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牛浦郎的性格特點

牛浦郎的性格特點

來源:時尚冬    閱讀: 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牛浦郎的性格特點,可能很多人對牛浦郎並不認識,要知道牛浦郎是吳敬梓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其性格特點更是吸引了不少的讀者,那麼現在分享牛浦郎的性格特點。

牛浦郎的性格特點1

牛浦郎的性格特點是刻苦好學,不懂感恩。牛浦郎雖然是作者塑造的反面人物之一,但他最初卻是刻苦好學的一個青少年。那便是他想讀書。還有就是牛浦郎的祖父卜崇禮一直以靠做生意來維持生計,開始時牛浦郎還幫祖父討些債,但是他的心思完全不在經營店鋪上。以至於小店幾個月就維持不下去了,牛浦郎的祖父被牛浦郎活活氣死。

吳敬梓在刻畫牛浦郎這個人物時,注意了展開社會環境的描寫,在這個社會裏,不管人們有多少種不同的身份,歸根結底,不是騙人者就是被騙者。萬雪齋、牛玉圃等人固然是牛浦郎效法的極好榜樣,而董知縣、向知縣以至好心的老和尚、黃客人這些被騙者,又何嘗不在從另一個角度鼓勵着、滋養着騙子的成長。

牛浦郎的性格特點

從此,這少年就從牛浦郎變成了牛布衣,搖身一變成了著名詩人。牛浦郎這種行爲當然十分無恥,但他自己卻洋洋自得,不以爲恥,反以爲榮。當今時代,如牛浦郎之輩比比皆是。

吳敬梓在刻畫牛浦郎這個人物時,注意了展開社會環境的描寫,在這個社會裏,不管人們有多少種不同的'身份,歸根結底,不是騙人者就是被騙者。萬雪齋、牛玉圃等人固然是牛浦郎效法的極好榜樣,而董知縣、向知縣以至好心的老和尚、黃客人這些被騙者,又何嘗不在從另一個角度鼓勵着、滋養着騙子的成長。

牛浦郎的性格特點2

牛浦郎皮厚心狠,喜歡騙人。

牛浦郎是《儒林外史》中的一個人物。

在書中從第二十回開始出場到第二十四回落幕。

此人原爲鄉間的一位少年,識些字,也讀些書,尤其愛讀詩。

一個偶然的機會,牛浦郎得到了當時已經逝世的一位詩人牛布衣的詩集,就動了歪心思。

想着牛布衣姓牛,自己也姓牛,乾脆自己冒充牛布衣得了。

從此,這少年就從牛浦郎變成了牛布衣,搖身一變成了著名詩人。

表面上看來是寫牛浦郎如何從個一個社會底層的上進青年成長爲積年巨騙的,實際上也鞭撻了社會上的不學無術,讀書人的互相欺騙是彼此學問不夠的後果,精力放在客套上,儀式上和捧臭腳上。

牛浦郎每每碰到問題都能以騙術化解,而且越來越順手和爐火純青,這也鼓勵了當時社會的騙人風氣。

牛浦郎,牛玉圃,萬雪齋等都是騙子,程明卿,衣服上一大塊油跡的讀書人雖然不是騙子也高明不了多少,極盡訛詐之事。

社會在作者的筆下就是一個騙子的圈子或者騙術的圈子,從牛浦郎的萌生騙意到公認行騙,從被大騙子牛玉圃鎮住到成功反擊,從成功在安東縣行騙到最後的同鄉騙子石老鼠的出現,無一不反應騙子社會的基本規則:只要皮厚和心狠,才能變成大騙子,才能達到目的。

牛浦郎的性格特點 第2張

擴展資料:

儒林外史其他人物:

一、王冕

王冕出身貧寒,七歲喪父,十歲便輟學給人放牛。

東家給的點心錢,他都攢着來買書讀。

後來,在放牛之際,靠自學畫得一手好荷花。

靠這門手藝,王冕賣畫賺錢補貼家用,孝敬母親。

王冕天性聰明,不滿二十歲,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貫古今。

但也性情孤傲,蔑視權貴,遠離富貴功名。

知縣來請,王冕也不赴約;朝廷徵聘王冕做官,他連夜逃到會稽山,在此隱居終老。

體諒母親的苦衷,順從母親的`決定,輟學給人放牛;把好吃的拿荷葉包了帶給母親吃;把每日的點心錢攢下來買書看,買顏料畫荷花;用賣畫得來的錢買好東西孝敬母親;不滿二十歲,就天文、地理、經史上的大學問,無不貫通;靠自學,畫得一手好荷花。

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納朋友,終日閉戶讀書;模仿屈原衣冠,帶着母親到處玩耍,對別人的取笑不以爲意;京官危素想約會王冕,翟買辦請不動,時知縣親自來拜,王冕離鄉躲避;

