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三位航天員進入天和艙後,向全國人民報平安的直播畫面讓許多人感動落淚,也有許多網友發出了疑惑:這纔剛上去一天,爲什麼畫面裏的三個航天員看起來都長胖、臃腫了?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1

神舟十二號發射成功,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三位航天員已經順利進入“天和艙”,開展爲期3個月的“太空之旅”。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接下來的一週,他們主要的工作還是“拆快遞”以及收拾裝修這個三居室的“豪華空景房”,等裝上WIFI後,他們也可以實現“網絡自由”了,在搶票這方面,可比我們要快得多!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2張

在疫情影響的艱難情況下,神舟十二號的成功發射給我們打了一劑強心針,讓我們有更強的信心面對如今的緊張局面。

三位航天員進入天和艙後,向全國人民報平安的直播畫面讓許多人感動落淚,也有許多網友發出了疑惑:這纔剛上去一天,爲什麼畫面裏的三個航天員看起來都長胖、臃腫了?難道真的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3張

在太空裏,人待了一段時間後確實會“長胖”,會出現“月亮臉”,而且還會長高呢!

不過,3位航天員剛上去沒兩天,“長胖”是由其它原因造成的,並不是說我們在地上過了一天,他們就過了一年。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4張

3位航天員在畫面中看起來“胖胖”的原因

其實,我們在畫面中看到的航天員“胖了”,這既不是胖,也不是腫,這只是廣角鏡頭拍攝下的一種“畸變”。

“天和艙”的體積遠比國際空間站的核心艙體積大,天和艙的可活動空間就像一個客廳,國際空間站的核心艙可活動空間就好比一個洗手間,我們天和艙可是能三個人並排着站而且還留有空呢!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5張

雖然家裏比較大,但空間依然比較狹小,能夠裝鏡頭的空間有限,要想拍齊宇航員,必須要用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具有視野寬闊、景深長、鏡頭焦距短等特點,適用於拍攝大場景。它能夠突出中央主體,但是也容易出現透視變形或者是“影像畸變”。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6張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艙內兩側的艙室側壁都被拉得變形,接近“圓狀”,航天員們也不例外,被拉得“胖胖”的。

除此之外,太空失重的環境也讓航天員的衣服略微有些“蓬鬆”,看起來就稍微圓潤了一些。

爲什麼在太空中待了一段時間後,人會“變胖”、長高?

其實,人在太空中待了一段時間後,確實會“變胖”,而且也會長高。並不是說航天員們在太空吃得有多好,而是太空環境造成的。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7張

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中,航天員行走基本上不需要花費什麼力氣,而且太空艙內溫度適合,現在的航天食品營養均衡品種又多樣,不需要進行艱苦的太空作業情況下待幾個月,確實會有變胖的可能。

這也是爲什麼航天員們在太空中也要堅持鍛鍊的原因之一,除了維持身體的正常代謝和生理功能之外,也可以控制好體重。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8張

前蘇聯宇航員尤里·洛瑪曼柯在太空中生活了326天,43歲的他回到地面的時候,居然長高了1釐米!

而之後,有的宇航員長高了3釐米,有的長高了5釐米.......於是,很多人都認爲:太空生活,是可以長高的。

其實,這也和太空失重的原因有關。

人的脊柱是由33塊骨頭組成的,每兩塊骨頭之間都有一個椎間盤,在重力作用下,椎間盤能夠起到保護脊柱的作用。

然而在太空中,人處於失重狀態,對脊柱沒有任何影響,所以椎間盤就有很好的施展空間,間隙逐漸增大,當許多個椎間盤的間隙都變大,就會有拉長的效果,最高能再長7——8釐米。

長高對平常人來說是好事,但對於在太空的航天員來說,是一項痛苦的體驗。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9張

因爲成年人的骨骼基本上已經定型,這種長高就是硬生生“掰開”骨頭,拉長身體。所以,航天員可能會出現背部疼痛、腰椎間盤突出,或者是神經傳導功能出現中斷等不良狀況。

而且,這是在太空失重環境下才會出現的'情況,一旦回到地面有重力的情況下,椎間盤依舊會發揮作用,所以人的身高就又恢復回原來的樣子。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10張

所以,有些人想要通過去太空“拔高”自己的願望,怕是要落空了。

啥是“月亮臉”?爲什麼航天員會出現“月亮臉”?

除了會長胖長高,航天員在太空中還會出現月亮臉。從劉洋在太空授課的照片以及回到地面的照片對比能夠看出,她在太空的時候,臉部稍顯臃腫,這種情況也被稱爲“月亮臉”。

太空中的“月亮臉”,指的不是“鞋拔子臉”,剛進入太空的幾個小時裏,在失重的環境下,人身體裏的水分和血液等體液分佈在全身各個地方;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11張

原本由於重力作用集中在身體下半部分的體液幾乎都涌到了上半身和頭部,人的頭部會出現腫脹的現象,臉也會跟着變腫。

所以,航天員剛進入太空的前幾天,會出現臉變大變圓的情況。但人的身體具有自行調節的能力,等到漸漸熟悉太空環境後,“月亮臉”的就會逐漸消失直至恢復正常,適應時間大概爲4天。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12張

有人把這種現象稱爲“太空浮腫”,脫離了地面的重力環境,人體內的水分以及血液也會遍佈全身,比例和平時大相徑庭,人會出現尿頻、面部浮腫、頭部有水發脹的情況。

除了這些,航天員在太空中可能還會發生哪些變化?

