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讀汪曾祺散文有感

讀汪曾祺散文有感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讀汪曾祺散文有感,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很值得我們拜讀,你有看過汪曾祺散文嗎,看完你們有怎麼樣的領悟,下面小編整理了讀汪曾祺散文有感,歡迎大家借鑑和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讀汪曾祺散文有感1

這篇文章整體來說是一片瀰漫着鄉土氣息的文章。作者汪曾祺分了三個部分來描述他故鄉。這次,我分析的是第一部分——“打魚的”

鄉村中的人們是淳樸的。儘管漁船的船主是小財主,但他們也隨船下湖,駕船拉網,而且他們的勇敢麻利之處不必僱來的水性極好的夥計差到哪裏。這就應是從側面體現了鄉村的人們的淳樸。不像是城市中的有錢人,只會僱傭一些人,然而自己卻既什麼也不會,也從不體貼手下的人。而像鄉村的財主卻不會。他們會跟着自己手下的人一齊下湖,這也是他們能和睦相處的一個原因吧。

鄉村中的人們又是悲傷的。

讀汪曾祺散文有感

一對夫婦在一條小學校葦塘後的臭水河裏打魚。看得出來,他們就應是生活很窘困的。他們沒資格也沒條件去像船主一樣,在大湖中捕魚,他們只能在臭水河中,打點小魚,也就想填飽肚子吧。再看看作者描述他們夫妻二人的神態:他們的臉上及看不出高興,也看不出失望憂愁,總是那樣平平淡淡的,平淡的幾乎木然。這就應是典型的貧苦人民的神情。生活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包袱,壓得他們喘但是來氣,想必,他們就應剛開始是很悲哀的,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麻木了,沒有了情感。這讓我不禁想起了魯迅筆下的閏土。應對日漸窘困的生活,他反抗過,他努力過,但最終,還是屈服在了生活面前,麻木的生活,彷彿他沒有了情感般,如同行屍走肉地活着。

然而,無聲無息的,女子因爲在水中的時間太長,得傷寒死去了。然而這也映出了一句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她十五六歲的女兒,代替了她,跟着父親一齊捕魚了。最令人看着心寒的,就是對女兒外貌的描述。那臃腫的大衣,那不合身的皮罩衣,那不貼合她年齡的捕魚的動作,看出了日子的淒涼。她按着梯形竹架,一戳一戳的戳着,那動作,彷彿是戳在了我們讀者的心上。

而最後一段,更是顯得淒涼。那一身溼了的皮罩衣,那已經變涼的秋天的河水,壓在了女兒身上,也彷彿是壓在了讀者心上。明明還是就應無憂無慮的與同齡人一齊上學玩耍的時候,明明這麼沉重地生活還不是她該承受的,但只因爲社會的壓迫,擔子全都壓在了她和她父親身上。本身就沉默寡言的父親,因爲生活和情感的雙重壓迫,也變得更加沉默了。對於他來說,可能生活早已不是爲了自己,只是期望能養活自己的女兒就行了吧,而對於自己,卻早已失去了活下去的期望。

農村人民的生活是快樂與悲慘交織在一齊的。因爲遠離城市,身上生活的擔子也變的更重了。但悲慘的生活卻壓不倒某些人對生活的渴望與期望。我想作者在後文就是提到了那些對生活充滿期望和善良的人民。

讀汪曾祺散文有感2

也許很多人不知汪曾祺,也許有很多人認爲中國現代難見散文大家。這是一種誤讀,更是一種謬論。

《汪曾祺散文》是我XX年時偶在市集中買到的,記得還是盜版書。當時對汪先生所知甚少(應式教育的後果),只知汪先生應該算得上是一個著名作家。

閒暇之餘,開始是以一種慵懶的心情看《汪曾祺散文》的。哪知,一讀之下竟不能放下。

讀《汪曾祺散文》,如同是聽一位經歷抗戰、解放戰爭的歷史老人在向我們娓娓動聽地述說生活小事,而在傾聽之中,這種生活小事似乎更是一種無形中的人文和歷史教育。

讀汪曾祺散文有感 第2張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們看到了曾經的西南聯大教授們的風采。我們讀到了當時人們對於政治、文化的評判,我們如同讀一位歷史老人的故事。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們讀到了中國文人不屈的傲骨。看到了中國學者在艱苦的環境中對思想與學術的`孜孜追求……

汪老以一種充滿人文色彩的筆調,向我們講述着曾經的往事,向我們傳來種種可供學習的精神與思想。

讀《汪曾祺散文》,如同在讀歷史,更如同在向衆多先賢和在世的思想老人學習爲人處世!

