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父母對孩子到底該如何去愛

父母對孩子到底該如何去愛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對孩子到底該如何去愛,讓孩子明白這件事的意義所在,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主動解決問題,教育孩子也要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其實孩子惡作劇只是想要父母的陪伴而已,以下是父母對孩子到底該如何去愛方法。

父母對孩子到底該如何去愛

父母對孩子到底該如何去愛1

朋友的孩子一直是朋友的媽媽在照顧,前一陣子,朋友媽媽有事回老家了一趟。照顧孩子的重任就落到了朋友身上。

她於是不再能每天氣定神閒的收拾好自己,然後美美的出門上班了。她每天手忙腳亂的收拾完自己,還得手忙腳亂收拾孩子。

這天早晨,她替孩子穿好衣服,催促孩子自己穿襪子,她好趕緊給自己梳洗。

這時,孩子抱怨道:“媽媽,你一點都不愛我,姥姥都是連襪子也幫我穿好的。”

朋友沒想到,這麼小孩子竟然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一時有些不知道如何反應。因爲怕孩子覺得媽媽不愛他,趕緊替他把襪子穿上了。

朋友後來緩過勁來,來找我聊,說:“我是不是被道德綁架了?”

我說:“還真有點。不過,你的覺悟算高的了。”

很多家長愛孩子愛到不行,忍不住想替他做一切。經常以包辦孩子的一切爲榮,沉浸在自己是“最好的父母”的自我陶醉裏。

我有個阿姨,她是典型的賢妻良母,也是大家眼中的“成功的母親”——因爲她兒子特別有出息。

她兒子讀書的時候,學習成績特別好。阿姨心裏也很欣慰,一心盼着兒子出人頭地,家裏什麼活兒也不讓他插手,最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把學習搞好就行了,男孩子做這些女人活兒幹什麼?”

所以,哪怕是高中時候住校,她兒子的髒衣服也是攢一包,等她來拿回家洗,她怕學校食堂的伙食差,幾乎天天送飯到學校大門口。

因爲兒子成績突出,阿姨的這些舉動常常被稱頌。連老師都說:“一定是這樣重視孩子的家長,才能教出這樣的好學生。”

阿姨就這樣陶醉了很多年,心裏的榮耀感消失,是在兒子結了婚之後。

兒子媳婦小兩口婚後定居大城市,阿姨歡天喜地過去照顧他們的`起居,可是,沒過多久就回來了。

回來之後,霜打的茄子一樣,遇到老姐妹,說不了兩句,開始抹眼淚,訴苦。

原來,她到了兒子家之後,兒子處處嫌棄她,嫌她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好。她心裏委屈,又不能當着新婚的兒媳婦發作,氣的自己躲出去。

人生地不熟的,她自己在外面流浪了一天,兒子竟然也不找她,等她忍不住回家,一看,人家兩口子雙雙吃燭光晚餐去了。

“娶了媳婦忘了娘!”阿姨恨恨地罵。言下之意,總懷疑是兒媳婦搗了鬼,不然,好好的兒子,怎麼變成了這樣?

大部分的母親與兒子關係失和之後,多半都會認爲,原因在於外來的那位兒媳婦。可是,兒子之所以這樣,真正的原因不過是:成長過程中,本該是他自己做的事,媽媽替他做的太多了,久而久之,成了理所當然,挑剔也變成了理所當然。

我在心裏暗暗同情起那位兒媳婦。嫁給一個這樣被媽媽捧在手心裏養起來的男人,戀愛的甜蜜期一過,她一定會成爲第二個“媽媽”——總會被嫌棄,嫌棄她做的不夠好,嫌棄她愛他不夠多,嫌棄她奉獻的不夠無私。

父母對孩子到底該如何去愛?我也是有了孩子之後,纔開始正視這個問題。

寶多這個小人兒,忽然間就長大了,會思考了,冷不丁有一天問我:“你老說你愛我,你怎麼知道你愛我?”

我笑道:“喲,我兒子成了小哲人了!”

而他卻在專注的等我的答案。

我正色說:“因爲,我想起你時,會忍不住微笑,心裏會覺得特別暖,就像放了一個小太陽。”

我不說,我犧牲了自我,好不容易養大你,怎麼不是愛你?

我不說,我自己省吃儉用,給你買東西卻從不手軟,怎麼不是愛你?

我不說,我勒緊褲腰帶買了學區房,怎麼不是愛你?

這些都是錯誤的答案。

若你給孩子買一千元一雙的鞋子就是愛他,那如果有人給他買一萬元的鞋子,是不是能證明那人更愛他?

若你爲了孩子舍了半條命,如果有一天,孩子問你,你竟然沒有爲了他舍了整條命,是不是對他的愛有所保留,你該如何回答?

所有試圖把愛物質化,具體化的答案,都是錯誤答案。

所以,你覺得,那些成年之後,仍然理所當然的“啃老”的子女是怎麼養出來的?那些父母不給買高檔手機,就當街暴打父母的孩子,是怎麼養出來的?

