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人生啓迪故事

人生啓迪故事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生啓迪故事1

誤會

人生啓迪故事

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婚後生育,他的太太因難產而死,遺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練一隻狗,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小孩,咬着奶瓶餵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它照顧孩子。

他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第二天才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他把房門開一看,到處是血,擡頭一望,牀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在身邊,滿口也是血,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爲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着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

之後,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又見他從牀下爬了出來,於是抱起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沒有了,旁邊有一隻狼,口裏還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驚奇的誤會。

啓示:

誤會的事,是人往往在不瞭解、無理智、無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體諒對方,反省自己,感情極爲衝動的情況之下所發生。誤會一開始,即一直只想到對方的千錯萬錯;因此,會使誤會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對別人有所決定與判斷之前,首先,請想想這是否是一個誤會。

人生啓迪故事2

篇一:啓迪人生的故事:

一人被傳有移山大法絕招,當好友問他這“移山大法”是何玩意兒時,他說,面對大山,它不過來,我就過去,這不是移山大法又是什麼?

篇二:啓迪人生的故事:

古時,某地因酒而亂,地方長官便決定讓人們禁酒,人們便偷偷喝;他又關停並轉讓了釀酒作坊,結果外地的酒進來了;他決定提高酒價,效果還是不佳。一人獻計:貼出佈告,無論是誰,到任何一家酒店、釀酒作坊和商店喝酒都不用付錢。這樣一來,造酒的不造了,賣酒的不賣了,禁酒自然成功。

故事一說的是適時而變,不做無謂的堅持。故事二說的是對某些事情的處理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或者說釜底抽薪。這是兩個看來不相關的故事,其實,把這兩個故事統一起來考慮,對今天的我們還是有很多人生啓迪的。

人生啓迪故事3

(一)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十八個超經典故事 啓迪你一生。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着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裏,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二)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

另一隻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

該買哪隻呢?兩隻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

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八百元。

這人趕緊將老闆叫來:“這隻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

店主說:“不。”

這人奇怪了:“那爲什麼又老又醜,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呢?”

店主回答:“因爲另外兩隻鸚鵡叫這隻鸚鵡老闆。”

這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領導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只要懂信任,懂放權,懂珍惜,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

相反許多能力非常強的人卻因爲過於完美主義,事必躬親,什麼人都不如自己,最後只能做最好的攻關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秀的領導人。

(三)

A,在合資公司做白領,覺得自己滿腔抱負沒有得到上級的賞識,經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見到老總,有機會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幹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樣的想法,他更進一步,去打聽老總上下班的時間,算好他大概會在何時進電梯,他也在這個時候去坐電梯,希望能遇到老總,有機會可以打個招呼。

他們的同事C更進一步。他詳細瞭解老總的奮鬥歷程,弄清老總畢業的學校,人際風格,關心的問題,精心設計了幾句簡單卻有份量的開場白,在算好的時間去乘坐電梯,跟老總打過幾次招呼後,終於有一天跟老總長談了一次,不久就爭取到了更好的職位。

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機會只給準備好的人,這準備二字,並非說說而已。

(四)

一個心理學教授到瘋人院參觀,瞭解瘋子的生活狀態。一天下來,覺得這些人瘋瘋癲癲,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開眼界。

想不到準備返回時,發現自己的車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個瘋子乾的!”教授這樣憤憤地想道,動手拿備胎準備裝上。

事情嚴重了。下車胎的人居然將螺絲也都下掉。沒有螺絲有備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籌莫展。在他着急萬分的時候,一個瘋子蹦蹦跳跳地過來了,嘴裏唱着不知名的歡樂歌曲。他發現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來問發生了什麼事。

教授懶得理他,但出於禮貌還是告訴了他。

瘋子哈哈大笑說:“我有辦法!”他從每個輪胎上面下了一個螺絲,這樣就拿到三個螺絲將備胎裝了上去。

教授驚奇感激之餘,大爲好奇:“請問你是怎麼想到這個辦法的?”

瘋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瘋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實,世上有許多的人,由於他們發現了工作中的樂趣,總會表現出與常人不一樣的狂熱,讓人難以理解。許多人在笑話他們是瘋子的時候,別人說不定還在笑他呆子呢。

做人呆呆,處事聰明,在中國尤其不失爲一種上佳做人姿態。

人生啓迪故事4

打破關住自己的門

一個木匠做得一手好門。他給自己家做了一扇門,他認爲這門用料實在,做工精良,一定會經久耐用。

過了一段時間,門的釘子鏽了,掉下一塊板,木匠找出一顆釘子補上,門又完好如初。不久又掉了一顆釘子,木匠就換上一顆釘子。後來,又有一塊板壞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塊板換上。再後來,門閂壞了,木匠又換了一個門閂……

若干年後,這扇門雖經無數次破損,但經過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堅固耐用。木匠對此甚是自豪:多虧有了這門手藝,不然門壞了還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鄰居對他說:“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家這門!”木匠仔細一看,才發覺鄰居家的門一扇扇樣式新穎、質地優良,而自己家的門又老又破,滿是補丁。木匠明白了,是自己的這種門手藝阻礙了自家“門”的發展。

故事點評:學一門手藝很重要,但換一種思維更重要。行業上的造詣是一筆財富,但也是一扇門,會關住自己。面對全新變化全新的世界,要有勇氣、有決心打破關住自己的這扇“無形門”,及時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手藝”,這樣才能更多看到外面美麗的風景。

