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元宵節的美好寓意是什麼

元宵節的美好寓意是什麼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宵節的美好寓意是什麼,每年正月十五都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我們的元宵節,關於元宵節的由來和傳說有很多,相信很多朋友也聽說過,以下元宵節的美好寓意是什麼。

元宵節的美好寓意是什麼1

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此時一元復始,大地回春,同時國人歷來重首尚新,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爲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爲主。比如唐《兩京新記》雲:“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後各一日以看燈,光若晝日。”

同時,元宵節還突破了長安宵禁的限制,使得民衆社會娛樂空間和時間大大拓展。與此相對應的,是女性這一歷來爲禮教所束縛的羣體,也暫時獲得自由,可以盡興參與到元宵節狂歡中。在唐朝,不僅平常深鎖宮闈的宮女們可以參加元宵節的盛裝遊樂,長安郊縣的少女少婦們,也可以在燈輪下踏歌三日夜,“歡樂之極,未始有之”。

這狂歡喜慶的習俗,隨着明清市民社會的發展,不僅日趨極盛,還增加了舞獅子、鬧龍燈、猜燈謎等新的習俗。小說《鏡花緣》裏記載多九公在智佳國猜了一個出典於《孟子》、謎面爲“萬國咸寧”的燈謎,謎底爲“天下之民舉安”,可見元宵節還有祈求國泰民安的寓意。

元宵節的美好寓意是什麼

說到祈福,這也是元宵節的一個重要文化主題。清代蘇北地區,元宵夜要引火燒田,祈求豐收,童謠唱:“燈籠亮,火把紅,正月十五炸麻蟲,場邊田邊都炸到,炸得害蟲影無蹤。”陝西一帶還有掛燈籠“照黑角”的習俗,寓意把家裏所有黑暗角落都照亮,以示驅邪納福。另外,清代廣東還有婦女元宵節祈子的習俗。

元宵節還是一個充滿浪漫氣息的節日。有情人在元夕夜或初盟月下,或終成眷屬。前者有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裏所載的“東風夜放花千樹”,“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浪漫描寫。後者有《太平廣記》所記載的陳太子舍人徐德言與其妻樂昌公主,飽經世亂而忠貞不渝,最終破鏡重圓的溫暖故事。這些,都爲元宵節注入了溫馨的文化氣息。

元宵節是中國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意蘊,鼓舞和溫暖了我們千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爲中華兒女的共同精神家園,我們一定要把它珍惜好、傳承好。

元宵節的美好寓意是什麼2

元宵節爲什麼要吃湯圓

農曆正月十五吃元宵,全國各地都有一個共同的風俗,幾乎家家都要吃元宵,也就是湯圓。

民俗專家認爲:在煮湯圓時的時候,開鍋之後湯圓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裏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寓意着團圓吉利。因此,吃湯圓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調查的同時也顯示中國人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熱愛,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熱愛。吃元宵要吃出區別的味道。

再者,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表示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同時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

傳統的湯圓是糯米做皮,五穀雜糧做餡料,例如我們經常吃的花生、芝麻等。所以人們在元宵節吃湯圓,則是希望新的一年能有個好收成,風調雨順。豐富的餡料,也寓意着財源廣進,福氣滿滿。

第三,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是月滿之時,在古代夜生活不像現在如此豐富,所以古代常有與家人賞月話閒聊的習慣。而白淨圓潤的湯圓如同天上的明月,所以古人對湯圓寄託了一家人能夠和和美美的意願。

元宵節的美好寓意是什麼 第2張

元宵節湯圓和元宵的差異

一直以來,有關於元宵和湯圓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弄不清楚,除了南北方叫法差異上有所差別之外,其實在製作手法上也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花式餡料屬於湯圓,甜餡屬於元宵

湯圓的餡料是最出奇不意的花式,它有芝麻餡的、水果味的、豆沙餡的,甚至還有肉餡的湯圓,肉餡湯圓中又以雞肉湯圓最爲盛名,這是來自於貴州興義的百年小吃。它的特色是“衆家皆甜,唯我鹹鮮”。以雞肉爲餡,灌雞湯,點芝麻醬,糯米清香與雞肉、豬肉、雞湯、芝麻醬的鮮香結合出特色的香味。

元宵的餡料則踏實得多,一路和甜死磕到底。用芝麻白糖等做餡,稍微複雜一點打點花生或核桃碎,但還是要勿忘白糖。

湯圓一顆柔軟的心,元宵的心則硬朗。

湯圓易存好煮,元宵難存難煮

湯圓可以以入冰箱冷凍儲存,但元宵就區別,它一定要現包現吃,最長也不好超過24小時,最忌諱的就是放到冷凍室,因爲它沾的是乾粉所以易開裂。

在煮的環節上,湯圓水開後入鍋不過幾分鐘的事情就好了,但是元宵要經歷三個浮沉最好,就是以滾水入鍋浮起轉文火,再入冷水煮至浮起,如此反覆三次。

湯色上,湯圓是溼粉入水,湯色爲清,而以乾粉製作的元宵入水後湯色爲白。

另外,湯圓只有煮一條路可走,元宵能煮能油炸!!

湯圓是包出來的,元宵是滾出來的

湯圓和元宵最大的區別就是在這裏,做法真是區別。

湯圓要先準備好餡料,再將糯米粉與冷水混成揉成麪糰,再包上餡料;手法如同包包子一樣;而在元宵這裏百年不變的招式就是一個字“滾”,以調製好的餡料滾上乾的糯米粉再沾上水然後再滾粉,如此反覆四到五次,滾到你如意的圓形就可以了。元宵最難掌握的是每滾一次乾粉都要讓它均勻沾貼在餡料上,最後滾出的.形狀最好圓如兵乓球,總之一定要圓圓的。

挑選湯圓的注意事項

市面上湯圓種類各式各樣,爲了吃的健康,挑選湯圓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購買元宵或湯圓時,儘量選擇正規的生產廠家。

2、 認真閱讀產品包裝。購買時,注意查看元宵或者湯圓時要注意查看產品的包裝,選擇包裝完好、無破損、形狀完好的元宵。

3、 保留消費小票,出現問題及時維權,消費者可到經營者所在轄區市場監管部門和消協組織進行維權。

元宵節的美好寓意是什麼3

元宵節的起源由來

元宵節來歷傳說一

宵節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相傳呂后一系在呂后死後害怕大全旁落,密謀叛亂,宗室齊王劉囊聯合開國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諸呂之亂”。平亂之後,衆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爲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元宵節來歷傳說二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人們慶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圓之夜。據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燃燈放煙火的習俗就是從這個說法來的。

元宵節來歷傳說三

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衆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羣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着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火把也逐漸變爲了彩燈。

自唐朝中期以來,元宵節發展成爲了我國全民性的狂歡節,因此元宵節是把傳統節日習俗體現得最爲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

元宵節的美好寓意是什麼 第3張

元宵節的傳說故事

點彩燈來歷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因爲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

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的危險,偷偷駕着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衆人聽說了這個消息,就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怎麼樣是好。

過了好久,纔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爲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爲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爲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裏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元宵節的美好寓意是什麼 第4張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着:“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羣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裏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着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爲元宵做的湯圓最好,所以這天叫做元宵節。

袁世凱與元宵

傳說,竊國大盜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後,一心想復辟登基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終日提心吊膽。一天,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子在喊:“元--宵。”覺得“元宵”兩字諧音“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禁止稱“元宵”,只能稱“湯圓”或“粉果”。然而,“元宵”兩字並沒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買他的帳,照樣在民間流傳。

以上就是元宵節的起源由來,元宵節的傳說故事,請大家繼續關注。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