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鼓勵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的95歲女院士是什麼人

鼓勵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的95歲女院士是什麼人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鼓勵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的95歲女院士是什麼人,在結束碳大會的發言後,葉叔華又現身“她”論壇,以親身經歷鼓勵更多女性投身科學。鼓勵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的95歲女院士是什麼人。

鼓勵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的95歲女院士是什麼人1

11月2日,天文學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名譽臺長葉叔華在世界頂尖科學家“她”論壇上幽默發問,讓現場觀衆猜測她的年紀。“實際上,今年我已經95歲了。”隨後,她幽默地說,“這真是一個糟糕的數字。”葉叔華鼓勵女性說:“如果你想要什麼,就要勇敢地去爭取。”當然,這不是一場拳擊賽,女性在賽場上也並不會帶來什麼傷害。但對於女性來說,我們希望能得到更多公平的機會,因爲女性長久來得不到公平的待遇。

94歲的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名譽臺長葉叔華昨天出現在世界頂尖科學家碳大會上,是個不小的“驚喜”。天文學家和“碳中和”有什麼交集?在她充滿詩意的開場白中,聽衆找到了答案:“仰望蒼穹,那些一閃一閃的星星彷彿沒有盡頭,它們的能源來自哪裏,是天文學一個巨大的奧祕所在。”

葉叔華十分關心能源這一終極命題。她注意到,在多國的聯合推動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近期有了新進展,我國的“人造太陽”技術也走到了世界領先行列——實現可重複的1.2億攝氏度101秒和1.6億攝氏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這意味着我國離“人造太陽”實現商用又近了一大步。

鼓勵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的95歲女院士是什麼人

在結束碳大會的發言後,葉叔華又現身“她”論壇,以親身經歷鼓勵更多女性投身科學。“男女平等並不意味着女性要比男性更強,而是平等享有機會。”葉叔華說,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中,男女科學家享有公平的機會,現任執委會主席就是一位女天文學家。

前天晚八點,葉叔華參加了世界頂尖科學家大學校長論壇,在這場以“開放科學”爲主題的頭腦風暴中,她聽滿90分鐘的“上半場”,纔在旁人體貼的提醒中離場休息。聽講過程中,她時而點頭時而思考。而昨天下午,她又走上了莫比烏斯論壇的講臺。

天文學是一個需要國際合作的學科,葉叔華就是科學合作的大力倡導者。在她的努力下,中國天文界與國際天文界建立了廣泛的聯繫與交流。上世紀80年代,她積極組織全國力量參與“國際地球自轉聯測”項目,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在葉叔華擔任第20屆和第21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副主席期間,她抓住時機,與各國開展了一系列國際合作觀測與研究項目,不斷提升我國天文事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她離開時,看了下頂尖科學家背景牆上自己的照片。”這是出現在“朋友圈”裏葉院士的行程;“葉先生,您如何看待開放科學?”這是想要悄悄退場的`她被媒體“發現”後的提問……這位已值鮐背之年卻精神矍鑠“打滿全場”的科學大家,全情投入、全神貫注聆聽科學的樣子,真美!

鼓勵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的95歲女院士是什麼人2

浩瀚蒼穹,帶給人類永恆的好奇;仰望星空,離不開幫助人類“極目遠眺”的望遠鏡——從天文到物理,中國正在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工程。

近期,中國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啓動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作爲SKA的發起者、倡導者和研製者,成爲SKA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貴州深山中的“中國天眼”,讓中國科學家有機會走到人類“視界”的最前沿。而SKA可謂是超越國界的“世界巨眼”。

作爲全球大科學裝置,SKA也是迄今爲人類計劃建造的最宏偉的天文觀測設備之一,將主導未來射電天文學50年的發展命脈。SKA不僅能給中國在基礎科學前沿領域帶來豐厚和突破性的回報,也是中國科技長遠發展的全球佈局。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名譽臺長葉叔華在第四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對錶示:“SKA是目前天文學領域最大的國際合作項目之一,這就需要各國以開放合作的態度參與進來。現在上海天文臺已經有一些儀器設備可以接受來自合作方的數據,這對於開放科學推動科學進步是有重要意義的。”

鼓勵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的95歲女院士是什麼人 第2張

提升國際大科學合作參與度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啓動大會上強調,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已成爲世界科技創新領域重要的全球公共產品和提升本國創新能力的重要合作平臺,要充分把握我國參與SKA的絕佳機會,不斷提升國內相關領域研究能力,積累國際大科學工作管理經驗,在國際重大科技議題和規則的倡導、推動和制定等方面多做高水平的工作。

未來全球由三個非常不同的項目在觀測着宇宙深空。第一個項目是有“中國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第二個項目是加拿大氫元素強度測繪實驗(CHIME)望遠鏡,它由四個100米長的半圓柱形接收器組成,每天都會掃描整個北半球上空;第三個項目就是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項目,這是一個多國共同開展的大型科學項目,也被稱作“世界巨眼”,這是一個完全數字化的射電望遠鏡陣列,一期項目建設的投入就達到20億美元(約合128億元人民幣)。