朱元璋慕名拜訪,王冕講以仁義服人的道理。

後來朝廷徵聘王冕出來做官,他卻早早地逃到會稽山,隱居終老;指出八股取士之法會讓讀書人看輕文行出處,預言一代文人有厄。

二、周進

進原本是個教書先生,對科舉考試極爲熱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

有一回,他和姐夫來到省城開科取士的考場貢院,觸景生情,傷心欲絕,竟一頭撞到木板上,暈了過去。

醒來以後,他滿心悲愴無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滿地打滾。

這一幕被幾個商人見到了,他們出於憐憫,湊錢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

周進欣喜不已,向他們叩頭謝恩。

後來,藉着監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人,接着又中了進士,到廣東爲官。

這一節是《儒林外史》中名篇,足以和范進中舉媲美。

作者以其神來之筆,描繪了士人被科舉制撥弄地神魂顛倒的可悲可憐可笑之處。

由於前面用周進所受的種種屈辱做鋪墊,揭示了其久不得志的心境,醉心功名而功名無望,撞板一段就顯得水到渠成,毫不突兀。

實際上,周進和緊接着出場的范進兩人一個悲傷地要尋死,一個高興地發了瘋的細節,都寄寓了無限深意。

作者揭示出科舉制弱化了知識分子的生存能力,使他們深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神童詩》)的觀念毒害。

中舉是他們唯一的生活目標,八股是他們唯一的生活技能。

科場若不如意,就再無其它謀生本領。

周進寧可撞板,因爲他深知:除了科舉,自己無法自食其力。

三、范進

范進時年五十餘歲,連秀才都沒考中,家中窮困不堪,他臘月還穿着單衣,凍得他直打哆嗦,廣東雖然氣候溫暖,但臘月時節溫度也不高。

周進見到他,便想起了自己當年的慘狀,在惺惺相惜之下,將他錄取爲秀才,後來又將他錄取爲舉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進中舉”的癲狂鬧劇。

范進是一個熱衷科舉,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

他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全耗在科舉上,將中舉取得功名利祿當作唯一的奮鬥目標,幾十年屢試不第,也不願從事勞動養家餬口,其靈魂完全被科舉的鎖鏈縛住了。

范進中了舉,雖然物質富有了社會地位提高了,但其靈魂完全被科舉毒化了,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說明他中舉後也成了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一員,也會與其他統治者一樣欺壓百姓的。

作者通過對比手法寫他中舉前後的變化,形象揭露了封建科舉對知識分子的毒害之深。

封建科舉制度已經扭曲了這些知識分子的人格和靈魂。

四、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號超人,溫州府樂清縣人。

小說在匡超人的行爲描寫中大致可以分爲兩種,一是表現質樸孝順的匡超人,二是表現泯滅人性的匡超人。

他本是一個淳樸的農村少年,爲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對父親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動、小說最初對匡超人的行爲描寫是表現他純樸孝順的一面。

在流落他鄉時,他受社會影響逐步發生了變化。

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馬二先生,並受馬二先生的影響,把科舉作爲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後,又受一羣斗方名士的“培養”,以名士自居,以此作爲追名逐利的手段。

社會給他這樣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間,一步步走向墮落。

他吹牛撒謊,鑽取功名,賣友求榮,忘恩負義,變成一個衣冠禽獸。

在小說所展示的匡超人的歷程中,我們清楚的看到他從純樸善良到人格淪喪,一步一步地走向墮落。

作者通過這樣一個農家子弟墮落的全過程,揭露了惡濁勢利的社會、牢籠士子的八股取士的罪惡本質。

吳敬梓詳細描寫了匡超人蛻變的過程,目的是揭示其蛻變的社會原因,他筆鋒所指是造成這種悲劇的社會制度,它將封建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髮展到了極致。

這種認識,使作者對匡超人的描寫並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人物的本質。

五、嚴致和

嚴致和即嚴監生,清雍正朝規定,秀才中凜生,凜生被選入國子學稱貢生,次於凜生、凜生選入國子學成爲監生,而且當時一些未能入府、州、縣學而欲考舉人者,可以出資捐一監生資格參加鄉試,或直接出錢捐一監生,此種情況統稱之爲捐建或者例監。

嚴監生就是書沒讀過太多,他這個監生也是花錢捐來的監生。

他最被人熟知的橋段莫過於臨死前那兩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幾個侄兒以及奶媽怎麼也猜不中嚴監生到底說的是什麼,而趙氏一語道破,原來是燈中有兩莖燈草,嚴監生怕它費油才使得嚴監生難以閤眼,待趙氏挑去一根,嚴監生便一口嚥了氣。

嚴監生是爲嚴貢生作對比的,嚴貢生的“惡”經過嚴監生的“善”來作對比,更顯得突出。

縱觀全書,嚴監生的篇幅其實不多(第五六兩回),嚴貢生卻是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是主要人物,包括最後的“儒林榜”嚴貢生也是榜上有名。

吳敬櫬創作《儒林外史》主要目的是諷刺這些道貌岸然的讀書人中的僞君子,嚴貢生就是其中的一個。

嚴監生充其量只是一個配角,卻是儒林外史乃至衆多文學作品中的最佳男配角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