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中國傳統美食的寓意有哪些

中國傳統美食的寓意有哪些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傳統美食的寓意有哪些,從古代到現代,中國的文化已經發展了有上下總共接近上萬年的歷史了。而中國的飲食文化也是和其他的文化同脈相傳,一樣是歷史悠久,都可以算得上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所謂“民以食爲天”食,下面分享中國傳統美食的寓意有哪些及相關資料。

中國傳統美食的寓意有哪些1

1、湯圓

四川地區大年初一的早餐要吃湯圓,這天的湯圓叫“元寶”,吃湯圓叫“得元寶”,取其團圓、圓滿、甜美之意。揚州人新年第一天要吃四喜湯圓,寓意事事如意、閤家團圓;上海人年初一早飯也是吃湯圓,寓意圓圓滿滿、有財有勢。

2、餃子

餃子是北方年夜飯餐桌必不可少的食物,餃與交諧音,取“更歲交子”之意。另外就是餃子外形如元寶,春節吃餃子意爲“招財進寶”,人們還會將硬幣包在餃子裏,吃到該餃子的人在新的一年裏會有好的財運。

3、年糕

早期蘇州百姓爲紀念伍子胥,過年的時候都要做年糕,後來逐漸在全國各地盛行,比如山東的紅棗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福建芋艿年糕及紅、白糖年糕、寧波的水磨年糕、蘇州的桂花糖年糕等。年糕諧音“年高”,是春節必備的應景食品,寄託了人們“年年高”的期望。

4、魚

春節飲食講究好寓意,當然少不了魚,一般爲餐桌上最後一道菜,有些地方這道菜基本留下來不吃的,意爲“年年有餘”。並且有些地方對挑選年夜飯裏的魚也是有講究的,鰱魚爲連年有餘,鯽魚和鯉魚爲大吉大利,鮭魚則爲富貴有餘。

中國傳統美食的寓意有哪些

中國菜系

1、川菜

四川菜系,簡稱川菜。川菜風味包括成都、重慶、樂山、內江、自貢等地方菜的特色,主要特點在於味型多樣。它以麻辣、魚香、家常、怪味、酸辣、椒麻、醋椒爲主要特點。【代表菜品】:廖排骨、侃膳齋棒棒雞、愛烤手撕烤兔、冷鍋串串、紅喜兔頭、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回鍋肉、鹽煎肉。

2、粵菜

廣東菜系,簡稱粵菜。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發源於嶺南。粵菜由廣州菜(也稱廣府菜)、潮州菜(也稱潮汕菜)、東江菜(也稱客家菜)三種地方風味組成,三種風味各具特色。它以選料廣泛,選料精細,講究鮮、嫩、爽、滑、濃爲主要特點。【代表菜品】:烤乳豬、清蒸東星斑、燒鵝、白切雞、紅燒乳鴿、蜜汁叉燒、脆皮燒肉。

3、魯菜

山東菜系,簡稱魯菜。選料精細、刀法細膩,注重實惠,花色多樣,善用蔥姜。【代表菜品】:九轉大腸、糖醋鯉魚、爆炒腰花、清炒裏脊絲、鍋燒肘子。

4、蘇菜

蘇菜江蘇菜系,簡稱蘇菜。由淮揚菜、蘇州菜、南京菜等組成。製作精細,因材施藝、四季有別,濃而不膩,味感清鮮,講究造型。【代表菜品】:烤方、淮揚獅子頭、叫花雞、火燒馬鞍橋、松鼠桂魚、鹽水鴨等。

5、浙菜

浙菜浙江菜系,簡稱浙菜。由杭州、寧波、紹興三種地方風味發展而成。浙菜的四方風味既各有特長,又具有共同的四個特點:選料講究,烹飪獨到,注重本味,製作精細。選料講究,就是做到“細、特、鮮、嫩”4條原則。【代表菜品】:西湖醋魚、東坡肘子、龍井蝦仁、幹炸響鈴、油燜春筍、西湖蓴菜湯等。

中國傳統美食的寓意有哪些 第2張

6、豫菜

豫菜是中國烹飪文化的一支,也是中原烹飪文化自仰韶文化以來的一個歷史過程的結果。

7、閩菜

福建菜系,簡稱閩菜。以閩東菜、閩南菜爲主要代表。製作細巧、色調美觀、調味清鮮。【代表菜品】:佛跳牆、太極明蝦、閩生果、燒生糟鴨、梅開二度。

8、徽菜

徽州菜系,簡稱徽菜,不等同於安徽菜。烹調方法上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代表菜品】: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醃鮮鱖魚、黃山燉鴿、徽香源燒雞。

9、湘菜

湖南菜系,簡稱湘菜。以薰、蒸、幹炒爲主,口味重於酸、辣,辣味菜和煙燻臘肉是湘菜的獨特風味。【代表菜品】:麻辣子雞、辣味合蒸、東安子雞、洞庭野鴨、霸王別姬。

10、楚菜

楚菜,湖北風味,以水產爲本,魚饌爲主,汁濃芡亮,香鮮較辣,注重本色,菜式豐富,筵席衆多,擅長蒸、煨、炸、燒、炒等烹調方法,具有滾、爛、鮮、醇、香、嫩、足七美。代表菜品】:清蒸武昌魚、沔陽三蒸、應山滑肉、紅燒野鴨、排骨藕湯、紅菜薹炒臘肉。

