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區域活動工作總結

幼兒園區域活動工作總結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區域活動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區域活動工作總結

幼兒園區域活動工作總結1

當鮮花在陽光之下嬌豔的綻放,是綠葉最快樂的時刻;當孩子在遊戲中探索,是孩子在自由的成長。在紮實踐行《指南》大力倡導區域活動今天,我園的區域活動開展從模仿嘗試蹣跚起步,在行動中研究學習不斷改進,再在活動評比與展示中強化認識、快速提升,到如今的迴歸常態穩步前行。走出了我們獨有的成長之路。

一、豐富理論知識,轉變教師觀念,瞭解自主遊戲中區域活動實施方法

1、瞭解自主遊戲中區域活動實施背景,轉變教師觀念

集體教學活動的主導地位在幼兒園老教師及轉崗教師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要讓區域活動真正走進幼兒園,首先要轉變教師觀念,讓老師對區域活動形成正確的認識,從心裏認可接納區域活動。瞭解區域活動開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所謂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鬆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動。

皮亞傑認知理論提出:兒童是主動學習的,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兒童的認知結構就是通過同化與順應過程逐步建構起來,並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環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展,教育應順乎天性,注意因材而異。維果斯基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人的思維與智力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是各種活動、社會性相互作用不斷內化的結果。強調認知過程中學習者所處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的作用,並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理論。這些爲區域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支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以遊戲爲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爲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指南》需要遵循的原則中將珍視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獨特價值放在首位。遊戲有其獨特的價值,同時也有着強有力的律法支撐。《綱要》中也規定了“幼兒園以遊戲爲基本活動”的準則,這些文件充分顯示了遊戲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地位。爲區域活動在幼兒園的紮實開展提供了方向引領和政策保障。

區角活動凸顯了幼兒的操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發現性學習。能促進幼兒自主參與活動、自發地學習;增進幼兒、師生交流,培養幼兒交往能力;鍛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好奇好問的能力;增強幼兒表現力,促進幼兒社會性良好發展;拓展課程的組織形式;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有效的規避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

通過理論學習,老師瞭解區域活動的相關知識,對區角活動有初步的認識,知道他的意義和對幼兒的重要作用,懂得它是幼兒園課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進行科學的區角環境創設和有效的區角遊戲指導是幼兒教師的基本從教技能,解決老師對集體教學與區角活動之間存在矛盾的質疑,教師變被動爲主動學習,少了畏難情緒,各自想方設法,給孩子提供最佳的區角遊戲空間。

2、掌握自主遊戲中區域活動組織方法,讓行動有章可循

首先教研組長及骨幹教師走出幼兒園,參加縣級骨幹教師培訓,回到園所進行二次推廣培訓,同時,在集中備課及教研活動時間組織集體學習,研讀《指南》,明晰各大領域的核心價值,討論實現核心價值過程中集體教學的弊端,引導教師看到區域活動的價值和重要性。並觀摩優秀的區角活動及環境創設,向教師推薦區角活動相關書籍和文章,教師自主學習,從理論上武裝自己,形成的整體認識。

自主遊戲中的區域活動是幼兒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遊戲,分爲角色、表演、美勞、建構、益智、運動六大類。區域活動的總體設計,要從三點上考慮:首先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比如小班孩子喜歡娃娃家,中班孩子對建構比較感興趣,而大班孩子探究更感興趣;其次要觀察孩子,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再次就是要與日常教學相結合,不能與課程割裂。自主遊戲中的區域活動的內容確定,要充分考慮生活性,操作性、教育性、時代性。比如“超市”,“小醫院”、”點心坊“、”燒烤攤“等,就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關。

活動室區角的創設一般以5—8個適應,涵蓋五大領域的教育內容,能同時容納班級所有孩子進行活動。區域活動空間設計要遵循動靜分開,比如建構區和圖書區就不能相鄰,會影響孩子閱讀。娃娃家玩耍時聲音較大,把它放到活動室門邊的角落,既減少了對其它區域的影響,又使孩子來園自然入區,一天的開始就有一個快樂的心情;開放與閉合相結合,全是閉合的很佔空間,與我們活動室面積相對狹小不符,縮小了孩子的活動範圍,不利於活動操作;相關臨近,比如科學區和數學區就可以緊鄰設置,可以兼顧學科聯繫;巧妙留“死角”,如圖書區就可以在一個相對獨立安靜的地方,光線要好,最好是自然光。植物種植觀賞區可以放在陽臺上、生活區,方便種植活動的開展,又有充足的陽光,有利於植物的生長。

區域的分割可以用桌子,玩具櫃,吊飾,積木,屏風等隔開;區域的標誌要富有童趣,依據不同年齡特點用圖片展示,大班可以有簡單文字;區域材料的投放要將安全性放在首位,其次是多樣性,探究性,層次性,發展性相結合。教師將所要教的知識物化到材料中,孩子通過操作材料,自己獲取或發現其中的知識信息,同時獲取相關的經驗技能。區域材料的投放是區域活動的關鍵。材料的擺放要直觀呈現,便於孩子取放,可以藉助蒙氏的方法,讓孩子根據標誌自主對應放物。區域要有明確的規則,師生共同討論後製定,規則展示要在醒目的位置,用圖示直觀展示,便於理解,大班可以圖文並用。

在掌握區域環境常規創建方法的基礎上,組織骨幹教師外出到優秀幼兒園實地參觀學習,並收集整理影像資料,返園進行二次培訓。藉助網絡資源,收集區域活動相關圖片和視頻。大量的直觀圖片,供老師借鑑學習,老師心中的區角活動已經形成。

