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河南衛視節目爲何頻頻出圈

河南衛視節目爲何頻頻出圈

來源:時尚冬    閱讀: 7.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河南衛視節目爲何頻頻出圈,河南衛視這一系列傳統文化節目的出圈很大程度上是搭上了融媒體的快車,通過植入交互、開放、共情等互聯網傳播基因,編排出最核心、最精彩的內容,以精短、直觀、便捷的視聽傳播形態得以迅速傳播。

河南衛視節目爲何頻頻出圈1

就在前幾年,提到河南,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人口大省、少林寺、十三朝古都洛陽。

而這半年來,河南衛視憑藉多檔晚會節目強勢破圈,僅僅端午奇妙夜在全網就達到了50億的傳播量,播出後的48小時內,總共上了19次熱搜,微博的相關話題閱讀量超30億,無疑是今年的“網紅衛視”。

河南衛視節目爲何頻頻出圈

相較於國內其他一線衛視,河南衛視作爲非一線衛視在品牌影響力、節目收視、主持團隊等衆多方面都處於一定劣勢。比起在別人熟悉的跑道上競爭,河南衛視選擇開啓自己的新賽道。

1、立足文化精神內核,呈現絕美的視覺盛宴

河南是一個有着悠久的中華民族歷史的地方,衆多歷史名城、傳統文化建築、歷史文物等蘊含了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而河南衛視就是以這些傳統文化爲內核,以傳統節日爲切入點,用豐富創新的節目形態和耳目一新的表達方式,最終呈現了一臺實力圈粉的節目,誠意之作最終打動觀衆,贏得無數讚美。

河南衛視節目爲何頻頻出圈 第2張

同時,近年來漢服、漢妝等文化風潮的興起,這種原汁原味的節目表演更能吸引當代年輕人的注目欣賞,促進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我們大衆的視野,加深了大衆對文化大省河南省的認知,讓“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的河南形象立體起來。

2、首創“晚會連續劇”概念,全面傳承傳統文化和傳統節日

傳統的節日晚會,都有好幾個小時的時長和複雜的節目單,還需要專業的主持人串場,可謂是費時費力。但從河南衛視打造的《端午奇妙遊》可以看出,這場晚會只有7個節目,總時長41分鐘,更像是網絡短劇。

而《端午奇妙遊》也是《唐宮夜宴》的前傳,首創了“晚會連續劇”的創新模式,讓每個節目之間既有關聯又能成爲一個獨立的單元。 充滿故事性的情節,穿插其中的傳統文化節目,意猶未盡的結尾留白,讓觀衆一邊欣賞充滿新意的晚會,同時又彷彿收看了精彩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這種符合當下年輕人審美的節目樣態,在沒有流量明星助陣和大成本製作的情況下,依舊收穫了極好的口碑和全民的追捧。

河南衛視節目爲何頻頻出圈 第3張

3、打造系列文化晚會IP,以新科技賦予中國文化感染力

從春節、元宵到清明、端午,河南衛視對傳統節日文化傳播找到了新的表達手段,節日奇妙遊系列晚會已漸漸成爲電視臺 獨家特色,而這也成就了萬衆期待的《2021中國節日系列特別節目》。

河南衛視節目爲何頻頻出圈 第4張

這些系列特別節目以傳統節慶爲節點,打造專屬“奇妙”晚會IP,比如《唐宮夜宴》和《端午奇妙遊》,都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新穎的創意編排讓厚重的歷史鮮活起來,傳統文化的創意表現手法有了新的突破口。據悉,接下來的《七夕浪漫奇妙夜》、《中秋尋親奇妙季》、《重陽節最憶是少年》等節目也都在籌備中。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把傳統文化內化爲自身特色的河南衛視,就是厚積薄發的最好寫照。

搭乘融媒體時代的快車,賦予經典和傳統新的生命力

作爲一家傳統媒體,河南廣電在內容出圈後的一系列動作卻都體現了其互聯網思維。在互聯網時代,大部分觀衆看到河南衛視的節目都不是在電視上,而是在互聯網上被網友安利。

所以,河南衛視這一系列傳統文化節目的出圈很大程度上是搭上了融媒體的快車,通過植入交互、開放、共情等互聯網傳播基因,編排出最核心、最精彩的內容,以精短、直觀、便捷的視聽傳播形態得以迅速傳播。

同時,河南衛視審時度勢,把握互動化這個趨勢,主動藉由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社交媒體平臺的“小屏”進行互動傳播,相關話題持續發酵,打造長尾效應,放大節目影響力。正是這些平臺的巨大流量讓河南衛視的優秀節目讓更多人看見,得到更多人的喜歡。