有人說,讓父母心寒的是,子女一邊依賴,一邊嫌棄。

而我想說,造成這種局面的最深層次的原因是: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把愛理解的太淺薄了,把愛太過具體化,太過物質化,用力過猛了。

那些喧賓奪主的愛太流於表面,不夠深刻。父母對孩子最深刻的愛,不是我爲你做了多少,而是我教會了你多少,不是我爲你付出了多少,而是,我成就了你多少。

所以,當一個孩子,因爲你不幫他穿襪子,質問你爲什麼不夠愛他的時候,你一定不要先急忙“跳坑”,請你淡定的告訴他,真正的愛,是教會他穿襪子,而不是替他穿襪子。

父母對孩子到底該如何去愛2

前兩天和單位的同事討論帶孩子的事情,她說自己很慶幸把兩歲的孩子接回來和自己在一起,問及原因,是因爲孩子由父母在老家帶着,養成了很多壞習慣:看電視、朝他人吐口水、不好好吃飯、吃零食、打人……

她說自己每次放假纔回去看孩子,剛開始都沉浸在見面的親暱中,沒有發現問題,而且孩子在她面前也表現的很好,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孩子在外面蠻橫的搶別的小朋友東西,給小朋友吐了一身口水。

她把孩子抓回家批評時,他奶奶出來護短:“孩子還小,你講那些道理他還聽不懂,慢慢大了自然就明白了,再說,男孩子嘛,難免頑皮。”他奶奶邊說邊把哭得傷心的小寶哄到裏屋去,給了一塊零食,還悄悄告訴小寶:“快吃,別告訴媽媽。”

同事說,當時她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天做了爺爺奶奶的思想工作,第二天就接孩子回家和自己一起生活,她很慶幸自己發現問題的時間早,要不然真是害了孩子,雖然現在比以前確實忙了些、累了些,但是看到孩子一天天變好,感覺很值得”。

很慶幸,同事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她說,爺爺奶奶雖然同意我把孩子帶回來,但是心裏還是不高興的,來看孩子的時候仍然是無底線的嬌慣、袒護孩子,但是爲了避免激化矛盾,只得在他們離開後再糾正孩子。

本來面對爺爺奶奶對孩子沒有底線的溺愛,我們應該說“不”,可是家庭,是個複雜的矛盾綜合體,媽媽需要考慮的很周全,維繫大家庭的和諧,難道我們內心就真的願意選擇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爲代價來維繫這種和諧嗎?難道愛孩子就讓我們喪失了正確的是非觀?

難道愛,就是這樣沒有底線嗎?

其實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上的分工應該都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但如何做好這一好一壞的角色,還真是一門學問

我家寶也是個愛犯錯誤大王,有一次吃飯的時候把米飯抓起來扔的到處都是,把湯全部倒在了地上,我當時很生氣,想強行拿走他手裏的碗,宇寶不給,還在發脾氣,拉鋸了一會兒我一狠心使勁把碗奪走了,宇寶傷心地哭了,我不理他,還告訴他這一頓不要吃飯了。

他奶奶跑過來想抱宇寶來哄,一不留神兩人摔倒在地板上,還情緒激動的說:“要打就打我好了,孩子這麼小就對孩子使那麼大的勁。”寶爸也從廚房出來,看了看情況後,批評了孩子奶奶:“打一下怎麼了,她教育孩子的時候你就不要護短”。從那以後,我管教孩子,老人很少插嘴,看不慣的時候就自己回房間把門關上,不看不鬧心。

很慶幸寶爸在這件事選擇了正確的站位。當宇寶咬疼我,我生氣不理他的時候,寶爸就告訴他:“去親親媽媽,給媽媽說對不起。”宇寶真的就跑過來給我講“對不起”,然後翹着嘴、伸出頭來要親親、求抱抱,然後緊緊摟着我,在這樣親密的氛圍中,我趁機給他上一課。雖然寶爸對宇寶更喜歡粘我有點吃醋,但是卻不會選擇在這種時候去爭寵。

我有時候會得意於這種親暱關係,甚至出現過得意忘形的時候。有次宇寶非要打開冰箱拿冰,寶爸不允許,宇兒就“媽媽、媽媽”地跑過來找我,拉我去給他開冰箱,我當時得意於寶貝的依賴,併爲了顯示出我對他更好,居然選擇了給他打開冰箱。

後來寶爸批評我:“不應該在他明令禁止的時候做出許可,這樣慢慢孩子就會變得不聽話,我們說的話就不具有權威性了,在家裏還是必須要樹立威信”。我低頭認錯。確實是這樣,在孩子還沒有形成正確是非觀的時候,不能在家裏給他提供“保護傘”、“避難所”。

我們都是如此深愛着我們的孩子,但是這種愛,應該也是要有底線的愛,不驕縱、不偏袒、不爭寵。陪孩子成長,幫助他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愛他,但不會迷失在無底線寵愛的迷陣中。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