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 > 揭示人類無法抗拒的十種心理效應

揭示人類無法抗拒的十種心理效應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蝴蝶效應、木桶效應、羊羣效應等等。

揭示人類無法抗拒的十種心理效應1

一、蝴蝶效應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洛倫茲(Lorenz)認定他發現了新的現象:“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又稱“蝴蝶效應”,亞洲蝴蝶拍拍翅膀,將使美洲幾個月後出現比狂風還厲害的龍捲風! 蝴蝶效應說的就是“一件事”對結果的影響,就象只改動了一點數據計算的結果都會相差十萬八千里。

二、木桶效應

一隻木桶,裏面可以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根木板。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應"

三、羊羣效應

一個羊羣(集體)是一個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衝右撞。如果一頭羊發現了一片肥沃的綠草地,並在那裏吃到了新鮮的青草,後來的羊羣就會一哄而上,爭搶那裏的青草,全然不顧旁邊虎視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還有更好的青草。

四、鮎魚效應

挪威人愛吃沙丁魚,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後,如果能讓它活着抵港,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好幾倍。但是,由於沙丁魚懶惰,不愛運動,返航的路途很長,因此捕撈到的沙丁魚往往一回到碼頭就死了。

只有一位漁民的.沙丁魚總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魚槽裏有一隻鮎魚。原來當鮎魚裝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就會四處遊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已分子後,也會緊張起來,加速遊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着回到港口。這就是所謂的“鮎魚效應”。

五、暈輪效應

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局部出發,擴散而得出整體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個人如果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並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如果一個人被標明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爲具有各種壞品質。

揭示人類無法抗拒的十種心理效應
  

六、第一印象效應

讓兩個學生都做對30道題中的一半,但是讓學生A做對的題目儘量出現在前15題,而讓學生B做對的題目儘量出現在後15道題,然後讓一些被試對兩個學生進行評價:兩相比較,誰更聰明一些?結果發現,多數被試都認爲學生A更聰明。這就是第一印象效應。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着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爲第一印象效應。

七、近因效應

在多種刺激一次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來出現的刺激,即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近、最新的認識佔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因此,也稱爲“新穎效應”。

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說上兩、三條,這也是一種近因效應的表現。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中,這兩種現象很常見。

八、皮格馬利翁效應

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而這種暗示,正是讓你夢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九、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羅伯特·莫頓歸納“馬太效應”爲:任何個體、羣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此術語後爲經濟學界所借用,反映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贏家通吃的經濟學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現象。

十、仰巴腳效應

一般來說,人們更傾向於喜歡精明又有小缺點的人,心理學上稱此現象爲“仰巴腳效應”。意思是指精明的人不經心犯點小錯誤,不僅不影響他的優點,反而使人覺得他也和常人一樣,會犯錯誤,有平凡的一面,使人感到好接受。

揭示人類無法抗拒的十種心理效應2

1、相信效應。

心理暗示效應。相信某件事的1萬%,最後會成爲事實。

2、期望效應。

期望效應告訴我們,當我們對某件事非常期待時,那麼他就會出現。

3、情緒效應。

人的100%是情緒化的。即使有人說某人合理,但實際上這個人有合理思考問題的時候,受他當時的感情狀態的影響,合理思考本身也是感情狀態。因此,100%的人是情感動物,隨時的決定都是情感決定。

揭示人類無法抗拒的十種心理效應 第2張
  

4、因果效應。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必然的原因。有原因纔有結果。換句話說,當你看到任何現象時,你不必感到不可理解或奇怪,因爲任何事情都必須有原因。你今天的現狀是你過去的結果。

5、吸引效應。

當你的思想集中在某個領域時,與這個領域有關的人、事、物會被你吸引。

6、重複效應。

任何行爲和思考,只要你不斷重複,就會不斷加強。在你的潛意識中,只要能不斷重複人、事、物,他們就會在潛意識中成爲事實。

7、積累效應。

許多年輕人夢想做大事業,其實世界上沒什麼大不了的,有些只是小事。一件小事累積就形成了大事。任何大成就或大災難都是累積的結果。

揭示人類無法抗拒的十種心理效應3

神奇的人類心理效應

1、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莎翁的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幾乎人盡皆知: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愛,但由於雙方世仇,他們的愛情遭到了極力阻礙。但壓迫並沒有使他們分手,反而使他們愛得更深,直到殉情。

心理學把這種愛情中的人兒“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現象稱爲“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即,當出現干擾戀愛雙方愛情關係的外在力量時,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加強,戀愛關係也因此更加牢固。這是有關愛情的一種“怪”現象。

認知失調理論很好地解釋了這個頗具羅曼蒂克色彩的效應。當人們被迫做出某種選擇時,人們對這種選擇會產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而這種心態會促使人們做出相反的選擇,並實際上增加對自己所選擇對象的喜歡。因此,人們在選擇戀愛對象時,由於人們對父母反對等戀愛阻力的心理抗拒作用,反而會使雙方的感情更牢固。

當這種戀愛阻力不存在時,雙方卻有可能分開。經歷過重重阻力和生死考驗的,不一定能抵得住平凡生活的衝擊。當愛情的阻力消失時,也許曾經苦戀的兩個人反而失去了相愛的力量。

揭示人類無法抗拒的十種心理效應 第3張
  

2、從衆心理

學者阿希曾進行過從衆心理實驗,結果在測試人羣中僅有1/4~1/3的被試者沒有發生過從衆行爲,保持了獨立性。可見它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從衆性是人們與獨立性相對立的一種意志品質;從衆性強的人缺乏主見,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別人意見並付諸實行。

生活中有不少從衆的人,也有一些專門利用人們從衆心理來達到某種目的的人,某些商業廣告就是利用人們的從衆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熱,從而達到目的。

生活中也確有些震撼人心的大事會引起轟動效應,羣衆競相傳播、議論、參與。但也有許多情況是人爲的宣傳、渲染而引起大衆關注的。常常是輿論一“炒”,人們就易跟着“熱”。廣告宣傳、新聞媒介報道本屬平常之事,但有從衆心理的人常就會跟着“湊熱鬧”。

不加分析地“順從”某種宣傳效應,到隨大流跟着衆人走的“從衆”行爲,以至發展到“盲從”,這已經是不健康的心態了。多一些獨立思考的精神,少一些盲目從衆,以免上當受騙,方爲健康的心理。

3、暈輪效應

暈輪,又稱“成見效應”,這種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環一樣,向周圍瀰漫、擴散,從而掩蓋了其它品質或特點所以就形象地稱之爲光環效應。

有時候暈輪效應會對人際關係產生積極效應,比如你對人誠懇,那麼即便你能力較差,別人對你也會非常信任,因爲對方只看見你的誠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我們看到某個明星在媒體上爆出一些醜聞時總是很驚訝,而事實上我們心中這個明星的形象根本就是她在銀幕或媒體上展現給我們的那圈“月暈”,它真實地人格我們是不得而知的,僅僅是推斷的。

4、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在《聖經·新約》的“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這麼說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1968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RobertK、Merton)提出這個術語用以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相對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樣地,在同一個項目上,聲譽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個獎項幾乎總是授予最資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個研究生完成的。”

羅伯特·莫頓歸納“馬太效應”爲:任何個體、羣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