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經典哲理故事15篇

經典哲理故事15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經典哲理故事15篇1

投降的絕不是我

經典哲理故事15篇

參加過大西南剿匪的父親給我講過一個他親歷的故事。

父親端着步槍剛從一座巨巖後拐出來,迎面撞上了一個也端着步槍的土匪。兩個人相距只有五六步,同時將槍口指住了對方的胸膛,然後就一動不動了。

如此近的距離,不管誰先開槍,打死對方的同時,自己肯定也得被對方打死,動起手來只能是同歸於盡。

要想都保全性命,就必須得有一方投降。

雙方對峙着,槍口對着槍口,目光對着目光,意志對着意志。

其實總共只對峙了十幾秒鐘,可父親感到是那麼的漫長。那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對時光的流逝產生刻骨銘心的印象。

父親不知道他已經咬破了自己的下嘴脣,兩條血溪濡溼了下巴。他的大腦中一片空白,只有一個念頭支撐着他:

必須有一方投降,但投降的決不能是我!

父親眼睜睜看着那個土匪的精神垮掉——先是臉煞白,面部痙攣,接着是大汗淋漓,最後是雙手的握肌失能——槍掉到了地上。

土匪撲通跪下去,連喊饒命。

父親努力控制着自己,纔沒有昏厥過去。他和土匪都清楚雙方的命,保住了!

押着土匪,見到自己人時,父親再也堅持不住了,一屁股坐到地上。

同志們以爲他負傷了,趕忙跑過來,父親虛脫般地說:“沒事!我只是累壞了。”

父親的這個故事永遠印刻在了我的腦海裏。這十幾年來,不論遭遇多麼大的坎坷與挫折,我總用故事中父親的那句話鼓勵自己:

必須有一方投降,但投降的絕不是我!

結果,我都在最後取得了勝利。

【精彩哲思】

敢於直面對手

遇到敵人和強硬的對手,恐懼是避免不了的。但是,不要忘記:你的畏懼對手,對手可能也畏懼你,甚至經你對他的畏懼還要大。在這種情況下,誰更敢面對,誰就能獲得勝利。

有位朋友,是個談判高手,幾乎每次談判都能成功。他懂得很多談判的技巧,如“瞭解是影響的前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重視“有理、有利、有節”等等。

這些技巧對付一般的對手足夠了。但如果碰到的是同樣厲害的對手,除了技巧之外,心理素質就顯得格外重要。他說:“遇到真正的對手時,每個人都難免會有一些恐懼。每當這時候,我們不妨用這樣一句話給自己打氣——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

“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這話何等地生動而形象啊。雙方都是怕的,就像一位獵人遇到一隻老虎,獵人固然怕老虎,但老虎更怕帶槍的獵人。人對老虎只怕3分,老虎怕人卻有7分。既然這樣,我們爲何要恐懼這種看上去你怕它、實際上它更怕你的“老虎”呢!慧語箴言:

你的畏懼對手,對手可能也畏懼你,甚至經你對他的畏懼還要大。在這種情況下,誰更敢面對,誰就能獲得勝利。

經典哲理故事15篇2

故事一:

有人問農夫:“種了麥子了嗎?”農夫:“沒,我擔心天不下雨。”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沒?”農夫:“沒,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那人再問:“那你種了什麼?”農夫:“什麼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感悟:一個不願付出、不願冒風險的人,一事無成對他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故事二:

兩馬各拉一貨車。一馬走得快,一馬慢吞吞。於是主人把後面的貨全搬到前面。後面的馬笑了:“切!越努力越遭折磨!”誰知主人後來想:既然一匹馬就能拉車,幹嘛養兩匹?最後懶馬被宰掉吃了。這就是經濟學中的懶馬效應。

感悟:讓人覺得你可有可無,你被踢開的日子就不遠了。

故事三:

一禪師見一蠍子掉到水裏,決心救它。誰知一碰,蠍子蟄了他手指。禪師無懼,再次出手,豈知又被蠍子狠狠蟄了一次。旁有一人說:它老蜇人,何必救它?禪師答:蜇人是蠍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豈能因爲它的天性,而放棄了我的天性。

感悟:我們的錯誤在於,因爲外界的緣故而過多地改變了自己。

故事四:

曼德拉曾被關押27年,受盡虐待。

他就任總統時,邀請了三名曾虐待過他的看守到場。

當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時,在場所有人乃至整個世界都靜了下來。

他說: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仍在獄中。

感悟:原諒他人,其實是昇華自己。

故事五:

一個小鎮中,一位商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來了,開了一個餐廳,第三個開了一個超市,這片很快就繁華了。另一個小鎮,一位商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來了,開了第二個加油站,第三個、第四個惡性競爭大家都沒得玩。

感悟:一味走別人的路,必將堵死自己的路。

故事六:

