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七夕節爲什麼又叫乞巧節

七夕節爲什麼又叫乞巧節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七夕節爲什麼又叫乞巧節,大家都知道,七夕節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是牛郎織女一年見一面的那天。我們在七夕節祈禱姻緣等等。七夕節在古時候又叫乞巧節,一起看看七夕節爲什麼又叫乞巧節

七夕節爲什麼又叫乞巧節1

乞巧節來源

由於過往女子的命運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並希望以織女爲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的節日。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

傳說織女是一位紡織女神誕生於七月初七,是一位心靈手巧,心地善良的仙女。而在古詩中也提到,“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弄機杼”。

由此可見,織女是個聰明能幹,心靈手巧,於工衽織,在天上織雲錦,天衣無縫的仙女。因而,每當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時候,年輕的姑娘們便“且拜且祈”,向織女乞求智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節。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起源於漢代

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起初的乞巧節並不是爲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的',民間稱“七姐”。因而七夕節首先是女子的節日,而織女被視爲紡織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對象,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當然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得一如意郎君。

據《東京歲時錄》載:“七夕家家錦彩,結爲乞巧棚。”其盛況可見一斑。“乞巧”活動,其實就是向織女乞求智巧。

漢代就已有乞巧習俗;南北朝時,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到唐代這一習俗尤盛,以丟針卜巧,即取清水一碗曝曬與日光下,然後丟枚小針浮於水面,看水底的針影形狀以卜驗投針女子智愚巧拙。

七夕節爲什麼又叫乞巧節

到了明清,七夕節又演變爲“七娘會”,就是由七位姑娘邀約一起,用通草、彩紙、米麪等爲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宮室器玩,於七夕晚上陳列在庭前八仙桌上,供遊人評賞,然後一起比賽穿針、祭拜織女。

七夕節爲什麼又叫乞巧節2

七夕節

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爲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民間,大人和孩子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小竹子,然後把這支小竹子立在院子裏,與供品一起擺上,以許願少女的手工藝技術能像織女一樣好。

之後,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神話“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爲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爲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當代,更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習俗

一、編橋穿針(乞巧)

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用當年產的新麥秸,編成一座橋,配以牛郎、織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鵲等編織物,置放案頭,或是用彩色紙,剪成上述景物,貼在牆上。祈禱後,拿七根繡花針,用彩色線來穿針孔,能夠一次順利穿過七個針孔者,就被認爲乞得了巧。

二、種生求子

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瓷碗中,等它長出寸許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三、拜魁星

民間傳頌,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事,若想求取功名,讀書人一定要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魁星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