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5篇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5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3.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中班科學:

站穩的乒乓球

活動目標:

1.樂於探索生活中的現象,體驗操作的樂趣。

2.探索發現利用一張紙使小球穩定的方法。

3.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

1、人手一個乒乓球和幾張紙。

2、各種瓶蓋、紙杯紙盒、橡皮泥等。

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有玩球的經驗,知道球滾動的特性。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發現現象。

1.幼兒自由玩球。(導入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麼?)

2.幼兒將球放在桌子上玩,師巡視引導幼兒發現小球在桌面容易滾落的現象。

二、提出問題,幼兒設想。

1.提出問題:怎樣用一張紙讓小球站穩?(過渡:乒乓球說它有個願望,就是想在桌子上站穩了,不想再滾來滾去的,可是材料只有一張紙,小朋友們能幫助它實現這個願望嗎?

2.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動手嘗試,實踐想法。

1.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用紙幫助小球站穩.

2.教師觀察,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五、再次分組活動:探索其他材料讓小球站穩的方法。

1.過渡:小朋友們幫助小球實現了它的願望,它真高興,想再請你們幫助它一次,你們願意嗎?

2.師提出問題:用老師給你們準備的這些材料再讓小球站穩來,行嗎?你們試一試吧。

3.幼兒分組嘗試。

六、結束:我們到班上再去玩一玩吧,幫助老師把東西收一收吧。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根據汽車的顏色、大小和功能進行分類,加深對汽車的認識。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玩具汽車,汽車圖卡1套。

2.自備不同汽車聲音的錄音。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收集各種玩具汽車,建立共享區域,讓幼兒互相交換汽車玩具玩。

2.引導幼兒從汽車的名稱、顏色、功能等方面介紹自己的車。

3.請幼兒根據汽車卡片中汽車的顏色、大小和功能進行分類,說說是按照什麼分類的。

4.以“我的車開來了”的遊戲形式,讓幼兒爲汽車玩具進行分類。

(1)啓發幼兒根據汽車玩具的顏色、大小和功能等進行分類,將車停在不同的停車場裏,如按照車的功能不同分別將客車、貨車以及特殊用車開進不同的停車場裏。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分類方法。引導幼兒說一說是按照什麼進行分類的?

(3)請全體幼兒一起檢查一下這些車停的是否正確,說說爲什麼?