一隻烏鴉在飛行的途中碰到回家的鴿子。鴿子問:你要飛到哪?烏鴉說:其實我不想走,但大家都嫌我的叫聲不好,所以我想離開。鴿子告訴烏鴉:別白費力氣了!如果你不改變聲音,飛到哪都不會受歡迎的。

感悟:如果你希望一切,都能變得更加美好,就從改變自己開始。

故事七:

小和尚負責清掃寺院落葉,每天要很長時間才能掃完。有人對他說:“你打掃前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明天就不用打掃了。”小和尚覺得很對,就高興地照辦了,可第二天院子裏如往日一樣滿地落葉。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

感悟:活在當下。

故事八:

野豬和馬一起吃草,野豬時常使壞,不是踐踏青草,就是把水攪渾。馬十分惱怒,一心想要報復,便去請獵人幫忙。獵人說除非馬套上轡頭讓他騎。馬報復心切,答應了獵人的要求。獵人騎上馬打敗了野豬,隨後又把馬牽回去,拴在馬槽邊,馬失去了原先的自由。

感悟:你不能容忍他人,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幸。

經典哲理故事15篇3

一、師父問:如果你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你該怎麼辦?有的弟子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有的說去買。師父說:爲什麼不把壺裏的水倒掉一些呢?

【感悟】:

世事總不能萬般如意,有舍纔有得。

二、一士兵遭到敵軍突襲後逃到了山洞。敵軍在身後緊追,他躲在洞中祈禱不被敵人發現。突然胳膊被狠狠地蟄了一下,原來是隻蜘蛛,他剛要捏死,突然心生憐憫,就放了它。不料蜘蛛爬到洞口織了一張新網,敵軍追到山洞見到完好的蜘蛛網,猜想洞中無人就走了。

【感悟】:

很多的時候,幫助別人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

三、父親丟了塊表,他抱怨着翻騰着四處尋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等他出去了,兒子悄悄進屋,不一會就找到了表。父親問:怎麼找到的?兒子說:我就安靜的坐着,一會就能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表就找到了。

【感悟】:

我們越是焦躁的尋找,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平靜下來,才能聽到內心的聲音。

四、一個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麼?

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問:那得道後呢?

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

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時惦記着挑水,挑水時惦記着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感悟】:

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

五、抱着你自己10公斤重的孩子,你不覺得累,是因爲你喜歡;抱着10公斤重的石頭,你堅持不了多久。

【感悟】:

當一個人不喜歡做某件事,就算他才華橫溢,也無法發揮;當一個人喜歡上了某件事,他發揮出來的能力會讓你大吃一驚。所以,一個人沒有成績,不一定是他沒有能力,很可能是因爲不喜歡。

六、二戰時,一猶太家庭遭到迫害,大兒子和小兒子分別去尋求幫助。大兒子去找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小兒子去找自己曾幫助過的人。結果卻是大兒子獲救,小兒子被出賣。

【感悟】:

愛你的人會一直願意爲你付出,你愛的人卻不一定願意爲你付出。在現實中,真正對你忠誠的都是曾經給過你恩惠的人、愛你的人。

七、烏鴉往東飛,遇到鴿子。都停在一顆樹上休息,鴿子見烏鴉飛得很辛苦,關心地問:您要去哪裏?

烏鴉忿忿答:其實我不想離開,可是這個地方的居民都嫌棄我的叫聲不好。

鴿子好心地說:別費力了,如果你改變不了你的聲音,飛到哪都不會受歡迎的。

【感悟】:

做事也是如此,改目標,不如改方式,改環境,不如改自己。

八、一頭驢子不慎掉進了枯井,衆人設法救它,都沒有成功,就決定埋了它。驢子悲聲鳴叫,可當泥土落下的時候,它卻出乎意料地安靜了。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把它們踩在腳下,讓自己登高一點。就這樣,它隨着泥土的抖落不斷的登高,最後竟在衆人的驚奇聲中走出了枯井。

【感悟】:

關鍵時刻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經典哲理故事15篇4

一個小人物的大成功

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教授羅伯特科恩斯的“眨眼雨刷”設計技術被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用陰謀剽竊,爲了捍衛自己的發明權,羅伯特科恩斯決定起訴福特公司。這是一場一個人對一個汽車工業巨頭的訴訟,除了他自己,沒有人相信他能贏,以致當年幫他申請專利的朋友都棄他而去。最後,就連一貫支持他的妻子也爲了6個孩子的成長不得不離開他。

在這個過程中,他還遇到了讓人眩暈的誘惑:福特公司做出從40萬美元到100萬再到3000萬美元以私下了結此案的提議!

第一次面臨40萬美元的誘惑時,他的態度非常堅定:“如果讓這些人逍遙法外,我以後還怎麼教育我的孩子堅持真理?”

