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三歲前叫什麼時期

三歲前叫什麼時期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歲前叫什麼時期,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伴隨着開心與快樂,瞭解孩子的發展情況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下面爲大家分享三歲前叫什麼時期。

三歲前叫什麼時期1

一到三歲是幼兒期。

幼兒期,不同的劃分標準,劃分的年齡段略有偏差。臨牀醫學領域根據生理學的特徵,一般將1~3歲定義爲幼兒期 ,也有觀點將3~7歲劃分爲幼兒期。

上述兩種分法的特徵描述基本一致。即:此期小兒生長速度減慢,智能發育加速,活動範圍增大,接觸社會事物增多。語言、思維和社交能力有明顯發展。

由於缺乏對危險事物的識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易發生意外傷害和中毒,此期保健重點在於培養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保證營養和輔食添加,預防傳染病和意外事故。

三歲前叫什麼時期

幼兒期的身體發育:

在幼兒期,個體的生理不斷地發展變化,身高、體重在增長,身體各部分的比例逐漸接近於成人,肌肉、骨骼越來越結實有力;更主要的是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皮層的結構和功能不斷成熟和發展。幼兒大腦重量在繼續增加,3歲時爲1011克,到6、7歲時能達到1280克。

這時皮層細胞的纖維繼續增長,分枝增多,並不斷地髓鞘化;皮層細胞之間的聯繫增多,分析綜合活動日益完善,皮層各葉相繼成熟,皮層抑制功能迅速發展。這些,爲幼兒的心理髮展提供了條件。 幼兒頭顱的發育與其它部位相比,處於領先地位。

1~3歲內頭圍全年增長2釐米;以後直到15歲,僅增4~5釐米,達到成人的頭圍。出生時新生兒的胸圍比頭圍小1~2釐米;1歲左右小兒的胸圍趕上頭圍;1歲後只12歲胸圍超過頭圍。

牙齒的發育可以反映骨骼的發育情況。1歲時嬰兒應出6~8顆乳牙;2歲半時20顆乳牙應全部出齊。顱囟的變化反映了顱骨發育情況。一般1歲半的幼兒顱囟都應閉合。

體格生長速度減慢仍穩定增長:體重穩定在每年增長2kg左右,身高穩定在每年5~7cm左右。比嬰兒時期旺盛的食慾相對略爲下降。從會走、會跳、會跑開始,接觸外界環境相對增多。

神經心裏發展迅速:語言、記憶及思維想象力、精細運動等發展增快,對外界環境產生好奇心,好模仿,趨向智力發展過渡。隨着年齡的增長與周圍交往增多,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與情感多樣化,易產生同情感、榮譽感、信任感,正確引導下,可逐步區別好與壞,喜歡與不喜歡。

三歲前叫什麼時期2

小孩到了三週歲有什麼樣的變化

注意力有所發展

2歲半~3歲,寶寶注意的時間較比以前有所延長,最多可達20~30分鐘。注意的事物增多,可以在注意自己眼前的活動與他人反應的同時,注意到周圍人、事的變化,即出現了雙重注意。並且,注意的有效性提高,除了能發現事物的一般特性外,還能注意和分辨微小細節與差異。

注意的過程也從簡單變得更加複雜,出現了注意和認知過程的綜合,寶寶不但能夠集中注意力,同時還能夠進行思考,從而使寶寶獲得更多的知識。舉例來說吧,2歲半以後,寶寶在看到一些事物的時候就會自己進行總結:生螃蟹是青的,熟螃蟹是紅的,有這樣的想法就說明寶寶能有意識的注意觀察分析了。

三歲前叫什麼時期 第2張

記憶力有所提高

這時寶寶的記憶時間進一步延長,可以保持記憶達1~2個月之久。同時,語言在記憶中起主導作用。

想象能力開始發展

3歲左右的寶寶已經能夠產生聯想,可以作一些初步的預測了。此外,這一時期寶寶常玩的角色遊戲,如“過家家”等,也是想象力發展的表現。但此時寶寶仍處於想像發展的初級階段,想象還主要依靠感知與動作,依賴於父母的提示。所以這一時期也是培養寶寶想象力的重要時機。

思維進一步發展

3歲左右的寶寶仍處於具體行動思維階段,需要依靠動作與感知進行思維,就是說寶寶總是先做後想,或邊做邊想。如果父母要求寶寶先想好,再去做,寶寶會很難做到。同時,這個時候寶寶對事物的理解已經有了簡單概括能力,能夠進行一些直接推理,但還不會對事物作出複雜分析,不理解反話。

感知覺認識能力進一步粗細化

在差不多3歲的時候,寶寶對事物的感知能力會更加精確,不僅可以對事物的大體屬相有所瞭解,還能夠注意到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能夠區分出事物之間的一些差異。

