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讀散文有感

讀散文有感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散文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散文有感

她,是中國作家協會成員之一;她,是《讀者》、《青年文摘》、《特別關注》等暢銷雜誌的簽約作家;她,還是江蘇省課外閱讀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她,就是丁立梅。

這一月,我品味了她的散文集《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便忽然發覺,她的詩有着歌一樣的韻律,每一篇文章,都如歌一般清新,如這本書的封面。噢,原來,音樂煮文字就是她散文的風格呀。

在這本散文集裏,我最喜歡的是《與自己和解》。

《與自己和解》講的是一位名叫荷的女子,由於才華橫溢,很快成爲她所在那家公司的頂樑柱,但是,工作壓力卻越來越重,總是日夜操勞,不得歇息,甚至連完整聽一首歌,好好談一次戀愛的時間的都沒有,最後終被生活逼出憂鬱症,跳樓自殺。另外還有一名叫倩的女子,經營着一家大公司,事必躬親,心情因此很是煩躁。後來,有一天她的女兒向她哭訴她不陪她,不是她媽媽,讓她幡然醒悟。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生活了,從此放緩了前進的腳步。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也陷入了沉思。現在的人們,被生活逼得東奔西跑,連走在路上也是行色匆匆,就是再美的風景,人們也就不過只匆匆一瞥,根本不會駐足欣賞。就連我們中學生,現在也被大量的作業和各種考試所逼,再也沒有兒時的純真快樂,只是埋頭於書海,甚至到了“進一步是書山,退一步是題海”的處境中。久而久之,我們覺得生活乏味,所有美的東西都消失了,因爲我們的眼睛早已被生活的壓力所矇蔽。

因此,我們試圖脫離這個令人痛苦世界,試圖去尋找一個我們想要虛擬的世界。於是,我們就把這個虛擬的世界設在了手機裏,變成了網絡遊戲。而微信、QQ的出現也讓我們覺得找到了可以放鬆一下的地方,“低頭族”便出現了。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生活嗎?除了金錢和名利,難道這個世界在繁華的掩飾下,就真的冷清到沒有一點美好可言嗎?不,當然不是,我們之所以看不見美好的事物,是因爲我們趕得太急了,不會與自己和解。“生命之弦,原有它承載的極限和底線,繃得過緊,勢必絃斷。”

讓我們放緩腳步,細細品味一下真正的生活,真正的幸福吧。那些還埋頭於工作,好不容易有點休息卻又埋頭於手機的家長們,請擡頭看一看,你的家人們多渴望你的陪伴吧。“錢永遠賺不完的,而與孩子的相守,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珍貴不可再生的。”人們啊,該把生活施於你的重擔放下了,陪着你的家人出去走走吧,你會驚奇地發現,原來你生活的地方是這麼美麗,幸福來得是這麼快!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金錢與名利(或許對於我們來說是分數吧)。是啊,又有誰說過金錢與名利可以換來幸福呢?所以,讓我們與自己和解吧!

這便是《與自己和解》帶給我的啓示,不過,我在《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裏可是受益匪淺的,遠不止這點收,我願讓它做我的知心朋友,永遠陪在我身邊,爲我指點迷津。

昔日古國風貌早已零落成泥,崇樓華堂淪爲草澤,這似乎已是個沒有歷史的時代。萬幸,有這樣一杆筆揮灑在一個民族的精神疆域中,摒棄固化的時間與地點,只是讓我們被千年不變的信仰所化,走進千古河山,身不由己。

風雨千年

中國的文化歷來與自然生死相依,景與物不再是徒有其表的空殼,而成爲情感的載體,心頭的哀音。讀《陽關雪》,看陽關終成廢墟、終成荒原,裹挾着曾經胡笳與羌笛的豪壯和邊塞將士的遙遙歸夢,消失在朔風中;讀《杭州宣言》,驚覺這個高貴美麗的城市並非自然之力,而是一代代地方官員和百姓甘當生態維繫者而成就的燦爛成果。“沒有自然之美,什麼文化也不成氣候”;讀《莫高窟》,傳神到恢弘的壁畫讓人夢迴赫赫大唐,也看到唐宋之後無可挽救的氣象破滅。到近代,大量壁畫和經書被以及低廉的價格賣出,甚至於被外國人偷竊,被剝離氣韻的空牆,留下的只有愴然血淚……櫛風沐雨,中華文化就在世世代代維護與毀滅中艱難前進,根基不曾動搖。

英魂之祭

歷史,學到最後都是人文情懷。在書中,我體會到不同文明的相生相剋和時代漩渦中個體的掙扎與超越。餘秋雨先生在書中提出:“文明的脆弱性就在這裏,一步之差就會全盤改易。”有這樣一羣人,他們心向文學藝術,但他們畢生成果推動的文化進步被讒夫輿論所指,瀕臨毀於一旦。他們並無怒罵,在苦難中表現出優美的高貴,撐過了這些“文化孽力”的毀謗。他們中有蘇軾、黃佐臨、謝晉和巴金,歷史總會站在君臨萬物的高度證明孰對孰錯,他們的生命因對文化的純熱愛鐫刻山河、鏤雕人心。他們傳奇的一生似乎足以令後人豔羨,然而箇中苦甘,也只有自己獨自體會,默然承擔。今日爲英魂一祭,且喜且悲:大智不羣,大善無幫,何懼孤步,何懼毀謗。