二、用理論指導實踐,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改進

1、創設適宜的區角環境,投放豐富的材料

環境,教師,幼兒是區域活動的三要素。而環境是主要的物質因素。有了充分的瞭解和前期準備,教師從模仿開始,理論結合實際,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創建自己心中的區角活動環境。分析現有的空間條件,找出不能任意變動的位置,如門窗,壁櫃等,再分析各種活動所需的活動空間、光線、材料存放、活動強度等,在綜合考慮的基礎上,統籌安排,畫一張活動室的平面圖,標上固定部門,如門窗廚壁等。然後在活動室的圖紙上進行模擬擺設,以確定最佳方案。教師根據孩子的年齡不同及主題活動的相關內容,選擇區域內容,投放區域材料。在教師實踐操作的基礎上,組織區角環境創設評比活動,提高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教師深入思考,不斷完善。在評比的過程中,保教室設計科學的評價細則給老師以引領,督促教師豐富材料,讓孩子有事可做。

2、合理安排一日作息,保障幼兒活動時間

爲了避免區域活動材料成爲一種擺設,保障孩子的活動權利,在一日幼兒生活作息表中,安排專門的區域活動時間,並加強督察,讓孩子真正走進區角,進行自主遊戲。通過孩子的操作讓材料活起來,材料的適宜性彰顯,有助於老師發現材料及區角設置的存在問題,在孩子的不斷活動中改進,依據孩子的需要找到我們的不足。也爲老師深入瞭解孩子,關注孩子的學習方法打開一扇窗。

3、設置樣板班,樹立區角活動“樣板間”

在區角活動全面鋪開的同時,在小中大班個設立樣板班一個,選擇教師綜合能力較強的班級擔任,教研組長全程跟進,大到設置幾個區,區域怎麼擺放,材料的投放,小到材料的調整,區域分界線的巧妙設置,幼兒特殊情況的處理,幼兒的觀察指導評價等全部以身說法,在親身示範的基礎上,和老師共同探討更好的方法。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調整,反思,觀摩,實驗班的老師對區角活動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對於區角環境的創設也能根據孩子的與材料互動的反應進行有的放矢的調整,邁出了區角活動開展的第一步。無論是空間分割,材料投放,幼兒活動常規,區角氛圍營造,教師指導策略都給其他班級提供了最直接的幫助。

4、開展常態教研,點對點解決問題

在集中力量抓好實驗班的同時,區角活動全園推進。將區角活動的開展納入每週的日常教研中,教師們帶着活動實踐中的問題來,在會上陳述自己的問題,在大家討論幫助下形成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帶着方案走;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研究後,老師們又帶着行動的結果來,再次彙報交流自己的研究,請大家對自己的行動結果進行評議,集思廣益後再帶着更新的方案去實踐教學,如此反覆幾次,原來的問題得以解決,新的研究問題又會生成,研究在實踐中不斷推向深入。

園長與教研組長針對活動研討表格設計交換意見,開誠佈公地表述自己的觀點,並能依據我園教師的現狀對錶格內容做針對性的調整,目的只有一個,開創我園教師區域活動研究的新模式,細化研討內容,豐富研討主題,將教研與區域活動充分融合,讓研究引領發展,在研討中提升,在互動中共進。通過區域活動的常態教研,進一步改變教師的教育行爲,真正踐行幼兒爲本的教育觀,將老師的目光從注重老師的教,吸引到幼兒的學,在活動過程中,注重教師支持幼兒學習策略的選擇及運用,從幼兒活動的表現與反應中,去評析教師支持策略的科學性與適宜性,並提出積極的建議,和老師一起討論最佳策略,在互動研討中共同提高,達成共識,形成最適宜的幼兒學習支持策略,並推廣至全園。通過5月份的家長開放日觀摩活動,讓所有參加活動的老師、家長,對區角的設置,材料的投放,如何觀察幼兒,怎樣給予幼兒最有效的指導等問題分別從主觀組織,客觀觀察的角度進行觀察與思考評析,提高教師指導區角活動的能力。

針對區角活動的材料投放問題,有的認爲區角就是充分的自主活動,孩子是主人,教師給孩子提供相關領域的材料,且都是開放性的材料,一物多玩,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充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教師只能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根據孩子的表現,在最恰當的時機給予孩子幫助,而且介入的時機與方法一定要科學有效。與有教師認爲在孩子活動以前就預設活動內容的做法有分歧,大家在相互的探討與交流中,心中的疑惑解開了,同時對區角活動也有了更明晰的認識。同時也促進了區域活動與集體教學活動的無縫對接。材料投放就是教師在用隱形的手掌控孩子的活動,集體活動的前期經驗獲得我們可以在區角中完成。教師可以通過孩子的區角活動了解孩子的已有經驗水平,以便於更有針對性的開展集體教學。集體教學的延伸活動也有一大部分在區角中完成。針對集體教學時間侷限性問題,在孩子們意猶未盡時,可將教學活動的學具材料,投放至區角,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如語言活動《小花籽找朋友》,教師在上課結束後,將頭飾,圖片,圖畫書等材料投放至語言區,孩子們興趣極濃,在充分表演故事的基礎上,還進行故事創編和續編,圖畫書也讓孩子們愛不釋手,提高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了早期閱讀習慣的養成。還有的科學活動不適宜採用集體教學,如大班科學活動《測量》,更適宜在區角完成。讓孩子們在充分操作與探究中發現現象,啓迪思維。所以說,區角活動的內容教師是可以預先設置的,只要我們的材料投放足夠科學,能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再加上我們老師的科學引導與巧妙介入,孩子們會在完全自主的情境中收穫成長。

