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我的家風故事15篇

我的家風故事15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的家風故事1

家風是什麼?

我的家風故事15篇

對於這個問題,一千人可能有一千種回答,但我以爲家風應該就是一個家庭的道德標準。

從古至今,但凡有家庭存在,一般都擁有屬於自己獨有的家風;有些家庭甚至還將自己優良家風歸結成代代相傳的家訓和家規,當然也有一些家庭雖然沒有成文的家訓、家規,但同樣也有着自己特有的不成文的家風。我家就屬於後者。

商賈之家的家風是“誠信經營”,軍人之家的家風是“保家衛國”,我家屬於知識分子家庭,從父母長輩的言傳身教以及我個人成長的經歷來看,我覺得“勤奮好學、嚴格自律”這八個字應該就是我家的家風濃縮與寫照了。

說到我家的家風,這還得從我們家的奶奶輩說起——“孩子,來——背首唐詩給奶奶聽聽……”記得祖奶奶還在的時候,每次和她在一起時,她常常慈祥的撫摸着我的頭,笑眯眯的對我說。然後,一臉享受的聽着我稚氣的背誦。後來爸爸告訴我,其實祖奶奶並沒有讀過書,但她卻能認識很多字。這一方面因爲她上過一段時間的識字課,另一方面在爺爺和爸爸小的時候,祖奶奶就要求爺爺、爸爸每天將所學的課文都背給她聽,同時她自己還經常翻看課本,讓爺爺和爸爸教她識字。記得她在90多歲的高齡時,每天還要戴着老花眼鏡端坐在陽臺上看書。於是,那些年咱家的陽臺上,就經常出現老人獨自斜坐在懶懶陽光下的單人沙發上,人已經睡着,書和眼鏡也已經散落一地了……

如今祖奶奶雖已不在,回頭仔細想想,“勤奮好學,活到老學到老”在我家其實從祖奶奶那一輩乃至更上輩就已經在踐行的了。

“勤奮好學、嚴格自律”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有着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們家庭中的每一個人,讓我們的家庭和和美美、健康快樂;它又有如一股和煦的春風,拂面而來,催人奮進,去書寫咱家更美好的新篇章。

我的家風故事2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於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只是每個家庭的環境、氛圍、理念不同,有的講究勤勞節儉,有的崇尚奮鬥拼搏,有的不言不語踐行言傳身教……你好奇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嗎?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媽媽從小教導我要尊老愛幼。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說人的一生誰也避免不了兩個時期:在年幼時需要悉心照顧和引導,在年老時需要關愛與扶助。每個人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到兒童時代,到青壯年時代,到耄耋老人,都會老。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可是很多老人成了空巢老人,他們可能不缺錢花,但是得不到應有的陪伴與照顧。我奶奶覺得城裏不習慣,覺得鄉下空氣好,還可以養雞養鴨養鵝,喜歡住鄉下。因此一有空我和爸爸媽媽就會回去看她,給她做她愛吃的菜,給她包餃子,陪她聊天,聽她回憶和講述她的故事。我們也會把她接到城裏,帶她去看天安門、毛主席紀念堂、長城,去香港澳門。作爲炎黃子孫,我覺得我有義務把尊老愛幼繼承下來,傳承下去。爸爸媽媽孝順爺爺奶奶,我孝順爸爸媽媽,薪火相傳。