可怕的虛假安全

二戰結束後,英國皇家空軍統計了在戰爭中失事的戰鬥機和犧牲的飛行員以及飛機失事的原因和地點。其結果令人震驚——奪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敵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急風暴雨,而是飛行員的操作失誤。更令人費解的是,事故發生最頻繁的時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緊急撤退時,而是在完成任務歸來着陸前的幾分鐘。

心理學家對這個結果絲毫不驚訝,他們說這是典型的心理現象。在高度緊張過後,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類心理會產生“幾乎不可抑制的放鬆傾向”。飛行員在敵人的槍林彈雨裏精神高度集中,雖然外界環境惡劣,但由於大腦正處於極度興奮中,反而不容易出紕漏。

在返航途中,飛行員精神越來越放鬆,當他終於看到熟悉的基地,自己的飛機離跑道越來越近時,他頓時有了安全感。然而,恰恰是這一瞬間的放鬆,釀成大禍。因此人們管這種狀態叫“虛假安全”。

在人生的路上,也有很多“虛假安全”。當你通過重重困難,成功近在咫尺的時候,千萬別因放鬆警惕而放慢你的步伐。

故事點評:可怕的“虛假安全”事實告訴我們,人們的失敗往往不是在最困難的時候,而是在人們精神最放鬆的時候。本來勝券在握,但精神鬆懈了,問題就接踵而至,甚至會導致徹底的失敗。

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並看好它

19世紀美國著名的作家馬克?吐溫寫了很多文章。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版後被讀者搶購一空,他萌生了發財的念頭。心想與其讓這些出版商、書販子賺錢不如自己寫書、自己出版、自己賣書。於是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兩年內變成百萬富翁。這個念頭一出現馬上就付諸行動。這位大作家搖身一變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大書商。然而,還不到兩年,由於自己不具備經商的技能和素質便債臺高築,難以維持下去。不僅書商沒有做好,就連自己的“主業”寫作也被荒廢了。眼看着放在不同籃子裏的雞蛋一個一個被打碎了,馬克?吐溫果斷放棄了書商的生意,回頭專心致志地搞起了他的文學創作,一番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

馬克?吐溫在回顧他走過的路時說:“不 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這句名言在告誡人們要分散風險、實施多元化策略時有一定的道理。因爲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如果這個籃子被打翻了,你就可 能一無所獲了,這對於某些人或事來說是對的。但對於我來說還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然而認真地看好這個籃子是再合適不過的。”

故事點評:每個人的智力、愛好、興趣、水平各不相同。有的適合經商,有的適合於文學的創作,有的適合於從政,有的適合於科研,有的適合於做工等等。別人在這個方 面可能有特長,你可能在另個方面有一定的天賦。只有揚長避短髮揮自己的優勢才能取得成功。不管是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還是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裏,怎樣做 最好,關鍵是要看是否適合自己,只有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

可怕的圓周運動

毛毛蟲有一種天生的習性,就是第一隻到什麼地方去,其餘的都會依次跟着走。它們整整齊齊排成一行,後邊的一隻跟着前面的一隻,不論前一隻怎樣的打轉或歪歪斜 斜地走,後面的都會照它的樣子做無一例外。這是因爲第一隻毛毛蟲邊走邊吐一條細絲,第二隻毛毛蟲就踏着這條細絲前進,同樣也會吐一條細絲加在上面,以此類 推就成了一條毛毛蟲大道。每一隊毛毛蟲不管隊伍長短總有一隻做首領。爲什麼能做首領這完全是偶然的,不是大家選舉的,也不是由誰來指定的。今天可能是這 只,明天可能是那隻,沒有一定的規則。

有一位生物學家做了個有趣的試驗。他把十幾條毛毛蟲放到花盆的邊上,花盆的四周佈滿了菜葉,花盆的中央是一株枝葉茂盛正在盛開的鮮花。毛毛蟲隊伍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圓環。它們自動地等距離分佈,速度相同,步調一致,就像一支訓練有素的士兵繞着花盆邊沿做起了勻速圓周運動。

一小時過去了,二小時過去了,三小時過去了……它們的隊伍還是那樣嚴緊,沒有一隻掉隊的,也沒有一隻偏離軌道的。它們走得那樣認真,那樣整齊真讓人稱奇。八個小時過去了,它們可能是太勞累了,先進的速度有些放慢,隊伍開始走走停停。晚上天氣逐漸變涼,又飢又渴的毛毛蟲們只好停頓下來卷作一團昏昏欲睡。

第 二天氣溫逐漸變暖,它們慢慢地甦醒過來,又自動排好隊伍開始在那裏繞圈子。就這樣它們日復一日地重複着如此簡單的運動,竟沒有一隻發現這是一個嚴重的錯 誤,沒有一隻能離開這個可怕騙人的怪圈子而闖出一條新路。數天的奔波它們不吃不喝,這些可憐的毛毛蟲最後無一倖免地累死在花盆的邊沿上。

故事點評:其實很簡單,只要它向裏一拐就能吃到嫩綠的葉子和芬芳的鮮花;向外一拐掉在花盆下就能吃到豐盛的菜葉,應能逃脫這可悲的下場,但它們就是做不到。可能 是生理原因或智商太低,這無可厚非。但做爲萬物之靈的人類也會上演如此循規蹈矩、盲目從衆的鬧劇,這就耐人尋味發人深思了。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殘餘束縛 了人們的頭腦,使人們從衆心理嚴重缺乏創新意識。我們建立一個具有高度精神文明高度物質文明的創新型國家。要大力發展生產力,要進行技術創新、文化創新、 科技創新。作爲新時代的青少年要善於打破常規,克服從衆心理,勇於創新。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前進,我們的祖國才能興旺發達。

