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6~12歲兒童心理髮展

6~12歲兒童心理髮展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6~12歲兒童心理髮展。孩子對於家長而言是最爲寶貴的,6~12歲的孩子已經算是個小大人了,這時候孩子的心理髮展是非常迅速的。下面一起來看看6~12歲兒童心理髮展。

6~12歲兒童心理髮展1

6--12歲兒童在心理髮展上處於由不隨意性向隨意性過渡的時期。感知常常較籠統,把相似的事物相互混淆,記憶材料不注重理解,以機械識記爲主;思維活動展開時往往憑藉形象的教具,生動的描述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情感活動豐富,但易衝動,易轉化,穩定性較差;做事情常常虎頭蛇尾,難以堅持到底,意志發展水平較低;個性中的興趣、能力、性格等在良好的環境和教育影響下正在形成。

這個階段孩子的心理需求有以下幾點

1、被愛、被關懷的需求

要讓孩子感覺到你非常愛他。爸媽一定要把愛“表達”出來,讓孩子能真正體驗到、感受到。

2、歸屬感的需求

這一階段的兒童喜歡有同伴、有爸媽、有家庭,以自己身爲其中一員而感到幸福。當兒童受到冷落時,可能會很敏感地認爲大家都不喜歡他,久而久之,他就會對家庭和集體產生排斥心理,身心成長也會受到影響。

3、自尊心的需求

自尊與自信的建立,對兒童心理髮育及未來的發展尤爲關鍵。應該讓孩子感到自己的價值所在,相信自己的能力,這是兒童學會生活繼而邁向社會的動力源泉。

這個階段家長們要怎樣做好家庭教育呢?

1、正確對待孩子的過失:

一個各方面正在成長中的小學生,在家庭裏、學校中、社會上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過失。當這些問題擺在爸爸媽媽面前時,家長首先要對孩子的過失充分了解、分析原因、與孩子溝通,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爲造成的自然結果。從而使孩子認識到這些行爲的不對之處。其次爸爸媽媽要取得一致互相配合。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認識到錯誤,起到教育的效果。

6~12歲兒童心理髮展

2、培養孩子的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爲:

6到12歲是習慣逐漸形成的時期,是習慣培養的黃金階段。習慣具有穩定性的特點,一旦形成就會對人產生較爲持久的影響。對於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需要培養的習慣有:主動學習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閱讀的習慣,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時間管理的習慣,情緒管理的習慣……養成各種習慣的同時還應注意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專注力,以及堅毅力等。

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培養的過程,家長在孩子習慣培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對孩子的學習行爲進行規範和引導,幫助孩子規範習慣,並根據情況採取適當的強制性或鼓勵的方式,起到激勵的效果。

3、正確對待孩子的勞動:

隨着獨生子女的出現,隨着家庭生活條件的提升,許多大人寧肯自己吃盡千辛萬苦,也要保證讓兒童過得舒服、安樂。這會造成孩子腦子裏只知道一切都會有人替他們安排得很好,不知道世界上有許多困難,需要通過自已付出意志代價去克服,不知道在享受之外還要去盡義務,自我服務和自主獨立能力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勞動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具有很大意義。 合理必需的勞動不僅有利於大腦功能的調節,而且有利於人格的培養。在勞動中能培養互相幫助、支持、尊重勞動者、同志情誼精神等。勞動中培養起來的意志品質是能遷移到學習活動中去的,這一點不僅是兒童自身理想性格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個穩定和睦家庭結構的重要因素。我們應該從小就讓兒童處於受教育的地位,讓他逐步學會自我服務和爲他人服務,在勞動過程中體驗各種複雜的感情(遇到挫折時煩惱。欣賞成果時愉快),學會與人交往的正確態度(體貼同情、尊老愛幼)。

總之,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了解孩子,掌握事實,通過分析問題,講明道理,使孩子的每次過失都得到最恰當、最公正的處理。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勞動,在勞動過程中激發情感,培養習慣。用正確的方法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

6~12歲兒童心理髮展2

兒童心理髮展學內容有哪些

1、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概述,主要涉及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原則和方法等。

2、小學兒童的身心發展,主要小學兒童身體發展的'一般特點,小學兒童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3、學習心理,主要涉及學習的涵義,在此基礎上了解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和類型。進一步介紹主要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觀點等。

4、知識的獲得與應用,主要涉及知識概述、知識的獲得、知識的遷移與應用等。

5、問題解決與創造,主要涉及問題解決的基本涵義、過程以及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等。