老子說“輕諾必寡信”,韓非子說“小信成則大信立”,爸爸從小對我循循善誘,讓我認識到做人必須恪守誠信,男子漢說話必須一言九鼎,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他說諾不輕許,纔不容易負人。就是說不要隨隨便便答應別人什麼,否則一旦自己做不到就會導致失信於人。答應幫別人忙也好,約人談合作也罷,應允了一定要說到做到。我還小,體會不到那種大人之間一諾千金的感覺,所以爸爸要求我從入學第一天起就按時起牀、準時上下學,他說守時也是誠信的一種表現。他還要求我答應別人的要求一定兌現,記得剛進一年級那會兒,我們班鄧思雨特別愛吃棒棒糖,有一天我鬼使神差就答應給她買,可說完沒多久就忘了。直到有一天我爸接我放學,鄧思雨就找我爸說起這事,然後我爸回家就嚴厲地要求我從自己的儲錢罐裏拿錢買兩個棒棒糖給鄧思雨兌現我許下的承諾,從那以後我就不太敢隨便答應同學事了,因爲我怕我忘了或者兌現不了。不過通過這件事我也知道了許諾是非常慎重的行爲,對不應辦或辦不到的事情,一定不能輕易許諾,而一旦許諾,就要努力兌現。當然也可能在履行諾言過程中情況有變以至無法兌現的情況,這也是很無奈的事情,我相信只要我們及時向對方如實說明情況並道歉,人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憲法”,神聖而莊嚴,它指引着我們,警誡着我們,約束着我們,這就是我的家風故事。

我的家風故事3

一個名人說過:“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我很好奇的問爸爸媽媽“什麼是家風家訓啊?我們家有嗎?”爸爸笑呵呵的告訴我,在爺爺他們那一代和之前,每家每戶都有非常嚴格的家風和家訓,比如食不言寢不語不以惡小而爲之,不以善小而不爲。到了爸爸這一代,社會變化的很快,家風家訓逐漸演變成了平時生活中的細聲叮嚀和諄諄教導,雖然不再像古時候那般嚴苛,卻也一直穿插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在每一件小事上。聽完爸爸的話,我好像懂了,卻又不是很明白。爸爸看着我似懂非懂的樣子,摸摸我的頭,笑着跟我說,就是平時跟你說的做人做事的規矩,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教育傳承下來的精華。接着爸爸給我舉了幾個我小時候的例子。

小蜻蜓姐姐是爸爸好友的女兒,我們小時候都是一起玩耍的。爸爸跟我說,我們兩個小時候就想冤家一樣,見面就要吵吵鬧鬧,打來打去的。有一次,我們在一起玩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原因兩個人又打起來了,我還把她的臉的抓破了,爸爸媽媽就讓我給姐姐道歉,但是我不肯,覺得自己比她小,而且以前她打了我也沒有給我道歉。於是小蜻蜓姐姐氣呼呼的就回家了,之後爸爸媽媽就跟我說,打了人犯了錯就要勇於承認錯誤,不管什麼原因,打人就是不對的,如果連承認錯誤的勇氣都沒有,將來怎麼能立足於社會,又怎麼能擔當重任。再爸媽的再三勸說下,我們來到了小蜻蜓姐姐姐家,紅着臉跟她說了對不起,姐姐聽完我的道歉,跟沒事人似的,拉起我高高興興的說我們去玩吧。那次之後,我們兩個再也沒有爭吵打鬧過,彼此都很讓着對方,一直到現在我們仍然是好朋友。現在回想起來,我明白了,原來勇於承認錯誤,知錯能改是一種擔當,是做人最基本的準則,而這一點也終究會讓我受益匪淺的。

爸爸說完這件事之後,我仔細回想了一下平時他們教育我的一點一滴,不隨地亂扔垃圾,不說髒話,答應的事情要做到,自立自強等種種,都可以說是家風家訓的體現。而在這些平時的點點滴滴中,爸爸跟我說的最多的就是做爲男孩子要學會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記得還是剛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就讓我一個人睡,因爲家離的近,讓我一個人去幼兒園,稍微大一些了讓我洗自己的襪子短褲,感覺自己從小就做的比別的孩子多一些。漸漸長大了些,才知道我做的這些爸爸小時候也經歷過,而且經歷的比我更殘酷,他的童年爺爺奶奶工作忙,別說一個人睡了,連吃飯都是自己解決的,晚上一個人睡早上一個人起,家裏一個人也沒有,也正因爲如此,長大後的爸爸一個人可以獨擋一面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他經常說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小時候學會了獨立,讓他長大以後可以輕鬆的面對生活。雖然我不能全部理解他說的含義,但是我現在已經可以自己做很多事,解決遇到的一些問題,膽子也大了很多,這都得益於平時爸爸媽媽的教導與鼓勵。