性格與命運

從前有三兄弟想知道自己的命運,於是他們便去找智者,智者聽了他們的來意後說:“在遙遠的天竺大國寺裏,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如果叫你們去取,你們會怎麼做呢?”大哥首先說:“我生性淡泊,夜明珠在我眼裏只不過是一顆普通的珠子,所以我不會前往。”二弟挺着胸脯說:“不管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我一定把夜明珠取回來。”三弟則愁眉苦臉地說:“去天蘭國路途遙遠,諸多風險,恐怕還沒取到夜明珠,人就沒命了。”聽完他們的回答,智者微笑着說:“你們的命運很明曉了。大哥生性淡泊,不求名利,將來自難以榮華富貴。但也正由於自己的淡泊,他會在無形中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和照顧。二弟性格堅定果斷,意志剛強,不懼困難,預卜你的命運前途無量,也許會成大器。三弟性格懦弱膽怯,遇事猶豫不決,恐怕你命中註定難成大事。”

故事點評:的確,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人人成長。印度古諺雲:“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我國古人也曾說過:“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這些都說明了性格的重要。不同的性格決定了不同的命運。

因此,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注重培養自己性格中的特質。特別是中學生,正處在性格的形成期,就要從小處着手、從行爲着手,養成積極向上的行爲習慣,形成積 極樂觀的行爲特質。無論我們屬於何種性格類型,只要我們具有積極樂觀的性格特質,就能夠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成功的七彩人生。

媽媽的讚歎

一個全家企盼已久的孩子終於誕生了,但是孩子出生後大家都呆住了。“快!把他送進保溫箱。”醫生怕產婦受不了打擊,匆匆忙忙地剪斷臍帶,包起來交給護士。之後的一個月,每天把嬰兒抱給產婦餵奶時,每個“新媽媽”的懷裏都有一個娃娃,只有“那個娃娃”的媽媽見不到她的孩子。“黃疸重症,現在不能看!”大家總是這樣騙她,並私下商量,什麼時候帶她去看那個畸形的兒子。一個月過去了,不能再瞞了,醫生、護士和家人都做了最壞的打算,想她會尖叫着暈倒,想她會轉身離開,想她會痛哭失聲,甚至爲她準備了一張空着的病牀。

她終於見到那個沒有雙臂,也沒有雙腿的孩子。“好可愛!”她居然笑着說。那天生重症殘障的孩子,就是現在日本著名的作家,《五體不滿足》的作者乙武洋匡。知道他是如何形容他的媽媽說他“好可愛”的那一刻嗎?乙武洋匡說:“出生一個月,我終於誕生了。”

乙武洋匡,由於自傳《五體不滿足》而廣爲人知。他也生於日本東京,在家人與老師的幫助下(特別是母親),克服了許多行動上的不便,一路完成學業教育,並讀到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系。1997年出版的自傳,敘述了他如何在電動輪椅上求學,和童年所接受的許多手術等等。他的事蹟激勵了許多日本民衆,自傳的銷量達到380萬本。之後又陸續出版了一此書籍,並接受日本電視臺TBS的工作,負責“新聞的森林”節目的企劃和播出。

故事點評:母愛給乙武洋匡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乙武洋匡一顆平和的心、堅忍不拔的意志。乙武洋匡取得成功,成爲著名作家。他的生命反射給我們:正面、積極、樂觀的思考態度是多麼重要啊!

想像的力量

拳王阿里在一場爭奪重量級冠軍的決賽中,前12個回合一直被對手壓制,被打得很慘,他的眼角裂了,鼻孔流出了鮮血,觀衆都認爲阿里輸定了。他的教練在休息時問他:“要不要放棄比賽?”阿里說:“這樣的問題你應該在拳賽結束後再問我。”

在短暫的休息中,他反覆想像着自己打倒對手時候的情景,想像千萬人爲自己歡呼的情景,口中唸唸有詞,不斷告訴自己:“我最強。”

奇蹟在第13個回合發生了,阿里又恢復了拳王的氣勢,把對手打得落花流水,最後,他一記重勾拳擊倒了對手而獲勝。

故事點評:想像有強大的力量,許多成大事的人都首先從自己描繪具體行動形象開始,然後爲實現願望竭盡全力去工作。他們都是平凡的人,但是他們能煥發出自己的潛能,所以成就了偉業。不斷想像自己成功的場景,想像得越具體越好。成就偉大人生的最重要的法則是:人生將依照你自己的想像、所描繪的樣子而實現。

別忘了謝謝

一位外國總統問一位活了104歲的老奶奶長壽的祕決時,老奶奶回答說,一是要幽默,二是學會感謝。從25歲結婚起,每天說得最多的兩個字就是“謝謝”。她感謝丈夫、感謝父母、感謝兒女、感謝鄰居、感謝大自然給予她的種種關懷和體貼,感謝每一個祥和、溫暖、快樂的日子。別人每對她說一句親切的話語,每爲她做一件平凡的小事,每送她一張問候的笑臉,她都忘不了說聲“謝謝”。八十年過去了,是“謝謝”二字使老奶奶快樂長大,使老奶奶幸福長久,使老奶奶生命長久。

