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常見的小學教學模式有哪些

常見的小學教學模式有哪些

來源:時尚冬    閱讀: 9.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見的小學教學模式有哪些,我國對於教育是很在意的,注重於科技興國的,教育對國家的發展來說意義深遠,可以爲經濟社會的發展培養人才,下面看看常見的小學教學模式有哪些。

常見的小學教學模式有哪些1

1、教學模式的研究是當代教學論中的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其核心是用系統、結構和功能等觀點研究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論的或實踐的基礎,從而形成一種系統化和多樣化相統一的教學模式體系。

2、理論界對教學模式的理解很不一致,有多種認識。

3、一種比較流行的看法是,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的轉化形式,它是用於設計課題、選擇教材、揭示教師活動的基本框架。

4、 就語文學科而言,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也一直是有識之士研究的課題。

5、目前比較被人們認可的有以下幾種模式:(1)中學語文教學“三、五、七”模式。

6、其核心內容是打好三個基礎,建立五條常規,註定七項禁忌。

7、(2)語文目標教學模式。

8、其核心內容是教材有明確的目標,教師爲實現一個個特定的目標而教,學生爲達到一個個特定的目標而學,教學領導人員以及招生考試部門的組織者和命題人員,以同樣的學習目標爲基本依據進行教學測量、考覈、評估、考查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檢驗老師的教學效果。

9、(3)語文“訓練式”教學法,其核心內容是教師講授新課時,把一篇課文的內容根據教學目的化解爲各種題型的訓練題,讓學生當堂完成這些習題,教師當堂評講這些習題,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課文內容,應用課文內容的目的。

10、(4)“情知對稱”四分教學模式。

11、其核心內容是藉助教材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在教學中,不能把語文只作爲單純的知識達標課程,而應該讓它成爲培養學生“情知對稱”的人格與智能雙向平等發展的黃金三角洲。

常見的小學教學模式有哪些

12、“四分”的含義是指情知分類,能級分層,訓練分步,教材分型。

13、 以上這四種語文教學模式,對我國的語文教學影響極大,毋容置疑,它們對推進我國語文教學的改革起過不可估量的作用。

14、但是,隨着現代社會對人才規格的要求而出現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以及教師、學生的各種不同特點,都決定了教學模式不可能是絕對的。

15、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可能適用於一切教學活動,它都具有針對性。

16、否則,教學模式就失去了自身的特點和作用,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

17、到目前爲止,語文教學理論上和實踐中沒有一種教學模式能夠涵蓋語文教學的所有,即使最先進的語文教學模式也只能是用於語文教學的某一側面或某一角度,甚至某一類型的課文教學。

18、如果我們將某種語文教學模式用於語文教學的全體,那麼勢必會失真,會失實,於教學無益。

19、語文教學是發展的,特別是隨着課程、教材、考試製度的改革深化,多媒體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運用等,語文教學更呈現出新的發展,而發展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先進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的涌現與新的教學方法與程序的出現,這勢必會使原有的教學模式受到影響或衝擊,使其不斷地修正、充實、改造。

20、只有這樣語文教學纔會不斷地呈現新的模式,產生新的活力。

21、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中,對學習方式變革給予了高度重視,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2、”並圍繞這一目標的實現,在課程結構調整、課程標準制訂、教材編寫、教學過程、學習與教學評價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23、這就是說,當今時代,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力求在對合理的傳統模式的繼承基礎上,不斷改革自己的教學思想,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個性和教學風格,使模式穩中有變,常教常新。

24、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並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進行生動的創造。

25、”多少年後的今天,我們思考這段話,應當仍然會有所啓迪。

26、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對於課堂教學目標的定位,要着眼於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要突出“以學生爲本”,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不斷加快發展自身的主體性。

27、教師要重視教學目標對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導向功能,其中,既要有認識目標,更要有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創造能力的培養目標。

28、根據這一要求,本人認爲當前只有改革教學活動中的要素關係,纔是發展與建構語文教學模式的關鍵所在。

29、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是依附於一定的教學形式而存在的。

30、離開了一定的教學形式也就不存在着所謂的教學模式了,教學形式又是由諸多要素構成的,教師、學生、媒體(即教學手段)、教學過程等。

31、如果在教學中能實現以下四個轉變,我想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一定會到來。

32、 教師角色的轉變:由權威型轉變爲夥伴型 傳統的師生關係強調的是師道尊嚴,教師是至高無上的權威,學生只是絕對的順從,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導致的是學生學習主體意識的缺失。

