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到底該怎麼教育到底該不該打

孩子到底該怎麼教育到底該不該打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到底該怎麼教育到底該不該打,對現代父母來說,“打孩子”也許是最不被認同的教育方法,好些人也在糾結,到底打不打孩子,下面分享孩子到底該怎麼教育到底該不該打。

孩子到底該怎麼教育到底該不該打1

1 、打孩子不能帶情緒,因爲你有情緒。這時候打孩子只是在發泄自己的憤怒,會忽視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也很難給孩子講清楚爲什麼要打他,很容易失手誤傷孩子。當你憤怒過後不想打孩子的時候,卻是你應該打的時候,因爲規矩不能隨便改。

2 、打孩子前要交流。讓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要讓孩子知道,不是爸爸媽媽要打你,是規矩要打你,規矩在父母之上。這個過程對父母的要求很高,父母要能控制情緒,言簡意賅,但態度要堅決。

3 、不能用手或鞋子打,要“專物專用”,需要用杖(也就是古時候所說的家法),這樣做有兩點點好處:第一給自己時間冷靜;第二產生震懾力。

孩子到底該怎麼教育到底該不該打

4 、孩子犯錯誤,是因爲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因此孩子所犯的錯誤,父母自己也在犯。所以,依照愛打孩子的原則是,父母也要跟着受罰。比如懲罰孩子之後,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因爲這件事過去強調得少,導致你犯了錯,被懲罰,所以爸爸也要自罰不吃晚飯。這樣會讓孩子體會到愛,而不是恐懼。

5 、孩子生理與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況者不能打:行爲亢奮有神經障礙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過情感傷害的孩子。

6 、不到3歲的孩子不要打。3歲前的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成熟,缺乏規則意識是正常的。打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沒有警示作用,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髮展。

7 、6歲以後要儘量少打,12歲以後的孩子不能打。6歲後的孩子是懂道理的年齡了。這時,父母需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避免打罵在孩子心裏產生負面影響。

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雖然我們深謀遠慮,但事實上結果卻不是我們所理想的。

好的心態能帶來好的情緒,假如你的孩子很頑皮,淘氣,不聽話,請大人們不要急着給孩子“扣帽子”,試着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之後再下定論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家長們要清楚教育孩子的目的,只有徹底瞭解教育原理、認真學習、真心付出和自我完善的家長,纔有可能教出優秀的子女來。

孩子到底該怎麼教育到底該不該打2

教育孩子,必須有打,這個打字是要分程度的,不是說你怎麼狠怎麼打,這是不應該的。打是對孩子的現在教育,在孩子更大一些,你再想打,已經不是那回事了。

對於孩子犯了錯誤,你剛開始的教育是口頭上的,是給孩子講一些道理的時候,要看你的孩子的接受能力,如果能聽得懂,下次不犯,那就是好孩子,如果聽不懂,下次犯同樣的錯,再講道理沒意義了。

記得,要給孩子三次機會,如果三次機會他全浪費了,那下次再犯錯,不用多話,直接就打,用打的`方式加深孩子的記憶,讓他不要再同樣犯錯誤了,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重複。

孩子到底該怎麼教育到底該不該打 第2張

打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地方的分寸。一般情況下,不要打孩子的頭部,最好是打孩子皮厚的地方,例如手掌等。如果你打孩子的頭部,會引起更大的傷害,可能造成終生的後悔。

打孩子的時候,力度要如何掌握了,你一般情況下,就是看到孩子有疼痛的感覺,以及孩子的表面的皮膚有發紅的時候,就要知道,這個力度是剛剛好的,不能再加大力氣了。

家長要注意了,一個家長打,一個家長不能也跟着打,要去護着孩子。這樣,讓孩子知道,家長打他不是真的打,而是因爲愛他,想讓他好纔打的。下次再換個角色。

總之,對於孩子的教育,年少時,如果不打,長大了再長,已經太晚了。因此,也勸家長不要把孩子看得太嬌氣,有些孩子真的是需要打才能成器的。如果不是,那麼以前的孩子爲何會被家長打過來了呢。

孩子到底該怎麼教育到底該不該打3

不打派主張:打孩子會造成不良影響

關於體罰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多,簡要概括,有如下幾點:

1、影響親子感情

打孩子會導致孩子恨父母;

使親子感情疏遠,孩子以後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尤其是做錯了事後,都不敢跟父母講。