一位教師患癌症死了。他在臨死之前留給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謝謝”:謝謝日夜照顧他的親人,謝謝盡心爲他治療的大夫、護士,謝謝前來看望他的學生。

一位山區農民爲了感謝收留他走失的孩子並將其送上回家汽車的好心人,竟在一座小縣城裏挨家挨戶尋找了幾千家,只是爲了當面向那位好心人說一聲“謝謝”。

一個盲女在媽媽的生日時送給他一份禮物,那是一點一點扎在生日賀卡上的盲文。媽媽看不懂,請別人給解釋,沒想到那段盲文竟讓她淚流滿面,並視爲她一生中收到的是爲珍貴的禮物。那段盲文是:“媽媽,謝謝您把我養大!雖然您沒給我眼睛,但謝謝您給了我生命;雖然我看不見您,但我永遠愛您,謝謝您。”

故事點評:有人總結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十八個字,即:謝謝,您好,對不起,麻煩您,再見,我錯了,請,我們。其中居首位的就是“謝謝”二字,英文中也有一個詞使用率最高,人們幾乎每天詞不離口,那就是“thank you”。有時,一千句、一萬句的感謝之情,都凝聚在“謝謝”這兩個字上了,常懷一顆感恩的心,也許是文明禮貌的基本要求,是我們應該做到的。

擦淨你的“窗戶”

一對年輕的夫婦對面搬來一戶新鄰居。第二天早上,當他們吃早飯的時候,年輕的妻子看到了新搬來的鄰居正在外面洗衣服。

妻子對丈夫說道:“那些衣服洗得不乾淨,也許那個鄰居不知道如何清洗。也許她需要好一點的洗衣粉。”

丈夫看了看了妻子,沉默不語。

就這樣每次鄰居洗衣服,妻子都會這樣評論對方一番。

大概一個月後,年輕的妻子驚奇地發現,鄰居的晾衣繩上居然懸掛着一件乾淨的衣服,她大叫着對丈夫說:“快看!她學會洗衣服了。我想知道是誰教會她這個的呢?”

她的丈夫卻回答到:“我今天早上一大早起來,然後我把玻璃擦乾淨了。”

故事點評:在我們作出判斷之前,首先要看一下你的“窗戶”是否乾淨。我們所看到的東西取決於眼前窗戶的純淨度。在我們作出任何評判之前,我們應該檢查自己是否客觀,是否能看到對方好的一面,而不僅僅是找出問題審判對方。所以請務必擦淨你的“窗戶”。

不要和老鼠比賽

有一次,一隻鼬鼠向獅子挑戰,要同獅子決一雌雄。獅子果斷地拒絕了。“怎麼”,鼬鼠說,“你害怕嗎?”“非常害怕”,獅子說,“如果答應你,你就可以得到曾與獅子比武的殊榮,而我呢?以後所有動物都會恥笑我竟然和鼬鼠打架。”

美國有一位年輕作家,早年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銷量不錯,得到了不少讀者的好評。有一天,作家和當地一位市儈因生活瑣事發生了矛盾,兩人誰也不讓誰——較上勁了。朋友勸作家不要和市儈理論,因爲作家的時間寶貴,勸他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寫作上。但是作家卻是難以釋懷,他認爲那位市儈破壞了他的聲譽,污辱了他的人格,他要戰勝他,要讓他心悅誠服。從此,作家與這位“敵人”針鋒相對,兩人之間不斷髮生衝突和摩擦。作家從此再沒心思去創作,也沒有寫出令人滿意的作品。多年之後,許多人已記不得曾經有這樣一位作家了。

故事點評: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的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這是一個真理。

人生啓迪故事5

人若怕鬼,鬼就嚇人;人不怕鬼,鬼就怕人。

一位參加夏令營回來的同學問我一個問題:假如在登山的時候,下起了暴雨,你該馬上下山還是等待救援?我說:“應該馬上下山。”同學說:“錯了,應該繼續前進。”我奇怪地問:“山上的風雨不是更大嗎?”

那位中學生告訴我,那天早晨,他們登一座高山,剛行至半山腰就遇上了大雨。他們要下山,帶隊老師不同意,反而要他們趕快往山上走。結果,他們一鼓作氣冒着風雨登上了山頂。傍晚下山的時候,他們發現那條道路被水沖刷過了,路上殘留着許多石塊、泥沙,而且越往下走,泥沙堆積的厚度越高。

【提示】往山頂走,風雨可能更大,但不足以危及生命;如果往山下走,卻有可能遇到山洪致人於死地。

3、有黑點的珍珠

人生啓迪故事6

“知足”最早出自《老子》的“知足不辱”,就是說人對自己的名利、地位要知道滿足,常懷知足之心,知足纔不致受屈辱。人要得到快樂與幸福,關鍵要具有一種樂觀的心態。知足常樂正是當代人和當代社會的根本需求。

中國古代哲人的一句話所說的那樣: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這個常止,不是長止。有進纔有止,但並非止於止而無進,無進則無“常止”之說了。所以不要以爲這裏的止是“止而不前”的意思。知足亦然。我們看到一個是“常足”常,是經常的意思,是一種不斷的、延續連綿的過程,是一個循環的,用現代的話說,應該可以叫做持續性的。