而河南衛視精心打造的由劇情串連起單個短小精悍的節目,不僅非常適合當下短視頻化傳播,而且精彩紛呈的節目內容也自帶流量,引發網友們在互聯網上進行自來水傳播。節目播出以後,中國外交天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紛紛轉發點贊,這也讓中國文化在對外輸出的道路上增添了亮麗的一筆。

河南衛視節目爲何頻頻出圈 第5張

河南衛視節目爲何頻頻出圈 第6張

後綜藝時代,河南衛視顛覆了傳統晚會節目的形式,賦予了經典和傳統新的生命力。沒有主持人或激情或煽情的串場,沒有流量明星們業餘的表演,而是讓網友真正參與到內容創作中,提升用戶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可以預見的是,無論是節慶類晚會還是商業類晚會,都可能會不同程度的受到河南衛視《端午奇妙遊》這一創新形式的影響,推動晚會類節目的更新換代。

後娛樂時代,綜藝節目如何突圍?

毋庸置疑,電視綜藝節目的飛速發展和類型變革,極大地滿足了受衆日益增長的娛樂慾望。但是,不少綜藝節目爲了追求收視率,過度娛樂化,其潛在危機和症候也一次次引發了國內輿論場的軒然大波。

那麼對於國內的綜藝節目現狀,河南衛視的成功突圍或許能給其他衛視一些借鑑:

1、摒棄流量至上原則,重視節目內容價值

目前來看,國內的電視綜藝節目之所以缺乏個性、創新不足、跟風之作氾濫,其重要原因就在於收視率的影響。不少綜藝節目爲了迎合觀衆慾望、提高收視率,導致反美學文化的反諷式話語的流行,逐漸侵蝕着主動價值觀,長久下去,這種現象破壞的就不只是綜藝節目的文化生態,而是整個社會的文明發展。

河南衛視節目爲何頻頻出圈 第7張

因此,節目的內容價值,纔是各大衛視和播出平臺應該考量的首要因素。隨着近兩年綜藝節目整體的流量下滑,如果沒有顛覆式的優質內容出現,綜藝節目流量的增量市場將轉換爲存量市場,流量可能會繼續下行。

2、挖掘本土文化底蘊,堅持原創輸出

當下的綜藝市場,遍地都是仿製引進的海外綜藝,來來去去的綜藝咖和節目形式已經讓人無法具有新鮮感。加之千篇一律堆流量明星、男團女團,甚至還有明星假唱,呈現出各種不中不西又洋又土的`陰間大雜燴表演,難以持續留存用戶和維持用戶粘性。

河南衛視節目爲何頻頻出圈 第8張

所以,綜藝節目的原創創新迫在眉睫,積極結合中國文化魅力或許是出路。一方面,中國的傳統文化本身就蘊含着無限的能量,只要深度挖掘地方文化的特色,就能培養當下年輕人的認同感;另一方面,中國文化底蘊也能助力製作方的原創內容輸出,風險性就會大大降低。

河南衛視就是將不同時代的傳統藝術,整合在同一種美學風格和精神氣質下,展現出了不侷限於本土的原創綜藝節目盛宴。

3、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實現破圈傳播

互聯網加速了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商業化變現。多渠道交叉融合推廣、線上線下同步傳播的模式,讓節目內容更快的觸達到年輕用戶羣體中。因此,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開始重視豐富的節目內容和快節奏的剪輯,力圖在短時間內抓住用戶以提升粘性。

河南衛視的幾檔綜藝節目接連出圈,就是用短視頻思維策劃,單條內容十分符合互聯網時代的碎片化傳播規律。同時,在節目播出前期和後期的傳播階段,也積極利用互聯網平臺的互動玩法,充分調動網友的積極性,在網端持續發酵,爲節目破圈蓄力。

河南衛視節目爲何頻頻出圈2

“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這是白居易在看到龍門石窟後發出的讚歎。

在13日晚河南衛視的特別節目“七夕奇妙遊”中,一段《龍門金剛》彷彿讓龍門石窟中的金剛活了過來:龍門石窟前,飛天翩翩起舞,金剛則怒目圓睜,展示着力量。

河南衛視節目爲何頻頻出圈 第9張

選龍門金剛與河南雨災有關

這次成爲網紅的《龍門金剛》,以河南地標之一龍門石窟爲背景實景拍攝,取材自龍門石窟石刻的飛天和金剛,在大佛的注視下翩翩起舞。其中,甚少出現在公衆面前的龍門金剛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相比飛天的輕盈,他們的舞姿更爲莊重,不怒自威更顯肅穆。剛柔並濟的舞蹈片段融合了空中威亞、360度攝影以及AR(現實增強技術),將古風舞蹈與龍門石窟的歷史文化相融,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視覺感受。