倫敦大學太空生物學家劉易斯·達特內爾博士曾指出:

人短期內在太空中生活,確實會出現短暫長高的情況,但人若是長期生活在失重的環境中,骨骼會逐漸退化,肌肉也會逐漸萎縮,不僅不會長高,反而還容易變矮;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13張

而且,在太空高寒的環境下,人不再需要頭髮幫頭皮保暖,也不需要睫毛阻擋灰塵進入眼睛。根據生物進化論來說,若是長期生活在太空,人的身上可能會完全不長毛髮了。

在太空中肌肉運動減少,會對人體的骨骼產生影響,丟失骨鈣,容易造成骨質疏鬆和腎結石;

同時,身體的體液向上流動,會對身體的上半部分造成更大的壓力,除了面部浮腫外,可能會對眼睛造成壓迫,造成視力問題。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14張

還有就是太空的強輻射問題,人若是長期暴露在輻射環境中,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總而言之,適應了地球重力的人類進入太空並且還要生活、工作一段時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要提前做好最壞的準備,甚至連“遺書”都要提前寫好,他們擔得起“航天英雄”的稱號。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15張

延伸閱讀:關於“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說法,你怎麼看?

在《西遊記》裏,有“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說法,也就是說我們地球時間的流逝比“天上”要快無數倍。

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來看,時間並是一個絕對的概念,不同的星球,質量不同的情況下,時空曲率不同,所以時間也會不同。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16張

與此同時,速度不同的物體相當於處在不同的時空中,時間的流速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所說的“時間”,實際上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對人類來說,一天是24小時,但是對於其它行星來說,它們的一天可不僅僅是我們所定義的24小時。比如說,金星的一天相當於地球的243天。

梭羅曾經在《瓦爾登湖》裏提到:

一天是一年的縮影,早晨是春天,中午是夏天,黃昏是秋天,夜晚是冬天。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17張

從文學的角度來說,人類雖然只經歷了24小時,但地球已經過去了一年。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2

航天員在太空“要精緻”

航天員進入太空後會有一段“精緻的生活”,自己計算自己在太空中消耗的能量。

太空中工作生活是與地面非常不同的體驗。地面上的人們運動、搬東西、思考問題都在消耗能量,根據中國營養協會發布的指南,成年人輕度勞動,如辦公室工作或教師,每天需要2600千卡的能量。

太空中則完全不同,在空間站微重力環境下,航天員搬運重物不費什麼力氣,人體飄浮在空中,運動模式也與地面完全不同。然而航天員任務非常繁重,工作強度很高。比如當初神舟十一號任務在軌飛行的33天時間裏,景海鵬和陳冬每天都要充分利用寶貴的飛行時間,開展大量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在軌維修等方面的試驗工作。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18張

據航天專家介紹,每位航天員在太空中平均每天要消耗0.9公斤氧氣,同時排出大約1公斤的二氧化碳。航天員每天飲用約2.5公斤的水,膳食熱能供給量每天在2800千卡左右。

氧氣、食物和水都要從地面帶上空間站,早期階段,我國航天員在軌時間不超過1個月,這些物品就搭載在神舟飛船上一起送入太空。

從神舟十二號任務開始,航天員在“天宮”工作生活的時間將延長到3個月以上,未來各種物資將搭乘“天舟”,定期發往“天宮”,確保航天員生存所需。

隨着科技進一步發展,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物資需求將大部分通過閉環再生和原位資源利用的方式生產,實現高度自給自足,那時人類將可以開啓超長時間超遠距離的星際旅行。

連走路都變得困難

太空中,航天員無法正常行走,只有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位置,更加類似於游泳的狀態。失重環境下,如何有效地移動身體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唯一的訣竅就是緩慢、小心謹慎和控制好身體。

在太空艙內,航天員通過抓住艙壁上的一些“抓手”讓自己飄浮的身體向前移動,或者向艙壁施加一個推力,控制身體反向移動。不過移動的時候要非常小心,避免身體產生不必要的旋轉,撞到艙壁和儀器設備上。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19張

出艙行走時,航天員都揹着一個揹包樣式的生命保障系統,繫緊安全帶,抓好周圍物體,保持身體穩定。爲了方便行動,航天器的裏外都安裝有扶手,航天員可以用手抓着一個個扶手來回移動身體。每次太空行走完畢,航天員常常會感到手腕和手指的肌肉痠痛。