5.活動延伸

(1)請幼兒聽錄音,辨別特殊汽車發出的不同聲音,可根據聲音的不同開進不同的停車場。

(2)請幼兒將各種玩具汽車放在科學區,引導進一步探索,加深對車的認識。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幼兒用各種各樣的立體物(積木、紙盒、酸奶盒)粘在動物卡片後面,使“小動物”能在建構區站起來。但這樣特別佔地,積木搭建的地方就小多了。怎麼辦呢?我想如果不用這些佔地的立體物做支撐,想辦法讓幼兒畫的動物卡片立起來,就解決了空間擁擠的問題了。而且讓“動物卡片立起來”,內涵關鍵經驗——支撐、平衡,很具有探究性。我們班幼兒做過立體相框,是有一定經驗,所以我想引導幼兒使用紙製品來做動物卡片的支架,既豐富了建築區的材料,又解決了空問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幼兒通過探究使物體立起來的方法,發展幼兒大膽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使用剪、折、粘、貼多種技能,探究平面紙製品立體化的方法。
  2、培養幼兒根據自己的創想,大膽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幼兒畫好的各種動物多個,各種材質的紙(皺紋紙、瓦楞紙、電光紙、彩色複印紙、軟泡沫紙、宣紙、紙盒紙、牛奶袋紙),大森林的立體背景,膠棒,剪刀,膠條等。
  2、經驗準備:在教室環境中擺放幾種立體物,相框等。
  重點、難點:
  重點:啓發幼兒探究“動物”立起來的幾種方法。
  難點:找到使紙卡片平衡的支撐點。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讓小動物“站”起來。
  教師:看黃老師帶了什麼?(出示做好的大森林。)
  幼兒:我們做的建築區的大森林。
  教師:在這個大森林裏,小動物很想站起來看一看外面的景色,如果用托盤裏的這些紙材料,你能有什麼辦法讓動物站起來?
  幼兒1:用紙在動物的後面做一根棍,就像相片似的做一個架子。
  幼兒2:做一個圓的筒,動物粘在後面。
  幼兒3:用奶袋紙卷一個棍。
  幼兒4:做許多的支架,粘在動物身上。
  幼兒5:把紙捲成一個桶,上面剪一個洞再把動物插上面。
  教師:小朋友方法真多,一會兒你們可以用不同的紙來試一試,想辦法讓小動物們站起來,然後把站起來的動物擺在大森林中。看看誰做的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用的方法最多。
  2、探究讓小“動物”站起來的多種方法。
  幼兒獨立操作,教師提供多種材質的紙張,觀察幼兒使用的方法,給予不同程度的幫助。
  場景一:
  幼兒1在一個已經做好的圓桶中間,剪了一個洞,然後把一朵小花插了進去,可是由於花的莖太細,總是立不直。
  教師:“想想能用什麼把它固定住呢?” 幼兒1先用膠棒粘了粘發現效果不好,於是用膠條把花固定住了。“能站起來了,能站起來了”,她邊說邊笑着把作品放在了森林中。
  場景二:
  幼兒2把軟的泡沫紙捲起來,反覆幾次,但都沒成功。
  教師:“老師能幫你嗎?”
  幼兒2:“我想讓小蛇橫着躺着。”可是軟的泡沫紙多次捲過後,打開時兩邊往上翹。
  教師:“你試一試把蛇架在紙上會怎麼樣?”
  幼兒拿起了剪刀在兩邊上翹的地方一邊剪了一個小口子,這樣蛇正好能夠架在泡沫紙上。
  場景三:
  幼兒3選擇了牛奶袋紙做材料,把紙剪成一段一段的,然後捲成了一根一根的小棍。在小鴨子的兩邊分別用膠條粘上兩小棍,可是由於小鴨子身體長,站立的時候不穩,她皺着眉頭擺弄了半天。
  教師:“看看,小鴨子總是往哪邊倒呢?”
  幼兒3:“往後倒。”
  教師:“那你想一想怎麼辦?” 於是她很快又做了兩個小棍粘在了小鴨子的中間部分,這樣小鴨子就站穩了。
  3、分享:讓小動物“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1)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方法。
  每個幼兒都用自己的方法使小動物立起來了。
  教師:“大森林裏站滿了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幼兒快來介紹你是怎麼讓這些小動物立起來的呀?”
  幼兒1:我做了一個紙棍粘在小老虎的後面,小老虎就立起來了。
  幼兒2:我和豆豆的方法一樣,粘在後面兩個棍,就像相框後面那樣。
  幼兒3:我在紙筒上挖了一個洞,把小猴子插在裏面了。我還做了一個支架,橫着豎着(比畫着)粘。
  (2)引導幼兒討論“大家都用了什麼方法?哪些方法是一樣的?”
  教師:你們想的辦法真多,而且也成功了,你們在做的時候,遇到什麼困難了嗎?
  幼兒1:我開始用的紙太軟了立不起來,後來換了硬紙就成功了。
  幼兒2:我在後面粘了一個小紙棍但老是倒,後來又在旁邊粘了一個就不倒了。
  教師拿起作品:趙吳,你告訴小朋友開始時你把小棍粘在哪哪裏了?爲什麼會倒?
  趙昊指着小老鼠的一側:我粘這邊了,就往這邊倒。我粘了另一邊,就不倒了。
  教師:爲什麼在兩邊粘就不倒了呢?
  幼兒說:因爲平衡了。
  4、延伸活動:將幼兒製作好的“大森林”擺放到建構區,鼓勵幼兒繼續製作可以立起來的動植物。
  個人反思:
  1、本次活動其本達到預設目標,使幼兒想象得以實現。在活動中孩子們從始至終都很有興趣,尤其在操作中每一個孩子都興致勃勃,想了一個有一辦法當幼兒看到自己的作品成功的站在了森林裏時,更有了製作的興趣。在活動中老師是活動的引導者,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幼兒共成功製作了三十多件作品,有七種方法,其中有三種方法是我沒有想到的,比如直接將紙猴子的“腿”向兩邊撇,紙蛇直接插在向兩邊上翹的長條紙上,在一個紙筒上挖洞等方法,孩子的創造性得到了發展。
  2、活動中的不足:最後小結時,缺少對幼兒獨特的製作方法給予展示與肯定。
  主要內容:
  1、教師巧妙的支持促進幼兒發展。表面上看,老師這個活動中指導的語言並不是很多,但老師爲幼兒提供的這個活動本身就很有操作性和探究性,幼兒在嘗試讓小動物站起來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原有經驗。老師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沒有過多的指導和干涉幼兒,而是在幼兒遇到困難的時候,用提問的方式,來引起幼兒發現自己的問題是什麼。比如引導一名幼兒發現支架粘的不平衡,然後幼兒自己來調整。在整個過程中,幼兒的操作特別充分,老師沒有在技能方面幫助幼兒,而是在方法上提示幼兒,教師的支持作用體現很到位。
  2、活動源於幼兒的問題,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這個活動的來源,不是教師人爲的我要上什麼課,就創設或編一個情境,黃老師進行的這個活動就在解決和幼兒一起豐富建築區中出現的問題,是班級活動的需要,是區域遊戲的需要。
  3、注重環境的教育功能。老師對幼兒經驗方面的準備是隱性的,好像並沒有過多的讓幼兒說出怎樣才能把小動物立起來,但在環境中展示的立體相框、之前用各種盒子支撐的紙動物,已經爲幼兒積累了經驗。這一次幼兒將日常習得的經驗都運用了出來,所以才探究出這麼多方法來。
  4、活動體現了幼兒的.學習品質。幼兒在製作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學習品質特別突出,嚴錦寬的堅持性、豆豆製作方法的獨特性、幼兒在自己進行一個方法後的互相學習……幼兒在短時間內完成了三十多件作品,有七種不同的方法,有的方法連教師都沒有想到。這都是在教師爲幼兒提供了適宜的學習任務、創設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提供了豐富的材料的基礎上才能得以實現。
  綜合評析:
  根據《綱要》精神幼兒教育活動的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與視野。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在日常的建築區遊戲中的問題。活動目標明確,重點和難點突出,材料的提供有效支持幼兒完成任務,併爲幼兒的動手操作提供了可行性。老師在活動中的觀察和分析適宜,以啓發提問支持、鼓勵幼兒獨立解決
  遇到的問題,指導語言非常到位,充分體現了“教師是孩子探究的支持者”的教育觀念。
  在黃老師的活動設計思路中,體現了問題意識,在小組教研的討論中,也體現着教師的問題意識。其中徐老師的一個問題“老師引導幼兒說一共有幾種方法時,幼兒並沒有太多的回饋,大家想一想這是爲什麼呢?”,引導着教師從關注活動的成功一面轉而進一步分析思考存在的問題,調動集體的智慧梳理思路,延伸活動,也使得本次研討活動更有深度和實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說說、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創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雨中紅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筆,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課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兒觀看。