在當今物慾橫流,人們對生活滿意感、幸福感指數下降,道德水平降低,心靈倍感困惑的社會背景下,如何擁有、運用心態啓迪心智的心靈?告訴人們如何達到深刻而不浮躁,謙和而不氣餒,自信而不親和,實現自我心境和諧,達到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的境地。

其實,每個人認真想一想,我們的生活還是蠻不錯的,只不過是我們看到有人比我們生活過得好,心裏就不平衡了,就有牢騷和怨言;自己沒有本事,就怨天怨地怨父母,但真正懂得知足的人,卻很少有怨言,總是默默地追求着,快樂地生活着。一切行爲適中、折衷爲宜,不能什麼也不追求,也不要過分追求,凡事講究個“度”。

實踐證明∶一個人知道滿足,心裏就時常是快樂的、達觀的,有利於身心健康。相反,貪得無厭,不知滿足,就會時時感到焦慮不安,甚至是痛苦不堪。說到底人的一生頗似一部文藝作品,既有高潮的精彩華章,也有委婉徘徊的曲折坎坷,關鍵是看怎樣對待?一個人心態好,世界上一切都變得很美好。有些人怨天尤人,埋怨自己沒出生在一個好的家庭;怨恨自己運氣不好,做什麼事都不順。

那麼,人生擁有一顆知足之心的人怎樣運用知足心態啓迪人生的心靈呢?個人理解認爲主要有以下六點:

擁有一顆知足之心的人,應保持一份淡定的心境。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遺憾。一個內心淡定的人,懂得選擇,學會放棄,經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才能獲得心靈的篤定和超然,智慧便會在淡定中悄然降臨。平淡對待得失,冷眼看盡繁華,順達時不張狂,失意時不消沉。人應該知足,承認和滿足現狀不失爲一種自我解脫的方式。知足者想問題、做事情能夠順其自然,在知足的樂觀和平靜中,認真洞察取得的成功,總結經驗,而後樂於進取,樂於開拓,爲將來取得更大的成功鼓足信心,做好充分的準備。知足常樂,是個人永遠的精神追求。在於良好的知足,有的人在乎更多更好的,卻沒發現自己已經有了很多了,那些物質上的要求,在看來是那麼的渺小。淡定不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而足一種積極的處世哲學。深思熟慮後能揚長避短,內省自知後能進退若谷。人生需要淡定,用淡定抵制寂寞,用淡定擊退浮躁。淡定的人,不在乎太多的身外之物,而是執着於自己腳下的路。

擁有一顆知足之心的人,應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態。人的心情好了看着什麼都順眼,做起什麼事都順心。如果每天都能保持一份好心情,那麼,每天都是快樂和充實的。樂觀的人對於人生樂趣會分爲好多種,悲觀的人對於人生樂趣只有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就會什麼樣去看待人生的樂趣,人生不能夠改變我們,而是我們去改變人生。每天微笑一下,提高一下心情指數,不要想太多了。應該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不會想很多了。有時候想太多,受傷的還是自己,所以,許多方面不要想太多了。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深吸一口氣,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能知足,就能夠在對待生活中的困難時,也會泰然處之。知足常樂,在煩躁與喧囂中,會過濾掉壓抑與沉悶,沉澱一種默契與親善。一個人如果知道滿足就會感到永遠快樂。人的心態度決定一切,積極心態能催人奮進、銳意進取,激勵鬥志、戰勝困難與挫折,能使人勤奮執着地對待事業,快樂陽光地對待生活。

擁有一顆知足之心的人,應保持一份快樂的心神。人生有得必有失去。草民有草民的自由,貴人有貴人的苦惱。不必高官厚祿,也不必堆金積玉。確實,人的出生有貧富,能力有大小,但生活快樂不快樂,知足不知足就要看每個人自己了。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理念,不應去充滿幻想。要通過不懈的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美好的生活。可千萬別讓幻想無止境的充斥自己的頭腦,想入非非,無所事事,是做不好任何事的。如果人實在要生活在幻想裏,又對生活永不滿足,那我說你就活得太累了。樂觀的人對於人生樂趣會分爲好多種,悲觀的人對於人生樂趣只有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就會什麼樣去看待人生的樂趣,人生不能夠改變我們,而是我們去改變人生,對於樂趣,應該調整好心態,比如心情受到壓抑的時候可以出去旅遊,賺錢也是人生的一種樂趣,相信沒有人會不喜歡賺錢的吧。偶爾可以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養寵物,有條件的話可以捐錢給災區的孤兒們上學等等。快樂是一種心理感受。要不要快樂由你自己決定。

擁有一顆知足之心的人,應保持一片滿足的心理。知足就是以理性的心態爲基礎。在現實生活中,人往往總在考慮自己並未得到的東西,而忽略已經擁有的東西和不切實際的目標,已達到慾望的滿足。不知足導致人們往往會用不正當不符合倫理的手段達到人們慾望的短暫滿足,而由此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精神壓力和不良的社會效應也並不會帶來“常樂”,這正是因爲沒有適可而止的精神和知足常樂的心態而造成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永遠是最好的心態,有了這種心態就能做到心境平和知足常樂。人有了滿足的心,纔會有知足的心。每個人都要有知足的心,或許你的生活貧困,生存環境惡劣,也或許你的生活富裕,環境優美,都要有知足的心,人活着,就是福氣,就要知足,有了知足的心纔會有快樂,俗話說得好:“知足常樂”,佛經雲:“知足人是聖賢”。所以,人人都要知足,知足是福報,珍惜福報;知足是快樂,要珍惜快樂。