在《七夕奇妙遊》總導演之一路紅莉看來,選擇金剛作爲這次《七夕奇妙遊》的重頭節目進行展示,其實是結合了龍門石窟當地自身的文化底蘊,同時也與鄭州暴雨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路紅莉介紹,7月20日當天,《七夕奇妙遊》導演組正在上海舉行首次正式發佈會,下午鄭州雨情逐漸嚴重,導演組當日就選擇回鄭,但道路已受阻。歷經兩日輾轉,回到鄭州時,整個節目組所在的河南廣播電視臺全媒體營銷中心已經遭遇雨災,位於一樓的劇場和部分機器都已泡水,“之前做的一些策劃和素材也都丟了。”

突如其來的雨災徹底打破了《七夕奇妙遊》原先的計劃,無法實現外地拍攝,外地演員也無法進入鄭州,而此時距離七夕已經不足一個月。雨災之後,導演組再去龍門石窟實地看景,發現原先很多計劃好的拍攝點已被洪水淹沒,但龍門石窟的石刻歷經洪災依然佇立。而之前調研中瞭解到龍門金剛不僅在古代石窟作品中較爲少見,而且也具有辟邪和守護一方的含義。導演組當即決定,將龍門石窟節目的主角定爲龍門金剛。

新技術助力邊拍邊製作

《龍門金剛》正式拍攝是在8月5日,此時距離七夕已經不足10天。當時河南疫情又剛剛開始,雖然景區尚未完全封閉,但導演組爲了不影響景區的實際運營,在全體做完核酸檢測後選擇夜間拍攝,節目也用了當地洛陽歌舞劇院的演員。爲了趕進度只能邊拍邊製作,節目拍攝被分爲三個板塊,一部分是在龍門石窟實景拍攝,一部分在攝影棚裏搭藍棚拍攝,使用3D建模和360度影像的方式重現龍門石窟的奉先寺,第三部分則是完全使用AR技術。

河南衛視節目爲何頻頻出圈 第10張

“AR技術對於舞蹈本身的改變還是很明顯的。”路紅莉直言,舞蹈演員的表演固然已經很美,但通過360度攝影去體現飛天凌空的姿態,再通過AR技術給金剛演員“加點肌肉”,塑造金剛的力量感,強化舞蹈希望表達的主題。

和過去出現的飛天形象不同,龍門石窟的飛天並沒有反彈琵琶的造型,而金剛每一個定格的姿態也都出自真實的龍門石窟塑像。這也是導演組經過考據之後確定的一個原則,“一定是要先有內容,再有技術的輔助。”路紅莉介紹,龍門石窟的飛天大多都是樂伎天,因此節目中出現的飛天都持有樂器。因爲龍門石窟的石刻特點,樂伎天相對於普通的飛天並沒有特別複雜的彈奏形態,因此也沒有反彈琵琶的輕盈之姿。金剛塑像自身的莊嚴,也對舞蹈提出了要求。“一定要儘量減少舞蹈的元素,在風格上更加鈍和沉,這是龍門石窟飛天和金剛的特點,在節目中也都一一還原。”

爲傳統文化注入現代視角

和之前的四次傳統文化特別節目一樣,《七夕奇妙遊》的總時長並不算長,六個節目包括了舞蹈《龍門金剛》、歌曲《給女孩》、戲曲《愛》、器樂演奏《破陣樂》和歌曲《爲自己鼓掌》《夜空中最亮的星》。整個節目也延續了河南衛視春晚的傳統,是三位“唐宮小姐姐”夜遊洛陽的故事。

三位唐宮小姐姐穿梭在盛唐時期的洛陽城,她們一路上遇見月老,遇見白居易,還遇見了屬於河南當地的各種傳統文化載體,如皮影戲、戲曲等,還旁觀和參與了古代七夕乞巧的傳統過節方式。路紅莉透露,經過幾次特別節目的演練,“中國節日”系列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成功密碼,“做傳統文化節目要依託我們自己獨有的文化歷史傳統,還需要注入現代價值觀的視角。”

路紅莉表示,從《唐宮夜宴》開始,河南衛視的同仁們都在思索,到底是什麼讓臺裏的這些節目得到如此多的認同。經過幾次的覆盤,大家逐漸認可了一個共同的原則,就是在廣袤的傳統文化中找到真正能引起共鳴的內容,並完全轉變電視臺做晚會的思路,做適合手機小屏傳播的節目。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