33、一種積極的教學模式首先應該是一種有利於學生主體意識發展的.教學形式。

34、人的存在,人的發展,是現代教學最根本的理念,尤其是加入WTO以後,民主、平等、互動、合作更應成爲師生關係的新的理念。

35、這種理念是先進的教學模式建構與發展的基礎。

36、據此,教師要由學生的權威變爲學生的夥伴,在與學生的心靈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完成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的建立與發展。

37、 2、學生地位的轉變:由被動聽講轉變爲主動參與 教學要促使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是教學的最大成功。

38、但我們應該看到,目前我們的課堂教學由於受到不合理的地方性的評價機制的影響,學生的地位是受老師的操縱的,帶有強烈的被動性。

39、教師要學生學什麼,學生就應該學什麼,教師要學生怎麼學,學生就得怎麼學。

40、這種現狀制約着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形成,若不改變,學生就不可能成爲學習的主體,不可能發展個性,不可能有學生的自主性,進而,教學模式的更新也是不可能的。

41、因此。

42、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從被動聽講的從屬的知識接受者的地位,轉變爲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地位(這個主體地位要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揮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上)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43、 3、媒體作用的轉變:由演示工具轉變爲認識工具 教學媒體的運用是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特徵之一。

44、但無論是傳統的教學媒體(如實物、圖片等)還是現代的教學媒體(如錄音、錄像、電腦課件等),都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一種工具,或是一種手段。

45、事實證明,課堂上恰當地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地利用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具體、生動、直觀、形象地獲得知識技能,以求學得快,記得牢的效果,是現代課堂教學重要的學習策略。

46、如果在學生觀察了媒體的演示或藉助媒體而創設的情景後,教師不是越俎代皰式地分析、說明、講解,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探究蘊含其中的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理性知識,讓學生自己去抽象、概括得出理性的結論,這樣就使媒體的作用發生了質變,由教師的演示工具轉變爲學生的認識工具。

47、 4、教學過程的轉變:由傳授型轉變爲引導型 傳統教學觀認爲教學過程主要是教師教的過程,而忽視學生學的過程,因而對教學原則的探討多侷限於對教師做規定,而沒有對學的指導,現代教學觀認爲,

教學過程是教與學雙方的活動,其中學生是主體,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不應再是服從,而是如何調動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教學原則的研究趨向於與學習策略的研究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的作用,提倡學生的獨立探索。

48、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教學過程教師應從講授知識的過程轉變爲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去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過程。

49、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從知識的直接傳授者變爲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

50、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再體現在講授上,也不再體現在對知識的“講深講透”的直接形式上,而是體現在進行周密、科學的教學設計和精心組織學生學習活動的更高層次的間接形式上,或是體現在幫學生將無序的知識整理爲有序的知識上,體現在幫助學生將錯誤的知識修正爲正確的知識。

51、這種轉變是教師的教學責任,也是模式構建發展的必要條件。

52、 以上就語文學科中的教學模式問題談了個人的一點思考。

53、我想,研究語文教學模式,借鑑他人的教學經驗,目的在於改革自己的教學,形成自己的個性和風格,由於模式本身的非定性和教學經驗的個人性,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解放思想,揚己之長,避己之短,靈活運用各種模式,並在此基礎上發展或創造適宜的教學模式。

常見的小學教學模式有哪些2

一、教師要教給學生學會學習

1.加強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數學教學中數學概念的建立,數學結論、公式、定理的概括總結的過程,蘊含着深刻的數學思維過程。因此,在進行這些數學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中,我們通過有效地的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因此,我們必須改變那種擔心浪費課上時間,只追求提高學生對方法運用能力的片面做法,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設計出讓學生參與認知過程的環節,把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研究方法的具體探索過程,

數學結論的推導過程以及數學公式定理的歸納等過程都要充分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的課上學習過程成爲他們探索和發現數學理論的實踐,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常見的小學教學模式有哪些 第2張

2.開設數學科目的閱讀課,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數學閱讀課就是指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獨立地進行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自身能力。教師首先要告知學生的閱讀範圍,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解答疑難等;學生通過閱讀、分析、

思考、訓練等,瞭解掌握知識的原理,學會解答例題,完成課後練習。課堂快要結束時,教師要抽取適當時間來進行點評、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可見,數學閱讀課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讀書和學習能力,使他們學會主動學習、獲取更多的課外知識。

二、教師要努力營造“創新”的氛圍,提高學生創造能力

引導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因此,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當大膽實施“創新教育”,徹底扭轉以往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以及學生對於問題的不加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麼樣的題型,學生就只會解什麼樣的題型,嚴重缺乏靈活性和創造性等不良現象。