材料投放的有效性與適宜性,取決於老師對孩子們需要的正確解讀,而要了解孩子,細緻科學的觀察孩子是前提,只有我們老師心中有《指南》,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典型特徵及教育目標都瞭然於心,那麼我們就能在各種活動中有的放矢的實施我們的教育,不錯失任意一個教育契機,找準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給孩子提供他們需要的支架,幫助每一個孩子實現從應然水平到實然水平的一次次飛躍,促進其全面發展。

教師現場觀摩區角活動的開展,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審視孩子的活動,教師的角色定位,發現孩子的精彩,看到材料的不足,並以活動中的老師爲鏡,照出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行爲,找到區角活動中自己的位置。觀摩活動後的專題對話,教師們各抒己見,有質疑,有震撼,有反思,對教師的促進作用很大。老師們在觀摩,學習,摸索和實踐中,對區角活動的質疑在逐漸減少,班級的區角創設初具模型,區角活動的開展老師心裏有了譜。區域規則由原來的教師說了算,變成了現在的孩子說了算,教師在孩子游戲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發現問題,啓發引導孩子制定規則,保障活動的有序進行,如區域的人數限制,圖書區的安靜讀書,輕輕翻書,不在書上亂塗亂畫等。孩子們自己制定的規則,在用自己的小手將規則用圖畫表達,張貼,大大提高對規則的遵守程度。因爲他們不但知道了要這麼做,還懂得爲什麼要這麼做。

5、進行階段性經驗交流,同伴互助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對老師的區角活動指導水平有了更清晰地瞭解,對老師的薄弱環節也瞭然於心,在期末請區域活動開展比較好的實驗班級班長做經驗介紹,通過身邊榜樣的分享,讓老師們少了一份障礙,更好的借鑑,完善自己的工作。如中班老師分享的教師活動介入策略“如何面對孩子活動中的糾紛”:當幼兒因材料發生矛盾時,教師不應以裁判的身份介入,以自己所看到的瞬間景象或孩子的報告匆忙替孩子做出決定,而應該引導幼兒雙方充分表達,將自己的遊戲想法告訴同伴,引導發生矛盾的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同時理解對方的想法,需求,並自主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讚賞出現親社會行爲的幼兒。(師幼間的精彩對話摘錄:明明:我想要這個這個盒子。師:可以給琪琪嗎?琪琪:不可以,我也要盒子。師:那怎麼辦呢?都想要盒子,可是隻有一個盒子。明明:輪流玩!師:好主意,可是誰先玩呢?琪琪:我先玩,然後明明玩.師:可以嗎?明明:不行,我先玩,然後她玩,(琪琪立刻答應,鬆了手。明明拿了就走,叫住)。師:琪琪對你真好,她讓你先玩,你應該對她說什麼?明明:謝謝!師:這個琪琪讓你先玩,下次你讓琪琪先玩,好嗎,(點點頭),師大加讚賞琪琪:你讓了明明,真好,輪流玩,兩個人都能玩到!)通過老師細膩的過程的呈現,教師們一目瞭然,被老師的教育智慧所折服,老師給了孩子尊重與理解,並給他們提供了最好的機會,學習交往,解決問題。

教研組長對活動的開展情況做以總結,並根據活動的存在問題,做有針對性的專題培訓,解決大家踐行中的共性問題,答疑解惑,點對點解決問題,把區角活動開展有力向前推進,我們的區角活動翻開新的篇章。

6、邀請專家來園,答疑解惑

在已經有了實戰經驗的基礎上,帶領老師走出幼兒園,參觀優秀園所的區角環境創設,開闊眼界和思路取長補短,並邀請專家來園進行專題講座,與教師進行專題對話會,爲教師答疑解惑。老師們帶着問題學習,帶着疑惑觀摩,少了盲目性,有了專家的引領,方向更加明確,

三、以課題爲依託,讓自主遊戲的區域活動走向深入

在不斷摸索向前的過程中,不時回頭看,找問題,查漏洞,將區域活動開展引向深入。在區角活動的開展中,教師的有效指導成爲我們的一大瓶頸,自主性的區角遊戲活動開展不夠。區域活動的評價過於籠統,浮於形式,形式單一,老師成爲絕對的主角,少了孩子的自評與互評等問題依舊存在。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以課題研究爲依託,引領老師就一個點不斷走向深入。我園申報的市級課題《幼兒園區域活動指導策略》也讓我們的教師角色定位,教師觀察能力有進一步的提升,進一步解決區域活動開展的實際問題。

隨着自主遊戲的區域活動不斷深入,老師眼中有了孩子,對孩子有了敬畏之心,只有讀懂孩子,才能談得上教育孩子。教師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踏進孩子們那神奇而美好的世界。區域活動是孩子需要的,有助於孩子快樂成長,更有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是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的令牌。唯有在區域活動這片沃土上不斷耕耘,纔會讓它碩果累累,那就讓我們聆聽花開的聲音,等待孩子們意外的美好。

幼兒園區域活動工作總結2

每一天的午睡起牀後,在孩子們吃過點心後,我都會組織孩子們坐下來稍作休息,安靜以後爲接下來的個別化學習做準備,順便也檢查一下自我和同伴的鞋子有沒有穿反,衣服有沒有塞到褲子裏等等,幫忙幼兒整理好衣物。這時,辰辰喊道:"教師,子傑的鞋子穿反了。"子傑看了看自我的鞋子,立即換了過來。緊之後,燦燦又跑到我面前問我:"教師,你看我的鞋子對了嗎"我說:"你的腳穿得舒服嗎?"(其實,他穿的是對的)他便走開了,可沒想到他回去後,竟然把正的又換成了反的。依依發現燦燦的鞋子穿反了,提醒他把鞋子換回來,燦燦把兩隻鞋子一齊脫了下來,在那兒比劃了半天,可穿到腳上的卻還是反着的。很明顯,他對鞋子的正反根本分不清楚。

