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回南天地面潮溼開窗還是關窗

回南天地面潮溼開窗還是關窗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回南天地面潮溼開窗還是關窗,回南天通常指每年春天時,氣溫開始回暖而溼度猛烈回升的現象,在這期間潮溼是正常的,而且期間有小雨或大霧,以下了解回南天地面潮溼開窗還是關窗。

回南天地面潮溼開窗還是關窗1

分情況而定。

回南天大部分時間內都是不建議開窗的,因爲這樣會讓室外的溼空氣進入到室內來加重室內的潮溼情況。但是總關着窗戶空氣就會很渾濁,建議可以在中午或者是天氣晴朗的時候多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這樣還能加速室內溼氣的蒸發。

適當通風

回南天大部門情況下都不建議開窗,但偶爾適當的通風是能幫助減輕潮溼的,建議可以在天氣好的時候將室內門窗打開,這樣就能加速水汽的蒸發,從而能幹燥空氣。

使用除溼機

有些地方關門可能也起不到很好的阻擋溼氣作用,這時候建議可以購買一臺除溼機,這樣除溼氣就能有效的幫助吸收空氣中對於的水分,從而能減輕室內的超市程度達到除溼的目的。

回南天地面潮溼開窗還是關窗

開空調除溼

空調一般都有除溼狀態,另外空調在工作過程中也能吸取空氣中的水分,所以室內潮溼情況比較嚴重的話可以把門窗關好,適當的開一會空調,這樣地面上牆面上的水分也會幹的快一些。

熱水加鹽拖地

地面上溼氣如果比較嚴重的話,可以用熱水加上一點食鹽來拖地,這樣能夠加速水分的蒸發,從而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潮作用。

用除溼劑

回南天時,還可以買一個除溼劑放在衣櫃、鞋櫃等地方,這樣能夠防潮起到預防衣物發黴的作用。

用報紙

如果家中有廢棄的報紙的話,可以將報紙鋪在桌面、地面、地板等地方,報紙也能起到吸水的作用,這樣就能預防潮溼。

用生石灰

生石灰具有較好的吸水性,可以用透氣性好的布袋裝一些生石灰,然後放在家中各個地方,這樣也能起到預防潮溼的作用。

回南天地面潮溼開窗還是關窗2

回南天如何防潮溼

回南天,空氣中水分過多,到處都是溼溼的,那麼,回南天怎麼防潮溼呢?

儀器法

早晚關窗

當潮溼的“回南天”來襲,大家千萬要記得緊閉家中的窗戶,特別是關閉朝南和東南的窗戶,不給窗外虎視眈眈的溼氣任何潛入的機會。防潮的最重要時段是每天的早晨和晚上,這兩段時間的空氣溼度較午間更高,若不及時關上門窗,水汽將嚴重滲透至家居的每個角落。另外,如果覺得門窗緊閉令室內空氣無法流通,建議大家在中午時短時間開窗通風。

掛乾燥劑

除此之外,以吸水樹脂和木炭爲製作原料的除溼包則比較適合放置於空間較小的位置,比如衣櫃、鞋櫃等密閉的空間可以掛一袋除溼包以驅逐溼氣。另外,動手自制乾燥劑也是一件頗有趣味的事情。用小布袋裝適量石灰,紮成一小袋放置於室內的各個角落,石灰本身有吸潮的作用,也可以減緩室內潮溼的狀況。

回南天傢俱如何防潮

1、對於正在裝修的'家庭,可以在鋪的地板下面放一些木炭和樟木塊。木炭具有吸溼的功能,可以保持地板乾燥,不易變形,而樟木則具有抗蟲蛀的功能,適量地放些樟木,可以有效地預防地板的蟲蛀。

2、實木傢俱要用專用清潔劑進行保養,可以用保護蠟或專門的清潔劑均勻地塗在傢俱表面,然後輕輕擦拭即可,以保持其光澤並防潮;如果人造板的傢俱封邊不好或者受潮,容易吸水造成傢俱板膨脹、損壞,在使用時要注意防水,在容易吸水的傢俱腿下面加裝防水墊,靠近外牆和衛生間的牆面要留好通風距離。