中國傳統美食的寓意有哪些2

一、春節(農曆正月初一)——餃子

農曆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春節是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象徵農曆舊的一年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 。

春節吃餃子是我國特有的民俗傳統。餃子起源於張仲景的時代。民間有句俗語稱“好吃不過餃子”。“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春節吃餃子意味着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着包住福運。

餃子,早已不僅僅是一種美食,還是中華美食的代表。它的每一個部分,無一不蘊涵着中華民族文化,是每家平常時候,更是在三十晚上必備的美食,表達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訴求。

餃子可煮、蒸、烙、煎、炸,烤等。餃子包的餡料也有很多種,不同的餡料也象徵着不同的含義。

韭菜餡—即久財之意故爲久財餃、白菜餡—即百財之意故爲百財餃、芹菜餡—即勤財之意故爲勤財餃、香菇餡—即鼓財之意故爲鼓財餃、油菜餡—即有財之意故爲有財餃、酸菜餡—即算財之意故爲算財餃、牛肉餡—即牛財之意故爲牛財餃、魚肉餡—即餘財之意故爲餘財餃、羊肉餡—即洋財之意故爲洋財餃、大棗餡—即招財之意故爲招財餃、野菜餡—即野財之意故爲野財餃。

民間對春節吃餃子有這麼一個傳言:

相傳東漢末,“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洋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牀實踐,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個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麪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

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爲“餃耳”或“餃子”。以後漸漸形成習俗,逢年過節沒有餃子吃是萬萬不行的。1400多年的歷史餃子在老百姓心目中紮下了根。餃子漸漸成爲中國飲食的代言詞。

二、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湯圓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十五吃湯圓,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湯圓的外形圓滾飽滿,象徵團圓、幸福,我們的祖先相信元宵節吃了這樣的應景食物,也能爲家庭帶來和睦與平安。同時也顯示中國人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熱愛。

甜餡湯圓本身已有甜味,所以湯不需要再加糖,以減少熱量攝取;若是無餡小湯圓,湯可以用糖桂花、甜酒釀、花茶或者桂圓紅棗湯、桂圓薑湯取代,後者可有補身祛寒的功效;

中國傳統美食的寓意有哪些 第3張

黑芝麻湯圓的做法:

食材:

糯米粉200g、黑芝麻100g、白糖25g、黃油60g、豬油20g、熱水。

做法:

1、包湯圓的黑芝麻要選炒好的熟芝麻,把熟芝麻倒入料理機內打碎備用。

2、黃油和豬油放鍋中加熱,完全融化。打好的熟芝麻倒入碗內,加白糖攪拌均勻。

3、把融化好的混合油倒入芝麻碎裏面,攪拌均勻,等待油晾涼變凝固。這種天氣正常擺放一會兒就會凝固成固體,不需要放冰箱冷藏,如果氣溫過高放冰箱保存。

4、芝麻餡兒凝固以後,用手搓成大小差不多的丸子備用。

5、鍋內燒熱水,把熱水倒入糯米粉當中,攪拌成面絮,用手揉成光滑的麪糰。

6、案板上撒上適量的幹糯米粉,放上面團,揉成長條,摘成比芝麻餡兒大的小劑子,搓圓,壓扁,包入芝麻餡兒。

7、鍋內燒水,水開後放入芝麻湯圓,煮到水再次沸騰,湯圓全部漂浮的樣子即可撈出。咬上一口,皮薄餡多,還會流心。

民間對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吃湯圓的傳言:

民間傳言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漢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與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相見。

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裏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

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着:“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

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羣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裏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着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爲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三、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糉子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下至五歲小孩,上至耄耋老人都知道端午節要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

蛋黃肉糉的做法:

原料:

糯米、新鮮五花肉、鹹蛋黃、糉葉

調料:

蠔油、生抽、老抽、美極雞粉、美極鮮味汁、薑末、五香粉

做法:

1、準備做蛋黃糉子的材料,五花肉按自己喜歡的口味烹飪好,棕葉泡好。

2、棕葉泡好後,開始包,做成漏斗狀。

3、將糯米和餡料放入,兩邊放米,中間放蛋黃和五花肉。

4、放入鍋中蒸煮即可。

民間對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吃糉子的傳說: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時,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

人們爲了不使魚蝦損傷屈原的軀體,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

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糉子,《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爲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民間同樣流傳着關於端午的膾炙人口的詩詞民謠,反映了民間對於端午的重視,就讓我們將這一節日更好的保留傳承下去吧!