在地面上,航天員可以在中性浮力水池中訓練失重環境下的移動,不過水池與太空環境有較大差異,水的黏滯性使身體移動困難,並且容易停止,在太空中則是開始移動容易,停止運動狀態比較困難。

因此,航天員首次太空行走時,要花時間體驗與地面訓練時的差異,先在近處移動,然後再到遠一些的地方去,而且移動身體的一個好方法是頭向下,面對着目標方向,這樣更利於觀察移動路線。

這是一項“高風險”工作

以往,我國載人航天任務通常在秋季開展,這個時間的天體運行軌道、飛船運行軌道、太陽光照輻射、飛船姿態控制,以及飛行時太陽、地球、飛船相對位置等都處於比較理想的狀態。

“神舟七號”任務中,我國航天員第一次進行太空行走。“神舟七號”在當年9月底發射,這個時間的太陽夾角非常適合出艙活動,飛船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見到太陽,保證航天員出艙作業時有陽光,當航天員完成作業返回飛船時,天還沒黑下來。

除此之外,太空行走還要考慮很多因素,要有效避開太陽爆發性活動期、南大西洋輻射異常區,以及較大的空間碎片,以免對航天員的身體和安全造成傷害;太陽的光照條件要適中,否則,從零上120多度到零下100多度的巨大溫差,將對航天員及艙外航天服形成巨大挑戰。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20張

與此同時,爲確保太空行走的過程能被完整有效地監控、記錄下來,飛船與航天員最好在地面站能夠測控、覆蓋的範圍內活動。

從“天和”核心艙發射開始,我國進入空間站建造階段,“神舟十二號”與後續的航天員乘組將會進行多次出艙活動,來完成空間站航天器的維修、維護和建造任務。太空行走是載人航天活動中一項十分複雜又必須突破的關鍵技術。正是靠航天員的巨大作用,美國的空間實驗室、蘇聯的禮炮號空間站、多國共建的國際空間站才能持續運轉。

未來,我國航天員也將承擔越來越多並日趨複雜的空間實驗和建造維修任務,幫助“天宮”更加穩定可靠運行。

太空病可防也可治

航天員在太空中生病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因爲無法及時送醫,而且空間站裏醫療條件有限,所以疾病預防最重要。

飛行任務前,我國航天員入住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問天閣”進行體能訓練、醫監醫保、隔離檢疫和登船準備。發射前的7~10天,航天員開始醫學隔離,儘量減少接觸到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進艙之前,航天員還要全面檢疫,再上一層保險。

太空病常見的有空間運動病、內科和外科疾病等。空間運動病是避不開的問題,這主要是受太空失重環境影響,航天員出現定向障礙,以及噁心、嘔吐、頭暈、嗜睡、睏倦等症狀,與地面上的暈船暈車有些相似,嚴重影響工作狀態。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21張

“神舟五號”飛行任務中,楊利偉有一段時間總是覺得頭朝下,就是定向障礙的一種表現。應對各類航天疾病,除了加強鍛鍊,科學家們還準備了一整套輕、中、重症狀的不同處理方法。一些預防用藥,通常製成口服的速崩片,直接放在口中就能被黏膜吸收進入血液,起效很快。如果預防藥控制不了症狀,就用中度藥,或者航天員自行注射。

從太空返回後,航天員也要進行幾周時間的預防隔離,開展運動功能康復,逐漸恢復心血管系統、運動系統,以及身心狀態。從訓練準備到飛行任務結束,航天員在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都經歷着常人難以想象的考驗。

落地第一餐別亂吃

經歷長時間的太空任務,航天員返回地面後,迎接他們的是一頓簡單而又豐盛的大餐,餐譜中經常可以看到的一道菜就是清燉羊肉。

神舟十號任務結束時,3位航天員早上8點着陸內蒙古主着陸區,工作人員爲他們準備好了熱氣騰騰的早餐,其中最重要的一道菜是精選特級5月齡“杜蒙羊”製作的清燉羊肉。神舟十一號任務中,兩位航天員返回的第一餐,主菜也是白蘿蔔燉羊肉。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22張

航天員在太空失重狀態下,會出現肌肉萎縮、骨質疏鬆等症狀,返回地面後需要重點調整適應。就餐中尤其需要一些低脂肪、高蛋白、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羊肉是非常好的選擇。

隨着科技越來越發達,航天食品也越來越豐富了,從神舟六號的50多種發展到神舟十二號100多種,可以保障航天員吃飽又吃好。

3位航天員剛上太空就變胖? 第23張

爲了符合口味,專家們給每位航天員建立了“口味檔案”。他們將研製出的上百種航天食品請航天員一一品嚐,按照“不喜歡、一般、喜歡、很喜歡”4個檔次打分,在評定中充分了解每一名航天員的口味,有針對性地研製食品。

“口味檔案”顯示,我國航天員大多數更喜歡川菜。爲了改善航天員在太空中的胃口,食品專家爲他們搭配了辣、甜、酸三種口味的調味醬,辣的調味醬總是消耗最多。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