通過這次和爸爸的對話,我終於明白了什麼是家風,爲什麼爸爸會說家風家訓一直都貫穿在家庭生活之中,不管社會如何變化,從未走遠。因爲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即構成了家風。同時它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和教育千百年來的積澱,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我們終將會一代代的把家風家訓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我的家風故事4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家風又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每個家庭的傳統風尚。家風其實就是每個家庭的導師一樣,讓我們明白了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

在我小的時候,我們家就有家風啦,誠實做人和尊老愛幼。

記得有一次,我和同學們約在週末去圖書館看書,可是太陽公公在和我們玩捉迷藏似的,躲了起來,天空中突然下起了雨。我想:我要是去圖書館,就會被淋成落湯雞了;我要是不去圖書館的話,我就失信於人了。孔子曾說過:“人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我的心裏很是糾結,爸爸看到我很糾結,就問我怎麼回事,然後和藹地對我說:“誠信做人,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你不去圖書館,那就證明你是一個沒有誠信的人,難道你沒有聽過《曾子殺豬》的故事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一定要有誠信,要守信承諾。”雖然那天有些同學沒能來,但是這件事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我的家風:誠實做人。我做到了誠信,沒有違揹我們的家風。

還有一個家風是尊老愛幼。記得有一次,我乘坐公共汽車。到達某站後,進來了一位老人,車上沒有座位了。我就主動的把位子讓給了這位老人,車上傳來了激烈而經久不息的掌聲……

誠信,伴我一生,成爲了我的座右銘,和我形影不離。尊老愛幼是做人的根本,是每個人應該擁有的。他們是美德的傳承,讓美德的種子在每個人的心中成長!

我的家風故事5

我們的家鄉是全國人口最少的鄉——西藏隆子縣玉麥鄉,這裏曾經只住着我們一家人。這裏也是全國人均面積最大的鄉,全鄉面積達3644平方公里。我們的家訓是“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守護好建設好這片家園。

玉麥鄉離縣城直線距離40公里,但要翻過兩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如果遇到極端天氣或滾石滑坡阻斷道路,根本無法通行。

父親常說,“玉麥是國家的土地,我們一定要守好!”在父親帶領下,我們姐妹先後入黨,放牧巡山。有一次,父親買回紅布和黃布,自己製作了國旗。父親不僅將國旗掛在屋頂上,還帶着去放牧。因爲只要國旗在,家就在,我們腳下踩着故鄉的土地,我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國。

如今的玉麥鄉,早已從“三人鄉”發展到56戶191人,生活條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玉麥有了學校、衛生院、旅遊民宿,柏油路修到村裏,夏季放牧點都通了電。

央宗的兒子索朗頓珠是玉麥鄉第一個大學生,從西藏大學畢業後,考上了玉麥鄉的公務員。守邊固邊,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和創新。我們一定守護好國土,建設好玉麥,做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我的家風故事6

我家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孝敬長輩。

以前,我很不孝敬長輩。一次,爺爺在看電視,我正在旁邊寫作業,所以呢,我怎麼也靜不下心來,一聽到難聽的戲劇聲,心裏就像有幾隻小螞蟻在撓癢癢,我想都沒想就衝爺爺喊道:“哎呀,你能不能不要在這看電視,好不容易想到了這道題的答案,被你這電視的聲音吵得又忘了怎麼寫了!”爺爺聽後,急忙關掉電視,抱歉地說:“那不好意思,打擾你了。”我雖然沒有再說什麼,可心裏還是氣鼓鼓的,不停地在怪爺爺不好。