葉叔華對錶示,SKA是一個宏大的科學項目,不僅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也離不開數據和信息的共享。

據介紹,SKA是由大量小單元天線構成綿延至上千公里的綜合孔徑陣列,集大視場、高靈敏度、高分辨率、寬頻率範圍等卓越性能於一身,其科學研究目標包括第一代天體如何形成、星系形成與演化、暗能量性質、宇宙磁場、引力本質、生命分子與地外文明等。關於這些問題的任何突破,都將引發自然科學的重大變革。

SKA的革命性設計也意味着難以想象的超大信息量和數據量,顛覆了射電天文學的傳統研究手段,給射電天文學創新研究帶來全新理念。

“當我們談論開放科學的時候,不僅僅是說數據合作的開放,讓適合的人都可以參與進來,更多的是說基於對等的開放。”葉叔華對錶示,“開放是不是對等很重要,比如說你開放少了,我開放多了,這就影響到了彼此的收益。”

2021年初,平方公里陣列天文臺成立並開始正式運行,其總部設在英國,望遠鏡臺址位於澳大利亞和南非。第一階段建設於2019年開始,歷時5年完成約10%的體量;第二階段將建設其餘的部分,預計於2030年全部完成。今年7月,SKA天文臺啓動望遠鏡建設工作,SKA正式步入建設階段。

鼓勵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的95歲女院士是什麼人 第3張

天文學靠大設備說話

這一宏大的天文學工程被認爲將推動全球製造、通信、計算、能源等一系列產業迅速發展。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SKA中國首席科學家武向平在上海舉辦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表示:“天文學是靠大設備說話的,因此擁有大國重器非常重要。我們現在的望遠鏡(天眼‘FAST’)向全世界開放,效果是非常好的。”

FAST是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藉助這隻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員可以窺探星際之間互動的信息,觀測暗物質,測定黑洞質量,甚至搜尋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天眼”已發現340餘顆脈衝星,是同期世界上其他所有望遠鏡發現脈衝星總數的3倍以上。

武向平認爲,在天文學領域堅持自主研究和國際合作相結合非常重要。他除了負責FAST項目之外,還在推動中國SKA項目的建設,以實現望遠鏡單口徑和干涉陣列的協同發展。他表示,中國參加SKA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宏偉科學目標和取得豐碩的科學回報。

在近期舉行的SKA啓動大會上,武向平透露,中國射電天文學的戰略是在國內立足單口徑FAST,在國際上參與干涉陣列SKA。

據介紹,中國的科學團隊還計劃建設SKA區域數據中心,使中國科學家不出國門也能便捷使用數據產出科學成果,並吸引國際夥伴來中國進行科學研究和交流。

重大突破,科研儀器先行。要證明前人的理論,後人的實驗驗證是關鍵,這就必須用到大科學裝置。

“SKA第一階段將帶來革命性的科學發現,顛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在中國,SKA科學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把觀測數據轉化爲科學發現。”武向平表示。

鼓勵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的95歲女院士是什麼人 第4張

“世界巨眼”搜尋外星生命

一直以來,人們探索宇宙空間的腳步從未停止。武向平在談到爲何要建“巨眼”工程時表示:“望遠鏡分佈在世界各個角落,觀測同一目標時既要記錄信號也要記錄時間,不同的時間在干涉研究前需事先轉換,影響效率。於是科學家們想到把望遠鏡的傳統干涉技術與線控雷達技術相結合,建造一臺信息化時代的射電望遠鏡。”

基於上述設想,包括中國在內的十多個國家共同組成了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國際組織,SKA應運而生。SKA的兩個優先科學目標是,尋找宇宙中第一個形成的天體——“看到宇宙的第一縷光”;以及尋找脈衝星,探索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本質問題。

葉叔華對錶示,天文學領域近年來取得的突破主要依靠基礎研究以及設施的巨大投入,比如首張黑洞照片發佈的背後就受益於全球性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大科學合作項目。

中國正在參與下一代EHT的建設。一位天文學專家對錶示:“EHT其實可以視爲SKA項目的一部分,是其中的一個科學任務。”

不管是“中國天眼”,還是EHT和SKA,都是爲了探索人類文明和宇宙的起源。葉叔華表示,基礎研究看似“無用”,但是對於人類增強對宇宙的認識是很重要的,比如研究黑洞和暗物質,對這些物質進行長期的觀察,以發現其中的變化和規律。

在被問及是否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時,葉叔華對錶示:“我想外星生命應該是有的,宇宙那麼浩瀚,難道只屬於人類嗎?”

她認爲,未來憑藉多種觀測手段,人類一定會有所發現。“當然這也取決於人們研究的方法和方向是否正確,很有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你都一無所獲。”葉叔華說。

今年95歲高齡的葉叔華是中國天文界的泰斗級人物,浩瀚夜空中有一顆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今年第一次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葉叔華告訴第一財經,她現在仍然每天都會去徐家彙天文臺的辦公室工作,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

“像前輩一樣,只有天天摸着望遠鏡做觀測,才能發現前沿的問題,從觀測角度做出更多原創的、世界領先的成果。”一位青年天文學家對錶示。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