中國傳統美食的寓意有哪些 第4張

四、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月餅

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爲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爲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記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裏的“夕月”技術拜月的意思。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月餅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糕點之一,中秋節節日食俗。月餅圓又圓,又是閤家分吃,象徵着團圓和睦。

民間對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吃月餅的傳說: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爲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 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裏,不料被小人蓬 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後,后羿率衆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 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衆人走後不久,蓬 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 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着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 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着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后羿很憂傷,拿起一個餅,看着月亮發呆,一口一口地吃着餅。

後來,鄉親們爲了紀念后羿這憂傷的故事,把后羿吃的餅叫做月餅。

五、臘八節(臘月初八)——臘八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習俗歷史,已有一千多年。記得小時候有個順口溜: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過了臘八以後年的味道會愈加濃烈。

臘八節喝臘八粥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粥:

食材:

大米 40克、糯米 40克、小米 40克、黑米 40克、紅腰豆 40克、花生 40克、蓮子 40克、綠豆 40克、紅豆 40克、豌豆 40克、核桃 6個、紅棗 6粒、葡萄乾 10克、桂圓 10粒、黃豆 20克、黑豆 20克、栗子 8個、薏仁米 20克、冰糖 5粒

中國傳統美食的寓意有哪些 第5張

做法:

1、大米40克、糯米40克、小米40克、黑米40克、紅腰豆40克、核桃6個、花生40克、蓮子40克、紅棗6粒、葡萄乾10克、桂圓10粒、黃豆20克、綠豆40克、黑豆20克、紅豆40克、栗子8個、薏仁米20克、豌豆40克、冰糖5粒、水適量。

2、將紅腰豆、花生、黃豆、綠豆、黑豆、紅豆、薏仁米、豌豆這些比較堅硬不太容易煮熟的豆類提前用水浸泡一夜。

3、將大米、糯米、小米、黑米、薏仁米、蓮子洗淨加入清水浸泡上三個小時,栗子和桂圓去殼。

4、紅棗洗淨去核切成條。

5、 栗子浸泡一下剝去皮。

6、先將紅腰豆、花生、黃豆、綠豆、黑豆、紅豆、薏仁米、豌豆、栗子這些較難熟的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大火煮成半熟後再放入其餘食材,煮開後轉小火繼續煮一小時左右。

7、煮到米粒軟糯、豆粒酥爛,粥變濃稠的時候放入適量冰糖。小火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

民間對臘八節(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的傳說:

臘八節起源於元未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監牢裏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

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爲臘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爲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便把這一天定爲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爲臘八粥。

中國傳統美食的寓意有哪些3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而春節的飲食文化北方和南方不盡相同,北方人以餃子爲美味,在除夕子時食用,取"更歲交子"的意思。在南方,人們以年糕、湯圓以及魚、肉、菜爲美味。

除夕多吃年糕和湯圓,取"全家團圓"之意。年糕多用糯米做成,取生產和生活"年年高"之意。吃年夜飯之前,舊時一般還先要祭祖,將食物分出少許,獻給祖先,以示紀念。南方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盤裏或碗蓋上放兩隻橄欖,稱爲"無寶茶"。新年吃飯,必有炒青菜,說吃了"親親熱熱";必吃豆芽菜,因黃豆芽形似"如意";

每餐必食魚頭,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魚(餘)"。南北方相同的是新年必吃年糕,吃年糕以祝願生活"年年高"。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爲元宵節。元宵節的主角是元宵,元宵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爲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最具特色的是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或油炸,寓意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中國傳統美食的寓意有哪些 第6張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考古研究的發展和發掘的大量出土文物證實,端午節起源於古代吳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之說。據考,流傳至今的爲紀念屈原而設的端午習俗也與屈原毫無關係。

是當時的統治者爲樹立屈原忠君愛國的標籤將端午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比如端午食糉子,最早文字記載出自許慎的《說文解字》,食糉子習俗早於屈原去世400多年;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

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到晉代,糉子才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當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

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衆說不一,據專家考證,在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春節、端午和中秋中,中秋節形成最晚。不過,中秋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敬月習俗和秋祀活動。我國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禮俗,據《周禮》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曆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穫之際,人們爲了答謝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稱爲"秋報"。

中國傳統美食的寓意有哪些 第7張

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設"月光位",準備瓜果月餅,"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餅必須是圓的,瓜果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而我們現在所講的中秋與嫦娥奔月的故事只是古老的禮俗與衆多神話傳說及中華傳統文化中其他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現在內涵豐富的重要節慶。

中國有句俗語:民以食爲天,中國飲食文化迄今已有約8000多年的歷史。從萌生的遠古時代開始到成形的夏商周時代,再到豐富的秦漢魏晉南北朝和高峯的唐宋元明清時代,由此可見我國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並在不斷地發展成熟。

所以在中國農曆最後一個月的第八天,我們的先人安排了臘八節,會吃"臘八粥",來紀念和分享秋天收穫的成果。在接下來的新年裏,我們就會聚在一起,享用雞鴨魚肉,慶祝新年的到來,這些食物也寓意來年的繁華與豐收。

同衆多的中國傳統文化一樣,中國的飲食文化同樣博大精深,此刻我只是在吃着臘八粥之餘的一點小感悟,也只是瞭解到我國飲食文化的一點皮毛。多瞭解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就會發現更多祖先的偉大和美好!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