爸爸知道了這件事,便來教育我。他語重心長地說:“你怎麼能衝爺爺發脾氣?他是長輩,我們都應該孝順長輩,百善孝爲先嗎?黃香溫席的故事聽過沒有,黃香才九歲,就知道孝順父母的道理,天氣炎熱時,他會給父親搭蚊帳,扇扇子,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把吸血的小蟲趕走,讓父親睡得好。天冷的時候,用自己的身體讓父親的被子變溫暖,讓父親睡得香,你要向他學習,以後一定要孝順長輩啊!”我恍然大悟,決心以後改掉頂撞長輩的壞習慣。

現在,我努力抑制自己,對長輩有禮貌,不發脾氣了。就算長輩做錯了什麼,我也不會斤斤計較,我還能主動幫助長輩做一些家務活。我已經意識到自己進步了,高興極了。

孝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想一想,長輩們都那麼疼愛我們,爲什麼不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呢!

我的家風故事7

老房子還在,現在應該是村子裏爲數不多土坯房了。回到老家,看着房子周圍雜草叢生,在細雨中格外深遠。

看慣了城市的高樓大廈,猛地,看到老房子,一種親切感,一種歸屬感油然而生。這就是我出生的地方,這就是我長大的地方,這就是我最思念的地方。

老房子雖老,但他承載着我們家的家風。在村子裏,人們都喜歡稱我們康氏家族爲“書香門第,禮儀之族”,爲什麼這麼稱呼呢?隨着我年齡的增大和社會閱歷的豐富,慢慢理解了。記得,小時候在哪坐席吃飯,總聽到他人說,康家人有禮貌,尊老愛幼,有文化,有知識,這是對家族家風的肯定和讚譽。記得小時候,每每家裏來客人了,父親招呼喝茶抽菸,母親準備飯菜,不一會一桌可口美味的佳餚做好,父母讓我和妹妹也坐到桌子上,但前提是客人或飯桌上年長的人先動筷子夾菜吃,我和妹妹方可動筷子。這一點,就是習慣,就是家風。時至現在,每每吃飯,桌子上有長着,我總是等他們先動筷子。

在吃飯時不能發出聲響,不能把一隻腿腿架在另一隻腿上;就這麼一個小小的囑咐,一個小小要求,讓我體會到好家風的力量是無窮的。記得有這樣一件事,父親那時還是村上的會計,家裏放着村上的閤中賬目。一天,父親回到家裏,就在就在自己的房子找東西,找了好久,也沒找到。後來,父親問我和妹妹看到沒有,我們都說沒有。於是他讓我和妹妹把書包拿來,聽妹妹說,我今天去了他房子。然後,父親就斷定是我動了他帳本,就開始揍我,麼動,我自然不會承認。父親把啤酒瓶子打碎讓我跪在那,我麼動怎麼回承認呢?後來,父親找到了他的賬本,父親沒有直接告訴我他把我冤枉了,但從他的行動和語言中,我明白了,沒有做的事,要堅持原則,做人要講誠信,不能牆頭草兩邊倒。

家風正則家業興,家風壞則家業敗。古今中外,有多少優秀的家風值得我們去推崇和學習,同時,要發揚和繼承好我們自己的好家風。

我理解我的家風就是規則、原則、孝。規則是給不遵守規則的人制定的,小時候,父母的引導給我和妹妹營造了好氛圍。父母要求我和妹妹必須等客人或長輩動筷子之後在動筷子,這就是規則,也體現了尊敬和孝文化,這就是我的家風故事,你的呢?

我的家風故事8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好的家風更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且時刻影響着我們,是文化道德的言傳身教,是智慧和處事方法的潛移默化。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計較,做一個勤勞善良的人。我也經常告訴我的孩子。

還記得有一次店裏比較忙,有個顧客帶着快兩歲的孩子,調皮的孩子非要踩在凳子上,因爲鞋子上有水,把凳子踩得很髒。因爲我們都在忙,沒時間收拾。等我一回頭看到兒子學着我們平時的樣子,把凳子噴上泡沫清洗劑,拿起毛巾擦了起來。一會就把凳子擦的乾乾淨淨。雖然兒子這個小小的舉動,說實話,心裏真的美滋滋的禮物!兒子長大了,懂事了!