第二次面臨100萬美元的誘惑時,他的回答是:“可以,但是有一個條件,那就是福特公司要在報紙上公開承認他們剽竊了我的發明。”

第三次,是12年後,6個孩子都已長大。由於他不懈的堅持,被妻子帶走的孩子從誤解到支持,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而他,也不再像當年那樣不顧一切,而是學會了考慮家人的感受。因此,當福特汽車公司派來的律師告訴他,願意以3000萬美元私了時,他轉身看着正在幫自己整理訴訟材料的孩子們。這時,正值青春期的小女兒帶頭說:“不!爸爸。我們不要!”緊接着,他的大兒子非常堅定地對那個律師說:“請你出去!”

那瞬間,羅伯特科恩斯由緊張轉爲鬆了一口氣,甚至有一點兒得意。很顯然,他無形中爲兒女樹立的堅持真理的榜樣已開花結果。

如果想告倒福特,需要鉅額費用,請不起律師的羅伯特科恩斯只能連續幾年埋首圖書館自學法律,法庭上,則由他自問自答去爲自己辯護。

這一次,羅伯特科恩斯勝利了。他的勝利不僅是個人的,也是一個羣體的。那樣的時刻,那樣的以卵擊石的勇氣和自信會讓你無法不肅然起敬。電影中,法庭外,很多發明專利被侵權的小人物關切地注視着羅伯特一案的進展。他們把他看成自己的代表,羅伯特昂揚的鬥志,爲捍衛自己、捍衛公平正義而堅持的勇氣,讓所有人欽佩不已。對很多人而言,這個成功的代價太大、太不值得了,從經濟上考慮更是如此。但是,那是因爲他們不瞭解成功的真正意義,這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成功或名譽上的成功,這更是道義和信念的成功,這樣的成功是無價的,它帶給人的不是簡簡單單的成就感,而是做人的尊嚴、價值和意義感。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的感悟】其實成功沒有懸念,不過就是目標正確+勤奮+頑強+能夠抵禦誘惑。對大多數有志成功的人來說,前三項都還是容易做到的,但是,最後一點就不那麼容易了。因爲,這最後一點往往成爲區分小成功與大成功、短期成功與持續成功的標誌。

環顧當今許多短期成功者,缺乏的多是抵禦誘惑的能力。誘惑之所以難以抵禦,原因在於它直抵人性的弱點。而羅伯特科恩斯的成功就在於他在誘惑面前的執著堅持,從而成就了一個小人物的大成功。

經典哲理故事15篇5

關於夫妻的感人故事裏,分享了一個《農民工夫妻的婚姻愛情故事》,我們懂得平平淡淡,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纔是愛。同樣的,在這個哲理故事裏,我們來看一個古代夫妻的情感故事,看過之後,關於夫妻情感,你會有何感想。

從前,有個人娶了四個妻子,第四個妻子深得丈夫喜愛,不論坐着站着,丈夫都跟她形影不離。第三個妻子是經過一番辛苦纔得到,丈夫常常在她身邊甜言蜜語,但不如對第四個妻子那樣寵愛。第二個妻子與丈夫常常見面,互相安慰,宛如朋友。只要在一塊就彼此滿足,一旦分離,就會互相思念。而第一個妻子,簡直像個婢女,家中一切繁重的勞作都由她擔任,她身陷各種苦惱,卻毫無怨言,在丈夫的心裏幾乎沒有位置。

一天, 這個人要到周邊的列國去做一樁生意,但是,他要去的這個國家人稱“死亡之國”,因爲那裏戰火紛飛,隨時會有生命危險。

他四個妻子說:“你肯跟我一塊兒去嗎?”第四個妻子回答:“我可不願意跟你去。”丈夫恨她無情,就把第三個妻子叫來問:“你能陪我一塊去嗎?”

第三個妻子回答道:“連你最心愛的第四個妻子都不願意陪你去,我爲什麼要陪你去?”丈夫把第二個妻子叫來說:“你能陪我出國一趟嗎?”“我受過你恩惠,可以送你到城外,但若要我陪你出國,恕我不能答應。”丈夫也憎恨第二個妻子無情無義,對第一個妻子說:“我要出國旅行,你能陪我去嗎?”第一個妻子回答:“我離開父母,委身給你,不論苦樂或生死,都不會離開你的身邊。不論你去哪裏,走多遠,我都一定陪你去。” 他平日疼愛的三個妻子都不肯陪他去,而決非意中人的第一個妻子,卻捨命陪君,他恍惚了,眼淚奪眶而出……

【哲理故事啓示】如果把這個丈夫比作人的意識的話,第四個妻子,是人的身體。人類疼愛肉體,但若大限來臨,生命終結,靈魂總會揹負着現世的罪福,孤單寂寞地離去,而肉體轟然倒地,沒有辦法陪着。第三個妻子,是人間的財富。不論多麼辛苦儲存起來的財寶,死時都不能帶走一分一毫。第二個妻子是父母、妻兒、兄弟、親戚、朋友和僕傭。人活在世上,互相疼愛,彼此思念,難捨難分。死神當頭,也會哭哭啼啼,送到城外的墳墓。用不了多久,就會漸漸淡忘了這件事,重新投身於生活的奔波中。第一個妻子則是人的心,和我們形影相隨,生死不離。它和我們的關係如此密切,但我們也容易忽略了它,反而全神貫注於虛幻的色身。

