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當孩子害怕和恐懼時怎麼辦

當孩子害怕和恐懼時怎麼辦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孩子害怕和恐懼時怎麼辦,當孩子遇到害怕的事物時會有一定的心理陰影,可能會出現大吵大鬧,又或者莫名其妙的感覺恐懼,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你瞭解當孩子害怕和恐懼時怎麼辦的方法。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歡迎閱讀分享!

當孩子害怕和恐懼時怎麼辦

當孩子害怕和恐懼時怎麼辦1

場景一:

2歲的果果剛上完早教課,這時候早教中心開始組織跳課間的韻律操。

工作人員穿着人偶服走了出來,很多小朋友湊過去想摸摸或者抱抱人偶,但是果果卻直往後躲,臉上露出害怕的神色。

奶奶在邊上看得着急,生怕自己孫子失去了和人偶親密接觸的機會,直接把果果扔到了人偶面前,說“這沒有什麼好害怕的,裏面就是你的老師。”

最後,果果終於嚇得大哭起來,後來連早教課都不願意去上了。

場景二:

傍晚,媽媽在做飯,爸爸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晨晨一個人坐在地墊上玩玩具,窗外下着小雨。

忽然雨勢變大了,一道閃電劃破夜空,緊接着傳來巨大的雷鳴聲。晨晨“哇”地一聲哭了起來,並往爸爸身邊跑去。

這時候爸爸卻說,“你是小男子漢了,怎麼膽子這麼小,只是打雷而已,不哭了啊。”

兩個場景我都親眼目睹過,代表着很多家長在孩子害怕時採取的處理方式。

要麼是否認孩子害怕的情緒,硬逼孩子去適應;要麼就是認爲孩子不夠勇敢,給孩子貼上了“膽小”的標籤。

但是實際上這樣的做法不僅不能夠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反而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變得更加膽小和害怕。

每當我遇到育兒方面的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解決的時候,都會先想想孩子產生這種情緒或者行爲的原因是什麼,這樣纔好對症下藥。

孩子感到害怕和恐懼,往往是這三個方面的原因:

認知能力的發展

隨着孩子不斷長大,想象力也變得越來越豐富。他們會在腦海中想象出各種或美好、或可怕的事物,比如關了燈的房間裏會藏着怪物,小蟲子會吸我的血等等。

雖然在大人看來這些想象很荒誕,但是孩子會深信不疑。

對情境的解釋能力弱

恐懼來源於未知,孩子的生活經驗並不豐富,遇到一些之前沒有見過的事物會不知所措,因爲他們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

比如遇到烏雲密佈、狂風暴雨,孩子們不知道這樣的天氣是否是安全的,這種未知會讓他們感到害怕。

以往的負面經驗

還有一些恐懼是來自於以往的負面經驗,孩子們把這種恐懼擴大化,遇到相似的情景就會激發他們害怕的情緒。

就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的孩子可能曾經被狂吠的狗嚇到過,所以看到所有的小貓小狗都會害怕。

其實害怕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每個人都有過害怕的經歷,從某種角度來說,“害怕”能夠保護我們逃避危險,無所畏懼的人反而容易受傷。

所以,害怕並不全然是不好的,對某件事物害怕的孩子也不能被稱爲膽小。

那麼,當孩子害怕和恐懼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幫助孩子緩解和表達情緒

深呼吸放鬆

深呼吸能夠幫助孩子緩解緊張害怕的情緒,我們可以示範給孩子看,讓他跟着我們一起深呼吸,告訴他們這樣做:

1. 用鼻子緩慢地吸氣,使胸部像個氣球一樣充滿空氣。

2. 用嘴慢慢地、慢慢地呼氣。

3. 緩慢地重複上述動作5次。

接納並傾聽孩子的害怕情緒

當孩子告訴我們他對於某件事物的擔憂和害怕時,不要急着否認,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害怕是不值一提的。

而是應該帶着尊重的態度認真傾聽,並且可以幫助孩子命名情緒感受,還可以描述當產生這種情緒時可能帶來的身體感受是什麼。

比如說,媽媽看到你的身體都縮在一起,一直在往後退,是不是害怕小狗會咬到你?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幫助孩子察覺自己的情緒,並且讓孩子感覺到被理解,而不是認爲產生害怕情緒是一件羞恥的事情。

藉助遊戲、繪畫來表達

有些孩子不善於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是這種害怕和恐懼如果長期積壓在心裏,對孩子一定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這時候就可以藉助遊戲和繪畫的方式,以一種輕鬆的方式讓孩子把害怕表達出來。

比如,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裝扮成他自己害怕的東西,爸爸媽媽來演孩子;

