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3到6歲是什麼時期

3到6歲是什麼時期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3到6歲寶寶的智力培養,家長們對於孩子的培養總是非常慎重,孩子是家庭的未來,適當減輕孩子的壓力是很重要的,以下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3到6歲是什麼時期的資料哦。

3到6歲是什麼時期1

3到6歲是學齡時期

年齡劃分

嬰兒期:出生1~12個月。其中,斷臍至出生後28天稱爲新生兒期。6個月~12個月的嬰兒稱爲較大嬰兒。

幼兒期:1~3歲。

學齡前期:3週歲後至6歲入小學前。

學齡期:7歲~12歲。

從這種劃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學前(即6歲前)的兒童都可以視作學齡前兒童。

3到6歲是什麼時期

中國目前兒童的入學年齡規定爲6歲,所以,3~6歲前的兒童即爲學齡前兒童。一定時期內,學齡前兒童的統計信息,是國家發展幼托事業和安排保健機構的重要依據。

擴展資料

瞭解學齡前兒童的發展特徵,有利於對孩子的教育培養。例如,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爲其選擇學習材料和學習方式,使孩子們通過直接體驗和遊戲的形式進行學習,以獲得最佳的效果。

又如,根據學齡前兒童情感不穩定的特點,家長和幼兒教師可以以理解、耐心和堅定的態度,引導兒童進行大量的社會學習和實踐。總之,學齡前兒童的變化是飛速的,並且是有規律的。認識到這一點,就可以運用適當的方法,爲孩子的發展作好相應的準備。

1、學齡前兒童生長變化速度驚人

在這個短暫的時期裏,兒童學習語言,產生自我意識和在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環境意識。這一時期兒童的生長髮育是有規律、有順序的。例如,在學走之前必須先學站,學會簡單詞彙之後才能學會使用複雜句子。但是,由於環境與文化的影響,學齡前兒童發展變化的具體時間又是不同的。

營養不良會阻礙身體的發育,缺乏與外界交往會推遲語言的發展。梅雷迪恩在南亞、中亞、東南亞和非洲等地經過研究也發現,經濟條件同樣優越的不同種族兒童相比較,他們的生理髮育差異並不大。疾病、營養不良等所引起的虛弱、倦怠、冷漠等狀態對兒童的成長髮展起着危害作用。

2、學齡前兒童過認知能力有了全面的發展

由於兒童不僅個性有別,所處的文化環境也各不相同,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還有待深入。斯洛賓曾對英國、芬蘭、前蘇聯等國兒童語言發展作了研究,他指出各種文化環境下的兒童大約都是在開始走路的同時開始說話。3歲時已掌握了1000個詞彙,具備了正確使用語法結構的基本能力。

兒童心理學家埃裏克森用“羞澀和疑成對自由和自主”刻畫學前兒童的性格。他堅持認爲,學前兒童的性格特徵是高度的自信和自負。根據埃裏克森的理論,4—5歲的兒童進入了所謂‘懈怠對創造”的第三發展階段,這是他們獨立行動和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的時期。

S·弗洛伊把學齡前兒童劃分爲“肛門期”(約18個月—3歲)和“生殖器階段”(3—6歲)兩個心理髮展時期。這兩個階段都具有很多情感衝突的可能。弗洛伊德的理論強調,這些衝突如果得不到滿意的解決,將造成兒童的人格障礙,降低他們情感上的正常發展能力。

在認知發展研究上,J·皮亞傑的成果引人注目。皮亞傑認爲,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要經過許多認知發展階段,他們的思維方式與成人不同。學齡前兒童處於前運算時期,往往憑知覺認識事物,而不是靠思維,還不能夠進行逆向思維。

3、學齡前兒童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發展

學齡前兒童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只要有可能,便成天玩耍。雖然不同文化背景下兒童玩耍的方式不同,但在玩耍過程中均體現了對周圍成人活動的模仿,而且這些活動能爲孩子提供許多與人和物相互作用的機會。

兒童在2歲時家庭以外的社交因子剛剛形成,這個時期的孩子,據人格塞爾報道,他們雖然喜歡與別的孩子在一起,但又不與他人一道玩耍,獨來獨往,自得其樂,還缺乏與他人平等交往的技巧。總是搶先佔取他們想要的東西。