文化無疆

文明的碰撞產生的可能是進步的火花,也可能是戰火硝煙。有的是同種文明的內部衝突,例如中東亂局。這麼一片悠久榮耀的土地,被極端主義的衝突鬧得精疲力竭、遍地殘垣。衝突的任一方都有同痛切而鏗鏘的理由,這就使雙方淪落在極端中無法後退。於是,文明最爲集中的地帶變爲仇恨最集中的地帶。另一部分是異種文明的戰爭。古有巴比倫、印度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相互戰爭,今有美俄、歐盟和第三世界等多方角力。致命點是,拉長戰線必然會給人們帶來殘酷的適應,對是非善惡界限的麻木。最後,就會放棄思考,喪失尊嚴。這讓我們不得不接受現實,今天的絕大多數災難,已無國家和民族的界限,人類的整體文明纔是應予以守護的大道。這種意識有賴於人類共通的文化意識,非某羣某族,而是各國各民。文化無疆,願各國的兼容並濟能夠帶來和平與發展的契機,這也正是中華千年秉承的宗旨。

文化界從不缺少話題,也不缺少名號。缺少的,往往是讓海內外眼睛一亮的文化尊嚴。而《文化苦旅》做到了。他無關哄擡,無關貶低,只有作者一顆不斷追尋的赤子之心,鍼砭時弊,或由衷讚美,或沉痛叩問。這是文化存在的極溫暖方式。

餘秋雨曾說:“我在山河間找路,用短暫的生命貼一貼這顆星球的嶙峋一角。”

那麼我要說,他在動盪中沉思,用畢生的心血繪出磅礴的中華魂魄。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爲這千年魂魄,注入嶄新的時代血液。

豐子愷的散文通過寫兒童的天真、寫百姓的不幸,寫生活中的一切瑣事,歌頌兒童的純真無邪,同情民衆的不幸遭遇,表現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對幸福快樂生活的憧憬,對光明理想社會的渴望、這種善良、慈愛和博大的情懷幾乎在豐子愷的每一篇散文中都能讀到。

現今我已讀完了《豐子愷散文》,下面就來具體敘述一下本書給我的無限啓發:

作者用親身經歷向我訴說了學習的真諦,學習其實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麼枯燥乏味,學習是一件樂事,但需要一個條件——苦。能下苦功者自然覺得學習不會累,感覺輕鬆是排除枯燥乏味這一傳統概念的一大前提。作者的苦學經歷讓我備受感動,作者的休閒時間基本都是與書相伴,且作者是去往世界各地學習,因爲此,作者又畫得一手好畫。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當然,最後作者也是我國的一位優秀的翻譯家。

作者學習時並沒有閉門造車,也沒有半途而廢,而是充分挖掘學習的樂趣。我認爲,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應該多培養自己對於讀書的興趣,畢竟一味地去靠死記硬背是最不可靠的學習方法。其次,要增強自己的意志力和對學習的信心,畢竟,我也將要踏入高中的學習旅程。高中的學習生活更加艱苦,需要我能夠吃苦耐勞的精神,我會向作者一樣,懂得下功夫學,懂得培養對學習的興趣。

在書中我看到了父親的責任心。作者是一位有着多位子女的父親,在作者辛苦養育子女們的同時,表現出了一種強烈的責任感。父親悉心記錄着孩子們的成長過程,在自己惹得孩子們不快樂或不高興的時候能夠反思自己應當如何做一位好父親。這一幕幕給了我很大的感觸。責任事一個人的標誌。具有責任感的人才是活得有價值、有意義的人。

一個人是否具有責任感,關鍵看他爲這個社會付出了多少。每個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就要承擔不同的責任。我們作爲學生,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承擔責任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遇到些許挫折,但是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犧牲纔會後回報。付出相應的代價那也是理所應當的。所以,作爲中學生的我們,在具有責任感的同時也要有堅強的毅力,這樣才能做到盡到責任,得到回報。

在書中,《中國就像棵大樹》一文中,作者提到中國就像被斬掉許多枝節的大樹一樣,但在劫後餘生中國重新振作起來的時候,這棵大樹勢必會比之前更加的枝葉繁茂,而中國也將會越來越強大。在這裏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愛國情懷以及具有奉獻之心的歷史責任感。由此可見,我們中學生努力學習將來也是要爲打造更強大的中國而盡一份力的,肩負着歷史責任的我們一定不負厚望。

作者的散文大都娓娓道來,洋溢着濃厚的生活氣息,就如同在與朋友閒話家常,親切自然。

作者是一個善於觀察、細心發現的人,他寫散文來記錄孩子們的遊戲吵鬧,回憶師長的音容笑貌,就連身邊的小貓、白鵝、螞蟻也都成了寫作描述的對象,他的散文具有人間關懷和平民氣質。在他的筆下,一切都顯得非常清白、明淨、天真、自然。

現在的我們在寫作時通常侷限在一處而停滯不前。一方面原因是我們閱讀的課外書目比較少,另一方面原因就是我們太努力想要構造完美華麗的詞藻,但卻又冥思苦想而不得,最終“精心編造”出來的文章通常都是那一類矯揉造作、風花雪月的三類文章。往往很難於得高分。

在這裏我們可以向作者學習,多觀察,放眼仔細去看看你周圍的世界,發現你周圍事物最美的一面,之後多讀書,積累好詞佳句,加以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配飾,一篇平凡事物中充滿着不平凡文化底蘊的文章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

寫作不一定要“匠心獨運”,但方法以及變通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

真誠,寫作要真誠,真誠地表達出你內心所想,不必過於修飾,在藝術技巧上用筆簡單樸素,才能營造出生動傳神的氛圍。

通過閱讀《豐子愷散文》,不僅在爲人與學習上給了我諸多的思想教益,並且在寫作上也激發了我很大的興趣,給予了我很多啓發。

讓我對於學習與用筆又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對於即將進入高中生活的我,一定會以豐子愷的散文作爲寫作的起點,並在此基礎上追求更好的卓越!