擁有一顆知足之心的人,應保持一種助人的心靈。助人爲樂,助人乃快樂之本,孟子說:君子有三樂,凡夫俗子也要有自己的快樂,知足常樂,助人爲樂,自得其樂,如若不行人還可以苦中作樂。助人爲樂,這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助人,在幫助人的過程中,淨化靈魂、昇華人格,所以助人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人生在世上不過短短几十年時間,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爲他人和社會多做好事、善事,可使我們的精神世界變得豐滿充實,人生會更有價值,也會給自己的身心帶來了快樂和健康。短短几十年的人生旅途,往往是悲喜交集,曰人生苦短,如歷史長河,流星一閃,要及時行樂。一個人只有當他自己覺得知足的時候,那纔是幸福的;相反自己不覺得快樂。

擁有一顆知足之心的人,應保持保持一個平衡的心情。做知足的人,應保持一個平衡的心情。容易滿足的人、就會每天沉靜再快樂之中、慾望的追求少點,攀比的心態少點,知足的心理多點心態平衡點,根據自己的能力去生活吧,不要讓別人的生活狀況左右了你的心情。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一個貪得無厭的人,既使擁有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總是不滿足,生活沒有幸福感;而知足者,卻能在極爲簡單的物質條件中,得到滿足和快樂。一首歌的詞唱得好:知足爲福,無慾則怡。德比於高,欲比於低。廉者樂樂,貪者慼慼。智者悟之,不以物役。一個人知道滿足,心裏就時常是快樂的、達觀的,有利於身心健康。相反,貪得無厭,不知滿足,就會時時感到焦慮不安,甚至是痛苦不堪。

人生啓迪故事7

有一位老母親一共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特別能幹孝順,一個兒子有些窩囊無能。兩個女兒常常塞錢給老母親讓她買好吃的,可老母親又特別疼小孫子,於是常常把女兒給的錢又去塞給了兒子,讓他給小孫子買吃的。鄰居氣不過就去把這個祕密告訴了大女兒,大女兒說她給媽媽錢就是爲了讓媽媽高興,她願意怎麼花就怎麼花,如果媽媽把錢省給兒子和孫子能夠換來她的開心和尊嚴的話,那這個錢就算花得值得。老母親聽了大女兒的話特別高興,她說看着孫子吃比自己吃香多了。過了一個月,二女兒回來了,她知道了這個祕密後非常生氣,於是她天天守在家裏教訓開導老母親,規定她給自己買吃的買喝的,而且非要看着她吃下去不可,老母親氣得什麼都吃不下,最後抑鬱而死。”一個人擁有他想擁有的是最開心的,在人生的所有事情中人的心願是最重要的。

啓示:人的一生中什麼最重要?當一個人做一件好事的時候,旁人考慮的可能是他這樣做值不值得,這種付出有沒有回報?然而這些都不重要,一個人擁有他想擁有的是最開心的,在人生的所有事情中人的心願是最重要的。

人生啓迪故事8

盲人提燈

有一個盲人,晚上出門總提着一個明亮的燈籠。別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問他:"你又看不見,爲什麼還要提着燈籠走路?"

那個盲人認真地回答說:"這個道理很簡單,我提燈籠當然不是爲自己照亮道路,而是爲了給別人照亮,讓他們能看見我,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保護了自己。"

一位司機聽到這個故事,講了自己的一個經歷。他說:"以前我開車經過隧道,總是不喜歡開車燈。隧道不長,裏邊光線還不差,認爲實在沒有必要開開關關。不料有一天被迎面開來的大卡車撞個正着,險些命喪黃泉。後來我才覺悟到,開車燈是給對方看的,因爲經過隧道時,對方是從亮處進人暗處,視覺難免調整不過來,加上對面的來車也不開燈,那就實在太危險了。"

評語:你不爲對方着想,自己可能就會有麻煩

人生啓迪故事9

有一天 , 上帝創造了三個人.他問第一個人:“到了人世間你準備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第一個人想了想,回答說:"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創造." 上帝又問第三個人:“到了人世間,你準備怎樣度過你的一生?”第三個人想了想,回答說:“我既要創造人生又要享受人生。” 第一個人來到人世間,表現出了不平常的奉獻感和拯救感。他爲許許多多的人作出了許許多多的貢獻。對自己幫助過的人,他從無所求。他爲真理而奮鬥,屢遭誤解也毫無怨言。滿滿地,他成了德高望重的人,他的善行被人廣爲傳頌,他的名字被人們默默敬仰。他離開人間,所有人都依依不捨,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爲他送行。直至若干年後,他還一直被人們深深懷念着。 人類爲第一個人打了 100 分,爲第二個人打了 0 分,爲第三個人打了 50 分。這個分數,纔是他們的最終得分。

單純說來,人似乎只可以劃分爲這三種人。上帝的打分和人類的打分存在着天差地別,人類說:“失誤的上帝!”可是人類卻聽不到上帝的回答。最好的解釋是:人要自己活着,可不是爲上帝而活。

人生啓迪故事10

摘最高處的果子

在非洲叢林裏,生活着一種通體毛色黝黑、長相十分滑稽可愛的黑麪疣猴,它們數十隻、上百隻聚爲一羣,靠吃野果和植物嫩葉爲生。

動物學家在考察黑麪疣猴生活習性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每當猴羣發現掛滿野果的樹木時,低矮、易攀爬處的果子總是讓成年猴摘走,如有幼猴來摘,成年猴會毫不客氣地把它們趕走,幼猴們只好眼巴巴地看着成年猴把低處的果子摘光後,才戰戰兢兢地爬到搖搖晃晃的高枝上摘果子。它們隨時都有摔下來的危險。