對於中班的孩子,大部分幼兒都能穿對褲子和鞋子。而對於這幾個個案,我覺得原因有兩個:一是家庭因素。家人過於溺愛孩子,任何事情都包辦代替,幫忙而不是教會。二是客觀條件。由於這兩個孩子的年齡較小,階段發展相比較較遲緩。所以,雖然是中班的孩子,但還是常會出現把鞋子反穿的現象。但畢竟只是中班的上學期,所以只要重視教育和引導,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最終,在自由活動中經過同伴互助,相互監督的過程,也讓幼兒學習瞭如何關注自我的同伴,關心他人,培養幼兒一種助人爲樂的良好品質。

幼兒園區域活動工作總結3

遊戲是爲了尋求快樂而自願參加的一種活動。但幼兒遊戲決不是單純感覺上的快樂,而是伴有生命充實感的快樂。遊戲是幼兒的活動,與學習活動,勞動活動有着不少的區別。它有這樣的一些特點:第一:遊戲是幼兒主動自願的活動,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遊戲不是在外強制的情況下進行的,而是幼兒出於自己的興趣與願望自發自願主動進行的活動。幼兒遊戲的類型很多,本學期我們班創設了教育區角遊戲、角色遊戲和晨間自選活動,其中包括益智區、美工區、科學區、建構區、生活區、語言區以及銀行、幼兒園、娃娃家、小老鼠麪包房、正儀青團店等遊戲。下面對我們班本學期的遊戲活動,作一總結。

一、角色遊戲在角色遊戲中,角色是遊戲的中心。

幼兒在遊戲中的通過扮演某一種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頭腦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組合,從而反映對社會生活的認識,並參與成人的社會生活。幼兒在遊戲中,經常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併爲之爭吵不休,對於我們大班的孩子,不僅要進行品德教育,讓他們懂得互相謙讓,同時在本學期着重對幼兒協作意識進行培養。

第一,利用遊戲規則誘發幼兒的協作行爲。規則的提出,不僅是爲幼兒的活動提出要求,也是對幼兒行爲及其遊戲開展一種暗示。如,在娃娃家,我們這樣引導幼兒確立規則:“小朋友在遊戲開始前,要先商量,確定各扮演什麼角色,然後再遊戲。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關心家裏的事情和家裏的人,不能想做什麼就怎麼做”。要求幼兒能提出自己想要擔任的角色,並相互協商。用“一家人”將他們間關係明確,暗示他們在行爲上要有協作。

第二,教師主動加入幼兒遊戲。老師加入幼兒的活動中,可以激發幼兒的遊戲興趣,也能爲幼兒做出良好的榜樣。如:一次,我在娃娃家當“媽媽”,晉傑當“爸爸”。早晨起來,我對晉傑說:“我給孩子穿衣服,你去買早點吧。”他回來時對我說:“我買了蛋糕。”吃過早點,我看了一眼手錶說:“哎呀,我要遲到了,來不及送寶寶了,”晉傑說:“你快點走吧,我去送他”。開始時,晉傑是被動的與我交往,後來就變被動爲主動,協調我們之間的行爲。

此外,由於幼兒年齡小,他們參與角色的主要動力是興趣和好動性。因此本學期在組織角色遊戲時,在設置情景,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的基礎上,注意引導和鼓勵幼兒去大膽嘗試獲取經驗,從親身體驗中逐步認識自己。這樣才能逐步變自發的好動爲主動的活動,有利於幼兒自身潛力的發展。例如,在“小老鼠麪包房”這一角色遊戲中,我們的小朋友能選擇、利用各種材料製作他們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們在遊戲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隨意選用材料製成心中所想的東西,大家都玩得十分開心。由此可見,在遊戲中,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從中獲取了經驗,選擇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這樣使他們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時,更增強了他們對角色遊戲的興趣和信心。

二、教育區角遊戲

教育區角遊戲突破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處於被動、靜止狀態的局面,不是教師把知識告訴幼兒,讓幼兒被動、靜止地接受,而是教師通過設計、提供可供幼兒操作的環境特別是各種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得到發展。結合《叢書》中提出的“區域活動建議”,本學期我們班的教育區角遊戲開展情況

首先,教育區角遊戲的設置是靈活的,我們依據主題活動的內容在多方面考慮下進行了設置:如《我們身邊的科學》的主題活動中,就設置了美工區、科學區、語言區、益智區、建構區等。而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題活動中,就設置了生活區、美工區、語言區、建構區、益智區、科學區等。

其次,各個區角的創設也根據主題的具體情況而定。語言區通常投放一些與主題相關的圖書、卡片、指偶等資料,張貼一些有趣的圖畫和一些幼兒仿編的兒歌,同時也放置一些空白紙,鉛筆等習作物品;美工區投放的東西除一些常規的幼兒幼兒練習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紙、油畫棒等,還投放一些簡單手工作品的示範圖,同時鼓勵幼兒粘貼自己覺得滿意的繪畫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學區通常提供一些幼兒操作材料,操作材料與主題相關;通常建構區是根據主題而定。

三、晨間自選活動

除了角色遊戲和教育區角遊戲,晨間自選活動也是幼兒在園遊戲的一部分。它是幼兒園一日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始,因而要精心組織每日的晨間活動,做到有目的、有計劃,讓每個孩子都能積極愉快地參加,每天都有新收穫。爲了讓幼兒輕鬆愉快的進行晨間活動,我們採取了讓幼兒自由組合、自由選擇。如:有的幼兒願意畫畫,就讓他自由的想象塗畫;有的幼兒喜歡玩彩泥就讓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歡

