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教育孩子要了解思維的分類與思維過程

教育孩子要了解思維的分類與思維過程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育孩子要了解思維的分類與思維過程,孩子的發展問題,是親人們所關心的,未來的好壞,取決於孩子現階段的成長,掃清成長路上的障礙有利於孩子更好地成長,寶寶的情感認知還處在一個初級的階段,爲大家分享教育孩子要了解思維的分類與思維過程。

教育孩子要了解思維的分類與思維過程

教育孩子要了解思維的分類與思維過程1

思維的分類,根據思維的水平以及憑藉物的不同,可以把思維分爲以下三類,直覺動作思維,也稱動作思維。這種思維的特點是思維伴隨着動作或行爲來進行,如果行動停止,思維也會停止。2歲以前的孩子的思維主要是直覺動作思維,例如孩子拿起玩具敲擊桌面,發出響聲。孩子一定要通過敲擊這個動作,接着聽到聲響,纔會想到敲擊物品與發聲有關。如果孩子停止敲擊,那麼他就不會想到用玩具敲擊桌面會發出響聲這件事,直覺動作思維是思維的初級階殷。

其體形象思維,它的特點是思維要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來進行。這是2-6歲的孩子的主要思維方式。例如在孩於而前放一盆水和一些物品—用各種材料如木頭、石頭、鐵、塑料、玻璃等,如果你拿起一件物品,讓3歲左右的孩子判斷把這件物品放到水裏是沉下去還是浮在水面,孩子一般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只有讓他們通過實際操作後,他們纔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

抽象邏輯思維,也稱爲邏輯思維,一般是指依靠語言或文字,數字或符號所代表的概念去認識事物的本質和相互之間的關係。從5-6歲左右時,孩子開始發展抽象邁輯思誰。例如把上面所舉的例子給5--6歲的孩子做,他們一般不用通過具體操作,只通過組成物品的材料就可以正確的判斷出物品放到水裏後是沉還是浮。

幼兒的思維過程:首先通過感知來獲取資料,然後通過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概括等基本過程來完成的分析,就是把事物的個別方而,從整體中區分出來,認識這些不同方面的個別特點的心理過程綜合,就是指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和不同方面的特點結合起來加以考慮的心理過程。

分析和綜合是彼此相反但又密切聯繫的兩個心理過程,是同一思維過程中不可分別的兩個方面。

比較是指把各種事物加以對比,確定它們之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過程。進行比較需要把事物的特性(包括外部特性,如形狀、大小、顏色等和內部特性如用途等)加以分析,並把這些相同點和不同點綜合起來。比較是在分析和綜合的基礎上進行的。孩子進行比較,不僅能夠養成細心觀察事物的能力,同時也能夠更深入的瞭解事物的特徵,更全面的認識事物。比較還是進行分類活動的的基礎。

分類是指按照一定的標準把事物歸納爲一組的思維過程。所謂一定的標準,包括較低層次的(如按照事物的大小、形狀、顏色等可以觀察到的外在特徵)和較離層次的(按照事物內部的性質和關係來進行分類)。例如讓孩子把白菜、蘋果、餡餅、凳子、筷子、鍋碗等物品歸爲兩類,把食物歸爲一類,公具歸爲另一類。這種分類就不是依靠物體的幾體形象,而是需耍認識這些物品的具體用途,即按照物體內部的性質,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比較和分類的關係十分密切,要對事物進行分類,便先要對事物進行比較,才能依據事物的特徵做出分類。

抽象是指在腦海中把事物的共同特徵抽取出來,捨棄事物的個別特徵的思維過程(即從現象中抽出本質),例如,從鋼筆、圓珠筆、毛筆、粉筆、鉛筆等同類事物中抽出它們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即:它們都是用來寫字的,而把它們的大小、顏色、材料等非本質屬性都捨棄掉了。

概括是把同類事物中抽出的共同本質屬性結合起來,形成概念的思維過程,例如‘學生”這個概念,就是從所有學生的共同特徵中抽象出來的。已經不是指共體的'娜個學生,不是指這個男學生或那個女學生,也不是小學生或中學生,它不具有形象性,只具有抽象性。