後來我問兒子,我說寶寶你今天太棒了,讓我看到你的懂事,你的包容!兒子笑着跟我說,媽媽我是男子漢,舉手之勞,應該的。

好的家風,好的習慣,父母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爲,言行舉止。因爲我們是孩子的榜樣,大家一起加油。

我的`家風故事9

時常聽別人說起“家風”,我總是似懂非懂,不過,在我家裏,爺爺奶奶爲人處世的許多事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雖然很平凡,但總讓我產生一些感悟。

我的老太今年九十七歲了。五年前,她不小心跌斷了大腿骨,因爲年齡大,治療也沒有效果,所以這五年都是在牀上度過的。平時的日日夜夜都是爺爺奶奶輪流值班爲她倒便盆。吃飯的時候,也是奶奶把飯菜端到她的面前,每天夜裏還要起身幾次幫助老太把被子蓋好,怕她受涼。夏天的夜裏,他們也要多次起來,查看老太的蚊帳裏究竟有沒有蚊子。

老太有嚴重的高血壓,爺爺每天都要給她量一次血壓。去年冬天,老太因感冒發了兩次嚴重的咳嗽和哮喘,爺爺買了幾種藥,守候在牀前,按時讓他服藥,終於化險爲夷。

老太也不能到浴室洗澡,都是奶奶在家裏撐起塑料浴帳,把她背到洗澡桶裏幫助她洗,幾年來都是這樣。

還有讓人我更難忘的一件事,有一個星期天,爺爺去了鄉下老家,不在家。就是這一天,不知道什麼原因,老太肚子有了毛病,上面嘔吐,下面拉肚子。牀前的地上和被子都嘔髒了,墊被、內衣也拉髒了,氣味很難聞,但是奶奶沒有一句怨言,打掃地面,清洗被子和衣物,一刻不停忙了整整半天。我在旁邊看到這一切,我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從此以後,我也開始爲老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的爸爸媽媽在外地打工,他們每次打電話或者視頻的時候,也少不了要問候老太,和老太說說話,噓寒問暖。

每次鄰居或者親戚到我家,談起奶奶爲人,老太總是讚不絕口。今年春節,舅老太爺來我們家,老太又談到了奶奶,並且特別地把這件事情告訴他,舅老太爺說:“你過去對你的上人不也是這樣子嗎?這是你們家的家風啊,前面的鞋子---後面的樣子,孝道在一個家庭也是能代代相傳的啊。”

我的爺爺奶奶都是退休的,有養老金,但是爺爺奶奶平常過日子總是精打細算,從來不亂用一分錢。中國人傳統的“勤儉持家”的觀念已經在他們心裏紮了根,爺爺常常對我說一些“勤儉養德”,“古往今來多少事,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樣的名言。他們對我的零花錢也管理的很嚴格。看到同齡的孩子吃棒冰,吃各種各樣的街頭小吃,我常常忍不住流口水,不過現在都習慣了。你是不是認爲他們很摳門、很小氣?如果這樣想,你又錯了。在家裏,對自己人,他們是有點小氣,對別人,他們卻有點大方。每逢老家有鄉親、鄰居或者親戚生病了,他們都要回去看望,給人家送上幾百元錢。去年就有老家的兩個鄰居到縣城縣醫院住院,他們去看望了幾次,給了兩個病人每人500元。

在我的記憶裏,我們一家人都愛讀書,不愛看電視,我家的電視只有在春節或者暑假纔打開,平時是不開的。每天晚飯後,我做作業,寫日記,爺爺看書,奶奶看報這已經成了習慣。我們家有三個書架,幾百本書,爺爺說要讓我們家成爲一個書香家庭。

我的爺爺奶奶就是這樣的人,我的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是一樣的,我不知道這些能不能算我們家的家風,我將來長大了,也要像爺爺奶奶這樣做人。