玩積木的幼兒可任意搭建高樓。因此,我們會提前做好準備,對幼兒的興趣愛好做到心中有數,在幼兒來園之前準備好各種活動材料,使幼兒一到幼兒園就能投入到活動之中去。在活動過程中,我們注意觀察每個幼兒表現出的興趣,個性語言發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於因人施教,幫助幼兒解決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使活動順利進行。

不論是角色遊戲、教育區角遊戲,還是晨間自選活動,我們都會在活動結束後進行總結評價。評價的方式有很多,有時是全班進行,有時是分組討論,也可以讓幼兒自己評價,由老師指點迷津等。幼兒的自主評價主要是鼓勵幼兒把自己在遊戲中的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師的鼓勵性言語來鼓勵幼兒的“你搭建的樓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搭建經驗嗎?你遊戲玩的很開心,把你遊戲中最快樂、最有趣的事情講給大家聽好嗎?”由幼兒主動評價的“我發現了什麼問題?爲了以後玩得更好,我們還應該做些什麼?我覺得誰玩得好,誰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師的全面評價爲主的“今天哪一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發現有的小朋友在更換遊戲的時候,沒有將原來的遊戲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個遊戲去,下次活動中不能再出現這種情況了。”“你學習了什麼新本領?”“爲了使下次遊戲玩得更開心,還需要做什麼?”等等。

當然,在本學期的遊戲活動中,還存在着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遊戲角色、遊戲任務時,我們會指定幾個能力強的幼兒爲負責人,負責人再去邀請其他人。我們發現,負責人在班上走動召喚夥伴時,大多數的幼兒兩眼緊張地注視着他們,小手舉得高高,嘴裏不停地說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喚走的總是那麼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規習慣較差,或者是能力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師另行安排:去看圖書吧,去玩插塑吧。沮喪、難過、不滿,種種表情立即會出現在這些孩子們的臉上,而那些被召喚的孩子對教師或小負責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滿意。

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是遊戲激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增長了幼兒的生活知識。在以後的遊戲活動中,我們會加強對幼兒遊戲的觀察和指導,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地成長和學習。

幼兒園區域活動工作總結4

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幼兒在這個學期中,明顯進步了不少。就拿區域活動玩的情況來說吧。以前和現在的區別有以下幾點:

第一,玩區域活動時的主動性。現在孩子一到教室就知道要開始玩區域活動了,基本上不需要老師的提醒了,都能自己主動去選擇區角玩了,至於有幾個新來的就另當別論了。以前,孩子還處於穩定情緒的情況下,個別還要老師的安慰等,部分幼兒還有點害怕,一進來就坐到椅子上,有的自己坐一會兒就去玩了,而有的則要老師叫了他以後纔去玩。

第二,玩區域活動時的意向比較明確。以前,孩子玩區域活動時,基本都是想到哪裏就到哪裏,特別是喜歡到人多的地方,還有就是比較依賴老師,看見老師在哪裏就去哪裏,玩的時候隨意性也比較大,很容易摸不着頭腦。現在,孩子在玩區域活動時,最大的區別就是男孩子喜歡搭積木、串珠等建構材料,女孩子則喜歡扮家家。在玩的時候,他們選擇了自己喜歡去的地方,並能簡單的擺弄一些玩具,爲自己提供一定的幫助,有時候還會和自己的小夥伴進行簡單的交流商量。建構時也有了方向,要給誰搭建一所房子,朝着這個方向搭建成功,並有了喜悅的心情。

第三,玩區域活動時的耐心也漸漸養成。以前,孩子是很容易被別人給打擾的,一有什麼新奇的馬上放下自己玩的玩具,去玩別人的玩具了。所以也造成了玩具到處亂放。現在,孩子雖然也會有所走動,但不會像以前那樣把玩具拿來拿去,如果實在是沒什麼好玩的纔去別的地方玩。像搭積木那裏,幾個孩子要玩很長時間,先是個別幼兒自己的搭建,後來變成大家一起搭建,但是也難免會出現亂玩的現象。這個要以後慢慢培養的。

相對而言,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孩子都在進步,老師也爲他們高興。區域活動也是在一天一天的摸索中,讓孩子成長的,畢竟有太多的東西要讓孩子學會。

幼兒園區域活動工作總結5

區域遊戲是在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指導下,使兒童的認識水平、個性品質、社會化能力得到積極主動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遊戲,爲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區域遊戲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於遊戲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巧手作坊、生活區、數學區、小熊超市、閱讀區、表演區,堅持每天開展遊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現將半年來的活動情況作一簡單總結。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動區內提供的材料難度相同,對於一部分幼兒可能過於簡單,容易完成,這樣就會使其失去興趣,不利於其進一步發展。而對於另一些幼兒可能又太難,通過努力卻達不到,這樣也會使其失去興趣。因此,我們在瞭解每個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考慮個體和個性差異,在活動區內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兒選擇。如:在美工區投放摺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雙三角物體時。教師就可以投放利用雙三角原理摺疊的難易程度不同的多種物體,讓幼兒自由選擇。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

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蒐集。比如瓶子、種子、絨線、蛋殼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後,都紛紛去嘗試着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繫也進一步緊密。

3、區域材料能做爲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

我班能把區域活動做爲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後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裏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後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瞭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

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儘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

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數學區設計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動,能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玩一個一個比,還能自己創出兩個兩個或三個三個比;但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於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把比大小該成了排小魚的遊戲,當牌排到相同的點數時,就可將相同點數之間的牌全部吃掉。更改遊戲規則後,能力差的幼兒也都想到數學區遊戲了,還自己比起誰贏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師幼互動