這個哲理故事叫人唏噓感嘆,這人間的情愛,真叫人不可自拔、迷失彷徨。把握眼前幸福,珍惜愛情,或許纔是最好的歸宿。世人所追求的愛情,不是靠一廂情願,也不是靠默默等待就能實現的,冥冥之中自有姻緣,一旦遇到了,定要學會把握珍惜。

經典哲理故事15篇6

戴甕帽的傻子

樑朝時候有一家人家,一屋都是癡傻。有一天,父親把兒子叫來說:“你給我到集市上去買一頂帽子回來。我聽別人說,帽子是套在頭上的,要能裝得下腦袋才行。你上集市去一定要找那樣的帽子才能買。”兒子按父親的吩咐到集市上買帽子,他到處找,找到一個別人說是賣帽子的地方。掌櫃拿出一頂黑色的綢帽給他,那帽子是疊着的沒有打開,這個傻兒子看了半天也沒找到能套下腦袋的地方,他放下綢帽就走了。接着,他又走了好多店鋪,找了一整天也沒見到他所想要的帽子。在他準備回家的時候,他忽然看到一個賣甕的小店,裏面擺放着一個個大口的甕子,甕子是空的,正好可以容得下人的腦袋。他想,這大概就是帽子了,於是他把甕買回了家。

他的父親也以爲這就是帽子,將甕拿起來往頭上一戴,便連臉和脖子都套進去了,結果什麼也看不見。這個傻父親每次戴着“甕帽”外出,鼻子在裏面就被磨得生疼,而且被堵得氣都很難出,憋得心裏慌。然而,他以爲帽子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他還是常常忍痛戴着它出去。

久而久之,鼻子磨破了皮,生了瘡,脖頸處也被磨得長了厚厚的.繭。到這種地步,他還是不願意把這“帽子”摘下來。只不過,從此以後,他每次戴上帽子就疼痛難忍,於是只好戴着帽子坐在家裏,而不敢出外行走了。

戴帽子本來是爲了使人更舒服一些,連這樣起碼的、簡單的道理都想不到,寧肯吃虧、忍痛也不肯向他人請教一下,當然只有吃虧到底。這也是那些既無頭腦又執迷不悟的傻瓜的必然結果。

經典哲理故事15篇7

史博是19世紀最重要的德國音樂家之一,從小熱愛音樂,18歲就進入了當時最爲著名的柏林音樂學院學習作曲與交響樂指揮。當時的音樂學院每天都有兩堂體力課,因爲在這之前的100多年裏,指揮並沒有什麼象徵性的工具,有的樂隊指揮喜歡用腳蹬地,蹋出節奏,有的則喜歡揮動手絹,而當時最爲流行的是用一種重達十來斤的鐵棒指揮,指揮師提着鐵棒按着節奏捅地面,發出“砰砰砰”的聲音。

所以,當時的樂隊指揮每完成一場表演,都會累得腰痠臂痛,因此學院裏對學生們的體力要求也非常高。每次當老師給學生們上課的時候,史博都會從內心裏討厭這根鐵棒,他一個指揮花這麼大的力氣在這根鐵棒上,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他覺得這根鐵棒拿得這麼累,指揮師們哪還能聚精會神把精力全部用到音樂指揮上?

當史博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老師毫不留情地批評了他:“鐵棒是最神聖的指揮工具,哪個指揮家離得開它?”老師還告訴學生們說,法國有個音樂家曾經帶病指揮,結果體力不支,不小心把鐵棒砸到自己的腳背上,後來還因感染潰爛而送了性命。

史博嘴上不迴應,心裏卻想:“那位音樂家的精神雖然很值得肯定,遭遇很值得同情,但是他的犧牲值得嗎?”史博心裏有自己的答案。

從那以後,每次大家在練習臂力課時,史博就裝生病,躲在教室或者宿舍裏研究音樂,臂力雖然比不上同學們,但是因爲把更多的精力都用在了音樂上,所以他的造詣卻遠遠高過了所有其他同學。

畢業後,史博憑着自己高超的音樂才華,進入了德國最著名的交響樂團,成了一位小提琴演奏師和幕後的音樂創作者。1820年,史博跟隨樂隊去英國倫敦進行一場皇家演出,剛一到英國,樂隊的指揮師就生病了,別說拎這麼重的一根鐵棒,就是站都站不穩。樂隊雖然有幾個替補的音樂師跟隨,可是指揮師卻只有一個,演出的計劃又不能因此而耽擱,怎麼辦?正在所有人都爲此而憂心忡忡時,史博對指揮師說:“讓我來指揮吧。”