我的家風故事10

我的爺爺是一名退休老師,今年已經八十五歲了。他滿頭銀髮,慈祥和善,熱心快腸。他每天臉上都笑呵呵的,對家人、鄰居、同事、學生都很友好。他是社區合唱團裏聲音最洪亮的那個“老先生”。每到“鄰居節”的時候,他都會精心做他的拿手好菜“粉蒸肉”和“炸藕夾”,熱情地招呼大家分享。爺爺堅持每天看電視看報紙,晚上七點戴上老花鏡看《新聞聯播》是他雷打不動的節目,看到有的地方發生了地震、水災、颱風,爺爺都非常關注,還會掏錢參加捐款活動。

我的爸爸是一名大學教授,他課講得好,是學生心目中的“男神”。每年過年一定會有很多學生給爸爸打電話、發祝福、寄賀卡,這些學生裏有他幫扶過的貧困生,有他批評過的“調皮佬”,有喜愛他課程的“粉絲”,也有要他指點迷津的“創客”。爸爸每天都很忙,但他還是堅持熱心做公益,還經常帶着我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他目前正在關注和研究“殘疾人無障礙旅遊”的項目。他還擔任中國西部地區教育顧問,經常組織活動,向貧困地區學校捐圖書、捐文具、捐衣服。

我是一名熱心有愛的少年。今年暑假,我參加“希望工程—出彩講堂”鄉村公益活動,來到了國家級貧困縣河北灤平的偏道子村。這個村裏的小朋友很多是留守兒童,爸爸媽媽外出打工,他們和爺爺奶奶住在村裏。我和村裏的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一起背詩詞、一起上山採摘、一起去看望孤寡老人。我把自己帶來的一大包沉甸甸的圖書、筆記本、彩筆、玩具、棉手套送到他們手裏,我們緊緊地摟在一起合影,看到他們臉上露出的燦爛笑容,我心裏感到非常快樂,非常滿足。

我們家不是土豪,只是普普通通的家庭,我們沒有很多的錢去做慈善。但是爸爸告訴我:我們不能忽視了身邊的小事,勿以善小而不爲。給人一個笑容,說一句體貼的話,送人一本書,捐出幾件舊衣服,給老人和孕婦讓個座,幫陌生人指指路,獻一次血,開車禮讓行人,給貧困學生買一件過冬的羽絨服,這些都是舉手之勞,但是對於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它們就像是雨天裏的一把傘,酷暑裏的一杯茶。

我們語文課上學過一句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善良、關愛就在平凡的生活裏。暑假在微信裏看到了一條消息,杭州蕭山82歲的老人陳阿毛徒手疏通下水道,清理路面積水這個小舉動已經堅持做了20年。一件小事能連做20年,真是不簡單!善良有愛心的人,他們就在我們身邊,或許是同事鄰居,或許是大叔阿姨,或許就是我們自己。

每天充滿善意地工作、學習、生活,用關愛去觸摸別人的心,用力所能及的幫助去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力量,這就是我的家風故事。

我的家風故事11

每個家庭都有家風,我想了很久很久也沒想好拿我家的什麼家風故事分享給大家。但在大年初二,我的腦海中突然閃過這麼一個畫面,決定家風分享從這裏開始說起,事情是這樣的……

那是20xx年的春節,除夕當天奶奶從超市買回一口“高大上”的新鍋,準備爲我們燒美味的羊肉吃。奶奶把嶄新的新鍋洗乾淨後放在窗戶外的保籠裏準備晾乾,由於沒有考慮到保籠的空隙大小,保籠居然沒能架住鍋,只聽“哐”的一聲,新鍋從保籠的空隙裏漏了下去重重地摔下樓了。奶奶立即從四樓飛奔到一樓去找鍋,好不容易在草叢裏發現了它,新鍋可憐巴巴地“趟在”那兒,鍋底破的就像靈隱寺內的“一線天”,鍋身和鍋餅也分了家。這可把奶奶心疼壞了,非常自責,接連不斷地嘮叨:“這麼好的一口鍋,可惜了,可惜了!我怎麼這麼不小心呢……”過了些天,聽小區裏在傳一個消息,誰家的車子被砸壞了,爸爸媽媽去了解了情況,發現這輛車就是我們家的新鍋掉下去的時候砸的,爸爸、媽媽陪着奶奶急忙找到車主賠禮道歉並賠償了修車的費用,對方也原諒了我們家,見到奶奶那麼自責,反而安慰起奶奶:車砸了是小事,幸好沒有砸到人。