1.牢固樹立“以生爲本”的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

“教師是主導,學生爲主體”是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從認知心理學角度來看,學生學習數學是指學生在各自不同的數學認知世界裏,主動對新知識進行分析、思考和吸收的過程,因此,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處於“主體”地位,作爲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課堂情境。

在這樣良好的氛圍中,學生就會學習熱情高漲,思維變得十分活躍。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努力營造激發學生髮揮自己才能的教學情境,以誘發學生的思維需求,使他們產生新的思維意識。實踐證明,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使學生放開思路,勤于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2.教師自編練習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爲了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通過編制一些適當的課堂練習題,來實現教學目的。教師自編的練習題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體現以下特點:(1)改編教材上的例題,使之能一題多變,一題多解。(2)設計開放型練習題。例如:“比較5a與3a的大小”。以上兩種題目需要學生通過全方位觀察思考,

運用多種知識來重組解答,通過多向立體思維選擇信息,這對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教師當然也可以指導學生自己去編制習題,這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和分析問題,還有利於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

3.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多思,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要急於一下子把數學方法和原理直接告知學生,而應該精心設計數學問題,激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進而獲得知識。

三、在課堂上教師要正確使用情境教學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數學興趣

教師必須善於設疑、巧於設疑,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誘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使學生能自覺認真地思考,自己找到解題的“竅門”,在解疑中獲得知識,並享受獲得新知識的樂趣。

2.創設新奇情境,激發學習數學興趣

經驗告訴我們:當人們遇見一件新事物、一個不常見或超乎常理的現象時,必然會被深深吸引住。新異感使人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使人們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努力鑽研,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結合數學教材進行系統教學。

3.創設求知情境,激發學習數學興趣

需要是產生動力的源泉,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就應創設求知情境,把教師要教的,變成學生自己要學的。通過創設求知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對知識的記憶特別深刻。

4.創設比喻情境,激發學習數學興趣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靈活運用,使之自然貼切、新穎有趣。生動形象的巧妙比喻,可以使抽象、嚴謹的數學知識具體化、通俗化,將內容化難爲易,化生爲熟,化理爲趣,達到啓智開塞的目的,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課堂教與學的高潮。

5.創設變式情境,激發學習數學興趣

所謂變式是指提供給學生的各種直觀材料或事例不斷地變換呈現的形式,使其中本質屬性保持恆在,而非本質屬性則不常出現。教學中常用的變式方法有許多,如說話變式、計算方法變式、圖形變式、題型變式等。每種變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情境創設,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在進行小學生的數學教育過程中,作爲教育從業者應當積極進行優秀教學情境的創設,令學生能夠在科學的情境下更加形象的理解數學內容,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高效進行學生探索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進行小學生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教導學生不僅爲了應試,還應當爲了培養學生的優秀意志品質,樹立進行數學學習的決心,培養學生勤奮刻苦的數學學習意志。

作爲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積極進行學生數學素養和數學思維方法的培養,推動其進行有效的途徑實踐,爲學生未來數學發展素質奠定堅實的基礎。尤其對於小學階段的同學,有意識地科學數學教學,應當與其生活經驗相結合,進行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這對於小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意義重大,

同時對於小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也有着重要的意義。進行情景化的小學數學教學,應當爭取進行以教學推動學習,師生着力於共同進行數學問題和數學知識的探討,這樣的方式也有利於進行探究性教學方式方法的建立和實施。

五、創新方法,培育小學生探索性學習能力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充分重視小學生探索性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綜合素質,與此同時,也應當重視以點帶面的重要性,通過對於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發展聯繫,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利用當代的信息技術進行課件的編制和利用,在課堂上對於數學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的探討,

對於小學生的數學興起進行激發,積極指導其進行生活問題的解決,實現學生積極性的調動,鼓勵小學生自主思考探究。教師本身應當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認識到學科之間相互的配合性,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將數學基礎教育作爲基礎,推動學生整體數學能力的提升,真正實現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育的實踐中,教師應當因勢利導,因材施教,發現學生的特長和短板,及時進行取長補短,對於學生優秀的品質進行鼓勵,對於學生的行爲積極進行反饋,利用客觀的語言推動學生學習效率的最大化,提升學習的積極性。

六、大膽實踐,給小學生提供研討數學問題的空間

讓小學生參與到數學教學當中,採取靈活的教學模式,令學生愉快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教師本身應當提升自身的知識文化儲備,認識學生心裏熱症,掌握學生學習基礎,這都是進行成功的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對於某些學習興趣比較強的同學,應當積極進行興趣的扶持,對於興趣較弱的同學,應當努力培養其好奇心和興趣,敦促全班同學學習數學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常見的小學教學模式有哪些3

