一般在過年時才能吃到,冬至吃餃子,體現了這個節氣的重要地位。

而在南方,人們則主要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另外,在山東滕州一帶,冬至被稱作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而在安徽合肥,冬至要吃“冬至面”。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這天得要吃碗熱騰騰的雞蛋掛麪才行。

不過,專家提醒,冬至是老年人人體機能變化最大的節氣,吃餃子也得有講究,不但要注意食用時間,還得注意餃子的食材。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諺語 第5張

餃子別當晚飯吃

北方人常說:冬至不吃餃子,凍掉耳朵。雖然只是一句戲言,但是卻充分反映出北方人對餃子的情有獨鍾。冬至,來一碗熱騰騰的餃子,再好不過。可是,廣大老年朋友一定注意,不要晚飯吃餃子。因爲,老年人入睡早,胃腸道蠕動緩慢,而餃子難消化,很容易引起腹脹從而影響睡眠質量。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諺語 第6張

粗纖維餃子慎吃

吃慣了蘿蔔、白菜、雞蛋餡的餃子,不少人也會想着換換口味。比如,做芹菜、野菜餡餃子,既能嚐鮮又十分可口。可是,這類食材屬於粗纖維,消化時間長,患有心臟病或胃病的老年人不宜過多食用。專家建議,還是吃些白蘿蔔餡的餃子好,白蘿蔔既價廉又能潤肺利腸。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諺語 第7張

這類人吃餃子別蘸醋

說完了吃餃子的時間、食材,我們再來說說佐料。吃餃子蘸醋、辣椒是很多人的習慣,可是,患有胃潰瘍或胃酸的人不適合蘸醋吃餃子,這樣容易刺激胃腸黏膜而加重病情。如果有人喜歡吃餃子配蒜也得注意,蒜辛辣有刺激作用,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少食用。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諺語 第8張

冬至陰寒之氣隆盛,成爲“進九”之始。在冬至養生中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所以冬至養生首先要多着衣、避寒邪,特別是要注重足部的保暖。冬至後,天氣寒冷、陽氣伏藏,順應這一變化,此時養生當注重於“藏”,早睡晚起,勿過度操勞;避免急躁發怒,以免擾動閉藏在內的陽氣。補養腎臟十分重要。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