2、養成暴力傾向

孩子的模仿性是很強的,一個常被父母打罵的小孩,容易從父母的打罵行爲中,學得暴力和攻擊的手段。

3、傷害自尊心

孩子雖小,但有自尊心。大人打他,是對他所做的事情以及他整個人的否定,尤其是在同伴或外人面前捱打時,他會覺得很沒面子。

4、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

孩子做事時,因爲害怕可能會遭到父母的懲罰,所以會思前想後、畏首畏腳;在他人面前時,也會因爲害怕做錯了會招致父母的責備,不敢流露自己的`真性情。

5、導致拘束、緊張情緒

孩子在父母面前放不開,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孩子到底該怎麼教育到底該不該打 第3張

6、學會撒謊

因爲害怕捱打,很多孩子想方設法掩蓋自己的過失,費盡心思爲自己的過失尋找理由,於是就有可能學會撒謊。

7、讓孩子失去內疚感

孩子犯錯後,如果他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父母卻沒有懲罰他,他心中會有一種強烈的內疚感。但是,如果父母打了他,反而會使孩子覺得一報還一報,挨完打便兩清了,心理也平衡了,於是失去內疚感。這種情形,在年齡稍大一點的兒童身上經常發生。因此,對一個比較自覺的孩子,犯錯後,激發他內心的道德自 覺,要比外在力量的制服更好些。

主打派主張:“打”也有積極意義

作爲一種手段,儘管打孩子看起來很不人道,但也許它本身無所謂好壞。一種看似野蠻的方式,完全可能是出自善良的意圖,也可以實現很多高尚的目的。

1、讓孩子迅速學會遠離危險物,避免肉體的傷害。

當孩子沒有學會避免傷害,不能理解大人所講的話,對某些做不得的事情沒有記性,父母又沒有時間每時每刻陪在他身邊的時候,就可以打孩子。這種懲戒方式,可以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避免他被燒傷、燙傷以及受到其他肉體的傷害。

2、避免放縱孩子做壞事。

孩子做壞事時,是爲了得到一種冒險、刺激的精神體驗。如果這時不打他,那麼他做壞事時帶來的這種體驗就會成爲唯一的體驗。一旦這種“愉快體驗” 成爲做壞事後的唯一體驗,或者因爲父母的批評不夠,以至於這種愉快的體驗蓋過了痛苦的體驗,孩子就會把做壞事當成內心十分嚮往的事情,腦海中對於“不能幹 壞事”就不會有深刻的印象。於是乎,孩子的膽子越來越大,也不會認識到自己的過錯,更不會痛改前非。

3、克服孩子自我中心的傾向,糾正任性。

現在,由於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及爺爺奶奶往往對孩子百依百順,真的是“要雨得雨,要風得風”。一旦孩子做錯了事情,大人想到的往往不是自己的孩 子,而是怪罪他人或環境;即使知道孩子錯了,也會袒護他,認爲這是一個“可愛的”錯誤,不捨得讓孩子暫時痛苦一下,不懂得“長痛不如短痛”的道理,不會通 過有效方法來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

孩子犯錯後,對他進行體罰,可以讓他明白很多沒有道理的事情是不能做的,自己提出無理要求不但父母不會幫自己做,而且自己也不能做,一旦做了,就可能面臨嚴重的後果,這種後果又必須由自己來承擔,無論是誰,都救不了自己。“慣子如殺子”,這句中國古訓,值得當今的年輕父母仔細品味。

4、學會如何克服挫折,改正自身錯誤。

打孩子可以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讓他有一次面對錯誤的經歷。恐怕每個人一輩子或多或少都要受到懲罰。孩子在家中學會了正確對待父母的體罰,那麼他在今後遭到懲罰,甚至受到一些不公正待遇,受了委屈之後,能夠採取正確的態度與方法來面對。不要像現在的有些被寵慣了的寶貝一樣,稍有不順,就認爲世界 末日到了,就學着電視裏的樣子割腕跳樓、自尋短見。

5、讓孩子從小樹立起正義的觀念。

在孩子做了嚴重的錯事後遭受體罰,可以讓孩子知道正義是不可改變的,犯了錯誤就應當承擔錯誤帶來的不良後果,只有做好事,纔會得到積極的獎勵。在孩子做壞事後打他,可以讓他切身感受到,一種不良後果肯定隨着自己做的壞事而來,這樣可以避免孩子產生一種碰運氣的犯規賭博心理。如果不打,其他懲罰措 施很難保證一定會對他產生威懾力,他會想,反正你不能把我怎麼着,只不過嚇唬我而已。一旦不良的誘惑再次出現,一旦孩子的“自律之窗”沒有關緊,下次極有 可能重蹈覆轍。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