分析、鄉京合、比較、分類、抽象、概括這些過程在整個思維過程中是相互緊密聯繫,不可分割的。認識環境中的事物,需要經過分析和綜合:對事物進行比較,既要先了解事物的某些特點,又要以分析和綜合作爲荃礎:抽象需要對事物進行比較後,抽取出事物的共同特徵,並加以概括來形成概念。概念的獲得會加深對事物的理解,於是再進行新的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和概括等思維過程。這樣,孩子在思維過程中對事物的認識便會從簡單到複雜,由低層次到高層次,循環不息地發展起來。

教育孩子要了解思維的分類與思維過程2

  1、續編故事結局法:

講故事時留個尾巴,讓幼兒自己去猜測想象,引起聽故事的興趣。

  2、情景設疑法:

它與第一種有所區別。前者需要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所設懸念只有一種答案;後者不必有完整的故事,答案可有好幾個。如給幼兒講一個故事:一位小朋友,扛着扁擔到田裏去幫大人擡菜,半路上看見水渠對面有隻小花豬正在瓜田哺瓜。他想去趕,但被一米多寬的小渠檔着,怎麼辦?講到這裏,讓幼兒幫他想個過渠的辦法。這一懸念能激發孩子思維的積極性,他們會在特定的情景中想出各種辦法來:扁擔架在渠道上爬過去;脫了鞋子走過去;用扁擔支住渠底,像撐杆跳高那樣躍過去……幼兒面對疑難各抒已見,通過比較,找出最佳答案,受到思維靈活性的訓練。

  3、猜謎法:

它是通過謎面所描述的事物特點、性質,讓幼兒在猜測過程中受到思維靈活性的訓練。猜謎語不僅能夠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而且可以增加幼兒的知識

  4、看圖改錯法:

畫一幅含有錯誤的圖畫,讓幼兒找出錯誤,並改正。這也是訓練幼兒思維靈活性的好辦法。

  5、填充法:

就是要求幼兒在給定的某一簡單圖形上(如圓形、三角形等)填畫,使它成爲多種不同的圖畫,幼兒邊思索、邊填畫,很有興趣。這不僅培養了幼兒思維的靈活性,而且對他們擴散性思維也有很大幫助。以圓形爲例,幼兒會創作出多種畫面。

  6、連鎖提問法:

針對幼兒容易按照某種程式思考問題的毛病,可採用連鎖提問法,如問:“石榴樹上有十個石榴,摘了一個還有幾個?”幼兒回答後,教師接着提問:“石榴樹上有十隻小鳥,用彈弓打下一隻還有幾隻?”習慣用於一種程式想問題的孩子往往會答錯,多次訓練,可以養成孩子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的良好思維方法和習慣。

  7、歸類法:

用硬紙片製成各種各樣的動物、植物和幾何圖形,如樹木、花草、瓜果、蔬菜、家禽及圓形、三角形等,玩時將圖片雜亂擺開,讓幼兒根據你的命題,進行歸類訓練。例如:可讓幼兒分別幫助蔬菜、瓜果和幾何圖形站隊,看準又對又快。這樣不但訓練了幼兒思維條理的靈活性,又鍛鍊了他們思維的敏捷性。

  8、弈棋法:

思維訓練還可以採用對弈的辦法進行。例如動物棋,棋子只有八個,四個白豬,四個黑豬,棋盤是由橫豎四條直線組成的九格方盤。玩的規則是:只有在一條直線上兩隻同樣的小豬,纔可以殺死對方緊挨的一隻豬。兒童棋雖然很簡單,但卻能使孩子們從一連串的勝利和失誤中,學會瞻前顧後,全面看問題,學會以退爲攻與靈活機動處理問題的本領。

  9、見聞彙報法:

語言是思維的表現形式。此法可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父母每天花一定的時間組織幼兒進行見聞彙報,一邊幫助幼兒理清思緒,一邊提供必要的詞語,讓幼兒說出自己的見聞。這樣,幼兒既鍛鍊了思維,發展了語言,又豐富鞏固了知識,真是一舉數得。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