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論文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論文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論文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對於每一個需要寫論文的人來說,寫論文最怕的就是偏題,因爲這意味着你將要重新寫,需要重新尋找資料,下面小編帶大家簡單瞭解一下論文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什麼.

論文要解決的根本問題1

無論是幾十萬字的大論文,還是萬八千字的小論文,其實我們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只有兩個:寫什麼和怎麼寫。

一、研究選題與研究問題

做研究或學術論文撰寫的第一項任務就是確定選題。這裏,我們必須要對“選題”(topic)和“問題”(question)做出區分。更進一步來說,研究問題是對具體研究任務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和表達。從研究選題走到研究問題,纔算是開始了研究的第一步。

在確定選題的過程中,應該問自己三個問題:我對什麼感興趣?在我感興趣的對象中哪些方面是重要的?這些方面爲什麼重要?

第一個問題大家都不會陌生。只有感興趣,我們纔會想要去了解,纔會有瘋狂閱讀文獻的動力,也才能回答第二個問題。

論文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到底什麼纔是重要的,這是一個非常主觀的問題,取決於你自己的理解。在確定研究興趣後,應該不斷的深挖,去關注更小的方面。如果你的研究興趣是“國際制度”,縮小到“國家與國際制度的關係”已經往前走了一步。

然後,你又關注到“國家退出國際制度”的現象,進而思考“國家爲什麼會退出國際制度?”“當今國際社會中的國家退出與歷史上的國家退出有何相似與差異?”等問題。此時,你的研究已經從寬泛的選題過渡到具體的問題了。

研究問題的重要性主要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一項好的研究應該兩者兼具。當然,我們並不能否認有一些開創性的研究更注重理論層面的重要性,也有一些研究僅僅立足於實踐的重要性。

我們不難看出,從選題到問題,是一個不斷縮小和明確研究任務的過程。研究問題提得好不好,其實是研究任務選的好不好,而不是文字表達問題。那什麼是好的研究問題呢?

1、好的研究問題應該是具體明確的問題,在論文中開宗明義,而非籠統模糊的問題,讓人捉摸不透。

2、好的研究問題應該是以Why的形式提出的問題,因爲科學的本質在於探求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社會科學也是如此。

3、好的研究問題應該是一個重要問題。這在上文已經提到。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沒有研究問題。建議開始動筆前,以一個問句的形式將自己的研究問題寫下來。提出一個好問題,甚至比給一個普通的問題以好的解釋更爲重要。

二、文獻綜述與研究創新

文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合理地利用網絡,學會利用關鍵詞。關鍵詞的數量在3-5個左右。最有效率的方法是對文獻進行分類閱讀。通過關鍵詞查閱到的.文獻中,60%左右都是相關性不強的文獻,30%左右可能相關,但從具體問題來看又不直接相關,大概只有10%左右是最相關的。

如果在查找和閱讀文獻的過程中,你發現直接相關的文獻一篇都沒有或者太多了,那就是非常壞的信號,可能需要重新審視你的研究問題。完全沒有直接相關的文獻意味着你的研究問題可能並不是重要問題,沒有研究的必要。

當然不排除有天才型的研究者,但我們大多隻是剛剛踏入學術的門檻,幾乎不可能存在學界沒有任何學者意識到而恰好被你發現的重大問題。直接相關文獻太多則表示這一問題研究的人太多,甚至已經被研究爛了,我們再想要創新或做出貢獻就會很難。

在繼續探討文獻回顧之前,要先思考如何去定位研究的創新和貢獻。創新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相對現有研究的創新而非空穴來風的創新,其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四種途徑來實現:

一是發現新現象並據此提出新問題;

二是針對已有問題提出新理論或新觀點;

三是找到已有理論的新證據或新信息;

三、是採用新的分析方法。

這三點只要能很好地貫徹其中之一便可以稱得上是好的研究。文獻綜述工作實際上從確定選題時就已經開始。一旦通過初步閱讀確定了有用的文獻,就可以開始設計文獻圖了。研究文獻圖是對有關研究的一個可視化概述,並且通過一個圖表來表達。

組織研究文獻圖的方法有多種:一是層次結構,從上至下可列出研究主題,若干個副主題,代表性文獻及其研究特徵,將要進行的研究等;二是流程結構,從左至右可梳理出相關主題的研究發展,以及代表性文獻。