儘管指揮師對這位懶惰的年輕人有些排斥,但是身在異國,也沒有別的辦法,只好答應了他。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到了表演的那天,史博並沒有拿着那根鐵棒上場,而是手執一根精心製作的小木棒作爲指揮工具,這根小木棒非常輕盈,能夠在空中劃出非常優美的旋律線,因爲身體不受鐵棒的束縛,他還配上了非常優美的肢體動作。

結果,史博的指揮得到了在場所有人的認可,表演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這一次的成功表演,讓史博迅速成爲了樂隊的新指揮師,而史博就一直用這種質輕韌性的白色木棒作爲指揮工具,這種指揮工具很快得到了全世界指揮家的借鑑模仿,從此風靡世界樂壇,數百年經久不衰,成了一個不朽的經典。

經典哲理故事15篇8

要學好,要做得對

唐納德認爲媽媽真是個了不起的女人。他爸爸因心臟病去世時,他才21個月大,哥哥5歲。她雖無一技之長,又沒有受過教育,卻毅然擔負起撫育兩個孩子的責任。

唐納德9歲時找到了一份在街上賣《傑克遜維爾日報》的工作。他需要那份工作是因爲他們需要錢——雖然是那麼一點點錢。但是唐納德害怕,因爲他要到鬧市區去取報賣報,然後在天黑時坐公共汽車回家。他在第一天下午賣完報後回家時,便對媽媽說:“我絕不再去賣報了。”

“爲什麼?”她問道。

“你不會要我去的,媽媽。那兒的人粗手粗口非常不好。你不會要我在那種鬼地方賣報的。”

“我不要你粗手粗口。”她說道,“人家粗手粗口,是人家的事。你賣報,可以不必跟他們學。”

她並沒吩咐唐納德該回去賣報,可是第二天下午,他照樣去了,因爲她自己就會這樣做。那年稍晚時候,唐納德在聖約翰河上吹來的寒風中凍得要死,一位衣着考究的女士遞給他一張5美元的鈔票,說道:“這足夠付你剩下的那些報紙錢了,回家吧,你在這外面會凍死的。”結果,唐納德做了他確信媽媽也會做的事——謝謝她的好心,然後繼續待下去,把報紙全賣掉後纔回家。他知道:冬天挨凍是意料中的事,不是罷手的理由。

等到唐納德長大了以後,每次要出門時,她都會告誡他:“要學好,要做得對。”人生可能遇到的事,幾乎全用得上這句話。

最重要的是,她教他一定要苦幹。她會說:“要是牛陷在溝裏,你非得拉它出來不可。”

經典哲理故事15篇9

只撞三次鍾

一行人到蘇州觀賞園林,於亭間小憩時,看到亭中懸掛着一口巨鍾。

一人手癢難耐,諮詢看鐘老者撞鐘的價格,看鐘老者回答:“一次兩元錢,你就撞三次吧!”這人把六元錢交到看鐘老者手裏,然後淹足力氣用那根懸掛的圓木撞鐘。

他每撞一次,鐘聲悠揚間,看鐘人就跟着喊一聲:一撞身體棒……二撞保平安……三融財運旺……心花怒放間,已經撞完三次鐘的他,見看鐘老者正與其他遊人閒聊,便乘其不注意,又多撞了一次。

暗自竊喜中,看鐘老者聞聲喊道:“撞鐘怎麼能撞四次呢?這個便宜是不能佔的,你剛纔那三次等於白撞了!”

他一臉不解地問道:“撞四次難道有什麼說法嗎?”

看鐘老者笑道:“四大皆空嘛!”

經典哲理故事15篇10

鐵娘子之父

她,一個出身平民的女子,成爲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連續三次當選。她在重大國際、國內問題上,思路清晰,觀點鮮明,立場強硬,做事果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影響了整個英國乃至歐洲,被譽爲歐洲政壇上的“鐵娘子”。

然而,她絕非政治天才,她的性格、氣質、興趣等都深受父親的影響,她的人生之路的成就都源於父親培養起來的高度自信!

她的家教十分嚴格。小的時候父親就要求她幫忙做家務,10歲時就在雜貨店站櫃檯。在父親看來,他給孩子安排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不允許女兒說“我幹不了”或“太難了”之類的話,藉此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父親常諄諄告誡她千萬不要盲目迎合他人,並 經常把“自己要有主見,不要人云亦云”的道理灌輸給她。因此,她從小就學到了很多關於自信和獨立主見的道理。當看到同學們自由地玩耍和嬉戲時,她覺得小夥伴們有着比自己更爲自由和豐富的生活。她開始羨慕朋友們一起在街上游玩,一起做遊戲、騎自行車;也開始嚮往週末能和小夥伴兒們去春意盎然的山坡上野餐。終於有一天,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親,期待能得到父親的同意。然而,父親卻沉着臉並嚴厲地對她說:“孩子,你必須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因爲你的朋友在做什麼事情你就也去做同樣的事情。你要自己決定你該做什麼,千萬不能隨波逐流。”聽完父親的話,撒切爾夫人默默地低下了頭,不吭聲。見到女兒不說話,父親緩和了語氣,繼續勸導女兒:“寶貝,不是爸爸限制你的自由。而是你應該要有自己的判斷力,有自己的思想。現在是你學習知識的大好時光,如果你想和一般人一樣,沉迷於遊樂,那日後將會一事無成。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斷力,你自己做決定吧。”