讀了汪老的書,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其實中國不缺乏文化大家和散文大家,我們只是缺乏學習和認知的機會。讀了此書再說中國無散文大家,也許會是一種笑話!

汪曾祺之書,不讀後悔,讀了不遺憾!

讀汪曾祺散文有感3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人間草木》第一篇就是《花園》。讀了幾遍,每次都是一邊讀一邊笑,一邊讀一邊嘆,一邊讀一邊搖頭——唉,天籟之作啊,我怎麼就寫不出這樣的文字呢。

汪先生的散文好在哪裏呢?掩卷思考,說不清楚好在哪裏,反正感覺好像就是在一個靜靜的冬夜,坐在火爐旁,手捧着一杯熱茶;又好像在風和日麗的早晨,行走在小橋流水的江南;更多的時候,就是回到了童年,在體味童趣時,既感到溫暖又感到淡淡的憂傷,“逝者如斯”啊。

就我的閱讀水平,我想這篇散文之所以有如此的魅力,就在於作者用渾樸自然的文字,從小的視角楔入寫凡人小事之美,於看似不經心、不刻意之中設傳神妙筆,寫出了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

通篇並沒有多少景物的描寫,而是用兒童的眼睛掃描花園。你看,花園的背景是灰青色、褐色、黑色的老宅,裏面充滿了影子——伸拔到無窮高的大柱子(兒童的眼裏當然是“無窮高”),神堂屋裏掛着的鳥籠和“永遠眯着眼睛假寐的鳥(兒童的心理!)”。寫園子裏的草,並不寫草如何青如何綠,而寫“巴根草”的兒歌、“我”躺在草地上拉草根的聲音、草根的甜味和似有若無的水紅色、寫“我”與草的“遊戲”,寫被草磨得發光的鞋底、寫難聞的“臭芝麻”,一筆帶過的虎耳草的腥味和紫蘇的紅色。寫蟲,寫天牛、蟋蟀、鼻涕蟲、蟬、蜻蜓、土蜂,都不是描寫蟲如何如何,而是寫“我”與蟲們的故事。寫鳥,寫冒冒失失飛進花廳裏的鳥,寫吃偷吃米粉,竈飯,碗兒糕的鳥,寫自己養的鳥被貓吃了的“哭”。寫花,也並不寫花如何美,而是寫供花,寫掐花,寫穿花,甚至寫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以及它們是主人小姑姑,還有花匠、花房、含羞草、荷花……。通篇文章都是兒童純淨的眼睛看到的東西,都是兒童純真的心靈裏感受到的美。特別是土蜂的那段描寫:

“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這種蠢頭蠢腦的傢伙,我覺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來撅去的,有點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當作窠的。看它從洞裏把個有絨毛的小腦袋鑽出來(那神氣像個東張西望的近視眼),嗡,飛出去了,我便用一點點溼泥把那個洞封好,在原來的旁邊給它重掘一個,等着,一會兒,它拖着肚子回來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個洞,鑽進去,看看,不對,於是在四近大找一氣。我會看着它那副急樣笑個半天。或者,乾脆看它進了洞,用一根樹枝塞起來,看它從別處開了洞再出來。好容易,可重見天日了,它老先生於是坐在新大門旁邊息息,吹吹風。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點氣,因爲到這時已一聲不響了。

在汪先生的筆下,蠢頭蠢腦的土蜂,在花朵上把屁股撅來撅去,那對東張西望的“近視眼”,拖着的肚子,坐在新大門旁邊息息吹吹風的神情,酣態可掬的小動物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了。而那個可愛的小男孩,覺得土蜂在花朵上撅來撅去有點不配而對土蜂的愚弄,則體現了童趣和對花朵、動物、花園、大自然的熱愛。

