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汪曾祺散文讀後感

汪曾祺散文讀後感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汪曾祺散文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汪曾祺散文讀後感

能夠留下偉大作品的人是幸運的,即便風雲變化、滄海桑田,有那一份作品爲自己正身,驗證一段充實豐盈的歲月,抑或是一場別樣凝重的征途。

斷斷續續讀完了《汪曾祺散文》,感覺真實純粹、簡單自然。書中有對家鄉美食美景的無限眷戀,有對母校西南聯大的光輝追憶,有對父親家人的溫情感念,更有對風俗文化的悉心尋探。

我最喜歡的篇章還是作者對大學生活的一段描述,可能每個人骨子裏都對逝去的青春年華深深懷念,難怪這幾年盛行“致青春”。青春裏的自己都是快樂而無羈的,鬥志昂揚、意氣風發、滿腔熱血、壯志凌雲,如果能摻雜一點愛情的甜蜜那就更完美了。《新校舍》《泡茶館》《跑警報》讓我對西南聯大有了更多的瞭解。“西南聯大”可真是一個不朽的歷史名詞。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所著名學府聯合而成。具體背景應該爲:1937年抗日戰爭發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先遷至湖南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同年10月25日開學。1938年4月又西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5月4日開始上課,設立文、理、法商、工、師範5個院26個系,兩個專修科一個選修班。北大、清華、南開原均爲著名的高等學府,組成聯大以後,薈集了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教授,師資充實。西南聯大在辦學的8年中畢業學生約兩千人。抗戰勝利後,1946年西南聯大解散,3校分別遷回北京、天津覆校。

西南聯大與祖國的命運相關,在特殊的時期孕育了一羣卓越的師生。當時的著名教師有:陳寅恪,吳有訓,樑思成,金嶽霖,朱自清,馮友蘭,沈從文,聞一多,錢鍾書,吳大猷,華羅庚,朱光潛,林徽因,吳晗,吳宓,卞之琳,張伯苓。難道有一個研究聯大校史的美國教授以爲:聯大八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華、南開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答案是:自由、時事。

兵荒馬亂,前方抗戰,雲南聯大的學子們卻是清淨活躍地經營着自己的生活。《泡茶館》中的茶館林林總總、規模各異、名目繁多,爲學生們提供了休閒讀書的好去處。有同學從早到晚泡在茶館,甚至牙刷都寄存在茶館,深夜纔回宿舍。紹興的老闆惜才愛士,會資助學生奢侈的去南屏電影院看一場電影。《跑警報》中,雖然警報聲聲刺耳,而學子們更多地在警報聲中尋出了樂趣。一位姓馬的同學在每次跑警報時,不忘帶上一壺水,一點吃的,還要夾上溫飛卿或李商隱的詩,才慢悠悠地向後山走去。哲學系的研究生在跑警報時推理出了自己的哲學。“有人帶金子,必有人會掉金子,有人掉金子,必有人會撿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撿到金子。”故此,每次解除警報時,他都會細心查看路面,還真有兩次撿到了金子,由此實踐了自己哲學的合理性。更有一位羅同學,在別人都去後山躲警報時,自己一人逍遙自在地在宿舍樓裏洗頭洗衣,因爲此時,沒有人和她爭搶。形形色色的學子,詼諧幽默的生活。

《湘行二記》令我了神思,我也想去一趟湖南桃花縣,去看一眼現實版的桃花源,雖然世人都說不像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但慰藉一下多年的暢想也是可以的。還有岳陽樓,“長江三勝,滕王閣,黃鶴樓都沒有了,就剩下這座岳陽樓了”。那麼多岳陽樓的詩句,那麼多洞庭湖的篇章,影響最深遠的還屬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范仲淹恰恰從沒有去過岳陽樓,從沒有看見洞庭水,卻寫的如此千迴百轉、蕩氣迴腸,難得,難得啊!

《林肯的鼻子》一文中寫到,林肯的墓前有林肯銅人雕塑,遊客們爲了借染好運,都要摸一摸林肯的大鼻子,日復一日,林肯的鼻子部位銅漆凋落,格外顯眼。作者似乎不太認同這樣旅遊習俗,而回顧我們周圍,不是也存在很多類似的情況嗎?我倒覺得摸摸也無妨,遊客們不遠千里慕名而來,總得親手碰觸一下歷史,這樣纔不留遺憾吧。

我是喜歡吃葡萄的,正應了一句廣告“酸酸甜甜真好吃”。而看完《葡萄月令》,才讓我對葡萄艱難神奇的生命有了切實瞭解。從來不知道葡萄的根在冬天是要下埋的,積雪覆蓋。來年開春再挖出來,搭架、上棚。從不知道,葡萄的枝葉是一脈水管,將根部的水分盡情吸飲,這是多了多麼神奇的植物啊。

《汪曾祺散文》值得翻閱,倘若喜歡,細緻咀嚼,不合君意,那就大致瀏覽。開卷有益,更何況是大家名作呢?