2.教師:你們看到了些什麼花?漂亮嗎?

看見花你感到怎麼樣?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觀察: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有什麼用?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花的禮物可以用來做什麼。

2.教師小結花的用途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朵頭箍

提問:這個頭箍是用什麼做的?好看嗎?

2.提出創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

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然後說給大家聽,你想做什麼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造。

四、環保教育

討論: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新教師過關課課後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爲此,對於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爲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穫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後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於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瞭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幼兒藉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藉助着幼兒對於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後,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後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爲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於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於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祕密,這是我今後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爲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遊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爲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爲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麼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瞭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於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爲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並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後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後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爲什麼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於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於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爲是有進步的,課後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爲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爲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影子的顏色、形狀,獲得有關影子的具體經驗。

2.對探索影子的活動產生興趣,提高細緻的觀察力和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一個美麗的布娃娃。

2.幼兒已獲初步經驗,玩過踩影子的遊戲。

3.時間安排:有陽光的日子。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幼兒對影子的探索興趣

1.教師:你們認爲人有影子嗎?你的影子在哪裏?你的影子是什麼樣的?請你把它畫下來。

(二)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影子的特徵。

1.教師:你的影子是什麼樣的呢?

2.分組實驗:教師引導幼兒在陽光下做各種動作,觀察影子的顏色和形狀變化。

3.藉助布娃娃玩具,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教師:美麗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麼樣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麼顏色的?教師:布娃娃舉起雙手,她的影子怎麼變化了?

(三)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

教師:你和你的影子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

(四)繪畫記錄,請幼兒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畫下來。

1.教師提醒幼兒思考怎樣畫出自己的身體和影子。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是哪個?

3.教師和幼兒討論:影子在身體的什麼位置?

活動評析: 中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尋找、探索發現影子的奧祕,激發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興趣,科學教育活動是在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玩影子是幼兒最感興趣的遊戲,教師緊緊抓住幼兒這一特徵設計了本次活動,以玩手影爲導入,在循序漸進深入,影子是怎樣產生的——影子的舞蹈——進一步探索影子舞蹈的奧祕——到戶外尋找影子,結束本次活動。從而讓幼兒全面系統地掌握了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即: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活動中,教師提供大量的圖片等操作材料,並分層次逐步投入,鼓勵幼兒想辦法,讓這些材料跳起舞來,這種與材料互動的學習方法,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激發幼兒探索慾望,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了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充分做到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培養幼兒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養成從小就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提倡幼兒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悅,並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悅感。

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設計玩影子的遊戲,並教幾種手影,如孔雀、小鳥、狐狸、小狗更手影。(用應集燈放在桌子上,手放在燈光中間,射到牆上的各種形態的影子,讓幼兒自由操作感受到樂趣。將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願望激發出來。)向幼兒提問:爲什麼會產生影子呢?(通過幼兒自由發言,體現幼兒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原則,引出本次課題。)併爲他們提供手電筒和一些立體物體,請幼兒用手電筒往物體上照,看看不同角度的光照的方向的影子有什麼不同,關掉手電,觀察還有沒有影子,並提問影子是怎樣產生的。通過實驗觀察,在不同角度的光照方向產生的影子有什麼不同,並小結初,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了光線產生了影子,讓幼兒發現光照方向與投影的關係。

本次活動通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自己動腦解決問題,並通過交流討論是幼兒感知,光線位置變化,影子也隨之變化的現象,即: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影子,從中獲得“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