動物學家不解,爲什麼成年黑麪疣猴不把方便留給幼猴呢?通過長時間觀察才找到答案:每到食物匱乏的季節,黑麪疣猴們都要爬到山險林密、既高又細的枝頭尋找野果,如果幼猴不在開始自己覓食的幾年之內練就身手敏捷、爬高攀險、在樹枝間做長距離跳躍的本事,就可能會因尋找食物而墜亡。

阻止幼猴得到天賜的便捷,促使其到危險的最高處去摘果子,磨練生存能力,就是黑麪疣猴能在原始森林裏繁衍至今的原因。

天上掉下的餡餅,往往潛藏着陷阱,如果總走一馬平川的坦途,就無法應對前路的坎坷。只有不避兇險、不懼辛勞地練就本領,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人生啓迪故事11

把理想推遠一點

比爾·拉福是美國當代著名的企業家。

比爾從商的志向來自於父親,他的父親在商界摸爬滾打多年,卻始終沒有取得什麼驕人的成績。受父親影響,比爾從小就立志要做一位成功的商人,更何況他的父親也認爲機敏果斷、敢於創新的他,非常具有從商天賦,所以一直鼓勵他去讀經濟或商貿類的大學。

讓父親沒想到的是,比爾高中畢業後,卻來到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工科中最基礎最普通的機械製造專業。比爾的父親生氣地指責他:“你一定是忘記了自己的理想!要知道,你並不想做一名出色的工人,而是要做一位成功的商人,你爲什麼不讀商業貿易反而要來學習機械製造呢?你這不是向理想努力,分明是把理想推得更遠了!”

比爾不贊同父親的觀點,他覺得適當把理想推遠一點是正確的。因爲工業商品在商貿中佔了絕大多數,如果不具備工科知識,就不能準確把握產品的性能、生產製造等各方面的情況,將來很難保證能在經商中佔到優勢,更何況學習工科不僅能增強工業技能,還能幫助一個人建立嚴謹求實的思維能力,培養一種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這些素質都是經商所不能缺少的。

聽了比爾的解釋,父親明白了他的想法,比爾也得以留在麻省理工學院繼續讀書。在4年的大學時間裏,比爾沒有拘泥於本專業,他同時還涉獵了化工、建築、電子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畢業後,立志從商的比爾並沒有立刻帶着這些知識投身商海,而是考入了芝加哥大學攻讀經濟學的碩士學位。這期間,比爾掌握了大量的經濟學知識,明白了決定商業活動正確性的衆多因素。

取得學位後,按理說比爾應該可以向理想進發了,可是他不僅沒有立刻下海經商,反而把理想推得更遠了。他又花了3年的時間進入私人學校學習法律知識,之後又進入了一所法學院旁聽法律課程,同時他還學習了一些關於微觀經濟活動的專業經濟學以及企業管理知識。完成這一切後,比爾考進了政府部門。這時,他的父親終於忍不住了,指責比爾已經徹底忘記了自己理想,並提醒他應該努力讓自己爲一名成功的商人,而不是去從事政治。

比爾有自己的想法,因爲經商必須要具備很強的交往能力,要想在商業上獲得成功,必須深諳處世規則,善於人際交往。這種能力是在任何學校都學不到的,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磨鍊出來,而磨鍊這種能力的最佳去處就是政府部門。比爾在政府部門一干就是5年,他在工作中培養出了深思穩重、沉着冷靜的個性。

5年的政府工作結束後,比爾開始慢慢向商業靠近,他應聘到一家公司開始熟悉商情與商務技巧。因爲表現突出,兩年後,公司打算出高薪讓他擔任副總經理,但比爾卻辭職了。他意識到是時候正式向自己的理想邁進了,隨後,他開辦了自己的拉福商貿公司,這時,比爾已經是35歲的中年人了。

因爲比爾的準備工作實在太充分了,在接下來的商務交際中,他幾乎能考慮到每個細節,能應對一個合格的商人應該能應對的一切,並且能夠嗅到各種商機,避免各種法律糾紛。他之前所學的每一種知識和所做的每一步準備,都在他之後的商業活動中發揮出了不可忽略的作用,讓他的生意進展得異常順利。

也正因此,在此後25年時間裏,比爾的公司從最初20萬美元的資產發展成了現在的200億美元,他也成了美國商業圈的一個神話人物。

對於比爾的成功,20xx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就曾在一本書中這樣評論:“急於求成在很多時候往往是欲速則不達,而適當推遠理想反而是一種備戰人生的最佳方式,比爾所擁有和依賴的,就是這種獨特的智慧!”

人生啓迪故事12

人生最大的成就在於不斷重建自己,使自己終於能知道如何生活。

夏朝時候,一個背叛的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兒子伯啓抵抗,結果伯啓打敗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氣,要求繼續進攻,但是伯啓說:“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卻被他打敗了,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帶兵方法不如他的緣故。從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過來纔是。”從此以後,伯啓每天很早便起牀工作,粗茶淡飯,照顧百姓,任用有才幹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過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來侵犯,反而自動投降了。

【提示】遇到失敗或挫折,假如能像伯啓這樣,肯虛心地檢討自己,馬上改正有缺失的地方,那麼最後的成功,一定是屬於你的。

6、自我剋制

人生啓迪故事13

啓迪人生的故事一:

一人被傳有移山大法絕招,當好友問他這“移山大法”是何玩意兒時,他說,面對大山,它不過來,我就過去,這不是移山大法又是什麼?