“凡事要有主見,有自己的理想,特立獨行、與衆不同最能顯示一個人的個性,隨波逐流只能使個性的光輝淹沒在芸芸衆生之中。”在父親的教育下,她在上中學時開始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個性,從而成就了自己的輝煌。

她就是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點評】

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上,燈塔是水手的指路明燈。在漫漫的人生中,也珍藏着一盞值得信賴的指路明燈,那就是父親。父愛的特點是深沉,感情輕易不表達出來。

父親往往都是默默地做好一切。他那無聲的行爲,教我們學會如何生存和進取。父親是慷慨的,他把自己所有最寶貴的財富都給了我們,甚至包括他生命的一部分。

父親給我們的一切,也許在30年後纔會被發現其真實的價值,直到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明白父愛有多深厚。在我們的一生中,似乎都在期待着得到他的智慧、指導和安慰。

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那些年復一年看似漫不經心的小製作竟是如此沉甸甸。它像是一塊碑,上面銘刻着偉大而厚重的父愛。

經典哲理故事15篇11

曾經看到過一個這樣的故事,一位老人和一位青年同時來到一個池塘邊釣魚。不一會兒,老人就釣了好幾條大魚,青年卻一無所獲。青年實在想不明白,爲什麼兩個人的結果會有這麼大的差異,青年來到老人身邊,向他請教釣魚的祕訣。

老人一邊將魚餌掛在魚鉤上,一邊輕聲對青年說:“如果你確定要釣什麼魚,你就要做一系列的選擇。選擇得正確與否決定你能否釣到魚,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能否釣到大的魚。”

老人將魚鉤準確而且有力地拋向水面,然後坐下來看着池水說:“釣魚也許應該靠運氣,不確定的因素很多。當我們都做對了選擇時,是否成功就要靠天意了。但是,釣魚不是傻瓜遊戲,它更像是在玩21點撲克牌。你對場所、規則、用餌誘魚的概率、魚的數量、魚餌的多少好壞、天氣狀況等了解得越多,你贏的機會,也就是釣到大魚的機會就越大。”

老人接着說:“首先,要挑選一片水域。同一區域,有人能釣到大魚,而另一些人釣到的總是小魚。因此,選擇池塘是十分重要的。來這個池塘釣魚,是我反覆選擇的結果,而你則完全是盲目的,雖然我們碰巧走到了一起,但是我們卻有區別。這種區別在於我知道自己的選擇,而你則是隨機,也許你能有好機會,但是機會不可能總是一直眷顧你。真正的成功需要積累和理智的選擇。”說着,老人的魚又上鉤了,又是一條大魚。

老人微微一笑,說:“你知道嗎?爲了選擇這個魚塘,我做了長時間的觀察和分析。瞭解水深和藻類的繁殖情況。也許你覺得釣魚只不過是一種娛樂,似乎應該更輕鬆些。但是,如果我們選錯了池塘,拿着漁竿傻傻地坐在池塘邊,那還不如坐在公園的長椅上眯着眼睛曬太陽呢!我們也許沒必要將釣魚當成一種體育比賽,但是想要釣到大魚卻必須多用一些心思。這是一種人生態度,一旦你形成了這種態度,你就能從中獲得某種樂趣——思考的樂趣。”

“選定了池塘,接下來你應該聘請一個教練。”老人繼續說,“許多人寧願選擇做一個失敗者,也不願意選擇依靠他人的幫助,無論是付費還是免費。如果你能立即接受你是無知的,而且什麼也不懂的事實,閉上自己的嘴巴耐心學習,那你的釣魚技術就會迅速提高。最後,選擇一個位置。與人有層次一樣,魚也有層次之分,當一個地方的魚釣完了,我們就必須不斷地調整我們的位置。但這種調整並不是盲目的,我們必須知道哪些位置會有魚。魚是遊動的,機會也是在變化的。也許我們選對了一個好區域,並且選對了一個好池塘,但是我們卻在一個只有小魚的淺水區徘徊,那麼又怎麼可能釣到大魚呢?因此,我們必須不斷變化位置來尋找大魚,並且在其飢餓的時候投下魚餌,將其釣上來。”

年輕人聽到這一番話,茅塞頓開,也佩服得五體投地。

經典哲理故事15篇12

第一個故事

A不喜歡吃雞蛋,每次發了雞蛋都給B吃。

剛開始B很感謝,久而久之便習慣了。

習慣了,便理所當然了。

於是,直到有一天,A將雞蛋給了C,B就不爽了。

她忘記了這個雞蛋本來就是A的,A想給誰都可以。爲此,她們大吵一架,從此絕交。

第二個故事

有一年,很熱的夏天,一隊人出去漂流。

女孩在玩水的時候,把拖鞋掉下去了,沉底了。

到岸邊的時候,全是曬的很燙的鵝卵石,他們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於是,女孩兒就向別人尋求幫忙,可是誰都只有一雙拖鞋。

