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電影觀後感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電影觀後感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電影觀後感的寫作方法和技巧,電影作爲一種大衆藝術,一部優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相信有不少人觀看完一部優秀的影片總會感慨萬千,那麼今天爲大家分享的內容是電影觀後感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電影觀後感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電影觀後感的寫作方法和技巧1

內容簡介

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發表評論

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爲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爲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爲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抒寫感受

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繫,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蹟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繫自己,聯繫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方法

選擇一個人物

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讚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

截取一個片斷。

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爲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爲切入口,聯繫實際談感受。

描寫一個鏡頭。

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

技巧

捕捉住感受點

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着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覆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死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抓住細節,詮釋其深刻涵義

所謂細節,是影片畫面中對錶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緻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着積極作用。如《大轉折》中先後三次出現蔣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現都預示着******軍隊下一次的失敗,通過三次背影的刻劃,將蔣介石政權日薄西山的局面富於象徵性地體現出來。

立意要新,開掘要深

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臺社會現買;二是要準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例如對張藝謀電影的分析要緊扣住時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從思想意義角度分析,如鞏俐在張藝謀電影中的形象塑造,張藝謀電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開掘的領域。

要實事實是地分析評價

魯迅先生說過:評論作品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還要知入論世。他說倘若論文,最好的是顧及全篇,非目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況,這有較爲確鑿。對影片作實事來是的評價,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不是顧其一點,而是觀照全片。顧及編導的意圖、表演的全部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歷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不能強導演、演員、片中人物所難,求全責備。同的,我們在寫影評時,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評《情深深雨濛濛》時,有一位同學冷靜地指出編導將熒屏中的軍閥(如萍、依萍的父親)形象拔高了——他遇見美麗的'女子就搶來作爲姨太太,可原因居然是她們像自己的初戀情人。

要重視影片的藝術分析

電影是通過藝術手段來表現主題、塑造人物、抒發感情的,所以影評要重視對影片藝術的高下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應具體詳細,由表及裏,言之有物;評價則應觀點鮮明,實事求是。在藝術評析中,字裏行間滲透出電影意識,儘可能恰當地運用電影藝術名詞術語,還需要有對電影藝術的深刻感受與理性把握。這可以通過閱讀電影理論書籍和多欣賞優秀影片來解決。

電影觀後感的寫作方法和技巧2

一、要將重點放在一個 “感” 字上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 “觀” 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 “感” 的文字卻很少,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 接着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後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最後結尾時才寫到:我要向張鳴鳴學習,不被困難所屈服,從小要學做自己能做的事。針對這樣一篇結構的觀後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認真,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後一句 “感”,雖然這句“感” 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

我強調學生應以 “感” 爲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佔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爲 “感” 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緻的描寫。觀看了《偉人愛迪生》後,要求學生:誰能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 有個同學說:本片主要講述愛迪生從一個身無分文的打掃地下室的清潔工成長爲一個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的過程; 還有個學生補充說:主要講了他發明電燈的事,我將兩位同學的. 發言進行比較:前者準確些,後者只是無數發明中最突出的一項,並肯定他們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然後讓學生抓住一點談自己的感受。如愛迪生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失敗的精神,敢於創新的精神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克服以敘述故事爲主的毛病了,不僅突出 “感” 字,而且讀後能感人。

二、“感” 是重點,不等於離開 “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 “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啓發” 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 “觀” 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發現有的同學 “感” 與“觀”內在聯繫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繫,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從中找了幾篇寫的好點兒的進行評講、引路。有個叫王天波的同學在題爲《落後就要捱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 “落後就要捱打”,我們作爲新中國的接 - 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習作者再次將“觀” 到的 “幾根石柱” 抓住,發表 “落後就要捱打” 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 “感” 發於 “觀”、“觀” 服務於“感”。

三、要聯繫實際而 “感”

要寫好 “感” 就該聯繫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 “感” 寫深、寫透。這裏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如觀了《四個小夥伴》,我讓學生說說丁小東等四個小夥伴他們開始錯在哪裏? 你們也有過他們的想法嗎? 學生討論很熱烈,認爲四個小夥伴錯在認爲只做一件好事就會成功。有個同學說,他自己原來就有類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認爲自己就是雷鋒似的好少年了。還有個同學說,他爲班級主動打掃過兩次清潔,有的一次也沒主動打掃,卻還被評爲“紅花少年”。認爲老師、同學們偏心。看了《四個小夥伴》後,他和四個小夥伴一樣,都認識到只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去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