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如何防範PM25

如何防範PM25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防範PM25,隨着現在的空氣質量越來越差了,很多人都不敢出門了,這樣的空氣質量是會危害到我們的身體,小編今天爲大家整理好了如何防範PM25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防範PM251

近年來我國大範圍出現持續時間較長的霧霾天氣和空氣污染,已經越來越嚴重地影響着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張牙舞爪的十面“霾”伏,讓公衆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天空,一個新的專業名詞-PM2、5開始頻發進入人們的視野,並迅速成爲社會各界人們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

隨着環境污染的加劇,空氣中的有害成分不斷增加,PM2、5便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隱形殺手”。PM,英文全稱爲particulate matter,意思是顆粒物。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爲可吸入肺顆粒物。

PM2、5的直徑還不到人類頭髮絲的`1/20,與較大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直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2012年2月,環境保護部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佈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該標準增加了PM2、5的檢測指標。每立方米空氣中PM2、5的含量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現在的天氣預報節目中都加入了PM2、5的含量的報告。

大氣中的PM2、5等顆粒物能夠進入人體的的哪些器官呢?

PM7微米的顆粒物可進入鼻腔;

PM4、7-7微米的顆粒物可到達喉嚨;

PM3、3-4、7微米的顆粒物可到達主氣管;

PM2、1-3、3微米的顆粒物可到達支氣管;

PM1、1-2、1微米的顆粒物可到達氣管末梢;

PM0、65-1、1微米的顆粒物可到達肺泡;

PM0、5微米以下很可能在肺泡裏擴散沉積。

如何防範PM25

我們可以想象,眼睛裏進了沙子,會紅腫、發炎,呼吸系統的深處也是一個敏感的環境,細顆粒物作爲異物長期停留在呼吸系統內,同樣會引發呼吸系統的炎症。此外細顆粒物還可通過氣血交換進入血管,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讓致病病毒搭上“順風車”,進入人體內導致癌症;甚至影響胎兒發育,造成先天缺陷等。

所以,在空氣污染指數嚴重的霧霾天,人們應儘量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尤其是抵抗力相對較弱的老人、兒童、孕婦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羣,更應少出門,或者出門時帶上口罩進行防護。

而在我們長時間逗留的室內,如果通過關閉門窗來阻止PM2、5的侵入,密閉空間內的一系列空氣污染問題又會凸顯出來。那麼,對於室內環境,我們究竟該如何構建安全防線呢?

要想提高室內空氣質量,每天呼吸清新、潔淨的空氣,除了做到不要在室內吸菸、烹飪少煎炸、經常清潔除塵之外,您最需要的就是一款空氣淨化機。它能高效去除空氣中的顆粒污染物,並能過濾甲醛、苯、氨、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等有害氣體,更可去除細菌、消除異味。

如何防範PM252

1、使用小粒徑負離子攔截霧霾顆粒

小粒徑負離子相比大粒徑負離子,能更充分與空氣中的PM2、5等懸浮顆粒物相結合,改變浮塵的物理屬性,使之相互粘附,最終沉降到地面。而VIIYI薇伊獨有的具有負離子系統和污染物收集系統的負離子生成機釋放的小粒徑負離子自身活性較高,遷移距離更遠,通過在空氣中不規則的布朗運動,除塵效果更顯著。

2、霧霾天開車的時候少開窗

如果我們不得不在霧霾天開車出行,那麼一定要關好車窗,減少外接對車內空氣的污染。很多人覺得開車的時候流速較大開天窗無關緊要,其實不然。由於關上車窗,車內的空氣處於不流通的狀態,很容易造成缺氧或其它的不適,所以此時我們需要打開空調通風。但此時我們需要開啓空調通風的內循環模式,避免與外界空氣交換。

3、霧霾天氣不要在室內吸菸

香菸可以在短時間小範圍內製造高濃度的空氣污染。比方說,你很不幸有幾位煙槍同事,喜歡在辦公室吞雲吐霧,那麼,每天工作環境的空氣,肯定是非常糟糕的。封閉環境內吸菸,支數越多,產生的污染物也越多,這樣的污染物疊加後會造成非常高的濃度,比平常見得霧霾還要嚴重。

4、霧霾天下勤洗臉和裸露的皮膚

油脂會吸附空氣中的細小顆粒,其中也包括PM2、5,到了室內清洗臉部火和裸露的皮膚,可以防止PM2、5在室內的二次污染。但是如果不及時清潔,等它滲透到皮膚裏,就會引起許多不良反應。因此,要時刻記得,霧霾天回家後要洗手、沐浴,做好清潔工作。

如何防範PM25 第2張

5、小飯店附近居民要少開窗

燒菜的時候人會咳嗽,或咽喉有疼痛感。這是吸入了油煙和煤氣廢氣中的PM2、5。所在市區的一些露天燒烤攤,小飯館排放的煙霧都沒有經過處理,含有大量的PM2、5,附近的居民尤其要注意,儘量少開窗。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