1、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滿足幼兒的需要。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2、用兒化的評價語言促進區域活動更好地開展。

如果有必要,我們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間去,瞭解他們的玩法、規則意識等,我們還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兒化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評價,並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通過努力,我班的區域活動在園內評比中獲得一等獎,雖然孩子的遊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着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在表演區域中,我們準備的道具還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學期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幼兒園區域活動工作總結6

我們班幼兒通過兩個月的區域活動,他們的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維相對性地得到了提升。本月我們開展的區域有:美工區、圖書角、表演區、建構區、小超市等。在各個區域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遊戲,爲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

在材料的準備上,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蒐集,比如小超市裏的飲料瓶、各種各樣的盒子、都是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的;爲了豐富班級的植物角,我們發動家長和孩子,利用各種廢舊瓶子在裏面種植各種種子、花卉等,家長和孩子們積極參與、發揮想象、把廢舊瓶子裝扮地很有創意。幼兒對自己自己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投放以後,都紛紛參與到其中。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繫也進一步緊密。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同時我們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1.但是在區域活動開展的同時,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

2.在材料的提供上還不夠周到,材料單一,幼兒活動時興趣不高,積極進去工作的幼兒不多。2.和同伴合作性不是很強,活動中幼兒對於美工區、建構區的參與性強,較多的幼兒都選擇了這幾個活動區。活動中幼兒都是各自操作,但體現不出合作行爲。

3.區域材料更換不是很及時,因此幼兒在區域工作的持續情況不好,部分幼兒不能把整個過程都完成。

4.區域活動的正確指引有時不到位,也就是幼兒在區域工作時的目標不夠明確,這也說明了老師的引導欠缺。

所以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要真正成爲孩子的合作者、引導者。首先,在活動中,我們要相信孩子,將角色轉向幼兒的合作者及引導者。其次,在幼兒的活動中,我們要關注他們的活動,瞭解他們當前已有的經驗,觀察他們對什麼感興趣,是否應在哪方面給予幫助。不能急於用自己心目中的遊戲水平做標準來要求孩子。注重幼兒能力差異,安排適當內容。在區域活動的實踐和觀察中,我們要不斷的積累經驗,只有做到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尊重孩子的想法,開展區域活動的纔有它的真正意義。

幼兒園區域活動工作總結7

每一天午睡起牀後,搬把椅子坐在孩子們中間爲他們梳辮子已成爲我生活的一種享受。其實我並不太會梳理頭髮發,每次給孩子們扎的辮子總是歪歪扭扭的,但孩子們喜歡,我就沉迷不醒。並且它也讓我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孩子,觸摸孩子的心靈;讓我有更多的機會因人施教,適時指點;讓我和孩子們之間更加信託、感情好、和諧。

每當這時,我們之間的距離拉的更近了。孩子們總是唧唧喳喳的和我說個不停"教師,我媽剛給我買了電子琴!教師,那首歌我會了!教師,我敢走獨木橋了......"當然,此時也是我瞭解他們生活、心理和舉行適時指點、鼓勵的好時候。"你最喜歡教師啥子你不喜歡教師啥子你最願意參與哪個活動你此刻睡覺還用媽媽陪嗎......"這些他們日常平凡避而不答的問題,這時就會都爭着回覆,並且絕沒有謊言。就這樣,我把每一天起牀後給孩子梳理頭髮作爲一種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把梳個漂亮的髮式作爲對孩子的一種賞封。

看到梳好小辮的孩子一個個滿意的回到座位上,臉上洋溢着無以言表的歡愉,此時,我與孩子一樣幸福。我的幸福也就是在這日復一日泛泛、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斷髮明新奇、新鮮、新意中積攢起來的。

幼兒園區域活動工作總結8

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地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爲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現將我園近幾年來區域活動的開展做如下總結:

一、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

新《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設置的規劃和環境創設要根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做整體的安排,應一切從幼兒的水平和發展需求出發,要讓幼兒做主,讓幼兒成爲區域的主人,由幼兒決定怎樣佈置是否會直接影響他們自由交談展開的程度。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既要考慮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

我們的區域設置在由教師與幼兒共同商量確定下,採用固定與靈活設置相結合方式,創設豐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選擇自由度的區角,讓每個幼兒有機會自由選擇,用自身的方式進行學習。例如大班具體設置了以下區域:“生活區”:用筷子夾珠子種子、扣鈕釦、繫鞋帶、編辮子、織衣服、縫衣服、蔬菜削切搓加工等;“數學區”:用小石頭數數、用小木棍排序粗細長短、加減編應用題等;“表演區”:蚌殼做成沙球,竹筒做成雙響筒,竹塊做成快板,啤酒殼做成響鈴,奶瓶做成腰鼓等進行打擊樂;用樹葉、芭蕉葉、包裝帶、袋子等做成各種服飾進行表演;“操作區”:用乾花、乾草製作賀年片、用種子粘成各種物品、用火柴棒粘成各種物體形狀、製作小陀螺等;“科學區”裏提供樹葉變色、物體沉浮、用品彈性、餅乾麪包桔子皮食物發黴等等。

活動區設置是要善於利用班級環境的地理因素,儘可能地使活動動靜分區:一般將較爲安靜的區域安排在室內:如語言區、數學區、生活區;相對會發出較大聲音的活動安排在靠近門口或室外:如表演區、建築區等;另外,還利用樓梯轉角等開設“私祕區”等;並根據遊戲情況靈活調整。

