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過分擔心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過分擔心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過分擔心,面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新手爸媽常常會用錯力氣,在比身高、比長牙這類小事裏鑽牛角尖,但是不要過分擔心,看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過分擔心。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過分擔心1

1、身高體重

寶寶出生後體重會先降後升,大約兩週左右恢復出生體重,接着主要觀察重點不是“奶量”,而是“尿量”;一天六包清淡顏色的尿布,就是有吃飽的指標。不要去計算寶寶的奶量,尤其是親餵母乳的媽媽,用力擠出來算cc數,實是最庸人自擾的舉動。

如果要預測接下來一、兩年的身高體重百分比,看出生時高矮胖瘦並不準確,比較準確的指標,是寶寶兩個月大時的體重,此後大約會落在某個固定的百分比。長期而言,這個百分比到五歲之前,大部分的孩子是不會改變太多。總而言之,生長曲線要看長期的走向,且千萬不要跟別人比。孩子就算個頭小,如果醫生長期追蹤都沒有問題的話,就是正常的。長得相對瘦小的寶寶,只要發展活動力都正常,再怎麼強迫灌食都不會變成95%,千萬不要浪費金錢在營養補充品上。爸媽應該有自知之明(通常其中之一小時候也是瘦瘦小小的),接納孩子就是3%的代表,自己跟自己比就好。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過分擔心

2、長牙

一般孩子長牙是八個月大開始,前後加減四個月,也就是有人可以晚至一歲纔開始冒出乳牙。在這之前,即便沒有牙齒,寶寶都還是可藉由牙齦研磨食物併吞咽,家長不一定要把食物弄得軟軟爛爛,畢竟有些孩子真的不愛吃“爛泥巴”。

對於長牙這件事,窮緊張的家長也不少,比如太慢長牙怕缺鈣、第一顆牙齒長歪歪怕缺鈣、長得不對稱怕缺鈣、順序和一般寶寶不一樣也怕缺鈣。我發現只要家長對寶寶牙齒有疑問,第一個想法一定是先推給“缺鈣”,不管三七二十一。

然而,上述的每件事,其實都跟缺鈣無關。乳牙一顆一顆的冒出頭之後,還會互相推擠、彼此扶持,家長可以慢慢觀察,不需要剛開始就窮緊張。牙齒長出來後的清潔動作,以及塗氟、封填等措施,都比牙齒長得快慢來得重要,記得千萬不要浪費錢去買鈣粉吃。

至於寶寶牙齒長得慢的家長,整天期盼着第一顆“小白”冒出頭,我只有一句話來安慰大家:“你看過身邊有哪一個小孩沒牙齒的嗎?”既然有一天必定會發生,且着急也沒有用處,不如就放輕鬆等待,告訴你,寶寶長牙之後,咬人才真的痛!

3、大運動能力和精細動作

基本上每個孩子的.發展都有不同的時間表,一般家長只照顧一、兩位小孩,經驗值不足,很難判定是否正常或遲緩,因此,還是交給專業的兒科醫生判斷比較妥當。其實,不管早學走或晚學走、爬得久或短,都不是重點;反而家長多多的陪伴寶寶,在遊戲中增加刺激,纔是肢體發展最重要的因素。

舉例來說,如果一位寶寶被送去不合格的託嬰中心,除了吃飯時間有人餵食,其他時間都任其自己一個人躺在牀上,沒有人陪伴與遊戲,寶寶沒有探索世界的動機,當然也就不會想要爬行或走路,進而造成肌肉張力不佳,動作發展遲緩,這纔是嚴重問題的根源。

4、語言發展

當然,一歲半不會叫“爸爸、媽媽”,還是需要讓醫生評估過後,才知道是俗語說的“大雞晚啼”,還是真的有發展遲緩問題。一般來說,發展遲緩都是全面性的,比如從小的身高體重、精細動作、大動作,每一項都落後,到一歲半時語言也落後,就必須特別小心,但通常也不意外就是了。反之,如果身高體重與各項發展都正常,只有語言落後,那麼大部分都是正常的,除非是有自閉傾向的孩子。

5、飲食習慣

雖然營養均衡很好,但上述這些情形,真的是有點矯枉過正了。我覺得這些焦慮情緒,時常強調“某些特定食物營養價值超好”脫不了關係,事實上人類需要的不就是四大類食物:澱粉質、蛋白質、脂肪及青菜水果,只要每一類各愛吃一種,基本上就搞定孩子的營養了。順其自然,投其所好,一切以輕鬆自在爲原則。宣導食物營養價值,用意是希望大衆能吃天然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爸媽千萬別劃錯重點。

還有很多家長,是在訓練餐桌規矩上,把孩子的胃口打壞了。比如規定坐在餐椅上、一定要用餐具、不可以用手抓等,三不五時還說出“你看XXX都可以坐好自已吃,你都幾歲了還 ”這些傷人自尊的語句,這樣一來,如何能期待孩子愛上吃飯時光?

