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心得體會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心得體會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心得體會,常有年輕家長抱怨,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都沒有經驗,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下面跟大家分享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心得體會。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心得體會1

1、讓孩子塑造自身責任意識

自身解決自身的事,不僅是一句標語,也不是讓孩子把握幾類專業技能就可以了,它必須變成孩子的一種習慣性,每天堅持不懈。因而,爸爸媽媽除開讓她們體會到在其中的開心,想要堅持不懈之外,更應讓她們瞭解自身的事應當自己做,並不是幫爸爸媽媽做。假如孩子自身整理了屋子,何不說:“太棒了,能自身整理自身的屋子了”,而儘量避免說:“太棒了,能幫媽媽家務勞動了”。假如孩子發嗲,不願意自己做的情況下,還要堅持不懈,使他搞清楚他長大以後,之前爸爸媽媽幫他做的事情如今該他自己幹了。

2、出示機遇,讓孩子暢快感受

工作能力是在全過程中獲得發展趨勢。僅有大量的參加,孩子纔可以發展趨勢她們的自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事兒都能夠讓3—5歲的孩子自身去做管理決策,例如用餐、選衣服褲子、整理房間這些。在做中,孩子自身去思索、去感受,去成才。爸爸媽媽能夠變成臺前幕後的嚴格把關者。

3、構建比較寬鬆氣氛,耐心等待

成長需要時間。孩子們將會拿着木筷卻夾不了飯食;將會想穿着打扮卻找不着袖子的通道;將會想下象棋,卻亂走一氣。不必規定孩子第一次就做的好,她們必須一定的時間。當他試着的情況下,等待他,激勵他。堅信孩子在爸爸媽媽的適用下能成才得非常好。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心得體會

4、非常少成多,逐漸成才

要學好自身的事情自己做,對孩子而言並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她們必須學習培訓的物品過多,難度係數也不一樣。爸爸媽媽能夠幫她們分配一個進度安排,一樣一樣地理學,慢慢增加。例如能夠先學自身用勺用餐,保證不灑出去;再學自身端飯、添飯,讓孩子瞭解依據自身的必須添適合的量;然後是端湯、應用木筷……

5、交到孩子必需的方式

本人事務管理並不是想搞好就能搞好的,它必須一定的方式和對策。例如,穿褲就必須要看牛仔褲子的前後左右,坐下來,把腿伸入褲腳裏。

因而,在孩子碰到困難的情況下給與適度的方式正確引導是必需的。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心得體會2

1、讓孩子樹立自我服務意識

自己處理自己的事,不光是一句口號,也不是讓孩子掌握幾種技能就可以了,它需要成爲孩子的一種習慣,天天堅持。因此,爸爸媽媽除了讓他們體會到其中的快樂,願意堅持以外,更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做,不是幫爸爸媽媽做。如果孩子自己收拾了房間,不妨說:“真棒,能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間了”,而儘量少說:“真棒,能幫媽媽做家務了”。如果孩子撒嬌,不願意自己做的時候,也要堅持到底,讓他明白他長大了,以前爸爸媽媽幫他做的事情現在該他自己做了。

2、 提供機會,讓孩子盡情體驗

能力是在過程中得到發展。只有更多的參與,孩子才能發展他們的自理能力。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讓3—6歲的孩子自己去做決策,比如進餐、選衣服、收拾房間等等。在做中,孩子自己去思考、去體驗,去成長。爸爸媽媽可以成爲幕後的把關者。

3、 營造寬鬆氛圍,耐心等待

成長需要時間。孩子們可能拿着筷子卻夾不起飯菜;可能想穿衣服卻找不到衣袖的入口;可能想下棋,卻亂走一氣。 不要要求孩子第一次就做得好,他們需要一定的時間。當他嘗試的時候,等着他,鼓勵他。相信孩子在爸爸媽媽的支持下會成長得很好。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心得體會 第2張

4、極少成多,逐步成長

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難度也不一樣。爸爸媽媽可以幫他們安排一個進度表,一樣一樣地學,逐漸增多。比如可以先學自己用勺吃飯,做到不灑出來;再學自己端飯、添飯,讓孩子知道根據自己的需要添合適的量;接着是端湯、使用筷子……