區域環境作爲主題環境的一部分,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爲幼兒的活動很大一部分要在區域中進行並且完成他們的學習活動。區域環境要根據各個區域特色進行有特色的佈置。各個區域的創設也要根據主題的具體情況而定。語言區通常投放一些主題相關的圖書、頭飾、手偶等資料,張貼一些有趣的圖畫和一些幼兒仿編的兒歌,同時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紙,鉛筆等習作物品。美工區投放的東西除一些常規的幼兒練習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紙、彩色筆、油畫棒等,還可以投放一些簡單手工作品的製作步奏圖,以供幼兒的探究學習,在美工區最重要的是要設置一面幼兒作品的展示牆塊,可以讓幼兒粘貼自己覺得滿意的繪畫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學區通常提供一些幼兒操作材料,操作材料與主題相關。在音樂區、表演區投放一些簡單或自制的樂器、頭飾、自制服裝等。通常建構區是根據主題而定。區域活動應根據活動區的層次性特點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時即便是同一班級中同一類型的活動也通過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來體現層次性。適合幼兒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學習節奏的多層次的活動材料,可以滿足不同幼兒進行自主選擇的需要。

二、區域材料投放要有層次性

每個幼兒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顧到每個層次幼兒,不能都簡單,也不能都複雜,要爲不同水平的幼兒提供活動的機會和成功的條件。比如小班美工區“穿項鍊”遊戲、教師提供三種層次的材料,由最簡單的按同種顏色穿到兩種顏色間隔穿再到三種顏色規律性穿。益智區投放的拼圖,按塊數的不同拼(4、6、8、10)都應該體現層次性。

三、教師的指導

教師的現場指導在幼兒遊戲的開展中顯得十分重要,它決定着幼兒遊戲的開展,教師始終要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不應該是知識的輸出教育者,而是應提供舞臺、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指出方向與關鍵時刻給予指導的老師,扮演好觀察者與指導者的角色。

1、觀察、再指導。

觀察是瞭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幫助教師準確地瞭解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瞭解其發展的特點與需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從客觀實際出發,提高教育指導的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遊戲。可避免教師因不瞭解遊戲情景而產生的不合適的干擾幼兒遊戲的指導行爲。

2、把握時機,適時介入指導。

如果教師發現了幼兒遊戲的問題,需要介入遊戲,須找好最佳的時機。通常在以下情況下介入:

1)當孩子遇到困難玩不下的時候。如:傑傑爲“娃娃家“人數已足不能進入娃娃家遊戲而苦惱,又不想去其他遊戲區玩的時候,教師可引導他:“你想一想怎樣才能進去”當他想出“當一名客人”的時候,孩子終於以一名“舅舅”的身份進入到娃娃家去玩了。

2)當孩子出現糾紛與行爲問題時。如在一次搭建遊戲中,阿喬在不小心碰壞了小朋友搭的動物園的時候,孩子們一時,很激動,有的埋怨阿喬,有的以暴力攻擊阿喬,有的不知所措,教師馬上說:動物園是不是“地震”了,我們趕快搶救動物,把動物園修好吧!於是孩子們又重新投入到了新遊戲當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將發生的糾紛。

3)當孩子操作發生困難時。孩子在做一件撒時,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時個他一些幫助,他不但印象深刻,還會感受到老師的濃濃關愛,有可能對他的一生都會有影響。

4)當遊戲無法深入時。一次,當老師看到娃娃家的孩子無所事事,很無聊的樣子,老師馬上以“客人”的身份進入到娃娃家,原來孩子們覺得每天都是做飯,抱娃娃,收拾房間,太無聊了,於是老師馬上說:今天小舞臺有一場非常精彩的表演,孩子們就忙着抱好娃娃去車站坐車到劇院看錶演了,看完表演後,又到超市裏買食品與零食,參觀建築角的建築等等,遊戲的內容又豐富了起來,老師適當的指導,不僅深入了遊戲的開展,還讓他們走出家門,加強了與其他遊戲區域的聯繫。

5)當幼兒發生創造性的行爲時,教師要及時給予發現與鼓勵

另外,老師的出現與介入還要體現藝術性,即什麼樣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達到指導的效果,又不影響孩子的遊戲,老師有時是遊戲的夥伴,有時是某個特定的角色,還有時是旁觀者,必要的時候是解調員。當教師以夥伴的角色出現時,能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引導遊戲的進程。當孩子對遊戲的玩法、規則、扮演角色內容不熟悉時,可以以某種特殊的身份參與。當幼兒的遊戲發生糾紛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情況,採取適宜的解決方法,小班,較多的是矛盾的解調員,到中,大班的時候,要提供解決問題的時間,在一旁做一個安靜的旁觀者觀察事態的發展,如幼兒順利地將問題解決,老師就可以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則用適宜的方法幫助孩子解決。

3、指導最基本的方法以鼓勵、肯定爲主。

有時爲了調動幼兒積極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幼兒之間存在着差異,只要幼兒是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那不管結果如何,都要給予表揚與鼓勵。否則能力弱的孩子總是失敗,會使其產生畏懼情緒和自卑感,最後導致對整個遊戲失去興趣。對於這種孩子,老師一方面對他進行個別指導,幫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進步就進行表揚,使他對自己的表現有信心,另外可請能力強的孩子與他共同遊戲,讓他也體驗遊戲的成功。

四、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

遊戲是幼兒最基本也是最喜愛的活動。在遊戲中,幼兒既能操作各種材料,又能與同伴交往,其動作、言語、思維、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貫徹幼兒園“以遊戲爲基本活動”這一原則的同時,遊戲的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幼兒在區域中活動完全是自由的,他們自主的選擇遊戲材料,選擇活動內容和合作夥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願進行遊戲。教師在活動中也完全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幼兒創造性地、主動地活動,推動和激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進入不同的活動區域,在同一活動區中還可以選擇不同的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再例如:教師在遊戲中發現幼兒“一窩蜂”現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當給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情況,我們兩位老師不是自己商量該這麼辦?把大人制定的意見和規則讓幼兒執行,而是讓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去尋找答案“怎麼樣玩纔會開心又不會影響別人?”當問題提出,孩子們開始積極討論,各抒己見,共同總結有效的方法,形成區域活動規則,也只有通過幼兒自己的體驗形成的規則纔會轉化爲幼兒活動中自覺遵守的行爲。