其實啊!餐桌禮儀重身教,自己有以身作則,孩子長大了自然會有樣學樣。當然,餐桌上的規矩可以教、可以做,但不需要爲了自己的面子而揠苗助長,總之只要有良好的身教,船到橋頭自然直。

家長不需要跟別人比,也不用聽信哪裏的隨便說說,應該相信自己的直覺,尊重孩子的發展時間,時機成熟時,輕輕推他一把就成功了,根本不需要像打仗一般痛苦的。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過分擔心2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過分擔心

1、壞習慣又出現了

做父母的,在育兒過程中肯定會有自己的情緒,這個不怕。不過,我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上面這位媽媽,就是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孩子。所以,我們首先應該要接納自己的挫敗感,孩子教養過程中的問題,沒有靈丹妙藥。其次,我們必須要知道,所有的孩子成長過程中,一些行爲都會有反覆性。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過分擔心 第2張

如此,若發現孩子舊有的一些壞行爲壞習慣又冒出來,不用上綱上線,千萬淡定。有時候,成年人都必須反覆學習某一個知識、某個技能才能掌握,何況是孩子。比如孩子明明已經會自己脫褲子尿尿了,突然又開始尿褲子;孩子明明很喜歡說話,突然有一段時間,任大人怎麼威逼利誘,就是連個招呼都不願意打,所有這些,都很容易讓父母們抓狂。可是,我要對父母們說的是,彆着急,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孩子行爲的反覆性同樣也是在成長。

2、孩子的好習慣又消失了?不是孩子不會了,只是在觀察

孩子爲什麼沉默?其實他們是在組織自己的語言,在觀察。如果父母稍微留心就會發現,這個時候孩子的表情和肢體的行爲更加豐富。這是孩子在下一次成長之前的沉默期,或者說是醞釀期,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該做的示範,給孩子一個輕鬆的氛圍,等待孩子的自我成長。

曾經有一個三歲多的孩子出口成章,字正腔圓。別的父母都很羨慕。這個孩子的媽媽卻告訴人們,其實在3歲之前,孩子都不怎麼說話。父母專門帶孩子去醫院看過,也沒查出什麼問題。最後,孩子父母就只做了一件事:繼續跟自己的孩子說話。父母堅持給孩子了一個豐富的語言刺激環境。當孩子看到的東西很新鮮,就有了表達的慾望,當身邊的人喜歡說話,有語言環境時,孩子自然就開口了。

3、 別用成人標準要求孩子

也有家長說,我家孩子說話不算話,也是讓人着急啊。如一位家長問我:我們家孩子3歲多,現在有點兒說話不算話,剛答應好的事情轉頭就不幹了。這是怎麼辦好?

這位媽媽就是在用成人的標準在要求孩子了。何況成人還經常有說話不算話的情況呢。3歲左右的孩子,自控水平還沒有發展到高級水平。孩子答應的事情,只代表他也有意願去做到。但孩子的行爲大多數和情緒有很大關係,如果情緒不好,那麼剛答應的事情又反悔了都正常。

而且,讓孩子去做一件事情,父母的引導和監督也很重要。如果孩子做好了、做到了,父母都能給予及時的鼓勵表揚,慢慢孩子的內心就會建構這樣一個理論:如果我做了我答應去做的事情,是可以獲得更多好處的。這些好處可能是我覺得自己更牛了,或者我還可以在小朋友們面前炫耀一把;更好的情況是他掌握了一個小技巧,學會了一種本領。這樣一來,他就一定會越來越願意去做自己答應的事情。

這三個小案例,只是代表。父母在育兒過程中,肯定還會遇到更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反覆現象。可是,不急,慢來。我沒見過呼啦啦長速過快的樹木,能夠成爲真正的棟樑。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