五月,夏日的朝陽被晨風托起,寬敞的書房裏金光燦爛,我讀着江蘇女作家丁立梅的散文集《忽然花開》,心裏感到更加溫暖而明亮。

《忽然花開》以意蘊優美流暢的文字,講述着生活中平凡樸實卻美輪美奐感人至深的故事。

穿過歲月的景深,作者邀我們一起回到家鄉的小鎮。感覺中,小巷一直很靜,深巷幽幽,什麼樣的祕密都能藏在裏面。然而,歲月打亂了一切,斷然阻斷了回到從前的路。昔日的青春女子發福成一箇中年女人,而自己也是一個男孩的母親了。“胸口突然一緊,有疼痛辣辣地掠過。我知道,曾經寄存了我許多夢想無數想象的深巷,它一定也不在了。從此以後,我只能在記憶裏,與它隔了歲月相望。”作者的感覺就像一幅素描寫生,點睛的幾筆就勾勒出了清晰的輪廓。但是,歲月也總要留給我們一些揮之不去的記憶。“想起小時過年,年味的誕生卻是從祖父清洗蒸籠開始的。”“睡夢裏,是新年的歡騰。醒來,滿屋的饅頭香。”“也有這樣的時光,一個人關緊房門,把那些舊衣一件一件拿出來,對着鏡子穿。這個時候,便聽到有溪流,從我的指尖下暖暖流過。而後匯聚成一條河,那條河的名字叫——歲月。”……這一切被糅進歲月的褶皺裏,藏進心靈的溝壑裏,風剝雨蝕都無法從記憶中抹去。由此我們在與歲月的抗衡中變得滄桑堅強而溫柔。

愛情是人生最永恆的情感。俄羅斯詩人施企巴喬夫說得好:“愛情是一本永恆的書,有的人只是信手拈來,瀏覽過幾個片斷。有的人卻流連忘返,爲它灑下熱淚斑斑。”(《愛情詩》)《忽然花開》以獨特的感悟展示着愛情的色彩,爲愛情披上五彩嫁衣。在作者的筆下,既有愛情失意時的感傷,也有愛情收穫時的欣悅,感情清純而飽滿。最爲得體的是,作者的思想沒有停留在對愛情過程或結局的敘述上,而是作着深層次的思考。面對好友葉子與相戀六年的男友分手,人們有各種各樣的猜測。“再多的恩愛,若不用婚姻來盛裝它,也終如流沙,一一地流散。”我們細細地想來,真的是這樣,光戀愛不結婚,愛情就不能算作圓滿。老班長的婚姻,一直不被大家所看好。十來年後,同學聚會時大家談到婚姻,都少了當初的浪漫與激情,惟有老班長一臉知足。同學中有離了的,有淡淡過着的。大家忽然都羨慕起老班長來。“真正的愛,原是耐得住歲月的磨損的。”這樣的總結真是到位,一時的激情換來的只是片刻的歡愉,惟有歲月才能檢驗出愛情的純度。女友可欣的愛情之路,一直不平坦。她經歷過幾次波折之後,尋一平常男人嫁了。無波無浪,一切平靜得小河水似的,卻有着說不盡的寧靜和安詳。“凡俗的愛情,原來是這個樣子:結婚、生子,過柴米油鹽的日子。然後,在日子裏一天天老去。卻有了溫暖在裏頭,有了牽掛在裏頭。”是啊,愛情就是藏在現實生活中,在平常普通的日子裏呵護着我們,使我們有着幸福的感覺。

作者的思緒頑強地追隨着歲月,在感恩的心境中剪裁着生活。一曲憂傷的歌,一朵盛開的花,一件嫁時的衣,都成爲作者落筆的理由,使我們確信,丁立梅並非因爲想說話而寫作,而是因爲確實有話要說而寫作。

讀着《忽然花開》,我既看到了牡丹花怒放的華貴,亦聞到了百合花淡雅的馨香。於是,我們的每一天都像是待嫁的新娘,充滿着瑰麗的想象和溫柔的情感,爲平常的日子播撒着一縷芬芳。

讀朱自清的文章,或許是歷史的原因,民國的文章仍保留着前清古文的特點,特別精煉,有非常流暢,自然,體現了對文字的駕馭,對藝術的追求,感覺作者自己寫文字也應有深深的陶醉感吧。

下午讀朱先生的歌聲等文章,真是被他的高度的藝術性折服了。周圍的景緻在他的感官體會下,像小河細細的流淌出來,變成了詩和畫,有的地方又像他的隱語,我們局外人,裏面的東西,我們怎能看的盡呢!“彷彿一個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灑在我臉上,引起潤澤輕鬆的感覺,新鮮的微風吹動我的衣袂,像愛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樣,我立的一條白礬石的甬道上,經了那細雨,正如塗了一層薄薄的乳油,踏着越發感覺滑膩可愛了。”周圍的景緻成了作者思想的一部分,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我們每天都在物和景中浸泡,甚至去天南地北,隨着滾滾人流,到處走馬觀花,我們又能看出多少景中的東西呢?寶貝在我們手中,我們都要把它扔掉,我們不認識他,不瞭解他,又怎知它的價值呢?