女孩心裏很不爽,因爲她習慣了向別人求助,而只要撒嬌就會得到滿意的答覆。

可是這次卻沒有。她忽然覺得這些人都不好,都見死不救。

後來,有一個男孩將自己的拖鞋給了她,然後自己赤腳在那曬得滾燙的鵝卵石上走了很久的路。

還自嘲說是鐵板燒。

女孩表示感謝,男孩說,你要記住,沒有誰是必須要幫你的。

幫你是出於交情,不幫你是應該(一起感悟人生)。

女孩記住了男孩的話,自此以後學會了將施以援手的人銘記在心,並給以更大的回報。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好。

一開始,感激不盡。

可是久了,便是習慣了。

習慣了一個人對你的好,便認爲是理所應當的。

有一天不對你好了,你便覺得怨懟。

其實,不是別人不好了,而是我們的要求變多了。

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

第三個故事

傍晚,一隻羊獨自在山坡上玩。

突然從樹木中竄出一隻狼來,要吃羊,羊跳起來,拼命用角抵抗,並大聲向朋友們求救。

牛在樹叢中向這個地方望了一眼,發現是狼,跑走了;

馬低頭一看,發現是狼,一溜煙跑了;

驢停下腳步,發現是狼,悄悄溜下山坡;

豬經過這裏,發現是狼,衝下山坡;

兔子一聽,更是箭一般離去。

山下的狗聽見羊的呼喊,急忙奔上坡來,從草叢中閃出,一下咬住了狼的脖子,

狼疼得直叫喚,趁狗換氣時,倉惶逃走了。

回到家,朋友都來了,

牛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的角可以剜出狼的腸子。

馬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的蹄子能踢碎狼的腦袋。

驢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一聲吼叫,嚇破狼的膽。

豬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用嘴一拱,就讓它摔下山去。

兔子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跑得快,可以傳信呀。

在這鬧嚷嚷的一羣中,唯獨沒有狗。

真正的友誼,不是花言巧語,而是關鍵時候拉你的那隻手。

那些整日圍在你身邊,讓你有些許小歡喜的朋友,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而那些看似遠離,實際上時刻關注着你的人,在你快樂的時候,不去奉承你;

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爲你付出、關心你的人,那纔是真正的朋友!

經典哲理故事15篇13

人生哲理小故事一、夜市有兩個面線攤位。攤位相鄰,座位相同。一年後,甲賺錢買了房子,乙仍無力購屋。爲何?原來,乙攤位生意雖好,但剛煮的面線很燙,顧客要15分鐘吃一碗。而甲攤位,把煮好的面線在冰水裏泡30秒再端給顧客,溫度剛好。人生感悟:爲客戶節省時間,錢才能進來快些。

人生哲理小故事二:一禪師見一蠍子掉到水裏,決心救它。誰知一碰,蠍子蟄了他的手指。禪師無懼,再次出手,豈知又被蠍子狠狠蟄了一次。旁有一人說:它老蜇人,何必救它? 禪師答:“蜇人是蠍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豈能因爲它的天性,而放棄了我的天性。”人生感悟:我們的錯誤在於,因爲外界過多地改變了自己。

人生哲理小故事三、三人出門,一人帶傘,一人帶柺杖,一人空手。回來時,拿傘的溼透了,拿柺杖的跌傷了,第三個好好的。原來,雨來時有傘的大膽地走,卻被淋溼了;走泥路時,拄柺杖的莽撞地走,時常跌倒;空手的,大雨來時躲着走,路不好時小心走,反倒無事。人生感悟: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敗在缺陷上,而是敗在優勢裏。

人生哲理小故事四、小鎮上,一位商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來了,開了一個餐廳;第三個開了一個超市。這個小鎮很快就繁華了。另一個小鎮,一位商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來了,開了第二個加油站;第三個仍是。惡性競爭大家都沒得玩。人生感悟:一味地走別人的路,必將堵死自己的路。

人生哲理小故事五、一隻烏鴉在飛行的途中碰到回家的鴿子。鴿子問:“你要飛到哪?”烏鴉說:“其實我不想走,但大家都嫌我的叫聲不好,所以我想離開。”鴿子告訴烏鴉:“別白費力氣了!如果你不改變聲音,飛到哪都不會受歡迎的。”人生感悟:如果你希望一切都能變得更加美好,就從改變自己開始。

人生哲理小故事六、一戶人家有三個兒子,他們從小生活在父母無休止的爭吵當中,他們的媽媽經常遍體鱗傷。老大想:媽媽太可憐了!我以後要對老婆好點。老二想:結婚太沒有意思,我長大了一定不結婚!老三想:原來,老公是可以這樣打老婆的啊!人生感悟:即使環境相同,如果思維方式不同,也會影響人生的不同。

