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生食物和熟食物教學實錄

生食物和熟食物教學實錄

來源:時尚冬    閱讀: 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食物和熟食物教學實錄1

這篇課文主要是對前面三篇課文內容的補充和小結:通過對食物的統計分類,食物所含的營養、食物營養的均衡到怎樣得到更好的食物營養——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生食物和熟食物教學實錄

1、首先讓學生知道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證我們獲得均衡的營養,由於吃食物的方法不同——有生吃的、熟吃的,這樣就會影響我們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從而引出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麼不同呢?不同的食物應該怎樣合理食用呢?

2、學生知道問題後,讓他們觀察書上的圖畫,也可以說出自己在生活中的例子,學生交流後進行發言,讓大家知道更多的食物知識

3、大家知道了許多生吃的食物和熟吃的食物後,引導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觀察比較生、熟馬鈴薯的問題上來。

老師事先已經把生的馬鈴薯和熟的馬鈴薯放在桌子上,請每個組的同學從生的馬鈴薯仔細觀察起在到熟的馬鈴薯,方法用:看、問、捏、嘗(衛生常識事先交代過)。

仔細觀察後進行討論,然後請同學發言,教師適當補充完善。

之後用同樣的方法觀察準備好的玉米,並討論發言。

老師給學生指出:熟的馬鈴薯和生的馬鈴薯一樣有營養,但是熟的馬鈴薯含有的營養成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玉米也一樣)

4、把學生比較植物生食和熟食的注意力轉移到動物的生食和熟食上來。

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生的雞肉(方法:看、問、撕),讓學生猜測如果把雞肉放在酒精燈上加熱後會有什麼變化,然後用鑷子夾着雞肉在酒精燈的外焰上加熱,熟以後進行仔細的觀察(方法:看、問、撕、嘗)。

學生觀察後進行交流和發言,然後進行小結:生的雞肉有腥味,顏色是紅的,不容易被撕開,有細菌,所含的蛋白質和脂肪不利於消化和吸收。熟的雞肉有香味,容易被撕開,細菌被殺死了,裏面的蛋白質和脂肪加熱後發生了變化,變得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了。

5、讓學生閱讀50頁的知識點(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生食和熟食的各有各的好處)

6、做練習

生食物和熟食物教學實錄2

在上《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課時,對於“從玉米粒到玉米花”這一活動,我是這樣設計並展開教學的:

師:能用什麼方法將生玉米粒變熟呢?

生:用火烤、用水煮、用油炸、用鍋炒。

師:方法真多!這兒有酒精燈、燒杯、鐵勺、玉米粒等材料,你們組將選用什麼材料,用什麼方法把它變熟?實驗中要注意些什麼呢?

生:我們想用火烤,需要酒精燈、火柴、鐵勺、牙籤、玉米粒。實驗時,手拿在塑料柄上,輕微晃動鐵勺,或用牙籤攪拌,使玉米粒不被烤焦。

生:我們想用水煮,需要酒精燈、三角架、石棉網、火柴、燒杯、水、玉米粒。實驗時,燒杯中的水要少一點,不然不易煮熟。到時候還可以用牙籤戳起來看看熟了沒有。

生:我們想用油炸……

師:介紹一下酒精燈的用法:①拿下燈帽。②用火柴點燃,用外焰加熱。③實驗結束後,用燈帽蓋滅火焰。實驗中還要仔細觀察玉米粒由生到熟的變化過程,並及時記錄。

(學生實驗、觀察、記錄)

生:我們是水煮玉米粒。起先玉米粒較硬、不透明,沒多久它的周圍便起泡了,開始翻滾起來,慢慢地就豎了起來,又過了一會兒玉米粒膨脹起來,浮了上來。

生:我們是火烤玉米粒。起先玉米粒是橢圓形、淡黃色、硬硬的,過會兒有點裂了開來,忽然“啪”的一聲彈了起來,炸成了白白的玉米花。

……

這是第一次的教學片段,從教學效果來看,儘管流程較爲順暢,氣氛較爲活躍,但覺得尚有欠缺之處:

一、各環節面面俱到,重難點不夠突出

在本環節中,我從三個方面展開教學:一注重實驗方法的多樣化,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思考玉米由生變熟的方法,如火烤、水煮、油炸、鍋炒等,挖掘學生已有經驗,發散學生思維。二提供有結構的材料,如酒精燈、燒杯、鐵勺、玉米粒等,讓學生自主選材並設計方案,進行個性化的探究。三由於初次接觸酒精燈,對如何正確使用,講解得比較詳細。設計意圖雖好,但從教學效果看,各環節面面俱到,過於平均使力,以致於觀察、描述玉米由生到熟的變化過程這一重點,沒有得到有效突破,教學目標沒有很好地落實。

二、選材不夠合理,實驗現象不夠明顯

在火烤實驗中,有的玉米粒被烤焦了,有的只是裂開並沒爆成玉米花,還有的儘管爆成了玉米花,但只爆了一半,未達到預期的效果,這給實驗現象的描述造成了一定的困難。糾其原因,主要是對玉米粒的選擇欠考慮,不適宜選用從農貿市場買來的普通玉米,而應選用專門做爆米花的玉米。可見,課前教師“下水探究”,熟悉材料的特性,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在課堂上靈活機動,靜觀其變。