3歲時兒童開始結交朋友,開始獲得起碼的社交能力。他們喜歡討大人高興,對成年人在社交行爲方面的適當指教往往能作出正面反應。4歲的兒童確實樂意與其他孩子一起玩,玩得很親密、愉快。富有創造力並相互影響。

4、學齡前兒童的育兒教育

學齡前是一個很關鍵的.時期,科學家發現,學齡前兒童大腦裏的神經系統是由無數個突觸組成的,兒童在學齡前見到的事物越多,突觸就越發達。這些事物的顏色、形狀、動作等特徵對學齡前兒童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

我們可以通過做遊戲、講故事等方法教給寶寶一些常識性知識。比如與寶寶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告訴寶寶老鷹是什麼?小雞是什麼?玩過家家的遊戲告訴寶寶爸爸媽媽都非常地愛他。

3到6歲是什麼時期2

爲什麼孩子的3到6歲,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

研究表明,孩子一生中80%~90%的性格特徵、志向理想、生活方式,都是在這個階段成型的!這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在這個孩子成長如此關鍵的階段,幼兒教育一定要注意下面幾點:

一、正確對待孩子的“執拗”

3~6歲的孩子,往往有很多“執拗”的行爲。

比如,他本來用的這個品牌的兒童牙膏,有一天媽媽給他換了一個牌子,他就立刻不開心了,大哭大鬧;

有的孩子睡覺前一定要媽媽給他關上臥室門,爸爸關就不行,要不然就不睡覺,非得鬧一陣子;

3到6歲是什麼時期 第2張

有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剝橙子,即便橙子都被他摳爛了,也不要大人幫他剝,否則就扔地下不吃了……

孩子的這些行爲,往往讓父母們十分頭疼,真不明白孩子爲什麼動不動就撒潑、打滾、胡攪蠻纏。其實,3~6歲是孩子內心建立“秩序”觀念的時期,他們會在生活的小事中建立自己的“秩序”,並去極力維護自己的“秩序”,比如一定要自己剝橙子。一旦有人打破了孩子內心的“秩序”,孩子內心就會變得沒有安全感,表現爲不可理喻的任性、哭鬧。如果您的孩子正處於這個時期,希望您能多一些耐心、理解和溝通,儘量讓孩子知道:“你有什麼不滿,只要說出來,媽媽會盡量去滿足你,但是撒潑、哭鬧大家都不喜歡。”

二、正確對待孩子對色彩、空間的探索

3~6的孩子有兩個很喜歡的遊戲,一個是壘高,一個是塗畫。壘高:孩子開始喜歡把枕頭、紙盒之類的東西壘得高高的,然後推到,再壘,再推倒,樂此不疲。其實,孩子正是通過這種遊戲,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空間感”,開始對三維空間有初步的感知。

所以,父母們儘量不要制止孩子這樣的行爲,最好給孩子買一套積木,讓孩子自由地去體驗這種“搭建—推倒”的遊戲。塗畫:你家裏肯定有個“大畫家”,把牆壁、桌布、衣服畫得亂七八糟,有時乾脆把自己都弄得跟大花貓似的。其實,孩子往往在3~6歲的時候,變得對色彩非常敏感,他們通過到處塗抹的方式,來辨識、發現生活中的不同色彩。

所以,不要刻意阻止孩子,不妨給他買個小黑板,或者在一面牆上貼上一大張白紙,任由孩子自由“創作”,這樣你們之間的矛盾也少一些。

三、正確對待孩子的“自私”

3~6歲的孩子,往往非常“自私”,佔有慾很強:想讓他把零食、玩具跟別人分享,是件很難的事,甚至別人的東西他還要去搶。 實際上,這種現象是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增強的結果,他們會通過佔有一件東西來滿足自己的存在感,證明自己的存在。

這是所有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時期,各位爸爸媽媽在小時候也有過這麼一個階段,所以不要隨便給孩子打上“自私”的標籤。家長們需要做的,一是尊重孩子的所有權,自己的東西願不願意跟別人分享,讓他自己決定,不要強迫他;另一方面,拿別人的東西要徵求別人的許可,如果別人不願給,可以嘗試用自己的東西去交換,而不是硬搶。

四、正確對待孩子的“髒話”

