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學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

學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

來源:時尚冬    閱讀: 4.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相信很多家長都很重視自己孩子的教育,因爲好的教育對孩子以後的生活是很有好處的,但是學校的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問題,下面小編分享學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學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1

家長配合學校和教師共同爲學生的健康成長紮實根基,讓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成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合力。對學生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用寬容的胸懷、平靜的心態、溫暖的語言、質樸的親情感染和激勵他們敢於面對挫折,勇於克服困難。

學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

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教師的教育引領和指導培育,還需要汲取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態環境中的營養,更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精心呵護和親情感染,這幾個方面的因素是學生成長的必要條件。任何因素的缺失,都會影響、阻礙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正常發展。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家長雖然重視學校的教育,甚至把學校的教育功能和教師的培育作用放大到極限,但對其他教育因素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重視不夠,致使教育失衡。這不僅加重了學校的教育壓力和負擔,制約了學校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有效發揮,也影響到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的發展。對此,就家庭教育談幾點建議。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進步

學生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受家庭、學校、社會綜合環境的影響、引領和培育。學生心智在家庭、社會和學校共同營造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生成,並在不斷的體驗和感悟中健全。其學業在和諧的家庭、社會環境的感染和驅動下,在教師的引領、指導和學習同伴的互助過程中逐步積累、優化、更新,並生成智慧,產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達成德、智、美、體等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但是,家長受望子成龍、急於求成的心態影響,淡化了學校之外的其他教育因素,對學校寄予過高期望,過於放大學校的教育功能,過分追求孩子的學業成績,企盼着孩子天天都能有看得見、摸得着的進步和變化。學校教育爲學生提供了必要的場域和環境,也是學生文化課學習、體質鍛鍊、審美薰陶、才藝形成、品德塑造等諸方面和諧發展的主要載體,但是,環境和載體的功能作用只有在有效的家庭教育、和諧的社會教育環境的綜合協調支持下,才能達到最優化和最大化發揮。

家庭教育應立足於“爲學生終身發展、終身學習、終身幸福奠基”的發展性、高效性和生命性成長觀,以學生未來的發展與幸福爲目標,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爲責任,以學生的智慧生成和能力提升爲期盼。要消除急功近利和急於求成的浮躁心態,以平靜、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生的學習,指導學生的行爲。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進步和困難,對每一點進步或每一次成功,既要給予及時恰當的肯定和鼓勵,又要適時幫助分析進步的條件及原因,使其在感受快樂和感受幸福的過程中積澱經驗,開啓智慧,生成動力。對學生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用寬容的胸懷、平靜的心態、溫暖的語言、質樸的親情感染和激勵他們敢於面對挫折,勇於克服困難,使其在成功與挫折同生共存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以支持的心態對待學校和教師

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在一定的場域和環境中的人與人的共鳴,現實行爲與社會準則共振的一個認知、積澱和漸進生成的發展過程。學習過程既包括“學”的過程,又包括“習”的過程。其“學”的過程主要是在認可、認同和需求的狀態下進行,如果學生對學校和老師缺乏信任及認同,即使渴望“學”也會因產生認知共鳴的心理內動力不足而影響其效果,致使克服困難、排除障礙的動力減弱,還會助長學習的畏懼心理和逆反心理的滋生。其“習”的過程則是“學”的實踐、探究和發展的過程的具體表現,在渴望體驗的心理支持和探求認知共振的興趣驅動下進行。如果學生缺乏對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引領者的.學校及教師的深度信任,即使有優質的素材載體、有效的問題情境、良好的場域氛圍的保證,也會因心理支持不足而難以保持主動探究的持久興趣,致使認知停留於表層而難以達到深化理解和發展與生成的境界。

家庭和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域,這兩個場域中的交流主體對象是家長、同學和教師,學生在心理上對家長具有很強的依附性,渴望從家長的認同中獲得支持。學校內的事、同學間的事以及他認爲教師的“優勢”與“弱勢”,特別是對他心理有所觸動的人和事,一般都願意以自己的認識和判斷向家長傾述。這種傾述不僅能使家長對學校有更多的瞭解,也在進一步拉近與孩子情感距離的過程中使家長逐步瞭解其心智發展狀況,更使家長依託話題情境與孩子觀點交融、心理共振、產生共鳴的交流機會。這就需要家長認真傾聽孩子的認識和判斷,捕捉有效信息,對有助於品德形成的觀點給予支持、肯定;對一些道聽途說、是非不明的議論及對學校、教師和同學有偏見的評說,家長要站在爲孩子終身發展負責的高度,以支持學校、信任教師、寬容他人的態度,用恰當的、可接受的語言方式引導其學會明辨是非,學會信任,學會包容,學會尊敬他人,有效激發其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和健康成長的潛能。

讓學生迴歸生態成長環境

家長要求孩子學習好,給孩子必要的壓力是必要的。但是,這種壓力要適度,要以學生終身幸福和終身發展爲根本,要依據學生個性興趣的具體情況,指導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協調發展,配合學校和教師共同爲學生的健康成長紮實根基,讓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成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合力。