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了,但其中的道理我一直銘記在心,做事要誠實、守信,做錯事情再多自責也無濟於事關鍵還是要想辦法補救。這就是我的家風分享。

我的家風故事12

看到老師給了這樣一個題目,我就一直在想:我的家風是什麼呢?

回到家裏,吃過晚飯,我依舊座在沙發上看電視,心裏卻還在想:我的家風是什麼呢?媽媽的聲音傳了過來:“你寫完作業了?”我沒動。眼前的電視被關掉了,“你現在應該做什麼,不知道嗎?”唉!這句話我從上幼兒園時就聽得耳朵出了繭子了,去寫作業吧。“老毛病了,該做什麼的時候就做什麼,記不住嗎?”——這不就是我的家風嗎?

從小,該我寫作業的時候,電視從不開着,也沒任何雜音打擾我。每次都只能是寫完當天作業,纔可以看電視或玩電腦,小學以前不管是冬夏,每天晚上8:00是必須睡覺的,想玩,門都沒有。現在初中了,也只能寫過作業就睡覺,只有週日纔可以自由。原來父母想讓我養成:認真做事,規律科學的好習慣。

又想起來,每次家裏來了客人,父母都教我如何打招呼,他們也是熱情招待;爺爺奶奶來了,媽媽總是做一大桌子好吃的,而且最好吃的菜總是在爺爺奶奶面前,螃蟹也是給他們最大的,而媽媽只是吃最小的。現在想想,這就不就是我們的家風之一:尊老愛糼,禮讓待客,謙和做人嗎?

這樣想起來,我彷彿記起了很多,我們全家人有時候在一起討論一下歷史,共同看一站到底,並搶答題,最後看誰對了;看最強大腦,討論那些神奇的記憶。

我從來聽不到父母講鄰里是非,也從不爭親朋得失。他們只是認真做事,認真做人。這也是我的家風之一:做有益的事,做坦蕩君子,不做慼慼小人。

我想:我的家風,不正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美德嗎:厚德載物,認真做事,中庸做人。

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我也要說:小家塑造大家,大家塑造國家,國家影響世界!

縱觀中華五千年曆史,中國早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界。孔子提倡:“仁者愛人”,以“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的思想,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

而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如此,有的國家總是以老大自居,總是希望別國亂起來,自己坐收漁利。總是不能以“仁愛”的心態對待別人,今天挑點事端,明天做點手腳。這不正是中國人嗤之以鼻的小人行徑嗎?

呼籲大家都從現在做起吧,用我們民族的精神去影響世界,讓世界早日“仁愛”起來吧!

我的家風故事13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良好的家風,他可以是善良、樂於助人;也可以是大方、賢惠……而我的家風沒別的,就倆字——孝順。我的爸爸就完美的詮釋了這一家風該如何表達。

那是前年的一天,爸爸正在家裏修電腦,突然一個電話打來,爸爸急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原來是叔叔來電話了,只聽見叔叔說:“二哥呀,爸爸生病了,你快回來看看吧!”叔叔說完就掛了電話,掛斷電話後爸爸如坐鍼氈。我和媽媽也打心底爲爺爺着急,可是都遠水救不了近火。正當爸爸準備動身去爺爺家時,店裏來了一個大客戶,媽媽勸爸爸說:“老公呀,你乾脆明天再去吧,剛好仔仔明天也放假了,明天再去也不遲嘛。”可爸爸心急如焚,一刻也等不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打點行李去火車站買票了,怎麼留都留不住。

