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霜降這一節氣的特點

霜降這一節氣的特點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霜降這一節氣的特點,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很多人都知道霜降之後天氣就會越來越冷了,小編爲大家整理好了霜降這一節氣的特點的相關資料。

霜降這一節氣的特點1

西北、東北等地:初冬的天氣特點

在10月下旬—11月初,我國的西北、東北等地區,都已呈現出一派寒風落葉的初冬景象,冷空氣在這些地區不僅是常客而且是最先被接待的客人。一般的冷空氣給途經之地帶去的不是幹風就是雨雪,而降溫則是每批冷空氣都要送上的特產。由於我國自80年代中期進入了偏暖的週期,特強冷空氣少見。但遇到強冷空氣,最低氣溫降至-7、-8℃,甚至-10℃以下,寒風與雪花共舞,也讓人冷得可以。少數情況局地的大雪容易形成雪災,北部海區的偏北大風也值得注意。

霜降這一節氣的特點

冷空氣也並非一無是處,每當冷空氣過後,天空晴朗,空氣清新,陽光明媚。有人把冷空氣稱作城市大氣污染的清潔工,這個美稱可真是名副其實。在某些湖邊、林區、谷地等溼度大的地方,人們有時可以親眼目睹到玲瓏剔透、潔白高雅的霧凇身影。

西南等地:開始進入少雨期

從11月開始,華西秋雨基本結束,從此進入了一年當中的少雨期。西南地區有的地處高原,有的地處盆地、丘陵,天氣自然會有些差異。但總的來說,此時的平均氣溫還沒有達到冬季的標準,即不如夏季潮溼,也不像春季乾燥,早晚溫差也不像春天那樣明顯,應該說是一年當中天氣較爲舒服的時段。四川盆地地區,在此期間,氣候溫和,田疇青蔥,橙黃桔綠。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樹樹芙蓉盛開,把富饒的“天府”打扮得更加豔麗。

霜降這一節氣的特點2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緯度偏南的南方地區,平均氣溫多在16℃左右,霜降時節,涼爽的秋風已吹到花城廣州。東北北部、內蒙東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氣溫已在0℃以下。“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黃河流域的氣候特徵。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國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東部、青海南部、祁連山區">連山區、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爾泰山區、北疆西部山區、東北及內蒙東部等地年霜日都超過100天,淮河、漢水以南、青藏高原東坡以東的廣大地區均在50天以下,北緯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兩廣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雙版納、海南和臺灣南部及南海諸島則是沒有霜降的地方。

霜降這一節氣的特點 第2張

霜降會下霜嗎

霜不是從高空下落的,而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表附近直接凝華而成的,是水的固態形式。一般說,形成霜需要同時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晚上氣溫達到0攝氏度及以下,水能以固態形式存在。 2、大氣中有較多的水蒸氣或晝夜溫差較大。 3、晚上無風,地表有附着物,便於水蒸氣凝華。 所以霜在冬初或春末有寒潮時,出現的機率最高。 霜的形成不僅和當時的天氣條件有關,而且與所附着的物體的屬性也有關。當物體表面的溫度很低,而物體表面附近的空氣溫度卻比較高,那麼在空氣和物體表面之間有一個溫度差,如果物體表面與空氣之間的`溫度差主要是由物體表面輻射冷卻造成的,則在較暖的空氣和較冷的物體表面相接觸時空氣就會冷卻,達到水汽過飽和的時候多餘的水汽就會析出。如果溫度在0°C以下,則多餘的水汽就在物體上凝結。

霜降這一節氣的特點3

霜降節氣的由來

今年10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爲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爲霜矣”。此時,中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樹葉枯黃,片片凋落。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爲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豺狼開始捕獲獵物,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

霜降這一節氣的特點 第3張

霜降季節養生注意事項

一、飲食以保暖潤燥爲主

霜降時節,若飲食不當易引發脾胃疾病,因此,霜降飲食應以保暖潤燥健脾養胃爲主。少吃辛味的蔥、姜、蒜、辣椒,少吃寒涼的食物,如海魚、蝦、各種冷飲及涼茶等,以免傷胃引發疾病。多喝開水以補津液,要注意健脾養胃,調補肝腎,可多吃健脾養陰潤燥的食物,如蘿蔔、栗子、百合、蜂蜜、奶白菜、牛肉、雞肉、泥鰍等。

二、遵循“藥補不如食補”原則

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爲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在霜降,人們宜平補,《素問·髒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季宜收不宜散。”

這個節氣常用的進補中藥有沙蔘、天冬、麥冬、石斛、百合、地黃、玉竹、甜杏仁、女貞子、玄蔘、大棗、川貝母、白果、西洋參、黨蔘、白朮、人蔘、茯苓、薏苡仁。不過,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藥補不如食補”,而且即使是藥補,也要根據個人的體質而定,不能亂補。尤其是老人,由於不少老年人身體較弱,且兼有多種疾病,因此,如果胡亂進補,不但起不到調養身體的作用,可能還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而對於小孩養生,則應順節氣轉向收斂、降氣、潤燥、抑肺扶肝、增酸減辛。

三、女性應做好護足保暖工作

秋氣肅殺,首先反映在人身上的是皮膚乾燥。寒氣較盛,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使人生病,受到賊風侵襲,往往會全身痠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痹等。故穿衣保暖不宜忽視,不宜露膝,要護足。女性要注意腳部保暖,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襪,改穿能遮蓋腳面的鞋或靴子,以防腳部受涼。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