或者給孩子一些繪畫工具,讓孩子把自己害怕的東西畫出來。

幫助孩子理解害怕的經歷和場景

換個角度來看

這是基於心理學的“認知-行爲”療法,通過改變人們的想法和觀念,來改變人的行爲。

比如,有些孩子害怕消防車、救護車的鳴笛聲,因爲這種聲音又尖又響,給人帶來緊張感。

這時候,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確實這種聲音會讓人聽着不舒服,但是鳴笛聲可以讓馬路上的其他司機都知道消防車在工作,他們要注意讓行,這樣可以讓消防員叔叔及時去救火,保證大家的安全。”

讓孩子瞭解到他們感到害怕的東西其實是有價值、有作用的,有助於打消孩子的恐懼心理。

編好玩的故事

家長們還可以爲孩子害怕的經歷和場景編一些有趣、好玩的故事。

有段時間醜醜特別害怕打雷和放鞭炮,我給他買了《不再害怕又大又響的東西》這本繪本。

裏面的小羊富絲也害怕打雷,羊爸爸把打雷的過程編成“去雲城堡開音樂會”的故事,暴風雨的聲音和圖像在孩子的心裏瞬間就變得友好了。

慢慢適應

家長們需要給孩子時間,讓他們慢慢轉變和適應,要知道克服恐懼和害怕是需要勇氣的。

另外,可以讓孩子一次前進一小步,慢慢接受曾經害怕的東西。

比如害怕人偶的孩子,我們不建議直接把他們塞到人偶的懷裏,而是可以先讓他們和人偶打招呼,再慢慢地進一步——握握手,然後再試着去抱一抱。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些方法主要適用於一些對孩子實際上沒有危險,但是孩子仍然害怕和恐懼的事物。

如果孩子是遭遇了一些創傷性事件以後,產生害怕等應激反應,需要更爲專業的心理輔導,家長也可以求助當地的心理諮詢機構。

當孩子害怕和恐懼時怎麼辦2

恐懼事件之一:怕動物

“小狗快走開,別靠近我,你會咬我,會吃掉我的……”

恐懼背後:

對動物的恐懼是因人而異的。有的寶寶可能因爲成長經歷中有過被動物玩具或真實動物傷害的經歷,所以會特別害怕某一種動物或幾種動物。而有的寶寶則是因爲被父母平日的恐嚇“寶寶不乖乖吃飯就會被隔壁的貓咪叼走”等產生對動物的恐懼。

這時的寶寶正處於智力迅速發育階段,思維很活躍,想象力也很豐富。在他們看來,可愛而友善的小動物隨時可能變成吃人的怪獸,他們在面對動物時會有種威脅感。

趕走恐懼:

首先父母在教育中不要有任何威脅恐嚇寶寶的話,避免讓寶寶遐想出動物的兇殘。其次,可以給寶寶買一些小動物的絨毛玩具,比如小狗、小貓等,讓寶寶先接觸玩具,然後再接觸活生生的小動物。

等寶寶膽子大些後,可以和寶寶一起嘗試給小動物餵食,觀察小動物玩耍、睡覺等習性,在寶寶感覺足夠安全的情況下讓他試着去撫摸(不要強迫,如果寶寶不願意不必勉強)。還可以買一些關於動物的碟片和寶寶一起欣賞,說不定從此會激發寶寶對小動物的熱愛和興趣哦。

恐懼事件之二:怕黑

“別丟下我一個人,我什麼也看不見了,黑暗裏有什麼?會不會有兇猛的野獸,可怕的怪物?”

恐懼背後: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寶寶怕黑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爲三歲前的寶寶普遍存在一種獨特的心理現象——泛靈心理,即會把所有的事物都視爲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這種心理現象的負面表現就是寶寶會對黑暗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懼怕。

他們很難區分現實與虛構,於是往往把畫冊、影視、故事裏經常在黑暗中出現的鬼怪、猛獸、機器人的情節或形象與現實生活混淆。再加上有的父母採用了一些不正確的教育手段,如“寶寶不聽話,晚上就讓鬼怪捉去”等威嚇的語言嚇唬寶寶,甚至把寶寶關在黑房間裏作爲懲罰的手段,結果導致寶寶對黑暗產生恐懼。

趕走恐懼:

如果寶寶怕黑的程度很深,父母就在晚上陪伴在寶寶身邊,直到他睡着,並在寶寶的房間裏亮一盞小燈。等寶寶稍微膽大一點了,父母可以幫助寶寶克服害怕的心理。比如晚上領着寶寶在黑暗的.房間裏做找東西遊戲,這樣可以讓寶寶在遊戲中忘記黑暗帶給他的恐懼,讓他在黑暗中逐漸壯膽。