等第二天我放假後,媽媽送我來到老家,爸爸看到了我以後,充滿歉意地對我說:“兒子,對不起呀,沒有等你一起來,請原諒。”“沒關係。”我笑了笑說。其實我知道,爸爸是在履行自己的責任呀!他在用行動來告訴我,我們每個人首先要孝順、懂得感恩父母。我問爸爸:“爺爺怎麼樣了呀?”爸爸欣慰地說:“在我和叔叔的悉心照料下,爺爺很快就會好起來了。”聽了爸爸的話,我心中的石頭終於落地了。

爸爸的孝心感動着我。我也要向爸爸學習,把我家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我的家風故事14

家庭風格決定了每個家庭成員的性格;家庭風格影響每個人的未來,並決定一個人的教養好壞。我們的家庭風格是自力更生。

從我記事起,我母親就教導我:“你必須知道,你應該學會堅強,自己處理事情,從小就好好照顧自己。爸爸媽媽不可能一輩子都照顧你,你必須自力更生。”這就是她說的和做的。它總是提醒我,我不依賴別人,我對現狀感到不安,我勤奮進取,我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斷提高。

孩子,顛簸和顛簸是不可避免的。我曾經羨慕那些摔倒時能在母親懷裏得到安慰的孩子。我仍然清楚地記得,當我五歲的時候,有一次我不小心走了,掉進了狗的泥裏,我的胳膊肘和膝蓋都是血,所以我痛得大哭起來。母親保持沉默,只是皺着眉頭說,“自己站起來!”我哭了很長時間,直到我哭累了,她從來沒有給過我一隻手。最後,我慢慢地站了起來,我的膝蓋上仍然有一個傷疤。從那時起,我比其他孩子走得更穩。

我不僅摔倒了,拒絕幫助我,而且我沒有洗衣服,也沒有幫我做作業。我不得不自己做很多事情。慢慢地,我學會了處理自己的事情,洗衣服,疊被子,跌倒時爬起來,試着解決困難和處理受傷。

媽媽讓我自己做所有的事情。我甚至不認爲她愛我。但是我不知道爲什麼我生病發高燒時她會哭。爲什麼她總是讓我走在路上;爲什麼你帶着一把傘,而她的衣服總是莫名其妙地溼了一半…

漸漸地,當我長大了,我真的理解了我母親的好意。事實上,她不愛我,但希望我學會自立。即使她不在我身邊,我也能好好照顧自己。的確,檐下的燕永遠也飛不到藍天,膝上的孩子永遠也跑不到遠方。自力更生,讓我不斷提高自己,讓我的生活能力得到鍛鍊,讓我有意識地養成好習慣。它讓我慢慢學會自尊、自信和勇氣,逐漸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成爲一個能夠獨自面對生活挫折的人。

我的家風故事15

我生活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中,既不能說特別寬裕,又不能說十分貧窮。父母既不是老師,又不是公務員,但對我要求很高,從不鬆懈。

說到時間,媽媽總是滔滔不絕:“如果你從來沒有感到時間的緊迫性,你就不能學會珍惜時間!”暑假裏,前一個月我很忙,補課排滿了我的生活時間,還要在僅有的三個小時內完成一天中的作業任務,難得出去走走玩玩。我深刻地體會到了時間的緊迫性,並決定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一說到賺錢,爸爸總是會說:“當你知道賺錢的辛苦時,你會爲你之前的糟蹋所感到心痛!”爸爸媽媽不怎麼給我零花錢,也就一個月一回,我從不拿零花錢去買零食,就算要買,我也是爲別人跑路買東西賺跑路費買。當豆大的汗珠從頭上落下來的時候,我頓時明白了爸爸的話。

不管是媽媽的話語,還是爸爸的教誨,我都牢記在心,一次一次地體驗,一次一次地感悟。當看到本文的題目時,我會驕傲地想到:“我們家不就是嘛!”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