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總檯出品電影《跨過鴨綠江》官宣定檔

總檯出品電影《跨過鴨綠江》官宣定檔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總檯出品電影《跨過鴨綠江》官宣定檔,近年來,有多部抗美題材影片上映後引發巨大反響,以藝術手法傳遞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總檯出品電影《跨過鴨綠江》官宣定檔。

總檯出品電影《跨過鴨綠江》官宣定檔1

盛世中華,如你所願!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出品、總檯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總檯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承製、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攝製的故事片電影《跨過鴨綠江》定檔12月17日。

電影《跨過鴨綠江》是一部“全景式、史詩性”展現抗美援朝戰爭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影片兼具史實性、藝術性、思想性,從國際視野出發,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的視角講述,從中央領導的戰略思維、志願軍將領的戰場謀略、前線志願軍戰士的浴血奮戰等多個維度,再現了東西兩線和五次戰役中一場場可歌可泣、蕩氣迴腸的戰鬥,全面還原了71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崢嶸歷史,全方位呈現出我們爲贏得這場艱苦卓絕、震撼人心的偉大戰爭的最後勝利所做的犧牲和努力,弘揚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權霸權、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鋼鐵意志和頑強品格。

總檯出品電影《跨過鴨綠江》官宣定檔

作爲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出品的首部故事片電影,《跨過鴨綠江》濃縮了總檯“鍛造精品,重塑高地”的格局和情懷。經過十個月的努力,電影《跨過鴨綠江》在堅持歷史縱深、國際視野、美學品格、史詩風範的基礎上,優化內容、打磨細節,基於歷史背景與事實,強化有利於調動觀衆情緒的故事場景,在追求史實性的基點上展現藝術的表達力,力求達到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平衡與交融。

有別於同類型同題材電影,電影《跨過鴨綠江》引領觀衆走近真實的英雄,重返真實的戰場,整部影片猶如一本“影像”歷史,具有極強的歷史揭祕感和現場還原感。定檔主海報將戎裝嚴整、彙集成鐵流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戰場這一氣吞山河的歷史畫面定格。人物版海報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目光如炬、神態堅定,方寸之間彰顯大將運籌帷幄的謀略和底氣,密切關注着朝鮮戰場的每一項戰報。志願軍38軍軍長樑興初、50軍軍長曾澤生、63軍軍長傅崇碧三位軍長戰場指揮、知難而上的剛毅神態也在海報中生動展現。同時,鏡頭還深情致敬了不容忘卻的英雄們:抱着炸藥包衝向敵羣的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用胸膛堵住敵人機槍口的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烈火燒身也不暴露目標的一級戰鬥英雄邱少雲;以石頭充飢死守陣地、率領全團浴血奮戰,打出志願軍軍威的戰鬥猛將範天恩,展示出一線戰場的極度殘酷,彰顯出革命先烈“人生無處不青山”的偉大品質。從預告片中可以看到國際格局的波雲詭譎、一線戰場的慘烈恢弘、複雜戰事的瞬息萬變,更能感受到我軍應變之迅速、應對之從容,經歷了殘酷戰鬥的戰士們哪怕犧牲,也要高傲地聳立在自己的陣地上,爲身後的祖國和人民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鐵血長城!感天動地的英雄羣像,深深震撼着無數觀衆。

總檯出品電影《跨過鴨綠江》官宣定檔 第2張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極大地提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威望,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爲中國贏得了和平建設的環境,使中國人民志願軍經受了現代戰爭的`鍛鍊,特別是取得了現代條件下依靠劣勢裝備戰勝優勢強敵的寶貴經驗。同時,我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鍛造出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忠誠精神、國際主義精神構成的“抗美援朝精神”將永遠成爲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電影《跨過鴨綠江》用光影紀錄歷史,再現了71年前的硝煙烽火和可愛可敬的革命先烈,有溫度、有亮度、有濃度地傳遞家國情懷。讓觀衆感懷先輩們捨生忘死捍衛國家主權的同時,將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重要意義、歷史經驗和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到不斷的探索和創新中去,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總檯出品電影《跨過鴨綠江》官宣定檔2

今日,電影《跨過鴨綠江》確定將於12月17日上映。該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出品、總檯影視劇紀錄片中心、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承製、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是一部“全景式、史詩性”展現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作品。

總檯出品電影《跨過鴨綠江》官宣定檔 第3張

近年來,多部抗美題材影片上映後引發巨大反響,以藝術手法傳遞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如《金剛川》《長津湖》等。與這些影片多以微觀視角切入不同,《跨過鴨綠江》採用全景式、史詩性的手法攝製,影片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的視角講述,全面展示了從戰前國際形勢的快速演變到板門店停戰協議的簽署,涉及中朝軍隊對戰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的整個戰爭過程。

《跨過鴨綠江》在聚焦戰場一線奮勇拼殺的戰士之餘,也用筆力精準刻畫了細緻刻畫了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蘇、美三國領導人的博弈。多線敘事的角度也讓《跨過鴨綠江》增加了歷史縱深感,黃草嶺、飛虎山、三所裏、鬆骨峯、長津湖、漢江、鐵原等多場標誌性戰鬥的細膩描摹,讓影片在全景還原歷史之餘,更具歷史厚度。