並且,寶寶對事物的感知已經慢慢從知覺概括水平向思維概括水平過渡,認識能力進一步提高。3歲時,寶寶能分辨出紅、黃、藍等顏色,認識紅、白、綠、藍、黃等顏色,認識一些圖形和數字,並有初步的時間與空間概念。

三歲前叫什麼時期3

3歲前,你家孩子要是有這些行爲,彆着急阻止,將來能讓你很省心

事實上,孩子的行爲與父母的早期教育密切相關。兩歲的寶寶喜歡口頭禪,因此孩子的姥姥就會訓斥他,但是,其實這樣做的後果並不是很好。鄰居家有一個孩子,名字叫做鬧鬧,作爲家裏唯一的男孩子,家裏的人對他的期望都很高,尤其祖父母希望將來能成爲全家的精英,因此從小的時候就對他嚴格要求,不允許有任何壞習慣。

兩歲的時候,鬧鬧開始經常用嘴巴咬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東西,比如指甲、玩具、手機等。大人看到孩子成爲這樣,特別生氣。每當姥姥看到鬧鬧在咬東西,她就忍不住要責罵他,甚至打他。

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看到同齡的`孩子都上幼兒園了,鬧鬧卻不願意去。在學校裏,鬧鬧的膽量特別小,一旦有人離自己比較近自己就會哭得很厲害,幼兒園老師說鬧鬧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鬧鬧的媽媽對此很心煩。

事實上,在幼兒時期,寶寶會出現很多具體的行爲,比如打鬧、不喜歡分享等等,這是正常的情況,孩子成功地渡過這些階段後,以後的日子就會變得很懂事,但是一旦父母阻礙了這些行爲的正常發展,以後的很多問題就會浮現出來。

寶寶3歲以內,有這些行爲其實是很正常的。

1、寶寶喜歡用嘴巴咬東西

在2歲左右的時候,孩子會嘴饞,喜歡用嘴巴探索事務,只有嘴巴不停地咬着什麼東西,才能讓孩子滿意。如果沒有玩具、零食,孩子們就會咬指甲,家長很擔心孩子染上不良習慣,這是正常的。

孩子媽媽就可以準備一些乾淨的硅膠玩具和餅乾點心,滿足孩子們的啃咬慾望,有適合寶寶啃來啃去的東西,那麼他們就不會把指甲當成咬的對象。

三歲前叫什麼時期 第3張

2、寶寶喜歡用“打”的方式來與其他人交流

寶寶們比較青睞用自己的手指去探索這個充滿未知的世界,看到一個小夥伴就會用雙手拍打對方,試圖以此方式來與對方溝通。許多父母認爲他們的孩子是在挑戰別人,但這只是他們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

3、寶寶具有強烈的佔有慾

孩子已經和母親在一起很長時間了,認爲母親是他自己的母親,即使父親也是不允許靠近媽媽的,所有的玩具都屬於自己,別人不能碰,孩子有了財產權的意識,有強烈的佔有慾。那麼,父母如何面對他們孩子的這些行爲呢?

引導他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孩子特別想親近對方,卻又不知道怎麼親近,所以咬着對方,這種親密的行爲必然會傷害到對方。有的父母會對自己的孩子大呼小叫,這樣是不好的,那麼孩子咬別人怎麼辦呢?

孩子咬人不是從心裏來傷害小夥伴的,它只是一種內心情感的表達,而他們不知道這樣可能會傷害到自己的小夥伴,家長需要引導他們的孩子。教你的孩子正確的表達方式,如擁抱他人,親吻他們的小手等。你可以選擇這種表達方式表達愛意,並告訴孩子說被咬的人會感到疼痛,這是不禮貌的行爲。

如果有些家長說他們的孩子喜歡打人怎麼辦?事實上,對於身體敏感的兒童來說,他們喜歡用手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其用意是傳達自己的心聲,而不是刻意的打對方。

孩子的錯誤表達必然會引起家長的誤解,教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讓孩子知道如何用手錶達,學會文明的表達。

孩子三歲前,是早期教育的關鍵時期,父母應從這些方面着手。

1、培養創造性思維

在練習繪畫時,老師們並不強求色彩的統一,而是讓孩子們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這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過程。父母不應該給孩子太多的規則,讓他們知道世界是他們自己創造的。孩子的房間讓孩子決定佈置,至於擺放什麼東西,給孩子們自主權,讓他們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在鍛鍊中逐漸成長。

2、要讓孩子獨立

孩子年輕時犯錯誤是正常的,但這不是父母安排孩子生活的理由。孩子們需要獨立面對生活,父母應該培養他們的獨立性格。當孩子們一起玩的時候,父母不應該儘可能多地參與進來,給孩子自由交流的空間。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