在3~6歲孩子嘴裏,總是不時飄出“揍死你”“笨蛋”“你是大粑粑”之類的髒話,很多家長覺得這是“不學好”的表現,往往很嚴厲地批評孩子,甚至用“擰嘴”“揪耳朵”這樣的手段來懲罰他。

但是最後卻發現,孩子說髒話的行爲並沒有因我們的懲罰而消失,反倒是時間長了孩子自己就漸漸不再說了。

3到6歲是什麼時期3

3到6歲寶寶的智力培養

3歲以後的寶寶,對周圍世界的一切都感到新鮮、有趣、神祕而富有吸引力。他們常常會提出各種問題二天上怎麼會下雨?小兔的眼睛爲什麼紅紅的?我是從哪裏來的?星星爲什麼眨眼睛啊?數不清的爲什麼,裝滿了寶寶的小腦瓜。

明智的爸爸媽媽是不會感到厭煩的,因爲這是寶寶開始動腦筋,想了解奇妙的大千世界了。能提出問題說明寶寶的眼睛在細心觀察,思維在積極活動。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乘要。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角度看問題需要更大的創造性和想像力。有人問愛因斯坦爲什麼會做出那麼大的成就,他回答說二“我沒有什麼特殊才能,只不過喜歡尋根刨底、迫究問題罷了。”所以,爸爸媽媽們可一定要重視寶寶的提問啊!要以積極的態度保護和支持寶寶。

3到6歲是什麼時期 第3張

耐心、認真地傾聽寶寶的提問,對寶寶能提出問題了,以表揚和鼓助:我的寶寶真棒!愛動腦筋了!寶寶就會感到自己受到重視,得到支持,激發了再次提問的興趣。爸爸媽媽對寶寶的問題不要急於簡單地回答,能啓發寶寶自己回答的要引導他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去發現答案、解決問題,讓他的思維活躍起來。找到結果後,寶寶會對自己的本領感到自豪,有了成功的體驗,求知慾就會越來越旺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寶寶的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逐漸得到提高。

有時寶寶的問題還真能把爸爸媽媽給難住了,不過沒關係,爸爸媽媽也不要覺得沒面子,可以和寶寶一起查書、翻資料,一定要給寶寶一個正確的答案。當寶寶得到滿意的答案時,他會更覺得這個世界奧妙無窮,對書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寶寶的提問,爸爸媽媽千萬不要隨便應付,輕率甚至錯誤地回答,或不一理睬,或粗暴地制止寶寶發問,試想,如果這樣寶寶還會有興趣去觀察和探索嗎?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對幼兒的好問提出這樣的建議我們做父母的不要拒絕小寶寶的問題,也不要以“有問必答”的方法對付他,我們應當利用他的問題來實施我們的理想教育。

讓寶寶的跟肺更明禮

每一位爸爸媽媽都希鍛自己的寶寶聰明、可愛,想方設法開發寶寶的智力。讓寶寶認字、背詩、學琴、下棋、做智力練習題,可謂絞盡腦汁。當然,這些方法都有利於寶寶的智力開發,可是,不知道您注意過沒有,在我們的日常生話中就有許多學問,對寶寶的智力發展大有好處呢!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事物,對成人來說已是司空見慣的,但對寶寶來說都是非常新鮮的。年輕的父母們要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隨時隨地豐富寶寶的知識,發展寶寶的能力,提高寶寶的智力水平。寶寶天性愛玩水,爸爸媽媽可以在寶寶洗澡的時候,給他一些形狀各異的小瓶或塑料玩具,讓寶寶在玩中發現水的奧祕。媽媽做飯時可以讓寶寶各解各種蔬菜的名稱,認識顏色,比較形狀。吃飯時讓寶寶觀察比較餐具的不同質地。在家裏種花、養魚、飼養小動物,讓寶寶通過自己的勞動觀察它們的生長變化。外出散步的時候,教寶寶認識各種植物,帶回幾隻小蛾蚌讓寶寶親眼看看它是怎樣長出四條腿的。寶寶在快樂的玩耍中不知不覺學到了許多知識,觀察能力不斷髮展,求知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了。所以,在生活中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只要您平時的時候稍加的注意一下寶寶,讓寶寶學會愛觀察、學會觀察,眼睛就會變得更加的明亮,寶寶就會越來的越聰明。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