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特長兒童的早期發現和培養

特長兒童的早期發現和培養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特長兒童的早期發現和培養,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傷仲永’的故事,仲永原是十分聰明的孩子,但是由於後期沒有繼續學習而泯然衆人矣。因此發現自家孩子的特長並進行培養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下面跟大家分享特長兒童的早期發現和培養。

特長兒童的早期發現和培養1

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人,各有所長,不能用一根尺子去衡量他們。過去人們都願意給寶寶測智商,事實上這個方法並不能衡量出寶寶的真實能力,因爲1905年法國比內氏首次提出智力測定時,是爲學校預計測定學生的學習成績用的,只爲學習用。但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不見得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畢業後事業的成就一定會比學習成績平平的更好。例如運動場,上的冠軍,有成就的演員,紅極一時的歌星等,大多數都不會是學習第一名的學生。

特長兒童的早期發現和培養

早在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系的加德納教授就提出過多元智能的理論。他認爲,人的智能是多樣的,起碼有7種:語言智能、數學智能、音樂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肢體動覺智能、社會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等。15年後又增加了自然觀察智能。他認爲,隨着人類的進步,在不斷觀察探究後,智能表現的類型還會增加。在哈佛大學教育系中還有“零點項目”正在觀察研究中。他們的小學生只上課半天,有半天時間可去當學徒,可去博物館,圖書館,也可到農田勞動,讓學生們做自己喜歡的事。小學校每半年把學生的師傅們和學生家長找來,與他們共同商量怎樣使學生總結所學到的知識,並在社區組織校外的輔導員幫助學校做好教育工作。到了中學仍然採用半天制,使學生對自己所選擇的專業更加固定,也許可學生隨時轉變更適合自己的專業。論文是在中學結束前提交的,通過論文的質量推薦進不同的大學。在大學中可自由選擇對自己有關的科目學習,用以提高理論知識。這樣就可以使學生不用學習一些對自己無關的知識,一來可以減輕學業負擔,二來可使一些不能進入大學讀書的學生,畢業後有一技之長,能愉快就業。

加德納還有一個多彩光譜的大規模教育接納4歲後的學前兒童。這個教室分8個部門,每部分有自己獨特的設備。如:

語言教學部分:有錄音,錄像,電視,話劇,兒童文學圖書等設備,有專業的教師接待。

數學教學部分:有各種數學玩具,如天平,稱,定時沙漏,算盤,日晷,福祿貝爾數學玩具,數學積木,計算器,望遠鏡,簡單測量儀等,也有教師指導。

視覺空間教學部分:區裏有迷津,顏色和形狀配對,接龍等玩具,地區地圖,本市地圖,交通圖,本國地圖,世界地圖,各種拼圖,鑲嵌玩具,畫畫和雕塑用具,陶藝用具等,有相關教師指導。

音樂和肢體運動部分:這是兩個分開的區域,可避免互相干擾。各有音樂和體育器材,並有專業的教師指導。

自然區:其中有動植物和昆蟲的展覽,有天體運行的表演,航天模型等。

社會交往區:其中有小型的銀行,郵局,商店,醫院,美容院等社會機構讓孩子們參與活動,各有組長帶領。

進入這些大教室時,孩子們開始先到處瀏覽,最後就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地方長期留下。教師們對每個進來活動的孩子都做記錄,每年起碼每人有15次,記錄孩子在哪個地方停留,玩什麼玩具,怎樣玩法,用多長時間等。經過一年的觀察,就可看出每個孩子的興趣所在,能夠進入的'深度,孩子所表現的性格等,給家長作出報告並留下檔案。這就是加德納研究材料的來源,他提出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智能型,最好能給他提供適合的學習環境,讓他在發展最優智能的基礎上,把所缺乏而必需的能力填補上。

我們在學習加德納的理論和他的工作中,試圖填補0~3歲兒童智能型的空白,因爲有許多智能是在出生後就可觀察到的,而且越早給以適合的條件效果會越好。不少幼兒園就已有各種特長班,如不在事前就做好觀察,家長往往以自己的興趣,或自己小時候沒有機會學習,希望孩子能填補上的心情給孩子報了許多班,結果因爲與孩子的興趣不符,中途退下來了。白花了許多冤枉錢和氣力,而孩子自己願意學習的大好機會就會錯過。我們的材料來源是來自1986~1987年的2000例北京兒童大普查,和1990~1999年在北京東直門地區三條衚衕的兒童,從出生起直到上學後的全面跟蹤隨訪資料。通過長期隨訪,發現了他們的特殊智能,再查對他小時候的表現,就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彙總起來就是本書所要講的內容。

我國幅員廣大,有許多資料不見得符合不同地區。例如華東區,尤其是江浙一帶,兒童的數學智能很好,在華南和華西就不同,在西雙版納地區人們點數比背誦數數的機會要多,因爲該地區過去沒有秤,他們分農產品都是按個頭,大個的先分,最後分小個的,都以點數按堆來算。所以當地的人不會數數。上海來的知青買菠蘿就經常數到19就回到10,11,12,買了一大堆只付十幾個的錢。傣族老爺爺看出不對,但他自己不會數,只好下次不賣給說上海話的人。因此不同地區應有自己的兒童觀察記錄,才能顯示出特殊的人才。