6、技能的形成,主要涉及技能概述、動作技能的形成、智力技能的形成等。

6~12歲兒童心理髮展 第2張

7、品德的形成和培養,主要涉及品德及其心理結構、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

8、學習策略,主要涉及學習策略概述、常用的學習策略、學習策略的掌握等。

9、學習的動力機制,主要涉及學習動機概述、情緒與學習等。

兒童發展心理學關於人成長階段的劃分

教育界對人格發展階段做出了詳細的劃分:

嬰兒前期(0~2歲):這一階段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信任感,克服懷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徵是希望品質。

嬰兒後期(2~4歲):這一階段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恥感;良好的人格特徵是意志品質。

幼兒期(4~7歲):這一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徵是目標品質。

童年期(7~12歲):這一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徵是能力品質。

青少年期(12~18歲):這一階段主要發展任務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良好的人格特徵是誠實品質。

6~12歲兒童心理髮展3

兒童心理髮展的年齡特徵

(一)兒童心理年齡特徵的概念

年齡特徵是代表同一年齡階段的人所表現的典型的特徵,通常所說的兒童年齡特徵,包括兒童生理的年齡特徵和兒童心理的年齡特徵。所謂兒童心理髮展的年齡特徵,是指兒童在每個年齡階段中形成並表現出來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心理特徵。

1、兒童心理髮展的階段,往往以年齡爲標誌。因爲年齡是兒童生活時間的標誌。兒童的生理髮展和兒童的經驗積累,都與生活時間相聯繫。兒童心理的發展和這兩個方面也不可分。一方面,兒童生理年齡特徵是兒童心理年齡特徵形成的自然前提。一般說來,兒童年齡較小,生理年齡特徵對兒童心理髮展的制約性相對較大。反之,兒童年齡較大,生理年齡特徵對兒童心理髮展的制約性相對較小。因此,兒童生理年齡特徵對心理年齡特徵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將兩者混同起來。

另一方面,兒童心理是在成人的教育影響下,在兒童自己的活動中,通過掌握社會知識經驗、技能技巧來發展的。正是在一定的時間進程中,兒童和周圍人進行交往,積累各種經驗,形成了心理髮展的新特徵,從而保證從一個發展階段向另一個發展階段過渡。

6~12歲兒童心理髮展 第3張

因此,年齡是兒童心理髮展的一個必要條件,它對心理髮展起着有規律性的制約作用。

但是,年齡本身不能決定兒童心理髮展的特徵。不能把兒童心理年齡特徵和兒童的實際年齡完全對應起來。大家知道,兒童的心理年齡和實足年齡常常會有所出入。

2、兒童心理年齡特徵是在一定的社會和教育條件下形成起來的。兒童心理髮展的方向和趨勢固然受客觀的自身發展規律所制約,但由於社會和教育條件不同,兒童的年齡特徵會出現差異。比如,原始社會生產發展水平極低,幼小兒童已經能夠和成人一起參加社會生產勞動,因而兒童期很短。隨着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兒童需要更多的時間學習和準備參加社會生產勞動,兒童期逐漸延長,兒童心理的年齡特徵也隨之而發生變化。可見,兒童心理年齡特徵並不是隨年齡增長而自發地出現的。

在年齡特徵問題上,要正確處理一般性與個別性,典型性與多樣性,本質與非本質特徵的辯證關係。不能用一般性否定個別性,用典型性否定多樣性,用本質特徵否定非本質特徵更不能反過來,用個別性否定一般性,用多樣性否定典型性,用非本質特徵來否定本質特徵。大家知道,智力測驗或行爲量表,往往以 “常模”代表某個年齡階段兒童的發展水平,事實上,“常模”有助於說明羣體的行爲,瞭解兒童心理髮展的大體速度和特徵,但不完全適用於每一個個體。

(二)兒童心理年齡特徵的穩定性和可變性

幼兒心理年齡特徵的穩定性與可變性是由幼兒所處的環境和教育決定的,一般說來,在一定社會和教育條件下,幼兒心理年齡特徵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即階段的順序、每一階段的變化過程和速度等,大都是穩定的、共同的。

但是,由於每個幼兒所處的環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或是社會環境與教育在幼兒身上起作用的情況不盡相同,因而在幼兒心理髮展的過程和速度上,彼此之間可以有一定的差距,這就是所謂的可變性。

幼兒心理年齡特徵的穩定性與可變性既是相對的,又是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統一的,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隨着各種條件的不同,幼兒年齡特徵在一定範圍或程度上,可能會發生某些變化,即某些特徵的可能提前或推後,但這些變化是有限制的。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