獨到的審美,也是這篇散文特點之一。美在身邊,美在本分,真正具有可體驗的美的特徵的,恰好是真實的個體生存中的無時無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話語”“小敘事”。《花園》讓我感受到的`藝術神韻,就在渾樸自然的文字中,在流淌在字裏行間的文人的雅趣和愛好中,在小事的敘述和刻畫中。

文章開頭並沒有講花園,而是講老宅,灰青色、褐色與黑色的老宅,充滿了影子的老宅。試想,在這種背景下開放的報春花,深紅、純白、碧藍、紫紅、淺黃等色的報春花,“它不至於被曬得那麼多粉”,更何況,還有花園,色彩斑斕,鳥語花香,能不美嗎?這是對比的美。講桂花,是這樣寫的:“父親一醒來,一股香氣透進帳子,知道桂花開了,他常是坐起來,抽支菸,看着花,很深遠的想着甚麼”,這是意境的美。寫臘梅,“冬天,下雪的冬天,一早上,家裏誰也還沒有起來,我常去園裏摘一些冰心臘梅的朵子,再摻着鮮紅的天竺果,用花絲穿成幾柄,清水養在白磁碟子裏放在媽(我的第一個繼母)和二伯母妝臺上,再去上學。我穿花時,服伺我的女傭人小蓮子,常拿着撣帚在旁邊看,她頭上也常戴着我的花”,明黃色的臘梅、鮮紅的天竺果和白磁碟子以及穿花時立在身邊頭上戴着花的小女孩,就是一幅美麗的寫意畫,這也是色彩的美。最使我感動的是這段十分唯美的描寫:

想起繡球花,必連帶想起一雙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這是一個小姑姑房中東西。

讀汪曾祺散文有感 第3張

我真不知道,作者是帶着怎樣的感情來寫的,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有什麼聯繫——那是一箇舊時女孩閨房的東西啊,這個女孩是作者的小姑姑又是好朋友。愛素雅的白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拖鞋的女孩,該是多麼聖潔啊。

當讀到“那些繡球花,我差不多看見它們一點一點的開,在我看書作事時,它會無聲的落兩片在花梨木桌上”、“姑姑已經嫁了,聽說日子極不如意。繡球快開花了,昆明漸漸暖起來”時,我的眼淚突然涌上來,真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啊。

這樣的小場景,在《花園》中比比皆拾:

夜宴,點一個紗燈送客,燈光照在花上樹上;槐樹上看到的佛院,關着的那兩扇門,關在門外的一片田園,悠徐單調的鐘鼓聲,抱柴草打水的小尼姑來抱一捆草,水東東的滴回井裏;半夜在園子裏抽菸的父親和我……一幕幕的小場景溫馨又有點傷感,這種美,就像清麗澄明的溪水沁入了我的心。

“絢爛之極歸於平淡”。《花園》通篇的筆調是清淡委婉、渾樸自然的。讀這些文字,就像在聽一個性情和藹、見識廣博的老者談話,雖然話語平常,但饒有趣味。即興偶感,娓娓道來,平淡質樸,如話家常般的自然。每每讀到會心處,不覺一笑,好像說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這種不事雕琢的風格,恐怕緣於作者心地的淡泊和對人情世物的達觀與超脫。而就是這種看似不經意、看似閒適恬淡中包孕着一種文化、一份厚重。

另外,我在想,《花園》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恐怕不僅僅是美好童年的回憶,對家鄉親人的熱愛,對自然的熱愛,還有更深刻的東西,我說不清楚,但我感受得到,感覺就像《尋找家園》、《融入野地》這樣的作品一樣,在引領我們尋找一種精神上的東西,是真善美?精神家園?或許因爲我們就是從泥土裏走出來的,嚮往的就是泥土和自然?當然,和那些作品不同的是,汪曾祺的文字是寧靜、閒適、恬淡的。

我想,《花園》帶給我的,是流淌在字裏行間的雅趣,讓我體味到含蓄、空靈、淡遠的藝術風格、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永恆的美學價值。《花園》創造的真境界、傳達的真感情,引領着我步入精神世界的淨土。從這個角度來看,《花園》就是我們不斷尋找的精神家園。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