回南天地面潮溼開窗還是關窗 第2張

3、布藝沙發要用專門的吸塵器將其表面的灰塵吸淨,最好使用吸水性能好的沙發巾,並且經常進行清洗。

4、金屬和鐵藝傢俱要用油布和柔和的清潔劑擦洗,鐵藝家飾出現斑點應及時修補上漆,如發現表面有結露應及時用乾布擦拭,防止鏽蝕。

5、藤製傢俱藤條縫隙間容易發黴和滋生黴菌,要經常清洗和通風,但清洗後不要在烈日下暴曬,防止其變形或斷裂;另外,木傢俱防潮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用一些吸水性好的紙張或者塑料紙貼在木傢俱的表面。而對於真皮沙發,則可以適當放一些乾燥劑來保持乾燥。

針對回南天的防潮也不外乎上述方法,有條件的開空調吸潮功能,或者減少開窗開門次數,降低潮氣進入。同時就是保護好家用電器,每天運行1-2小時去潮。

回南天除溼器

除了單純的除溼,一些配有更多功能的除溼機更受消費者歡迎。如選擇微電腦控制可自動調整室內相對溼度,建議室內最適相對溼度爲45%到60%。同時看是否有除霜功能,因爲溼冷地區除溼機若無此功能,可能無法運作。另外有無具備附加功能,如空氣清淨等。

根據居家面積大小來選擇

目前,市場上的除溼機品牌各異,品種衆多。以國美東湖店爲例,該店共銷售了六七個品牌,二十多個類型的產品。店內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買除溼機要根據使用面積大小來決定。除溼機的功率都是用能抽溼多少升水爲標準。通常用功率的多少升水乘以1.5倍就是可以使用的面積大校也不要在小的空間追求大升數的除溼機,這樣能耗大,不划算。

使用提醒

除溼機切忌側翻

在使用的時候,不要側翻了除溼機。機器內有壓縮機必須直立放置,如果有傾斜或跌倒,立即拔開電源插座,把機器直立10小時再使用。在清潔時要先將電源關閉,並拔開電源插頭。在機器關閉前不要拔開電源插頭;不要讓小孩將手指或棍棒插入機器進出風口處。

除溼機買回家就是使用的問題,在使用的時候還是有所講究。“在除溼的時候,最好是關窗進行,機器運行時不要覆蓋機器。”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據瞭解,在使用時間上,一般工作2到4個小時就差不多了。

另外在回南天裏,很多人習慣用空調當除溼器。空調機雖有抽溼功能,但除溼量孝除溼範圍小,用空凋除溼,不僅耗電量大,還容易影響空調的壽命。因此,回南天最好不要用空調除溼。

天然除溼劑有哪些

回南天氣,空氣溼度加大,空氣溼度接近飽和,牆壁甚至地面都會“冒水”,到處是溼漉漉的景象,空氣似乎都能擰出水來。如何天然防潮?小編總結了幾種天然除溼劑,大家可以試下哦:

蘇打粉:

廚房裏唾手可得的蘇打粉可以吸收溼氣,結塊後可用來當清潔劑,刷洗浴缸、洗手檯、臉盆等,去油去污兼防黴,效果頗佳。

咖啡渣:

兼具吸溼除臭雙重效果,放進紗布袋、絲襪或棉襪中,就是方便好用的小型除溼包。

蠟燭:

如果覺得居室太潮溼,點蠟燭也能起到降低居室空氣溼度的作用,使水汽無法凝結,從而減輕室內溼度。另外,如果家裏已經出現黴味的話,可以選用含天然植物香氛精油的香薰蠟燭,這樣的蠟燭既可以乾燥空氣,又可以去除房間裏的黴味。

木炭、竹炭:

木炭、竹炭的表面空隙可以吸附水汽,兼具除臭效果,適合小面積的除溼。而且可曬乾重複使用,不傷害環境。吸溼除臭兼具美觀效果。其中,備長炭是非常好用的防潮品,通過其多孔質的特性來吸附異味,釋放負離子改善各類壁櫥潮溼發黴的情況。