影片集結了國內頂尖的主創陣容,由唐國強、丁勇岱等主演。

總檯出品電影《跨過鴨綠江》官宣定檔3

《跨過鴨綠江》集結了國內頂尖的主創陣容,丁勇岱、唐國強等在內的實力派演員的加盟,也讓《跨過鴨綠江》對史實的還原更加逼真。作爲一部“全景式、史詩性”展現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作品,《跨過鴨綠江》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在板門店停戰協議簽字時的回憶作爲切入點,藉由倒敘手法全面詳實地展現了抗美援朝戰爭。而其中的“上甘嶺戰役”,也在《跨過鴨綠江》中有着不同以往的全景重現。

以史爲本

《跨過鴨綠江》重現全景統攝下的上甘嶺戰役

電影《跨過鴨綠江》完整記錄了抗美援朝戰爭的過程,不僅全面展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對戰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的整個抗美援朝戰爭過程,並將從戰前國際形勢快速變換,到板門店停戰協議簽署時的國際形勢變化巧妙融入影片中。東西兩線和五次戰役的全時空格局,以及防禦戰、運動戰、陣地戰、坑道戰等多場不同特質的激烈戰鬥,都在《跨過鴨綠江》中有着精準呈現。

爲了全景還原抗美援朝戰爭,《跨過鴨綠江》以歷史爲本,在影片的歷史縱深、國際視野、美學品格、史詩風範的基礎上,優化內容、打磨細節,基於歷史背景與事實,用靠近抗美援朝戰場真實的方式,讓觀衆更直觀地親歷慘烈震撼的戰火硝煙,感受愛國將士的豪情血性。

總檯出品電影《跨過鴨綠江》官宣定檔 第4張

相較1956年上映的經典電影《上甘嶺》,《跨過鴨綠江》將上甘嶺戰役置於更爲宏大的“立國之戰”史詩敘事中,從而使其的歷史意義和價值得到了更高維度的體現。不同於此前主旋律作品多用以小見大的方式引發觀衆更深層次情感共鳴,《跨過鴨綠江》在聚焦戰場一線奮勇拼殺的戰士之餘,也用筆力精準刻畫了細緻刻畫了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蘇、美三國領導人的博弈。

讓“上甘嶺戰役”不再僅僅只是戰場單一維度的呈現,多線敘事的角度也讓《跨過鴨綠江》增加了歷史縱深感,黃草嶺、飛虎山、三所裏、鬆骨峯、長津湖、漢江、鐵原等多場標誌性戰鬥的細膩描摹,也讓《跨過鴨綠江》在全景還原歷史之餘,更具歷史厚度。

影片中除了戰爭場景極力還原真實以外,出場的英雄人物事蹟也經過了仔細考究、嚴絲合縫遵循史實,這使得電影有如一本“影像”歷史,讓觀衆在觀影時,對歷史擁有更加正確的認知。

值得一提的是,《跨過鴨綠江》中數場毛澤東與彭德懷的戲份中,臺詞與歷史記載驚人一致,尤其是當彭德懷第四次戰役回國向主席報告說起毛岸英的犧牲時,主席強忍悲痛,淡淡說出了那句“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影片只用符合歷史的寥寥數筆,就勾勒出當時情景。

總檯出品電影《跨過鴨綠江》官宣定檔 第5張

以精神爲旗

《跨過鴨綠江》硬實力強擔當傳遞不滅精神

雖然主旋律題材近幾年在電影市場上博得越來越多觀衆的喜愛,但如何更好地將主旋律故事和精神用電影載體表現出來,始終是院線電影的大課題。爲此,《跨過鴨綠江》除了用全景還原抗美援朝戰役,更在製作過程中恪守歷史,只爲將抗美援朝精神傳遞給觀衆。

在此前發佈的預告片中,兩年九個月的戰事中百萬志願軍的英姿可見一斑,足以讓觀衆對《跨過鴨綠江》所展現的全景式還原抱有信心。但《跨過鴨綠江》想要帶給觀衆的,不只是對歷史的真實還原。通過走進歷史,讓觀衆通過《跨過鴨綠江》感受到抗美援朝這場“立國之戰”背後的意義,纔是影片竭盡全力,用全景式的真實去傳遞、用紀實性的手法去描繪、用史詩感的鏡頭去承載的。抗美援朝作爲一場“立國之戰”,是中國人民在經歷百年屈辱後,拼盡全力捍衛自由、和平的幸福生活的戰役。

總檯出品電影《跨過鴨綠江》官宣定檔 第6張

戰爭的勝利不是全部,《跨過鴨綠江》想要讓觀衆感受到當年愛好和平、嚮往自由的中國人反對壓迫、反抗強大侵略者的堅定信念,以及對美好和平的捍衛和堅持。全時空、全視角的大格局只是手段,用氣勢蓬勃的抗美援朝歷史畫卷,再現站起來的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這纔是《跨過鴨綠江》的目標。

在如今主旋律作品當紅、越來越多觀衆被喚醒並自發靠近歷史、激發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的今天,以全景維度具象式再現歷史的《跨過鴨綠江》更具歷史意義,在讓觀衆全面感知、瞭解抗美援朝歷史的同時,更能體會抗美援朝的不滅精神。

爲此,秉承基於史料和真實事件的夯實創作,《跨過鴨綠江》以科普性和歷史觀爲創作初心,在藝術表達和真實性上做到了有機平衡,在好看、震撼之餘,依然保持了本真。《跨過鴨綠江》用“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全景記錄,多重視角還原真實歷史;在史詩的宏觀敘事中,又見全方位的人物刻畫,構建鐵骨錚錚的英雄羣像;在歷史真實的基點上展現審美藝術的表現力,達到歷史真實和想象真實的平衡與交融,有溫度、有態度、有細節地傳遞家國情懷。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