一、串講串問式教學模式

語文教學中實行講解的模式由來已久,1923年《小學國語課程標準綱要》中就提出了這種教學方法。解放後,在1956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又明確提出了“閱讀教學的進行採用講讀法”。

“講讀的基本特點在於閱讀教學的一切活動都要以教師的講解爲主導”,講解主要體現在課文內容和寫作特點的分析上,從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形成了比較典型的串講模式。

改革開放以後,隨着"主體性教育"的開展,大家越來越認識到,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完成教學任務。於是在語文教學中又興起了串問的教學模式,即通過教師問、學生答的方式來理解課文,完成閱讀任務。

串講串問式模式的理論依據是,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發揮主導作用爲依據,充分體現教師在分析問題方面的指導作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串講串問式模式的目標是,通過串講串問,主要達到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至於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並沒有充分考慮在內。

串講模式操作程序是:

(1)讀課文,提出應該分析的字、詞

(2)學生讀課文、劃分課文段落

(3)教師逐字逐句地分析課文

(4)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歸納中心思想

(5)教師分析寫作特點

(6)佈置作業

串問模式操作程序是:

(1) 讀課文,提出應該分析的字、詞

(2) 學生讀課文,劃分課文段落

(3) 教師逐句逐段地發問,學生隨着教師的發問回答並理解課文

(4)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歸納中心思想

(5) 教師分析寫作特點

(6) 佈置作業

串講串問式模式的教學主要採用“講授--練習--強化”的策略。這種策略要求教師要講清語文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在反覆練習中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教師的講授應儘可能要言不煩,抓住要領,適合兒童的理解水平。練習設計要有層次,循序漸進,儘可能減少同一層面的機械重複。加強反饋矯正,以鞏固學生的練習成果。

這種策略如果使用得當,可以使學生儘快地獲得前人積累的知識,設計精當的練習能夠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落到實處。但使用這種策略,學生往往處於被動的地位,學習主動性不易發揮,反覆的練習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

二、導讀式教學模式

爲了改變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牽着學生走的弊病,從九十年代開始,形成了“導讀式”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

導讀式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主要有:

第一現代語文教學應該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爲目標,這是該模式建立的主要依據。所謂以教師爲主導,就是要充分發揮教師誘導和指導的作用,設計最佳教學方案,採用最佳教學手段、探索最佳教學結構,取得最佳教學效能。

所謂以學生爲主體,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潛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主動探究,使他們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深入鑽研的學習品質、有效的讀書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所謂以能力發展爲目標,就是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其達到自能讀書、自能作文的程度。

第二,語文教學本質上是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因此,在教育原則上, 應該貫徹“以讀爲本”、學生羣體參與語言實踐的原則。努力做到積極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積極創設和諧氣氛,保證學生的參與興趣,變“講堂”爲“學堂”,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第三,在教學觀念上,牢固樹立教爲學服務,教以學爲依據,教是爲了用不着教的思想,

導讀式教學模式的目標是:教師致力於“導”,學生循導學讀,以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爲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掌握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的主要方式,通過紮實有效地序列訓練,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

該模式在構建過程中,旗幟鮮明地針對"應試教育"表現在語文教學中的“重教輕學”、“重講輕讀”、“重知輕能”的弊病,確立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統一、掌握知識與學會學習相統一、語文知識學習與語文能力訓練相互促進,最終實現語言教學"內化爲學生素質、外化爲學生能力"的目標。

常見的小學教學模式有哪些 第3張

三、自主學習式模式

爲了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九十年代以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形成了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模式的理論依據與導讀式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是一致的。

首先,現代語文教學應該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爲目標,這是該模式建立的主要依據。所謂以教師爲主導,就是要充分發揮教師誘導和指導的作用,設計最佳教學方案,採用最佳教學手段、探索最佳教學結構,取得最佳教學效能。

所謂以學生爲主體,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潛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主動探究,使他們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深入鑽研的學習品質、有效的讀書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所謂以能力發展爲目標,就是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其達到自能讀書、自能作文的程度。

其次,語文教學本質上是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因此,在教育原則上,應該貫徹"以讀爲本"、學生羣體參與語言實踐的原則。努力做到積極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積極創設和諧氣氛,保證學生的參與興趣,變"講堂"爲"學堂",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第三,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兒童天生好奇,求知慾旺盛,如果不刻意壓抑,學生的思維是非常活躍、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他們會提出許多問題,並設法去解決它。

第四,根據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布魯納認爲,“發現不限於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確切地說,它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方法。”發現法更爲關心的是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它強調的是學生的親身實踐,強調的是學生的探究活動。

自主學習式模式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爲教學的主要任務。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