記得有個故事,說一個小女孩對着一簇花說話,大人很好奇,問小女孩說什麼呢?小女孩說,我對她說,你長得真漂亮啊!我們對物的純真像小女孩對花,對景的愛戀像朱先生一樣,再能見景而沉醉其中了。

記錄生活的一點一滴——讀《馮驥才散文精選》有感

馮驥才,浙江寧波人,一位著名作家。他用筆墨記錄下了他繽紛多彩的一生。唐山大地震、四季掠影......寫滿他的本子。珍珠鳥的可愛、黃山絕壁鬆的剛強、春天的清新、夏天的苦悶、秋天的藝術、冬天的恆遠、唐山大地震的可怕、日曆的重要......馮驥才寫的《馮驥才散文精選》描寫他兒時和奶媽一起逛娘娘宮買臉譜的故事等等以及他成長時經歷和長大是遇到大地震等的故事 。但又在談笑中帶着嚴肅、藝術和文采。

馮驥才在《日曆》中所寫:前邊的日曆就像一個個空間,生機勃勃,寬闊無邊,迎面而來。令我深有感觸,人一天天活着,一天天奮鬥,不就是爲了更好的明天嗎?人生來就是爲了活着,爲了奮鬥換取一天一天。我們人生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記憶,記憶就像一位富有知識的藝術家,潛藏在每個人的心底,你看不見也摸不着,是十分獨特的。作者說過:“生活就是創造每一天。”這話恰恰對應了前面的話。

據報紙描述,一位還處於學習階段的中學生,在網吧沒日沒夜的打遊戲。終於,等到他站起來時,因爲在網吧裏不吃不喝,浪費時間的他死了,這就是虛度光陰的後果。時間就是金錢,你浪費時間,就是浪費了許許多多的金錢。

爲什麼寫一篇一篇的日記、散文?就是讓事物、時間永存,當作一份記憶。生命如歌,堅持唱到最高調!

拿到《遇見》,正逢週末,雙休日,抱着這本書看了三遍。

後面的若菱有點像自己。

讀後,有一些收穫:

快樂,受外界條件限制,而喜悅,是由內而外的綻放,也就是佛說的“歡喜心”吧。

我是誰?我不是我,你不是你,他不是他,而是自己情感、感受、思想、意念的見證。

當下臣服,就是接受現實。現實中所發生的都是合理的,不要牴觸,要接受,然後放下,纔是善待自身。

跟自己的身體連接,傾聽自己身體的信息,這個功課還需要繼續努力和完善。

健走時,不要說話,要把注意力放到身體的感受上,達到步行禪的冥想。健走時說話,容易耗氣,不利於健康。

不要擔心,擔心是負面能量;要祝福,祝福是積極能量。

當指責和抱怨別人時,其實有三根手指是指向自己的。所以,還得繼續剖析小我,不斷改進自己,完善自己。

誰都有情緒障礙。先學不生氣,後學氣死人。這話不是書上說的,也不是我說的,而是聽一位大嬸說的,不知對不對,沒有實踐過。不過,不生氣這門功課,我已經學得快小學畢業了。

開始,就是未來。央視一位著名的主持人說,改變,什麼時候都不晚。

當看到老人要出外雲遊,在門口留給若菱的那封信,讀第二遍時,我的眼裏涌出了淚花,感覺自己就是若菱。“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有時候,我們太在意別人的目光,從而失去了真我。“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懣或心存恐懼,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我當然要把它當成禮物了,而且還要好好享用這個禮物。

走出觀念,還原本來。這一節反覆看了幾遍,感覺比較深奧。也是自己需要靜心思考的部分。

婚姻是一場修行。其實,不管婚姻也好,工作也好,生活本身就是一場修行。活着就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志同道合,心靈相通,即便有這樣的知己做了你的愛人,也不標誌着婚姻從此完事大吉。在這個基礎上,還是需要倆個人在共同的生活道路上,不斷磨合,共同成長和進步。如此,才能琴瑟和鳴,恩愛長久。

讀《不負,傾心》,我心有慼慼焉。

每個人生命中都會有那麼一個人,從她出現在你生命中的那一刻起,就一直陪伴在你的左右。很多時候,你們並不在一起,甚至不在同一座城市生活,甚至很久都不見面,可是熟悉和牽掛總在。

葉子離我並不遠,但是我們並不常見面,確切地說是很少見面。電話也是少的,偶爾無事的時候,會打個電話聊上幾句。她打給我電話,總是在下班回家的公車上。聽着嘈雜的背景音,我總會感到心酸。因爲彼時,我已經在溫馨的家裏,而她還在奔忙的路上。很多時候,我會爲她鳴不平,忍不住責備她幾聲,她總是開朗一笑,說:我們倆上班的地點相隔太遠,讓他開車來接我,太費油錢,節約的還不是我家的錢嗎?