隨着時間的推移,有些項目會因環境改變而變化,例如交替足上下樓梯一項,我在1987年觀察時要3歲半才能做到,在1997年寫“中國兒童智力方程”時,兩歲半的孩子就能交替上下樓梯,因爲那時孩子們住進樓房的多了。到2007年再觀察就有兩極分化現象,有些住樓房的寶寶1歲半到兩歲已能交替足上下樓梯。但又有些寶寶會退到3歲,因爲他們住的樓房有電梯,不用自己上下樓梯。所以某一個項目有必要看當時當地的情況,不可籠統地互相比較。此外孩子們的興趣也會隨環境而變,擅長音樂教師的班級裏喜歡音樂的孩子就會多些;擅長畫畫教師帶領的班裏,喜歡畫畫的孩子也會增多。孩子們也會互相影響,聚在一起的孩子們往往興趣相同。

至於沒用外國量表的問題,由於地域差異,民族背景的差異,就會有些項目的確存在許多不同。例如中國兒童兩歲後就會用筷子,會用筷子的寶寶都很快知道自己用右手拿筷,左手拿碗。有些用左手的寶寶也會知道自己是“左撇子”,所以中國寶寶在26~28個月就能分清左右,而國外的量表都要在5歲時才測試分清左右。其他如數數能力等都會在以下的章節詳述,由於我國語言的簡練,使中國寶寶較早知道星期幾,幾月幾日等。就連加德納的量表也不能照搬,例如在自然觀察中,他要求用樹葉配樹幹,這些植物在中國沒有,這道題就不可能要求了。所以兒童的資料應來自本土,才能對本地兒童作出切合實際的比較。

特長兒童的早期發現和培養2

一、喜歡安靜:適宜學 圍棋

識別方法:比較安靜的孩子,特別喜歡比較,譬如他能發現, 媽媽 包的餃子和奶奶的不一樣。所以像 拼圖 一類的遊戲,足以讓他快樂地擺弄上幾個小時。

提示:這類 孩子 有耐心的個性和細緻的 觀察力 ,還有比較好的邏輯 思維 能力。父母應不斷培養他的嚴謹和較真的個性,可以讓他多學習圍棋、數學或科學實驗等。

二、喜歡說話:適宜學聲樂

識別方法:孩子對富有旋律的音樂會有特別的反應,常會啊、啊地叫,並揮舞小手。有時突然聽到電視裏傳來一段音樂,立即會跟着唱起來。這類孩子一般開口說話比較早,並且喜歡學說大人的話。

提示:這類孩子的思維模式是由聲音帶動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大部分老師都是通過口授進行教學,這對於聽覺學習型的孩子是十分有益的。他們比較適宜學相聲、聲樂或 鋼琴 。

特長兒童的早期發現和培養 第2張

三、喜歡動手:適宜學書法

識別方法:這類孩子比較有耐心,並能完成技巧較高的活動,如拆裝汽車、串珠子等。

提示:這是一類難得的孩子,只要正確引導,成人後都有認真、細緻的態度,這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礎。可以讓他們多參加一些手工方面的活動,如書法、編織、珠算等,幫助他們在拓展個性的同時,學到一些技能。

四、喜歡 模仿 :適宜學表演

識別方法:這類 孩子 在人越多的場合,表現得越活躍,越希望自己是主角。當然這些孩子也有能夠吸引更多人 注意力 的能力,譬如豐富的表情、手舞足蹈的樣子以及高亢的聲音等。

提示:如果孩子已經上 幼兒園 了,父母應和老師溝通,不妨在適當的時機給孩子表現的舞臺,只要孩子有一次在正式的公衆場合得到認可,他就能更自信地對待自己。這類孩子適宜學習表演、主持、舞蹈。

五、喜歡打鬧:適宜學武術

識別方法:這類孩子可能是被認爲最有活力的,他們 好動 , 注意力 也不夠集中,常常不是在跑就是在跳。他們無論是爬還是走路一般都要比其他孩子早。

提示:這類被稱爲觸覺學習型的孩子,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很吃虧。但是他的動作 協調能力 較強,適當地讓他們參加 跆拳道 、 武術 和 游泳 等活動,釋放他們的能量,反而有利於他們日常安靜地學習。

六、喜歡服飾:適宜學繪畫

識別方法:這類孩子喜歡收集漂亮的布娃娃,還喜歡挑選自己穿着的服飾,常會對自認爲不好看的衣服拒絕穿着!

提示:這類孩子在學習時,如果爲他們配上鮮豔圖片或者視頻,強烈的視覺刺激會讓他立即進入狀態,在形象的世界裏,他會感到特別舒心。這類孩子最好讓他們多去學習繪畫、雕塑等。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