啓迪人生的故事二:

古時,某地因酒而亂,地方長官便決定讓人們禁酒,人們便偷偷喝;他又關停並轉讓了釀酒作坊,結果外地的酒進來了;他決定提高酒價,效果還是不佳。一人獻計:貼出佈告,無論是誰,到任何一家酒店、釀酒作坊和商店喝酒都不用付錢。這樣一來,造酒的不造了,賣酒的不賣了,禁酒自然成功。

故事一說的是適時而變,不做無謂的堅持。

故事二說的是對某些事情的處理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或者說釜底抽薪。

這是兩個看來不相關的故事,其實,把這兩個故事統一起來考慮,對今天的我們還是有很多人生啓迪的。

人生啓迪故事14

一個農民,初中只讀了兩年,家裏就沒錢繼續供他上學了。他輟學回家,幫耕種三畝薄田。在他19歲時,去世了,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還有一位癱瘓在牀的祖母。

八十年代,農田承包到戶。他把一塊水窪挖成池塘,想養魚。但鄉里的幹部告訴他,水田不能養魚,只能種莊稼,他只好有把水塘填平。這件事成了一個笑話,在別人的眼裏,他是一個想發財但有非常愚蠢的人。

聽說養雞能,他向親戚借了500元錢,養起了雞。但是一場洪水後,雞得了雞瘟,幾天內全部死光。500元對別人來說可能不算什麼,對一個只靠三畝薄田生活的而言,不啻天文數字。他的母親手不了這個刺激,竟然憂鬱而死。

他後來釀過酒,捕過魚,甚至還在石礦的懸崖上幫人打過炮眼……可都沒有賺到錢。 35歲的時候,他還沒有娶到媳婦。即使是離異的有的也看不上他。因爲他只有一間土屋,隨時有可能在一場大雨後倒塌。娶不上老婆的,在農村是沒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還想搏一搏,就四處借錢買一輛受扶拖拉機。不料,上路不到半個月,這輛拖拉機就載着他衝入一條河裏。他斷了一條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機,被人撈起來,已經支離破碎,他只能拆開它,當作廢鐵賣。

幾乎所有的人都說他這輩子完了。

但是後來他卻成了我所在的這個城市裏的一家公司的老總,手中有兩億元的資產。現在,許多人都知道他苦難的過去和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許多媒體採訪過他,許多報告文學描述過他。但我只記得這樣一個情節——

記者問他:"在苦難的日子裏,你憑什麼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縮?"

他坐在寬大豪華的臺後面,喝完了手裏的一杯水。然後,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裏,反問記者:"如果我鬆手,這隻杯子會怎樣?"

記者說:"摔在地上,碎了。"

"那我們試試看。"他說。

他手一鬆,杯子掉到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但並沒有破碎,而是完好無損。他說:"即使有10個人在場,他們都會認爲這隻杯子必碎無疑。但是,這隻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鋼製作的。"

於是,我記住了這段絕妙的對話。這樣的人,即使只有一口氣,他也會去拉住的手,除非上蒼剝奪了他的……

人生啓迪故事15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困難,在困難面前,擺正心態,積極努力的去想辦法解決它,過後,你會發現,困難,不過如此!

寥寂的高原上,初冬已經大雪紛飛,尤其是那天,風雪如無數發瘋的怪獸在呼嘯廝打,風嗚咽着四處搜索,雪惡狠狠的尋找着攻擊對象,學校的牆壁本已不禁摧殘,雪片從大大小小的縫隙中瘋狂竄入,屋內儘管燃着爐火,但孩子們讀書的心思似乎早已經冰封了,跺腳的聲音好似在給這狂風暴雪配樂般此起彼伏。

往日很溫和的老師今天卻一反常態,嚴厲的道:“請同學們把書本收拾好,我們到操場上去。”

孩子們聽到這個消息,有的都要嚇哭了,孩子們只走到屋檐下便不敢在邁出一步,孩子們怕,這風好想能把自己吹走一樣。

老師見狀脫了自己的棉外套和毛衣,臉色蒼白且更加嚴厲的一字一頓的對學生們說:“馬上,到操場上,成三排站好,不要讓我重複第二遍。”

孩子們誰都沒吭聲,老老實實的遵從着老師的話站好,好像老師的話要比這風雪還要冷冽的多。

瘦削的老師只穿着一件緊身衣,寒風中顯得更加的單薄,孩子們一個個望着他,沒有一個敢動的,就這樣,老師和孩子們規規矩矩的在風雪中站了五分鐘。

老師看了看手錶,平靜的喊道:“解散,回教室!”孩子們聽見這話,並沒有蜂擁着進教室,這時候他們好像已經感覺不到冷了呢。

回到教室,老師說:“剛纔,在教室時,我們都以爲自己敵不過這寒冷風雪,我們害怕、顫抖,而事實上,我們在風雪中站了五分鐘,我們都能挺得住,即使叫你們也穿着單衣,你們也能挺的住,站半小時都沒問題。面對困難時,許多人都給自己的心裏放了一塊放大鏡,但和困難拼搏一番之後,你會覺得,苦難不過如此!”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