五、本園特色

1、本園遊戲活動現狀:每週每班平均進行兩三次遊戲活動,幼兒對遊戲活動的需要還不能完全滿足。遊戲材料的提供比較精細逼真,尤其是剛經過了全體老師的教玩具評比活動,老師都花了心思爲幼兒準備製作,遊戲材料豐富、形象。但老師對於有些遊戲活動的特點及組織策略瞭解的還不夠清晰,不知道該怎樣對幼兒的遊戲進行指導,以及遊戲中的指導策略。

2、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制定了下列目標

1)、針對教師對各遊戲的特點和組織策略還不是很瞭解,本學期,將針對不同的主題遊戲詳細介紹。

2)、教師在平時的遊戲組織中,仔細觀察、探索各遊戲的特點及組織策略。

3)、利用圖標,指導幼兒有序進行遊戲。

圖標,它是一種表示某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符號,它帶有形象性、簡潔明瞭性等特點。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標記,我們運用圖標的方式對幼兒進行間接的指導。

具體措施

1、有目的的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爲遊戲的開展做好準備。

(1)引導幼兒觀察周圍成人的勞動,並可適當參與勞動,提供給幼兒參與勞動過程的機會,積累生活經驗。

(2)提醒幼兒留意觀察身邊的事物,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爲幼兒提供反饋生活經驗的機會。

2、以圖標的形式指導幼兒進行遊戲。

(1)教師學習遊戲指導策略中的“標誌制約法”,瞭解本指導策略的運用方式,思考如何用“標誌”指導幼兒進行遊戲。

(2)教師在本班遊戲中觀察圖標對幼兒遊戲的指導作用,及時進行記錄,並反思、調整。

(3)教師相互交流自己對遊戲中圖標的運用的觀察及思考,吸取研討活動中的精華,並運用到本班遊戲活動中。

幼兒園區域活動工作總結9

我們班的孩子今年自小班升入中班,我發明他們開始喜歡爲團體爲同伴幹事情,便在班級建立了值日生工作。全班幼兒分成五組輪流舉行,每一天由6-7名幼兒共同做當天的值日工作,我主要按幼兒的本事以及來園的早晚給他們分配值日項目。

開始時,孩子們對值日生感到十分新鮮和洽奇,每一天都開心地早早來園,進取完成我分配的任務。可是過了不久,我就發明值日生來園總是你早我晚,有時候大部分幼兒都來園了,值日生還沒到,當我詢問緣故原由時,孩子卻無所謂地說:"我忘了!"。儘管值日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但時常出現幹事不當真、堅持欠好,需要教師不斷地提醒。這時,小朋友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思考,某一天,在我正準備安排值日生工作時,郭子豪小朋友說:"教師,今日我不想當衛生員了!","爲啥子"我急切地想明白緣故原由,"今日我想當景象形象員!"孩子的回覆似乎提醒了我,原先對做值日生他們有本身選擇的願望,做啥子值日也有本身的設法。可是以前,值日生都是由我來安排孩子做的,從未思量他們的興趣和需求。我們說要把屬於孩子生活和選擇的權力還給孩子,那麼值日生工作爲啥子不讓他們自選呢!於是,我緊之後說:"能夠呀,今日就由你們來選擇做啥子值日生吧。"孩子們立刻又變得興抖擻來,這個說:"我今日要當接待員!"阿誰說:"我要當監督員!"。那一天,我異常注重觀察他們,發明孩子們對自選的值日項目充滿興趣,都能當真負責地做好各自工作。以後值日生我班開展起來了。

幼兒園區域活動工作總結10

幼兒園區域活動,在我們的幼兒園工作中很熟悉,我們的區域活動很容易流於形式,使得幼兒園的區域活動顯得雞肋一般。尤其是在區域活動中,教師這個主角的位置在哪我們教師是跟孩子一齊玩,還是隻做一個旁觀者。在這幾年的工作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讓幼兒主動參與區域活動,主動探索學習。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區角活動中,教師應尊重幼兒的意願,激發幼兒自由探索的願望,培養孩子動手動腦的本事,孩子能夠自由選擇遊戲的材料、方式等,按照自我喜歡的方式進行遊戲,讓遊戲真的成爲孩子的遊戲。教師協助參與,促進幼兒發展。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是環境的創設者、條件供給者、觀察指導者,教師要注意不斷的在不一樣區域來回的觀察和參與遊戲,不能只參與一個區域中與孩子游戲而忽視其他區域幼兒的指導,針對幼兒區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與幼兒一齊操作、發現,一齊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

區域活動的指導,教師的介入要適時適度。

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要發揮孩子的主導地位,按照孩子的意願進行遊戲,不代表教師能夠不管不問,而是要找準時機予以介入。比如在孩子有求助行爲的時候;發生糾紛現象的時候,發生困難的時候等。教師介入活動時還要適度,多給孩子鼓勵、啓發、暗示,比如孩子在活動中向教師求助的時候,不是直接告訴他“你應當這樣做”,而是說“你能夠試着這樣做”,儘量讓孩子自我去發現與探索。

總之,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最歡樂的活動,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學會做觀察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我們要創造一個適合幼兒主動發展的環境,以遊戲爲基本形式,調動孩子活動的主動性、進取性,爲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而努力。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