葉子的節儉我是知道的,我常常說她太對不起自己,她總是笑笑說:還好啊!我知道,節儉已經成爲了她生活的習慣。

其實,以葉子的家庭收入,她完全不用節儉。可是,她說,爸爸不在,媽媽沒有養老金,由我一人負擔,我若奢侈,心會不安。我知道,她的不安是對另一半的。一個沒有男丁的家庭,本該由幾個女兒分擔養老費用,但是,她的姐姐們的生活都不盡人意,經濟上自顧不暇,哪裏還有餘力照顧年邁的母親?再說,她也不願母親跟着姐姐們受苦。一個人默默地扛起了照顧母親的責任,心裏卻又對另一半懷着歉意,畢竟生活的擔子重了。

前幾天,正好有機會,我去看了她。

她還是原來的樣子,只是胖了一點點。我一直覺得,她胖一點更好看。

第一次跟她接觸的時候,我正失意,正被班上的女生排擠。因爲成了某人假想的情敵,我不得已主動換了座位。於是,圓臉白淨,秀氣安靜的她成了我的同桌。第一次和她散步的時候,她穿一件紅衣,戴一條白圍巾,簡單清純。那時,我們十六歲,讀高一。

如今,站在不惑的關口回望,那時的我們單純而幸福。那些數不清的煩惱,真的是自尋煩惱,或者說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爲賦新詞強說愁”的煩惱。那所謂的愛情,那所謂的山盟海誓,到現在早已煙消雲散,蕩然無存。

我沒有受過太多愛情的苦,只因我天生平凡,清純如世外仙姝林妹妹般的葉子,卻是深陷情網,痛苦難過。我常常嘆息,外表像林妹妹也就罷了,爲什麼還要像她一樣癡情呢?熟讀《紅樓夢》的她,難道不知道,林妹妹的一生,是註定要用眼淚還前世的情的?說真心話,我那時還暗暗地羨慕她,有一個傾心相愛的男孩,所以,在那個寒冷的冬夜,我欣然接受了她的請求,爲那個從未謀面的.男孩,織了一件毛背心,和一條點綴有葉子圖案的圍巾。那時,我的雙手滿是凍瘡。可是,我願意,我願意爲葉子,爲葉子的愛!只是,最終,這用心的愛,換來的只有傷害!

我目睹了葉子的消沉和消瘦,我也知道其中的因由,但是,除了默默地陪着她,我想不出其他辦法。我不知道那是一個怎樣的男孩,他怎麼可以如此輕易傷害一個真心愛他的女孩?他親口對她說,我要結婚了,新娘是別人!這個可恨的男人,他怎麼說得出口?他不知道他有多殘忍!葉子的成績下降了,此後再無起色!葉子的情緒低落了,此後再無笑容!葉子的白淨消失了,黃着一張臉,整天無精打采。看着她的改變,我真想找到那個無恥的男人,理論一番,可是,葉子卻再也不提他。我知道,那個男人成了她心裏的痛,因了他的背叛,她否定了自己的人生。雖然,只是十七歲的人生,可是,足以毀滅整個一生!我着急卻無能爲力,因爲我的勸說辭,於她沒有任何藥效,我只有在晚自習後陪着她,在寒冷的街頭,給她冰冷的心一絲溫暖,哪怕是極細的一絲,我也心滿意足!

我一直記得,漸涼的秋風裏,兩個女孩,一紅一藍的連衣裙,裙裾在風中翻飛;我還記得,寒意襲人的北風中,兩個女孩,一人一隻烤紅薯,吃得熱氣騰騰。雖然不在同一個班級,但我們倆的身影總是一起出現在同學們的視線裏!

高考,葉子毫無懸念地落榜了。我,也不例外!葉子比我還驚訝,驚訝於我的名落孫山。放榜之後,我們相約去公園遊玩,在涼亭裏,匆匆而來的哥哥,帶來了學校讓我去面試的消息,葉子真心替我高興。然後,我們又在同一個城市裏相伴,只是在不同的學校,但幸運的是,學校離得很近。於是,走動是經常的,活動是成雙的。我們結伴去看櫻花,一起去吃涼皮,還去外校看電影。有其貌不揚的男生追我,她幫我考察參謀,力贊其性格敦厚才華橫溢,最後,那人竟成了我先生,她還稱其爲姐夫。畢業前夕,她找到了真心愛她的人,我懸了好久的心終於放下。她的心結解了,我的心舒展了。

然後,我們分開了,我回了家鄉,她去了南方。我們都沒有參加對方的婚禮,卻都在心裏遙祝幸福。直到她回來定居,我們纔有機會見面。那時,她開了一家小小的美容店,很辛苦卻堅持。她帶我去吃泡菜苕粉肉絲,給我洗面,講她在南方打工的經歷,辛苦都被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後來,她關了店子,輾轉做了好幾份工作,每次都是太辛苦辭的職,因爲她太認真,每回都被指派越來越多的活,最後吃不消。

上次見她,是個星期六,下着雨,很冷,她下午四點纔到家。披着長髮,眉眼生動,笑聲爽朗,走路蹦跳,感覺是一個幸福的小女人。昨天,她給我打電話,說元旦要回來辦事,順便找我玩。我喜歡這種感覺,不特意爲了見面而輾轉舟車,偶爾順便見面纔是最好。

喜歡一個人是不需要理由的,喜歡也不需要朝夕相伴,就像秦觀說的:兩情若在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君子之交淡如水,太甜太膩的東西總容易生厭,友情也要平淡纔好!