特別注意的是,還要以恰當的方式列出文獻的準確出處。這樣,論文的末尾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參考文獻。

定量和混合研究的文獻綜述寫作一般由5個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爲序言,告訴讀者文獻綜述所涉及的幾個部分,這一段是關於章節構成的陳述。

第二至四部分爲綜述主題1,提出關於“自變量或多個自變量”的學術文獻;綜述主題2,與“因變量或多個因變量”有關的學術文獻;綜述主題3,包含了自變量與因變量的關係的學術文獻。

第五部分提出一個總結,強調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綜述中重要的主體,指出爲什麼我們要對這個主題做更多的研究。

對於定性研究而言,文獻綜述可能分散於不同的具體主題領域,對闡述的中心現象的各個方面予以探究。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文獻綜述並不是文獻的簡單羅列,重點應是評述,在這個過程中凸顯出創新性。

論文要解決的根本問題2

論文的寫作策略

在討論學術論文的寫作策略時,我們首先要明確學術論文是寫給誰看的。無論是老師、編輯還是評審專家,他們都是我們的“同行”。既然是寫給同行看,那麼就意味着學術論文要體現其專業性,在寫作的過程中假定讀者具有必要的專業背景知識,因此無需使用一整個部分來做歷史回顧或背景介紹。

另外,寫作過程中還需要提高防禦性和透明性。一方面要“防禦”專業的批評,另一方面也要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供專業批評。論文作者的寫作態度也需具有客觀性,要站在同行讀者的角度來審視論文。

其次,我們要明確學術論文的撰寫有其特定的規範與風格。

1、學術論文必須要嚴格規範地註釋,這是出於知識產權、知識可積累性、文獻可擴展性的考慮。

2、學術論文有較爲固定的文章結構,一般包括摘要、關鍵詞、導言、研究問題與假設、論證和研究結論等。

各個部分也都有幾種模式化的寫法,如導言部分的寫作主要包括四個板塊:研究問題陳述,已有研究成果綜述,已有文獻中存在的不足,該項研究的重要性。固定的結構能夠滿足知識共同體的預期,提高文獻閱讀的效率,保證研究的透明度。

3、學術論文有其特定的寫作語言,強調的是學術嚴謹和邏輯的魅力而非文辭的魅力。論文作者應當學習和堅持科學風格的寫作,即訴諸理性的灰白黑,儘量避免文學性、新聞性和口語化的寫作風格。

嚴謹的文風並不等於枯燥無聊的文字,有的人把本來很有趣的研究寫得很平淡,有的人卻能夠挖掘出看似平淡的研究的有趣和意義。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在簡潔、有力、明確的基礎上,適當加入文字的可讀性。

所有寫作經驗豐富的人都知道寫作是思考和概念化主題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要把我們研究過程中的所思所想寫下來。缺乏寫作經驗者的一種表現是,他們享受閱讀文獻和思考的過程,可以對自己的研究侃侃而談,卻總是書寫不出來。分享一個寫作小竅門:邊想邊寫。

其實寫作就是思考的過程,只思考不動筆或只動筆不去思考,都是論文寫作的大忌。從研究過程的早期,我們就要把頭腦中的想法提取出來記錄在案,只有把理念轉化爲文字才能對論文的走向形成直觀化的印象,真正“看到”研究結果。

在寫作過程中,我通常使用的是三段論模式:第一步,提出一個大綱,它可能是句子或要點或直觀的理念圖;第二步,寫出草案,然後圍繞整個段落對理念進行篩選、刪減和移動;第三步,對每句話進行編輯潤色。這實際上就是一個邊想邊寫的過程,也是一個寫作、檢查、再寫作的過程。

學術論文寫作的第二個小竅門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寫作習慣,建立以連續性和規則性爲基礎的寫作規範。文字寫作僅僅是文獻收集、閱讀和思考的延續,寫作草稿長期擱置會導致注意力和精力的耗損。

最好的辦法是選擇最合適你工作的時間和一個避免分心的地點,然後堅持每天在這個時間裏進行寫作。不管情緒如何,也不管有沒有做好寫作的準備,堅持每天寫作。寫作量可以少,但要有規律。寫作是循序漸進的,以一種閒適的心態投入到寫作中。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