洗衣粉:

洗衣粉也是好用的除溼劑。打開新的盒裝洗衣粉(或將舊的倒入用完的除溼盒中),在塑料膜上戳幾個小洞,放在任何需要除溼的角落。洗衣粉吸飽水分結塊後可拿去清洗衣服,一點也不浪費。

溼敷法:

敷臉是愛美女性維持皮膚水嫩的祕訣,這種溼敷法也可以去除居家難纏的黴斑。將廚房紙巾捲成軸狀,放入漂白水中,待紙巾吸飽漂白水後拿起,直接敷在黴菌生長的地方約10分鐘,大概一兩次就可以完全去除黴斑。

回南天地面潮溼開窗還是關窗3

回南天怎麼除溼?

關上門窗,隔絕溼冷空氣

這段時間早上起牀時,窗外都是水濛濛的一片,不是下雨,就是潮溼的霧氣瀰漫,如果在室外呼吸一口空氣,都感覺帶進肺部的不是新鮮的氧氣,而是薄薄一層水霧。

這個時候我們就不要急着開窗通風了,以免讓室外的溼氣進入室內,不妨等到中午11點-下午1點這段時間,趁着一天中空氣溼度最低的時候,短時間開窗換換氣,既能讓室內空氣流通,也最大程度地減輕了溼氣的侵入。

回南天地面潮溼開窗還是關窗 第3張

點蠟燭,使水汽不易凝結

家裏溼氣重的時候,我會用空調的除溼功能給室內抽溼。但空調畢竟耗電量大,不環保,而且也容易矯枉過正,讓室內太乾燥,所以不到特別溼的時候,我還是喜歡用一個簡單點兒的“土辦法”——在室內點上蠟燭,也能起到除溼的效果。

因爲水汽通常在牆壁、玻璃窗等溫度較低的地方凝結,所以我一般會把蠟燭放在四壁和玻璃窗前,來提高室內局部的溫度,使水汽不易凝結,從而降低室內的空氣溼度。如果家裏溼度比較大,甚至已經聞得到黴味兒了,可以點一些氣味清香的香薰蠟燭或是線香,既能夠乾燥空氣,也能去掉難聞的黴味兒。

回南天地面潮溼開窗還是關窗 第4張

艾薰房間,能通陽去溼氣

雖然我們很難靠自己的力量去改變潮溼的壞天氣,卻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改善室內的空氣環境,也提高人體對溼邪的抵抗力,抵禦潮溼對身體的傷害。

艾是純陽之物,有溫經通絡、抑菌補陽的作用,《千金月令》記載:“三月採艾爲人,以掛戶上,備一歲之灸。”古人採艾常備,除了用來艾灸穴位外,也會在回南天、梅雨季等潮溼的天氣裏用來艾薰房間,利用艾通陽的特性來祛溼防寒、驅邪殺蟲。

天氣潮溼時,我們也可以效仿古人,在室內點一根艾香薰一段時間。艾香剛點燃的時候煙會比較大,我們關上門窗暫避一會兒,讓香燃燒帶動房間裏的能量流動,把寒溼邪氣驅散。每週薰一次,不僅能去溼防潮,還能趕跑一些房間裏的小蟲子,讓環境更清潔。

按承山穴,趕走體內溼氣

潮溼的回南天,影響的可不止衣服晾乾的速度,身處溼漉漉的環境裏,我們的身體也容易受溼邪入侵,溼氣聚集在體內,我們就容易感到身體沉重、精神也倦倦的。

這時候可以試着按一下我們小腿後側的承山穴,如果體內溼氣比較重的話,按下去的位置就會傳來非常明顯的酸脹痛感。這是位於我們膀胱經上的一個穴位,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承山穴就是這條經脈的樞紐,所以,它能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溼氣。平時多按揉承山穴,能疏通膀胱經,幫助身體免受“回南天”的困擾。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