丁立梅散文集中有一篇文章《天堂有棵枇杷樹》。母親得了癌症,因爲做化療頭髮都掉光了,兒子便問母親頭髮哪裏去了?母親回答去了天堂,還說自己不久後也會去,她會在天堂種下一棵枇杷樹,(兒子最喜歡吃枇杷),孩子信以爲真。不久後母親安靜的離去,兒子只是覺得母親去了天堂給自己種枇杷樹去了。孩子長大後明白了什麼是死亡,他也從此學會在傷痛與無奈之中在心中種下了一棵枇杷樹……在人的一生中,生老病死不可避免,人們對死亡十分的排斥與恐懼。但實際上,人們並不是害怕死亡,而是害怕失去,失去愛你的親人,失去你已經擁有的親情,失去你看到的這個世界,失去你所擁有的愛與被愛的一切。

而且這些失去是永遠的,是不可替代的,再也找不到比家人更愛你的人,找不到比你努力後更想分享的人,找不到比眼前更美好的愛的世界。

這是一種無奈,我們再努力也無法避免。有人想長生不老,但當你真長生不老時,你又會發現,你要忍受你身邊其他的親人的離去,忍受你一個人的孤獨,而所有一切的美好,都終將變成你腦海裏的往事,而並非真正的“美好”,因爲那時,你就會像原來一樣的無奈,一樣的痛苦。

如果無論怎樣都是無奈的、痛苦的,那我們爲什麼又不能像文中的“兒子”一樣,在無奈與傷痛中去直面親人的離去呢?雖然你失去了親人,但是親人對你的愛已銘記在你的心裏;雖然你失去了你擁有的親人的溫暖,但這些你至少擁有過,親人的溫暖會永遠印在你的腦海中永不凋零;雖然你會失去你曾經擁有的這個溫暖的世界,但一定要努力創造更美好的明天,纔會不辜負親人對你的愛與期待。

我的奶奶走了,也去了天堂。奶奶躺在病牀上的時候,對我說再也不能給我做飯了,奶奶的愛是簡單的也是最深切的。我一定會堅強,會努力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奶奶在天堂也會高興的。

著名的散文家一一雨果曾寫道“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裏面怎能不甜?”讀了《母愛》這篇文章後,我更能體會到這首詩句中的含義了。

這個故事發生在十分缺水的青海市。在青海市,每個人只能用3斤水,這3斤水不僅要刷牙、洗臉、洗澡,又要洗衣服、洗碗,還要喂牲口。所以有一天,一頭老黃牛爲了讓自己的孩子一一小黃牛喝到水,奮不顧生地掙脫繮繩,攔着送水的軍人,軍人吆喝着讓老黃牛閃開,還用火嚇唬它,它也紋絲不動。主人發現後,用鞭子把老黃牛打得遍體鱗傷……最後,軍人被感動了,給了它3斤水,但是老黃牛卻讓它的孩子貪婪得喝老黃牛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3斤水。

母親——這一個十分簡單的詞語,可是這一個簡單的詞語裏面卻包含着對我們無盡的愛。母親會在你發燒時照顧你;母親會在你取得好成績時表揚你;母親會在你摔碎了花瓶時安慰你……總而言之一一母親永遠也不會離開你,永遠也不。母親的愛是最偉大的。在風雪中,母親就像一把傘,幫我阻擋了風雪的“侵襲”;在登山時,母親就像一副登山用具幫助我爬上高山……母親啊,母親,您的愛到底有多偉大;母親啊,母親,您終究也會蒼老;母親啊,母親,您蒼老後還能做我的傘或登山用具嗎?母親啊,母親,您只需要知道我一直愛你就夠了……

母愛是一首深情的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婉轉悠揚,輕吟淺唱,唱出了我心中對母親深深的依戀。

專心閱讀一篇唯美的散文,是性情的陶冶,是心靈的淨化。朱自清的《歌聲》便是這樣的一篇短而精美的散文。

此篇作於1921年11月,共413字,簡短、精美。作者把在聽了一場音樂會後帶來心靈的愉悅感受抒發出來。本來是聽覺的享受,卻在作者筆下轉換成視覺和嗅覺的感受,這感受如同春風拂面,身心都處在春天的陽光裏,令作者“神迷心醉”。

新鮮的微風吹動我的衣袂,像愛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樣。我立的一條白礬石的甬道上,經了那細雨,正如塗了一層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覺越發滑膩可愛了。 (作者回想昨天晚上參加音樂會,這時的心情極好。想象一個暮春的早晨,微風吹拂像是愛人吻手時的鼻腔呼出的氣息,和着愛人的腳步,慢步在甬道上,細雨也好像成了潤溼肌膚的乳油了。)

這是在花園裏。羣花都還做她們的清夢。那微雨偷偷洗去她們的塵垢,她們的甜軟的光澤便自煥發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豔下,我能看到他們在有日光時所深藏着的恬靜的紅,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與綠。以前錦繡般在我眼前的,現有都帶了黯淡的顏色。——是愁着芳春的銷歇麼?是感着芳春的睏倦麼? (把音樂會當作百花園,作者在這百花園中欣賞着花落時節餘香的清夢,沒有暮春的傷感。還在笑問“春歸何處”?可見作者此時的心情是在盡情享受着暮春的美。)

涓涓的東風只吹來一縷縷餓了似的花香;夾帶着些潮溼的草叢的氣息和泥土的滋味。園外田畝和沼澤裏,又時時送過些新插的秧,少壯的麥,和成蔭的柳樹的清新的蒸氣。這些雖非甜美,卻能強烈地刺激我的鼻觀,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音樂會的歌聲中,彷彿又顯現着一片紅肥綠瘦的田園,作者嗅覺到田園的氣息;這時的作者,盡情享受春風下的田園風光。)