恐懼事件之三:怕較大的噪音

“這麼響的聲音,一定是很可怕的東西發出來的……”

恐懼背後:

嬰兒在早期會比較害怕聽到噪音。如果聽到打雷聲、鞭炮聲、警笛聲等,嬰兒會被驚醒甚至哭泣。這是因爲1-6 個月的嬰兒對聲音是比較敏感的,較大的噪音會使嬰兒產生恐懼。

趕走恐懼:

嬰兒因爲噪音刺激而哭泣時,父母應馬上抱起他(她),給予足夠的安撫,而且要避免連續讓嬰兒接受令他們恐懼的噪音繼續強化。當寶寶長大一些後,爲了消除寶寶對較大噪音的恐懼,可以一一給寶寶解釋各種較大強度的聲音,如雷聲、汽車警報聲等等,並用溫柔的話語安撫寶寶,鼓勵他,並不時讓寶寶接觸這些聲音,消除因爲陌生感而引發的恐懼。

恐懼事件四:分離焦慮

“媽咪走了,她是不是不要我了?她是不是再也不回來了?”

恐懼背後:

媽咪第一次外出上班的時候,壯壯正跟姥姥玩得高興呢,所以媽咪悄悄地出門,他居然一點都沒有哭鬧。等他想起要找媽咪才發現她突然不見了,壯壯好一陣哭鬧,最後哭累了,居然迷迷糊糊倒在姥姥懷裏睡着了。從此,壯壯每天都把媽咪盯得死死的,只要她一準備出門,壯壯一雙小手便鐵鉤似地揪着媽咪的衣服,死活不肯鬆手。

趕走恐懼:

在寶貝分離焦慮開始形成之前就開始訓練他學習適應和媽咪之間短暫的分離,每次媽咪離開時都要教他和媽咪道別。每次外出的時候,要明確地告訴寶貝,媽咪要去哪,並以寶貝能夠理解的方式告訴他什麼時候回來,比如到下一次吃飯的時候。

不管他懂不懂,都要堅持這樣做。和寶貝玩分離的遊戲,在跟寶貝告別時給他一個喜愛的玩具,給他一些他感興趣的許諾等等,讓這些帶給他一些愉快的情緒體驗,可以有效地減少甚至消除與媽咪分離給他帶來的恐懼感。

恐懼事件之五:怕陌生人

“一個不認識我的人非要抱我親我,他一定是想把我從媽咪手裏搶走吧?”

恐懼背後:

噹噹在家活潑調皮,常常惹得一家子笑個不停。這個在家活躍非凡的小傢伙,出了門可就蔫了。奶奶想抱抱他,他趕緊把頭藏媽咪懷裏,雙手緊緊地拽着媽咪的衣服,生怕被搶了走。叔叔想摸摸他的小腦袋,他哇一聲就哭了。家裏來個客人,他一定拽着媽咪不鬆手,碰到長得強悍點的叔叔,他還嚇得不停地哭鬧,不把人哭走絕不善罷甘休。

趕走恐懼:

怕生是大多數寶貝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一般到2歲左右,這種現象會得到緩解直至最後消失。對待怕生的寶貝,千萬要尊重他的選擇。他不想讓陌生人抱,就不要勉強他。父母可以將寶貝抱在懷裏,在他離陌生人有一定距離的情況下和陌生人聊聊天,讓他慢慢適應那些陌生的面孔,一點點地接受陌生人。

平時可以多帶寶貝外出玩耍,每次出去都主動跟鄰居朋友打個招呼,讓他有更多機會接觸陌生人,幫助他逐漸消除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

恐懼事件之六:怕打針

“那冰涼的、尖尖的東西會咬我,咬得好疼啊! ”

恐懼背後:

對寶寶而言,打針算是一件最實實在在的痛苦事。那小小的針頭戳進皮膚的一剎那,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會放聲大哭。從此他只要一看到針管、針頭,甚至看到穿白大褂的醫生和護士,都會感到無比恐懼。其實這種恐懼的根源一方面來源於肉體的疼痛,一方面來源於對冰冷的針管和陌生事物的恐懼。

趕走恐懼:

寶寶害怕疼痛害怕打針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父母可以適當減少寶寶的這種恐懼。比如可以買一套醫生的玩具送給寶寶,玩具裏有聽診器、體溫計、針頭、針管,然後告訴寶寶,當他心愛的玩具娃娃生病時,他可以自己動手給娃娃量體溫,聽心跳,打針。讓寶寶在遊戲中接受和熟悉這些醫療器械,減少因陌生而加劇疼痛的恐懼感。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