在書友羣裏看到趙老師發的共讀公告,被《生活家》的書名吸引,古今中外、各個領域能稱“家”者甚多,而面對“生活”這個永恆的課題能自稱“家”或被稱“家”的好像不多。我理解的“生活家”是有豐富的.閱歷,對人生有獨到的解讀,能夠以率真的性情,從容面面對所有人生問題的人。讀《蘇東坡傳》,感覺林語堂先生筆下那個人格近乎完美的蘇東坡堪稱生活的大家。對汪曾祺先生早有耳聞,但從未精讀過其作品,今有機緣,很是期待和歡喜。 讀本的主體是12篇遊記和12篇美食類散文,篇幅大都不長,小巧精緻,是我喜歡的,喜歡他真摯內斂的情感表達,喜歡他任何情境下衝淡平和的心態,喜歡他簡潔乾淨、樸素雋永的文字。從選集中我讀到四個字“真誠從容”。 情感表達的真摯,作品中無論是回憶家鄉、思念昆明,還是遊滇湘、食野味的感受都至真至誠,毫無矯飾之感,讀之動人。 《我的家鄉》描寫家鄉風物寫到江浙一帶的人讚揚高郵“你們那裏出鹹鴨蛋”時,先生寫到“我的家鄉不只出鹹鴨蛋。我們還出過秦少游,出過散曲作家王磐,出過經學大師王念孫、王引之父子”。這很像孩童爲自己心愛之物辯解,洋溢着先生對故鄉的熱愛和驕傲之情。 《覓我遊蹤十五年》寫在昆明讀書,房東家一副對聯中有“故鄉無此好湖山”的詩句,文中寫自己的感受是“少年羈旅,想走也走不開,並不是真的留戀湖山”,先生十九歲遠赴昆明求學,戰亂之中一呆七年,什麼樣的“好湖山”能抵消對家人對故鄉的思念。這裏不僅寫出了自己亂世之中羈旅求學漂泊異鄉感受,更寫出了西南聯大所有師生共同的感受,甚至把我們帶到那一段歷史之中,情感表達得含蓄蘊藉。 生活態度的淡定從容,遊記和美食是真實的生活呈現,但是經作者提煉過的,是作者要表達出來的生活。先生曾說:“我的作品內在的情緒是歡樂的,我們有多重創傷,但是我們今天應該歡樂。一個作家有責任給予人們一份歡樂。” 所以我們在他的文字中很少讀到苦難和傷痛,即使有也是輕描淡寫,或以輕鬆溫馨的筆觸呈現。西南聯大時“一年四季擁絮而眠”,賣字典吃飯,姓李的同學賣掉家裏郵寄來的新棉袍“夥同幾個同學吃喝一頓”……都是這樣的表現。但我們也知道先生經歷過大的歷史變動,童年的安逸,青年的顛沛,中年的被迫害,老年的輝煌,起起落落,浮浮沉沉。作爲一個作家他選擇了“用一種對人生的愉悅之情來撫平人類的精神傷痛”,選擇了告訴人們怎樣快樂的生活。 讀先生的文字由衷感受到生活的真切和溫暖,《蘿蔔》寫不同地方不同風味的蘿蔔,北京的楊花蘿蔔、拍水蘿蔔、燒小蘿蔔,高郵的穿心紅蘿蔔、紫蘿蔔,淮安的青蘿蔔,天津的吃蘿蔔喝茶,張家口的心裏美蘿蔔、白蘿蔔,江南的白蘿蔔燉湯,揚州的蘿蔔絲餅,四川湖南的泡蘿蔔,還寫到了美國、俄羅斯、韓國的蘿蔔,真真的一個蘿蔔大宴,“羣英薈萃”。有人以爲先生好美食,追求口腹之慾,是個“吃家”,我不以爲然,我看到的是先生生活的熱情與情趣,是一種從容的、遊刃有餘的生活態度。蘇東坡的最大魅力也在於他“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達觀與灑脫。 文字風格的簡淡雅緻也是他從容生活態度的表現,先生的散文被稱爲文化散文,小說被成爲文化小說,這得益於其深厚的學養,但先生不掉書袋不浮誇。《鱖魚》一文信用到《徐文長佚草》、王安石《字說》、《漢書高帝紀下》、張志和《漁歌子》、李時珍《本草綱目》、林斤瀾《矮凳橋風情》,都是信手拈來不着痕跡,簡單的吃食中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切舉重若輕,表現出一種自信和優雅。 先生其人其文一如他家長的水,柔軟而有韌性,自有一種生命的力度。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我想蘇東坡、羅蘭、汪曾祺都能稱得上這樣的英雄,希望自己也能有一點這樣的英雄主義,能活出一點自信和優雅。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