5、交給孩子必要的方法

個人事務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它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穿褲子就需要先看褲子的前後,坐下來,把腿伸進褲腿裏。

因此,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方法引導是必要的。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心得體會3

一、在家庭勞動中培養。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精神,擺脫依賴心理,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都應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今天完成,從而鍛鍊孩子的獨立性。

當然,日常生活的小事的確能鍛鍊孩子的獨立性,但如果不加強日常生活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也很能很給讓孩子受到鍛鍊。平時如果家長有意識教給孩子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就能更好地自我服務並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小強是二年級的學生,平時從不做家務,在學校表現也一般。一天,爸爸媽媽都必須不在家,小強看到家裏的被子沒有疊,地沒有掃,碗也沒有洗,於是就想幫媽媽做家務勞動。很快,小強就把被子疊了,雖然不齊,但總算疊起來了。然後,小強打一桶水,把拖把打溼,就去拖木地板,拖了好半天才拖完(但他沒有想到木地板是不能用溼拖把拖的)。拖完後他又去洗碗,像媽媽那樣,往水池裏倒一些清潔劑就洗起來,由於清潔劑到多了,一不小心,摔破了一個碗,在小強撿碎片時,把手劃傷了,流了許多血。小強的爸爸媽媽回到家,雖然心疼得不得了,但他們仍然將小強好好誇獎了一番,並告訴了小強正確的勞動方法。從此,小強成了爸爸媽媽的小幫手,並且還當上了班上的小幹部,自信心和自理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發展。小強父母的教育方法值得家長們學習。

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寶器。不讓孩子有鍛鍊機會,不讓孩子到生活中去磨鍊,那麼,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不可能得到培養的。

二、在社會實踐中培養。

在美國,多樣的小型活動是寓教於樂的手段。如組織縫鈕釦、洗衣服、刷鞋,疊被子等各種比賽。會同家長讓孩子“當一天家。理一日財”;還可利用節假日開展活動,如在迎新年時讓孩子自己動手做賀年卡,動手包餃子、炒菜等;還可組織女生用絨線織帽子、圍巾等。這些都可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增添生活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鍛鍊孩子的能力。

在日本,一些學校把學生帶到無人的荒島,在那裏孩子自己生活幾天。孩子們自己搭帳篷,找水源,自己生火做飯,有時只能自己採集野果充飢,很值得我們借鑑。我們現在也有學軍、學農,也是鍛鍊的好機會,但是有些家長不願讓孩子們參加,這是不可取的。應當努力創設和利用有助於培養孩子學會生存的時機和條件,讓他們積極參與,而不僅僅是紙上談兵。“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是的,讓孩子走入社會,去深入地瞭解社會,在社會實踐中成長,無疑是正確的。但如果不掌握科學的方法,也會釀成不良後果。因此,家長還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有層次地安排家務勞動才行。同時,還要灌輸安全知識,注意安全,量力而行。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心得體會 第3張

三、在鼓勵中培養。

陳婷婷是一個聾啞女孩,但由於她的父親陳強對她採取多鼓勵多讚揚的方法,使她成了神童。婷婷3歲半時,還全聾全啞,但8歲時,已經創造了世界之最,能背出圓周率小數點1000位數字;上學了,從1年級跳到3年級,4年級時,又跳到6年級,而且繪畫、書法、寫作門門獲獎……婷婷是神童嗎?陳強回答說:“只要教育得法,誰都能成爲神童。”

一般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多是批評多於表揚。如有一位小男孩興高采烈地衝回家告訴媽媽:“老師今天表揚我了!”但母親卻說:“你怎麼一得表揚就驕傲?你一共才得幾次表揚?”小位小姑娘高興地跑回家告訴媽媽:“我的寫字得了100分!”媽媽卻失望地說:“又不是語文、數學,有什麼好高興的!”父母的這些話,只能在孩子的心中贊成一種“我不行”的悲觀情緒。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