三、學情分析不到位,探究興趣有偏差

實驗前,學生會想到選用多種方法使玉米由生變熟,但條件有限,課堂上準備儘可能多的材料,讓學生親歷儘可能多的探究,有一定的難度,故預設了水煮和火烤兩個實驗。實驗中發現,水煮實驗現象不太明顯,需要學生細緻入微地觀察,而火烤實驗則恰恰相反,現象明顯,能夠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儘管玉米粒的選用不是很合適,但火烤小組的學生仍興趣盎然,以致於出現了做水煮實驗的學生“倒戈相向”,跑到火烤小組看熱鬧,兩組學生的探究興趣有了極大的偏差。

針對以上幾點不足,我重新梳理了一下思路,在另一個班的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並展開教學的:

師:玉米粒吃過嗎,生的?每人一顆,嚐嚐它有什麼味道?

生:非常堅硬,咬不碎,會塞牙縫。

生:乾乾、澀澀的,很難吃,就像咬小石子一樣。

師:所以我們要把玉米燒熟了吃。如點燃酒精燈(介紹酒精燈的用法……)將玉米粒放在鐵勺上,然後將鐵勺放在外焰上加熱。如何防止它被烤焦呢?

生:用牙籤攪動玉米粒;輕輕晃動勺子。

師:對,這樣能使玉米粒均勻受熱。下面,大家也來做做火烤實驗,實驗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燙傷。

(學生實驗、觀察、記錄)

生:火烤時,玉米粒慢慢膨脹起來,變成了金黃色,最後爆成了玉米花。

生:快要爆的時候,玉米粒先是冒煙,然後突然間“啪”地爆開來,而且蹦得老高老高。

師:觀察得都很仔細。下面,我們再做一次火烤實驗,這次要着重觀察玉米粒爆裂的過程,並做好詳細地記錄。

師:來談談你們的新發現?

生:我們發現玉米粒先有點烤焦、發黑、開始冒煙,然後裂開一條縫,縫邊是黑色的,裏面是白色的,從縫裏冒出一個小白點,再突然間“啪”地爆開來,蹦得老高老高,聞一聞,香香的,挑一顆嘗一嘗,味道比生玉米粒好多了。

生:爆開後,玉米粒原來的那層皮沒有了。

生:如果受熱不均勻,它就只爆一半,另一半還是硬硬的。

……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學生自始自終學得很開心,我更是看在眼裏,樂在心裏。看來靈活處理教材,適應學生需求,再深入開展教學,能使學生得到更多收穫。反思調整後的課堂教學,我得到了以下啓示:

一、重新認識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課是教科版四下《食物》單元中的第四課。這一單元的教學,包含三部分內容:一是對食物的靜態觀察,探究食物的營養成分、營養的均衡搭配等問題,體現在前三課中。二是對食物的變化探究,主要觀察比較生的和熟的食物,研究食物由生到熟直至發黴變質的過程,進而研究怎樣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體現在《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麪包發黴了》、《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這三課中。三是研究食物包裝袋上的.信息。

綜觀這一單元,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應落實在觀察、描述玉米由生到熟的動態變化過程上,讓學生初步感知事物量變到質變的變化規律。故在第二次教學中,我做了如下調整:一強調生熟玉米粒之間的對比。實驗前,安排學生品嚐生玉米粒,這既是觀察比較生熟馬鈴薯活動的延續,又爲生熟玉米粒的比較做好鋪墊,同時巧妙地引導學生思考玉米粒由生變熟的方法,將教材提出的任務轉化爲學生內心真正需要探究的問題。二弱化自主選材與方案設計。儘管新課程提倡個性化的教學,但本課的重點應是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所以教師直接引導學生採用最感興趣的火烤實驗展開教學。三進行兩次火烤實驗。在第一次教學中,做了一次實驗,學生的興趣較多的停留在實驗結果上。第二次教學,創造性地設計兩次實驗,學生在一個寬鬆的時空環境裏自由地開展探究,自主地經歷探究的過程,使其不但關注結果,更留心於過程的觀察和描述。如此,學生纔會有不同的體驗和感受,纔會有不同的發現和表達,使其在有效的探究中感悟事物量變到質變的變化規律。

二、順應學生需求,有效激發探究慾望

基於第一次教學的反饋,爲了順應學生需求,激發探究慾望,我首先改進了實驗材料,選用了從超市買來的專門用來爆玉米花的玉米粒,並在課前“下水探究”,親歷爆玉米花的過程,發現爆裂效果非常明顯,適合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對教學細節做細緻入微地引導,如如何正確使用酒精燈,如何使玉米粒不被烤焦等。這些雖不是重難點,但卻是提高實驗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倘若實驗能有效展開,學生的探究慾望將會更強烈,氣氛將會更加活躍。第三,第二次教學省去了水煮實驗,安排了兩次火烤實驗,是在仔細分析學情後,順應學生的需求而做出的調整。如此教學,能使學生觀察更細緻,記錄更認真,描述更科學。

看來,教師應靈活處理教材,針對學生實際適當地增減內容和調整教學流程,但教師靈活處理是建立在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深入研究教材、學生的基礎上的,不是隨意地增刪,這也正體現了《新課標》中提倡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