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端午節吃什麼呢

端午節吃什麼呢

來源:時尚冬    閱讀: 3.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端午節吃什麼呢,端午節到了每家每戶都飄出了荷葉的香氣,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到現在已經生產出了各種各樣的糉子,深受人們的喜愛,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端午節吃什麼呢的相關資料。

端午節吃什麼呢

端午節吃什麼呢1

肉糉

一般取用主要採用鮮豬肉、火腿、臘肉、等。豬肉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脂肪,還含量有鐵質和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維生素B1,含有飽和脂肪酸,會導致體內血脂和膽固醇增高,容易引起血管阻塞,導致中風。建議肥胖、血脂較高者不宜多食。

紅豆糉

含高蛋白質、澱粉質,礦鐵物質、磷、鋅、鎂、鈣和鉀質,但不含脂肪。有助脾胃和消化。紅豆能夠利水溼,解熱毒,與綠豆相輔相成,堪稱消夏良藥。

紅棗糯米糉子

紅棗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健脾養胃的紅棗加上溫補脾胃的糯米,功力倍增,能夠強力對抗脾胃虛寒。

不過,在幸福地吃糯米糉子的時候,還有一些不能不提的忠告。現在已經進入了飲食過量的時代,糯米的好處就變成了它的缺點:它很容易吃過量,餐後血糖反應太高。老人和兒童如過量進食,極易造成消化不良,並由此產生的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腸胃功能差的人,建議不要吃過多的吃糉子。

1、最出名的糉子——嘉興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現在包糉子可以說是花樣繁多,除了最傳統的餡料,還有桂圓糉、肉糉、水晶棕、蓮蓉糉、蜜餞糉、火腿糉、鹹蛋糉等等,有重包裝的、有講營養的,各地糉子的文化習俗不同,吃法也不同,因此各地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糉子,可謂五花八門。

嘉興糉子的特點是入口鮮美,肥而不膩,香糯可口,鹹甜適中。同時攜帶方便而備受廣大旅遊者厚愛,有“東方快餐”之稱,小小糉子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稻米之鄉嘉興的一種象徵,被譽爲“飲食文化的代表,對外交流的使者”。許多海內外朋友都是因爲品嚐過嘉興糉子後,才知道浙江嘉興的`地名。

2、品種最多的糉子——廣東糉子

廣東糉子是南方糉子的.代表品種,它的特點是個頭大,外形別緻,正面方形,後面隆起一隻尖角,狀如錐子。除常見的鮮肉糉、豆沙糉外,還有用鹹蛋黃做成的蛋黃糉,以及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配爲餡料的什錦糉。廣式糉子的品種很多,有栗子、鮮肉、蛋黃、香菇;裹枕糉有烤鴨、香菇、栗子、鮮肉、蛋黃、米仁,其他還有鹼水糉、豆沙糉、鮮肉糉、鮮肉蛋黃糉、赤豆糉等。

海南人過端午:

在海南,端午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盛大節日,先是街邊開始賣糉葉,然後賣菖蒲和艾草也慢慢地多了起來,節時,家家戶戶都會買來掛在門框上,以求避邪護身,屋子也會因此瀰漫着野草的淡淡清香。

3、最小資的糉子——北京糉子

北京糉子是北方糉子的代表,其特點是個頭較小,爲斜四角形。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是糯米糉,北京大約可分爲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制成的白糉子,蒸熟以後蘸糖或者蜂蜜吃。

另一種是小棗糉,餡心以小棗、果脯爲主,小棗具有舒筋活血、降低膽固醇的功效。第三種是豆沙糉,還能清熱解毒,比較少見。糉子煮熟後晶亮甜美,油潤清香。北京糉子多選用上乘的選料,傳統手工的加工程序,精緻小巧,美味又健康,因此可是很多白領小資的最愛哦!