人生哲理小故事七、野豬和馬一起吃草,野豬時常使壞,不是踐踏青草,就是把水攪渾。馬十分惱怒,一心想要報復,便去請獵人幫忙。獵人說除非馬套上轡頭讓他騎。馬報復心切,答應了獵人的要求。獵人騎上馬打敗了野豬,隨後又把馬牽回去,拴在馬槽邊,馬失去了原先的自由。人生感悟:你不能容忍他人,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幸。

經典哲理故事15篇14

樓下不遠,有個廢品收購站。這是一個來自安徽的三口之家開的,租住在一個狹窄逼仄的車庫裏。這裏,既是他們生活起居的地方,也是堆積廢品的倉庫。每天經過,我都會看到他們俯下身子忙着整理收來的廢品。偶爾,他們會擡起頭來,一個友善的微笑,從沾滿灰塵的臉上綻放開來。不知爲什麼,每次看到他們,我總會想到“艱難”這兩個字。

每當家裏有空飲料瓶或廢報紙,我總是用一個袋子裝好,趁早晨上班的時候,順手悄悄放到收購站的門口,然後離開。

某個早晨,我仍像往常一樣,把一袋舊報紙放到那個門口,準備離開。沒想到,那女人竟然出來了。她笑着看着我,然後指了指放在門口的舊報紙。我愣住了,急忙擺手說:“不要的,送給你們了。”沒想到,她竟跑過來攔住我,硬塞給我兩枚一元的硬幣。我推讓着,那女人說話了:“大哥,我們是收廢品的,雖然掙錢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沒道理不給你錢的,快拿着吧。”聽了這個安徽女人的話,我隱隱感覺臉在發燙。

我鄭重地收下那兩元錢。看着她高興地轉身離開,我知道,這一刻,她收到了一份尊重。

單位新來一個實習的女孩兒,每天有飯局我們都要帶着她。單位很清閒。大家一邊上着班,一邊還做着別的營生,都不差錢。所以,幾乎每天都有人張羅,去哪裏哪裏吃飯。大家同去,一個也不能少。開始還好,時間長了,那個實習女孩兒便說自己有事兒,推託着不去,大家就硬拉上她。

轉眼,實習女孩兒已經來單位一個月了。月底發工資,她也得到了一份勞務費。這天,她也開始張羅,晚上要請大家吃頓飯。

聽了她的話,大家不由相顧莞爾。大家的意思,我是心領神會。飯要去吃,但是,這個初出校門的女孩子想請客,是不可以的。

晚飯吃得很成功。看着女孩去買單時,我在偷偷地笑。一會兒,女孩回來了,她奇怪地問我們,誰提前押500塊錢在吧檯了。她懇請大家,一定要把買單的機會留給她。誰也不說話,女孩站在那裏急得快哭了。

最後,年紀最大的主任出來圓場,他說:“誰?快把錢拿回來吧。我覺得今天這個單必須由她來買。我們付賬不但不能讓她高興,反而是在傷害她。”

我從吧檯拿回了那500元錢。我看到實習女孩付錢的時候,無比的開心。我知道,這一頓晚飯,會讓她不再覺得內心裏有虧欠,會讓她坦然自信地面對周圍的人。

許多人都習慣對別人只有付出,不求回報,認爲自己這樣就是高尚無私。事實上,這只是一種一相情願的“恩賜”。人與人的和諧共處之道,不是一味去施捨和憐憫,而恰恰在於給予和索取的平衡。只有達到這種平衡,我們纔會有在感情上的尊重,人格上的平等,心靈上的濡沫。

經典哲理故事15篇15

最佳狀態

魯國木匠梓慶削木做成懸掛鐘鼓的架子兩側的柱子,看見的人都驚訝不已,以爲是鬼斧神工。.

魯侯召見梓慶,問他其中的奧祕。

梓慶對魯侯說:我準備做這個的時候,不敢損耗自己絲毫的力氣,而是用心去齋戒。齋戒的目的是爲了“靜心”。齋戒到第三天,我就忘記了“慶賞爵祿”。齋戒到第五天,我就忘記了“非譽巧拙”,大家說我做得好也罷,不好也罷,我都已經不在乎,也就是徹底忘記了名聲。齋戒到第七天,達到忘我之境,我就忘記了自己是在爲朝廷做事。爲朝廷做事,若是心有惴惴,有雜念,就做不好。到了這時,我就進山了。靜下心來,尋找我要的木材,觀察樹木的質地,看到形態合適的,彷彿一個成形的作品就在眼前。我把最合適的木材砍回來,順手一加工,自然就成爲現在的樣子。

木匠齋戒七天,其實是穿越了三個階段:忘記利益,不再想着用自己的工作去博取世間的大利;忘記榮譽,不再想着他人的是非譭譽對自己有多麼重要;忘記自己,只有達到忘我之境,纔可以做得更好。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