朱自清這篇散文用句不多,卻把一個徘徊在理想與現實邊緣的青年知識分子內心世界刻畫得透徹至極。亂世中的青年何以爲身?這種徘徊思維在他的《匆匆》一篇中已完全體現了,這篇文章則是他在妄想逃避現實時,一時的自我安慰。知識分子到底不是工、農大老粗們,他們的思想必然會帶上纏綿悱惻情調,而這種情調正是我們現今這個浮躁社會所缺乏的。

懷疑自己做了個夢

夢在一個不知的夏夜

身旁空蕩蕩的

似在皎潔的月光下

懷念逝去《春》的光芒

懷疑自己做了個夢

夢在一個不知的夏夜

身旁空蕩蕩的

有一個人

《匆匆》地來,又匆忙地去

懷疑自己做了個夢

夢在一個不知的夏夜

身旁空蕩蕩的

四處地張望

哪裏尋找我的《背影》

懷疑自己做了個夢

夢在一個不知的夏夜

身旁空蕩蕩的

一片蛙鳴攏來

誰堪受這《荷塘月色》的孤清

懷疑自己做了個夢

夢在一個不知的夏夜

身旁空蕩蕩的

只是誰的靈魂

思慕那《漿聲燈影裏的秦淮河》

能在一篇文章中找到溫暖,這可能只有在影視劇中才會出現,但是一本《丁立梅散文》會讓你覺得文字就是一鍋湯,而丁立梅,正是極好的廚師,用水將其淨化成最溫暖,最香的一鍋湯,令人心神俱暖,真正感受生活的真諦。

本書雖說是散文,實則卻講述了生活中一件件平凡小事,從修車師傅到少管所的父親,體現了愛情、友情、親情三個方面在人間的各種體現,不同社會階級,不同的情感,作者丁立梅作爲一位江蘇教師,用心,全力奉獻於此書中。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呀!連名字竟都如此有詩意,從封面到內容,無不有一種寧靜純潔質樸美,一朵朵梅花點綴,拼成不同的笑臉,憑一書得了14個國內大獎,她的散文多次被中考試卷閱讀分析選中,成爲許多人耳熟能詳的佳作,她的作品,均有一個特點,便是整書只有一種色調,如:白色——《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黃色——《暖愛》……又會在文中看似不經意地加入適當環境描寫,更是不止一次地讓讀者不小心觸動心房。

讀她的散文,真的不像原來看的《張曉風散文》、《林清玄散文》那樣玄奧,好像文字成了黑洞,只有你看不透的,卻沒有你全看懂的,玄幻得有些不自然,丁立梅的散文注重於細節,尤其是生活中細節,這也是我更愛看她的散文原因之一,對生活的散,才能讓讀者的聚,視自才便於相迎,其中一個老漢看少管所兒子的故事成爲我一度最喜歡的。

散文講了一個年過六旬老漢,兒子在外面鬧事抓進少管所,一路上作者伴着老漢看兒子,車上老漢不止一次揚言要如何管教兒子,甚至放下狠話,但真正見了面,那實實在在的情,從神色上便已如山洪暴發“兒子,爹等你出來”一句話實在是令人動容,天下父母哪個不是如此?嘴上十分嚴格,卻實際心痛自己孩子,別的人說父母有家暴亦或是不愛他了,但這就是愛,父母罵你,是因爲他們怕。打你,是爲你成績着急!散文不僅教我們煮文字的樂趣,更教給我們潛於生活的人間之情,要知道,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

夜深了,仍可以看見一個即將中考的學子在放鬆時仍伴着螢火蟲的綠光,劃出那一鍋溫暖的湯。

初次瞭解到徐志摩,是源於一首《再別康橋》,猶記得那瀟灑的詩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次更深的認識到徐志摩,使自己偶然從同學那裏得到一本《徐志摩散文》,我本來打算:在閒暇之時,讀它消磨時間;在晚上失眠之時,讀它催眠;找不到枕頭時,拿來墊頭……可誰想到,就在我每天漫不經心的讀一些散文時,我漸漸的走進徐志摩,漸漸的開始崇拜他,讀他的文章感覺就像久旱的田地初逢甘霖;行走在沙漠裏,飢渴的旅行者發現綠洲;五歲的孩童在海灘上撿到貝殼……那份欣喜,那份快樂,讓我如癡如醉的徜徉於書裏,自由的翱翔,盡情的品味墨香追尋徐志摩的痕跡,領略一代才子的風采。

他讓我看到自己.“昨天我是個孩子,今天已是壯年:昨天腮邊還帶着圓潤的笑容.今天頭上已見星星的白髮;光陰帶走的往跡,再也不容追贖,留下在我們心頭的只是些揶揄的鬼影,我們在這道上停步回想的時候,只能投一個虛圈的‘假使當初’,解嘲已往的一切,但已往的一切,即使有,也不能給我們利益。因爲前途還是不減啓程時的渺茫,我們還是不能選擇自由的途徑 ---到那天我們無形的解差喝住的時候,我們唯一的權利,我猜想,也只是再丟一個更大的‘假使’。圓滿這全程的寂寞。那就是止境了。”我不也有此感覺嗎?總自己失敗,撞到南牆後,獨自哀嘆“假使當初自己能……結果,也許就不一樣了。”

一聲聲的悔言猶在耳際,我的心無法釋懷那份酸楚,我不斷的告訴自己:不到最後,鹿死誰手還不一定!懷揣着這樣的信念,我整理起那疲憊的行囊,踏上征程,我不知前方等待我的將是什麼,也許只是另一個“假使當初”的伏筆,但我沒有選擇,我只能義無反顧的向前衝!