老北京人過端午:

在北京,民間信仰認爲五月爲毒月,初五又是毒日。老北京人過端午節時大多在院門前和房檐掛菖蒲插艾葉,避邪避災,保家人平安。

4、歷史最悠久的糉子——西安的蜂蜜涼糉子

蜂蜜涼糉子始於唐代,是由唐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的“燒尾宴”上的“賜緋含香糉”演化而來的,註釋是“蜜淋”,意思是給糉子淋上蜂蜜。在涼糉子上淋上蜂蜜,是一種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涼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點。主要原料是糯米、蜂蜜。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述當時唐長安城裏“庾家糉子,白瑩如玉”。唐元稹詩云:“彩縷碧筠糭,香粳白玉團。”這些都充分說明,遠在一千多年前的古長安,上自宮廷,下至市肆民間,以糯米加蜂蜜製成的糉子,已成爲膾炙人口的風味佳點。隨着時間的推移,它逐漸演變爲今天的蜂蜜涼糉子。所以西安的蜂蜜涼糉子,歷史最悠久當之無愧。

陝西人過端午:

在陝西,興安州的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爲“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爲“鎮病”。

端午節吃什麼呢2

1、吃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起源於公元前340年。屈原,一位愛國詩人,5月5日,他跳入河中。人們爲了防止魚蝦在河中吃掉屈原的身體,人們把大米和雞蛋放進竹桶裏。有些人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使屈原大夫免遭傷害。從那時起,爲了紀念他,每年5月5日人們都會到河邊扔糉子,划龍舟。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2、吃蛋

端午節吃雞蛋的來歷同糉子一樣,雞蛋也是端午節的重要食品,早晨孩子還沒出被窩時,大人就把雞蛋送到孩子嘴邊。民間相傳吃蛋生心。因爲蛋形如心,民間普遍認爲吃了雞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端午節吃蛋一方面是爲了圖吉利,祈禱一年不生病,另一方面則是改善生活。用艾葉煮雞蛋,不但會有艾葉的特殊香味,還能祛除晦氣和疾病。

3、吃油糕

端午節吃油糕,是陝西省藍田縣的一項傳統習俗,是和掛艾草、包糉子同等重要的講究。端午節當天除了吃糉子,還要吃油糕。油糕要用和好的燙油麪,包上白糖、黃桂、玫瑰、核桃仁、豬油做成的餡,下油鍋炸。表皮鬆泡,餡心甜美,外形美觀。

4、喝五加酒

“五月初五采五加,釀五加酒”是民間的習俗。五加即五加皮,氣香味苦,五加樹皮有奇香,可滋補**壯筋骨。民間認爲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難避邪。五加皮的藥用主要爲治疝氣、腹痛、男子**、小便餘瀝、女人腰脊痛、兩腳疼等。地處潮溼的區域,特別適合在端午節喝五加酒。

5、吃麻花

又酥又脆的麻花也是端午節的必備食品。端午節本身是爲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不能說一些不吉利的話,所以吃麻糖(麻花)來粘嘴,也是爲了祝願我們的生活甜蜜美好。

6、吃“五紅”、“五黃”

南京傳統意義上的端午美食是“五黃”,即黃鱔、黃魚、鴨蛋黃、黃瓜、雄黃酒。隨着歷史的變遷、社會的發展,“五黃”的內容逐漸演變爲現在的“五紅”,即“烤鴨、莧菜、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五黃”,整個夏天就可以避邪避暑了。

7、飲菖蒲酒

飲菖蒲酒,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南宋士子陳可常,曾寫有“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的詩句。菖蒲酒是以菖蒲爲藥料、以白酒或黃酒爲原酒製成的一種藥酒。端午節飲菖蒲酒是爲辟邪禳毒,久服可祛病強身。

8、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麪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9、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裏,用長柄木棰打製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10、吃艾饃饃

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麪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艾中含有多種揮發油,具有芳香氣味,可驅蟲殺菌,對多種細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驅瘟,無論食還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