目前,爲迎合家長的心理需要的各種以謀利爲目標的補習班、培訓班和教輔資料氾濫,部分家長根據學生髮展需求或讓學生上補習班,或因必需而購置教輔,這些可能的需要也影響和動搖了其他家長,跟風現象也就應運而生。本來學校提供的教育資源和服務,提供的學科教材、教輔和練習已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而家長不加選擇和分析地爲學生選購大量的重複的甚至是低質的教輔及練習冊,逼着學生重複低效學習,使學生在這種狀況下浪費時間,耗費體力和精力,產生厭學情緒,影響正常的學習效果;逼着學生上預科班、特長班、補習班和請家教輔導等,不僅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也無端地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更爲嚴重的是造成了學生的心理疲倦,影響到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家庭教育應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協調一致,教育學生不上低效、無效的提優、補差、預科班,不請加重學生負擔的家教,不購買不符合學情、超出學習限度的課外教輔資料;指導學生理順學習關係,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堅持以學校內學習爲主,以教師引領下的課堂學習和自主學習爲主,在達成課堂高效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參加一些必要的社會實踐、課外讀書、課外文體等活動,使學生在生態學習狀態下達成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和諧發展。

學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2

學校教育需要人性化

德國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完美的系統著稱。可是對於兒童,嚴謹的德國人似乎多了些寬容,他們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甚至於對於那些在常人眼裏的“問題”兒童,他們也能找出孩子閃光的一面。

下面是2個兒童教育科研工作者考察德國學校時看到的德國教育片斷,也許能作爲一個例證,幫助大家瞭解一種優秀的文化背景和傳統是如何深入地滲入到教育各個環節的。

學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 第2張

隨意進出的安靜角

在德國的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教室裏,都有一個獨立的區域,稱爲安靜角。

幼兒園的安靜角是半開放和安全的,裏面有柔軟的墊子和抱枕,還有洋娃娃,3~6歲的孩子可以在裏面翻跟頭,也可以在裏面與洋娃娃相擁,滿足自己肌膚貼近的要求。

小學的安靜角傾向於封閉,一般三面是櫃子,一面是布簾,裏面有沙發、桌子和書籍。在上課期間,如果哪個孩子想獨處,可以自行進入這個區域,老師不會干涉他,但老師會格外關注這個學生,因爲他的行爲暴露了他心理上的需求。

我們曾經與在安靜角獨處的學生聊天,他們的回答是———“只想一個人呆一會兒。”其他學生也是一副見怪不怪的表情。

這種制度讓我們感到非常新鮮。這種設計至少起到幫助孩子們積極面對自己的情緒和情感的作用,同時也給老師提供了可觀察的外部行爲,爲進一步的支持性幫助提供了可能。記得在一本關於德國大學精神的書中,提到了寂寞,作者認爲德國大學的傑出成就與耐得寂寞有關係,而基礎教育安靜角的設計,其實已經把對獨處的需求合理化了。獨處是精神的放飛,至少我是這樣理解的。

聖誕節的小馬

在一個特殊的小班裏,10個可愛的孩子圍着一位老師上泥塑課。因爲聖誕節馬上要來到了,老師正神采飛揚地給孩子講耶穌在馬槽裏誕生的故事。桌面上擺滿了各種不同造型的小馬玩具,這堂課的主題就是用泥巴做一隻小馬。一個可愛的金髮小男孩吸引了我們,他專注地擺弄着泥巴,其他孩子的嬉戲一點也干擾不了他,完全沉醉於自我世界之中。我坐在他旁邊,靜靜地觀察他的製作過程:揉、搓、拍、捏……手法熟練且很有激情。這過程顯然使這個男孩快樂。半個小時過去了,小馬終於做好了,小男孩笑了,得意地舉起它,讓我給他的小馬拍照。“還有。”小男孩自言自語,又迅速地捏了一隻像直升飛機般的翅膀安在小馬身上。“小馬又會飛了!”我不由伸出大拇指,給小男孩一個無言的讚美。

課後,這個班級的老師告訴我,這些孩子都是不同類型的學習障礙兒童,經過心理醫生的測試作出判斷後而組成這樣一個需要特殊輔導的班。這些孩子並無智力問題,他們甚至是智力超常的兒童,他們專注某樣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並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趣與天分,但面對不感興趣的事物,大腦便會出現一片空白,無法正常聽老師講課,德國教師稱這種現象爲“黑箱現象”。

這種教學班除了有正常教學的老師以外,還配有專門的心理輔導老師。這些孩子經過一到兩個學期有效的訓練後,百分之百都可以進入正常班級學習,而做聖誕小馬的那個金髮小男孩便是一個很有繪畫天分的孩子。積極鼓勵孩子天分的張揚,而又採取措施極早糾正我們稱之爲“偏科”的學習行爲,這是德國教育中人性化感人的一面。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