他讓我明白:做人一定要有原則。他說“不能在我生命裏實現人之所以爲人,我對不起自己;在爲人的生活裏不能實現我之所以爲我,我對不起生命。”在我的朋友圈中,有人說我很隨和,有人說我很圓滑。我時常自我反思:我到底有着怎樣的性格?我寫信問知心友人,友人說“想得太多,太在意別人的感受,總替別人着想,從而埋葬自己”聽到她的回答,自己想想還真有幾分道理。我承認自己是想多了,因爲我害怕,害怕自己無意的一句話會傷害到別人。徐志摩說“一句話可以泄露你心靈的淺萍,一句話可以證明你自覺的努力,一句話可以表示你思想的糊塗,一句話可以留下永久的印象。”

自從讀了徐志摩的《‘話’》後,我想了很久:我就是我我要有自己的個性,我要有自己的原則---“任天堂沉淪,地獄開放,毀不了我內府的寶藏”我無可取代!

在人們心中,徐志摩是以詩聞名於世的,其實徐志摩在散文創作方面的成就並不低於詩歌。與魯迅的犀利辛辣、冰心的清婉明麗、周作人的沖淡平和、朱自清的溫柔敦厚、豐子愷的幽默詼諧不同,徐志摩散文有着綺麗而熱烈的獨特風格。

徐志摩爲我們留下了《巴黎的鱗爪》、《秋》、《落葉》、《自剖》、《愛眉小札》、《志摩日記》等多部散文集。從印度洋上的秋思到北戴河的冥想,從泰山日出到巴黎的鱗爪,他的思緒跋山涉水,他的情感雲遊四海,閱讀他的散文,撲面而來的是一股灼灼逼人的青春熱浪,他用濃得化不開的情感,執著地追尋着浪漫主義的腳步。朱光潛曾經把歐洲18 世紀末到19 世紀初的浪漫主義文學的特徵概括爲三個方面:主觀性、自我性、自然性,朱光潛強調,主觀性是浪漫主義最突出的而且也是最本質的特徵。但是,如果只強調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觀性,那多少有些片面,浪漫主義還有其他一些特徵。

徐志摩的一生無拘無束,想做詩便做詩,想寫散文便寫散文,想戀愛便愛得無所顧忌,想雲遊便海內外四處漂泊。他在《翡冷翠的一夜》中,以一個弱女子的口吻寫出了自己的幸福與痛苦、哀怨與感激,其中交織着執著、依戀、摯愛、無奈、自憐等種種情感,情思纏綿,層層深入,這種複雜的思緒正是詩人當時客居異地( 佛羅倫薩) 的孤寂、對遠方戀人的思念,以及愛情不爲社會所容的痛苦等情感的真實反映。徐志摩作爲一匹就使打破了頭也要保持我靈魂的自由的野馬,馳騁在自己的理想與激情構建的散文世界裏,他不僅要狂奔,而且還要自由地飛! 《在想飛》一文中,他熱切地呼喚:飛出這圈子,飛出這圈子! 一翅膀就跳過一座山頭,影子下來遮得陰二十畝稻田的飛,到天晚飛倦了,就來繞着那塔尖順着風向打圓圈做夢。詩句體現的正是浪漫主義推崇的表現個人的主觀情感,追求個性解放、自我擴張和自由發展人生理想。徐志摩曾經在《青年運動》中說:爲這新的潔淨的靈魂與肉體造一個新的潔淨的生活) 我們要求一個-完全的再生。他說這話的目的,就是要讓個體生命在感知外界事物的時候,在想象慾望的驅動下,由一種感覺虛構成能表現自己思想的實物。徐志摩的這種超越的意識反映在散文創作中,就是他超常的想象力,他運用虛構的意象來表達他自己的某種情感或理想,創造出虛幻的藝術形象在徐志摩筆下,月光宛如一個婀娜多姿的女子,擬人手法爲全文營造出朦朧而又美妙的意境。

在巴黎的鱗爪中,徐志摩這樣描繪春風:不拘束你,不責備你,不督飭你,不窘你,不惱你,不揉你。它摟着你,,它那招逗的指尖卻永遠在你的記憶裏晃着,多輕盈的步履,羅襪的絲光隨時可以沾上你記憶的顏色! 將巴黎的春風當作溫柔的女子來描寫,惟妙惟肖,不僅寫出了風的特色,而且寫出了自己對巴黎的一往情深。在海灘上種花中,徐志摩用海灘上的/沙漠象徵鬆散、缺乏生命力的中國社會,用小孩不停地往沙裏栽花象徵播下的幾顆真、善、美的種子,用小孩左手提着水壺,一滴一滴地往花上澆水象徵自己忐忑不安的複雜心情。在他的散文中,瀰漫着一種具有象徵意味的神祕氣息,他整段、整篇地運用比喻、擬人、變形等表現手法,使散文呈現出一種唯美的浪漫氣質。

《濃得化不開》是徐志摩散文中的一篇名作,後人常以此來概括徐志摩散文的總體風貌。紅心蕉,多美的字面,紅得濃得好。要紅、要熱、要烈,就得濃,濃得化不開!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